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70期:點擊上方雪域老兵吧,歡迎戰友回家!
杜宗林 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解放軍報》《軍事故事會》《軍嫂》《西藏日報》、原成都軍區《戰旗報》、重慶市《作家視野》報、《華夏魂·成都國防》《攀枝花文學》《今日溫江》《魚鳧文藝》《微篇文學》等報刊雜誌,以及《雪域老兵吧》《壹品小築》《西充詩詞》等微信公眾號發表作品多篇。曾獲西藏作協舉辦的喜迎「十六大」徵文優秀獎,獲攀枝花文聯「喜迎十九大·共圓中國夢」文學徵文二等獎。
雪山作證,軍史永殊
西藏軍區原157團建團50周年戰友會側記
杜宗林
歷史回顧
1938年9月,彭雪楓率一批紅軍骨幹東進,在河南華西縣與吳芝圃、蕭望東率領的抗日武裝共同創建了水東抗日根據地,成立新四軍第4師水東獨立團。後劃歸冀魯豫軍區,1945年6月改稱為30團,1949年2月18日隨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編入第18軍,更名為157團,是53師戰鬥力較強的主力團。
該團自成立以來,屢經戰火,先後進行了反頑固派、反日寇掃蕩、反國民黨「圍剿」的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地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當時團裡流行兩句話:「當兵30團,活不過一年」、「短短一個月,作戰二十八天。」最終打破了敵人的封鎖,像鍥子一樣深深地嵌入敵人的心臟。渡江戰役勝利後,該團隨大軍南下,參與了解放大西南和成都戰役。1951年10月7日,十八軍發起昌都戰役,157團從巴塘強渡金沙江,擊潰當面藏軍,迫使藏軍九代本起義。1962年10月,157團參加了對印反擊作戰,取得輝煌戰果。1969年8月,157團隨52師移防四川,更名為149師447團,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149師擊殘越軍王牌316A師,威震天下,老157團功不可沒。
1968年2月7日,由參加過對印作戰的153團大部和部分西藏公安部隊重建157團。新157團自誕生之日起,先後平息拉薩武鬥,消滅尼木縣叛匪,開赴亞東戰區,實施 「1210佯攻計劃」,改造拉貢公路等,轉戰近四千公裡,出色地完成了邊防對敵鬥爭任務,維護了西藏的和平與穩定,在我軍戍邊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前排右起:鄧永良將軍、張振政委、杜文祥團長等
別出心裁
2018年5月23日,應原157團機要股長胡文君邀請,我有幸參加了157團重建50周年暨1968年度157團戰友入伍50周年聯誼會。當得知此次戰友聚會選址原50軍司令部駐地,現為成都市玉沙路157號的新華飯店時,我不禁為組委會精心、獨到的安排叫好!157號,157團!50軍軍部,50周年!多麼別出心裁的布置!就衝這一點,就令我對157團刮目相看。
早上8:30,我趕到新華飯店。大院內,老157團的戰友們三五成群,人人臉上洋溢著驚喜和激動,一雙雙大手緊緊相握,一句句問候暖人心扉。在戰友聚會組委會負責人胡文君,一位身材挺拔、滿臉笑容的老兵的介紹下,我有幸認識了很多老領導、老戰友,也認識了不少軍嫂,並隨機了解了他(她)們過去在157團時戰鬥、生活、工作、學習等諸多往事:
虎將餘威
參加這次聚會的嘉賓中,157團第五任團長杜文祥是一位老革命,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進軍西藏後,他先後帶領部隊參加了59年平叛、62年對印反擊作戰、65年抵近偵察和69年尼木縣平叛。部隊進駐亞東後,他多次親巡邊防哨卡,乃堆拉哨所、洞朗、澤裡拉、詹娘舍、左拉等都留下了他艱辛的腳跡,也傳頌著他和戰士們親密相處的佳話。杜老雖兩鬃斑白,但依然坐鐘站松,英武曠達。他得知我的來意後,很高興地與我這個小家門握手。在宴會現場,杜團長親切地向老戰友們問好,向全體聚會人員致意。他講話聲如洪鐘,舉手投足間,猶現當年在153團時帶領三連決戰老虎嘴的豪氣,現場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
人才輩出
