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周易
最近,被稱為「燒腦正劇」的《北平無戰事》,獲得不少觀眾點讚。信息密度大、情節複雜的「燒腦劇」,需要人們在觀看時調動儲備知識、進行大量思考,從而充分「燃燒」腦細胞。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5%受訪者喜歡「燒腦劇」。但僅21.6%的受訪者經常看。43.5%的受訪者認為,知識儲備不夠導致有的青年看不懂「燒腦劇」,寧願看「腦殘劇」。
受訪者中,90後佔20.0%,80後佔44.4%,70後佔23.0%。56.1%的受訪者為大學本科學歷,24.1%的受訪者為大學專科學歷,高中學歷的佔10.6%。
「燒腦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懸疑推理因素、情節緊湊、對白精彩
「現在打開電視,要麼是徒手撕鬼子、飛刀敵炮火的雷劇,要麼是正妻鬥小三、神仙戰魔界的狗血劇,劇情拖沓,格調低俗。偶爾看到幾個情節緊湊、格調高雅的電視劇,感覺耳目一新。」北京某外貿公司職員康佳琪偶爾會看「燒腦劇」,「比如《紅色》、《北平無戰事》等劇,有時候真的像網友說的,去趟洗手間回來就跟不上了」。
80後青年甄明是「燒腦劇」粉絲。他認為,要想看懂「燒腦劇」必須入戲,觀眾參與度高也是「燒腦劇」最有樂趣、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調查顯示,57.5%的受訪者表示喜歡「燒腦劇」,其中21.2%的人非常喜歡。28.0%的受訪者感覺一般。僅14.6%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
目前,已經有視頻網站把「燒腦劇」作為一個類別專門列出。很多網友在觀看的同時,還會發帖、跟帖,討論和推測劇情發展。
「燒腦劇」什麼最吸引人?調查中,受訪者首推「懸疑、推理等因素」(54.3%),其次是「情節緊湊」(38.6%),第三是「對白精彩」(30.4%)。其他還有:知識信息量大(29.2%)、演員演技精湛(28.7%)、動腦筋挑戰智商(27.0%)等。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認為,國內電視劇市場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可循,不過收視率好的電視劇一般都比較會講故事。
甄明指出,「燒腦劇」近期引起關注,反映出觀眾看厭了狗血劇,渴求有故事情節的電視劇。「只是當前雷劇、神劇霸佔螢屏,真正有品質、有誠意的電視劇實在太少。」他感嘆。
據了解,《北平無戰事》讓不少觀眾大呼「智商不夠用」,原因之一是劇中引用了很多詩詞典故。編劇劉和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受南開大學的馮瑞教授影響,「在寫《大明王朝》之前我向他請教過,他曾跟我很鄭重地說,現在的作品太少傳導我們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思想,但凡有可能多用一點多傳達一點」。
為什麼有些青年寧看「腦殘劇」也不願看「燒腦劇」?
儘管「燒腦劇」有諸多亮點,但調查顯示,僅21.6%受訪者經常看「燒腦劇」,42.2%受訪者有時看,22.4%受訪者偶爾看,13.8%受訪者基本不看。
為什麼有些青年寧願看「腦殘劇」,也不願意看「燒腦劇」?43.5%的受訪者認為是「燒腦劇」門檻高,知識儲備不夠會看不懂,35.2%的受訪者表示平時生活工作太累了,不願意動腦,30.8%受訪者表示只想看畫面,不關心電視劇內容。
「讓大眾按照興趣選擇電視劇,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娛樂性強的。就像嚴肅資訊和八卦新聞,後者更容易引起關注。」《黃金檔—溫暖中國人心靈的40部電視劇》作者、電視劇研究者李星文認為,當下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大多數人把文藝作品當作快餐消費品,作為放鬆、娛樂、解壓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工具。觀眾習慣不動腦子,看劇的時間也碎片化,拿著手機看視頻,隨時介入,隨時跳出來,出去倒杯水、上個廁所回來一點兒不耽誤。搞笑的、輕鬆的、情節不那麼緊湊的電視劇,更能滿足大眾這方面的需求。
不過,「燒腦劇」不容易被一些觀眾接受,也有自身的原因。調查顯示,26.5%的受訪者指出有些「燒腦劇」故弄玄虛,26.1%的受訪者認為有些「燒腦劇」主題過於沉重。
「嚴格意義上的『燒腦劇』實在不可多得。」甄明告訴記者,有些披著懸疑外衣的電視劇,在開頭給出一大堆懸念吊觀眾胃口,中間卻不給線索,結尾更沒有嚴密的、符合邏輯的情節和推理,主角突然跳出來說「其實我一開始就知道事情是怎樣怎樣」,讓觀眾有種被愚弄的感覺。
有能力的製片公司要在市場調查上加大投入
甄明認為,影視製作公司應該多出品一些有內容的「燒腦劇」、「補腦劇」,引導年輕人養成學習和思考的習慣,獲得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對年輕人自身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當下觀眾在欣賞影視文學作品時最希望獲得什麼?調查顯示,心情放鬆、精神寄託、情感體驗排在前三,分別佔50.8%、31.5%、28.1%。23.6%的人希望獲得知識信息,21.3%的人期待思維鍛鍊,20.1%的人希望獲得審美感受。
「現在的問題是雷劇、神劇、腦殘劇市場份額過大,嚴肅的精品劇由於不易被大量觀眾接受和容易遭到審查,所佔市場份額太小。」在李星文看來,電視劇的功能不應該因為市場的原因,就僅僅被限制在娛樂方面。還是有很多觀眾把電視劇當作審美介質和認識世界的渠道,這也是很多觀眾適應和喜歡《北平無戰事》的原因。
「在近期舉行的文藝座談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了很多關於畸形文化市場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方向和做法。現在優質劇和劣質劇的比例可以說是1∶9,如果能按照文藝座談會的精神去做,把這種比例扭轉到4∶6,就很好了。」李星文說。
對於當下電視劇的問題,陳旭光建議,製片方和編劇應該在劇情上多下功夫,讓故事更引人入勝。此外,有能力的製片公司還要在市場調查上加大投入。市場調查越完善,拍出的電視劇越符合觀眾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