原157團副政委江紹艦是我到新華飯店認識的第二位老領導,他身穿繡著157團標誌臂章和胸徽的草黃色圓領衫,佩戴著寫有「軍魂」的帶布達拉宮背景的深紅色工作牌,身材魁梧的他和藹親切,讓人一見如故。他在聚會現場的精彩發言,博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江副政委來自四川簡陽,1965年9月入伍。他說,不用採訪我,多採訪一下今天到會的戰友,他們是157團的中堅力量。他還自豪地告訴我:新組建的157團是一個人才輩出的集體,除了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外,還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幾乎每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都有157團的將士,江主席的時候有鄧永良將軍,胡主席時有白自興將軍,習1主1席十八大時是原157團高機連四班班長杜應流,後成為安徽合肥應流集團的董事長,資產超過20億。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將軍,曾是157團衛生隊考學出去的,因學業優異,曾到美國留學並堅決拒絕校方的挽留,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原157團副政委李紹安和指導員苟正友
老兵風採
傷殘軍人傅廷榮是重慶銅梁人,1965年任杜文祥團長的警衛員,陪同首長先後參加了抵近偵察、尼木平叛等。1969年駐守乃堆拉哨所,因工作成績優異,被提升為排長。數年後,他和機關的同志乘坐解放牌汽車到邊防一線檢查戰備落實情況,遭遇車禍,連人帶車翻下懸崖,當場犧牲4人,重傷多人,他自己右腿上部粉碎性骨折。談到往事,傅老兵面帶憂傷,他說,犧牲的戰友太慘了!要是他們健在的話,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該有多好啊。
重慶籍老兵胡振東,原是53師警衛連一班戰士,當得知157團將參加69年平叛的消息後,堅決申請到157團一營,參加了在西藏尼木縣的歷時三個月的平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主動請戰的壯舉,一度成為美談。
喬發禮家住河南洛河市,原是53師董書文師長的警衛員,2004年從日喀則市檢察院退休,幾乎每年清明節都要來成都為老師長董書董書文掃墓。
原157團老兵,後任53旅政治部副主任的張萬堂,應該是參加這次聚會的53旅唯一老領導。他拉著我的手,高興地左右搖晃,他說,小杜啊,你還記得我嗎?你在通信營時,我就在政治部啊。的確,張副主任在甲格時,我正在通信營報訓隊學習,我的隊長叫劉勇,政指是趙伯均……談起甲格往事,我們眉飛色舞、喜笑顏開。
酒過三巡,張副主任與戰友正喝得開心,一張臉連帶脖子也泛著紅光。見我路過,他一把拉住我的手,說:「兄弟,見到你我非常高興,今天戰友太多,大家都比較忙,等空下來,我們再好好聊聊。」被他的熱情感動,我使勁地點頭應允。
張振才老兵告訴我:157團曾幾度撤番重組,但鐵血風骨猶存。1968年重建後,中央軍委第一時間委以重任,立即開赴亞東邊防一線。半夜上山、進駐前沿陣地,三個月苛槍實彈沒有脫過衣服;白天修築工事太累,4連藏族戰士達瓦怕犯困,站崗時口含辣椒,滿嘴唏呵;大雪封山,連隊只好把急難病號綁在擔架裡,放在雪地上前拖後拽往衛生隊趕;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傳來,157團幹戰哭聲一片、振聾發聵……整整八年,157團官兵在極其艱苦的邊防一線忠於職守、用超人的毅力和血肉之軀捍衛著祖國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
原153團三連三排七班戰士石文輝在繪製作戰示意圖
義務寄存
性格開朗的劉大姐是參加這次聚會的原157團軍嫂,她丈夫沈光倫曾在察隅吉公153團機要股,後重建編入157團。作為軍嫂,她非常理解西藏軍人的艱辛,特別支持丈夫的工作,連她的父母也如此。她父母的家離成都市西南民航管理局北新街售票處很近,搭乘成都——拉薩的往返航班都要在那裡上下車。這樣一來,她父母的家就成了戰友們中轉時的行李寄存處了。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是找上門來的戰友,他們都熱情接待並妥善安放行李,多的時候,竟同時容納二、三十人存放。行李多了,難免出錯,原157團劉副團長休假時存放了一套新棉衣,待他歸隊領取時發現不是自己的,經查找,才曉得是一位楊姓戰友拿錯了。
了解到我們談論的話題後,從旁邊餐桌走過來的沈老兵補充說:「我嶽父嶽母對人非常友善,好多戰友,包括陳松茂老政委上門我都不知道。我對157團特別有感情,雖然呆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戰友們以誠相待,關係非常融洽。我永遠是157團的普通一兵。」
鐵血軍魂
1969年9月,157團開進亞東。那晚抵達新團部後,上級命令沈光倫和劉朝炳兩名機要員隨換防部隊趕赴乃堆拉山口陣地。陣地指揮所負責人是劉德標副團長,還有偵察參謀李明芳、警衛員龔自成。他們五個人的主要工作是觀察、收集對方活動情況,整理後報團司令部,並檢查、督促戰備落實情況,組織夜間查崗查哨。陣地條件十分艱苦,一日三餐全靠自理。用水也很不方便,每天必須下山去背水。半年後,沈才回到團司令部機要股。後歷任政治處幹部幹事、三營副政教、軍區政治部轉業辦幹事、通信團政治處主任,1984年調任軍區衛星地面站副政委,現已從四川省勞動廳退休。他還告訴我:
1970年夏天,我方前往則裡拉山口巡邏,遭遇印軍,雙方一度相持,戰士向貴富趁對面的大鬍子不備,突然出手,一把奪下就近印軍的槍枝,印軍驚慌膽裂、眾皆遁走;1976年6月,157團一連派出一個排,摸黑潛入,一舉突破詹娘舍(一連戰士蘭家富全程參與),並由原157團一連指導員鍾登仁率一連和原157團高機連連長鄧登華率高機連一排共同修建,後經不斷完善,遂成現在規模。
參加過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李少安副政委,戰時在153團機關指揮所,他謙遜地說:「我沒有啥戰鬥經歷,真正在一線作戰的是原153團三連,參加聚會的杜文祥團長、四川南充籍戰友苟正友和四川大足縣的石文輝才是親歷者,可多向他們了解。」在李副政委的引薦下,我採訪苟正友、石文輝兩位老英雄,他們那驚心動魄的親歷,讓我身臨其境,震撼不已。鑑於篇幅,此處按下不表。
雪山作證
頭髮略顯花白,但滿臉紅光的原157團副政委胥正旭,是該團的一位才子,我想找他了解一點情況,恰逢有戰友過來敬酒,他對我一拱手,說:「小兄弟,對不住了,我沒啥談的,我要說的全在這裡面。」說著,順手交給我一張稿紙,那是他半小時前在戰友聯誼會上朗誦的他的大作,現摘錄如下:
寫在157團建團50周年的感想
與生俱來一種珍貴,千錘百鍊淬火成鋼。
入伍西藏第二故鄉,保衛建設初心不忘。
提及往事激昂鬥志,難忘戰友團隊首長。
亞東邊關守衛八載,齊心聚力對敵疆場。
爬冰臥雪無所畏懼,頑敵爭鋒寸土不讓。
一心為了國家安寧,忠於人民獻身邊疆。
英雄團隊把人撫育,造就萬千鋼鐵兒郎。
移防貢嘎任務轉變,全訓備戰鬥志昂揚。
摸爬滾打現場演習,練硬本領如上戰場。
駐守加查把三化創,克服困難為國爭光。
整黨試點聯正規化,先行團隊受人頌揚。
公路援建不為名利,開山築路手抱肩扛。
終日辛勞補助一角,建設邊疆只為富強。
整編部隊服從大局,進退走留全聽眾黨。
各奔東西南北考驗,對黨忠誠為團爭光。
留隊轉業偉業開創,各寫千秋名留四方。
幾十年後歡聚一起,難忘團隊戰友情長。
感謝撫養成長的部隊
感謝無私幫助的戰友
感謝關愛培養的首長
右起:傅廷榮、胡文君、杜文祥及本人作者杜宗林等
柔情軍嫂
除前面提到的劉大姐外,聚會現場還來了不少原157團的軍嫂。現年85歲的十八軍老兵彭玉文阿姨是最具特殊身份的一位老人,她是157團重建後第一任團長、後在53師師長任上離休的老首長董書文的遺孀。披著戰友們敬獻的潔白哈達的彭阿姨眼中噙滿淚水,拉著前來問候的軍嫂們點頭示意。
與彭阿姨相似,來自雨城雅安的軍嫂代淑華也曾是一名高原女兵,她1970年10月入伍,後來在通信總站當軍醫。從軍13年,與自己的丈夫一道,在雪域高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她動情地說:「青春無悔,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到雪域高原。」
……
由於時間關係,諸如軍嫂陳興秀、1961年入伍的原153團老兵,來自成都青白江的李維先、原157團組織股的潘建明、李德建等 ,以及現場數百名原157團的老兵,他們一定還有很多感人甚至催人淚下的故事,卻無法一一了解、敘述,我深表歉意。謹此祝老首長、老戰友和眾位軍嫂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安享晚年!
親,向你推薦西藏最大的文學原創平臺
《格桑花開》帶你觸摸西藏的靈魂和溫度
請點留下手印!「雪域老兵吧」長期徵稿,須微信平臺首發。投稿郵箱:745568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