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徐書婷綜合
臺北松山火車站爆炸案已致26人受傷,這次,臺灣媒體終於意識到:學習大陸,加強地鐵安檢,刻不容緩。
9日,臺灣中時電子報稱,臺北松山火車站7日發生爆炸,造成26人受傷,震驚全島。從2014年的臺北捷運殺人案,到近日的松山火車站爆炸案,臺灣公共運輸安全引發質疑,臺灣資深媒體人彭蕙仙公開建議:建立實名制搭乘制度、提高見警率及安檢措施,應是可考慮的方向。
彭蕙仙舉大陸為例,指出大陸地鐵與火車站早已採用「進站一律安檢」措施。
2008年北京奧運後,每座地鐵站的驗票閘門前都設有X光機,乘客進站必須把隨身物品放入X光機,由安監人員檢測。
火車站部分,市級及省會等主要車站,實行「實名制」驗證驗票。乘客必須寫道購票時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站務人員會查驗「票、證、人」,3者一致才可進站乘車。
臺灣安檢有多松?
說起來,你會覺得在開玩笑。
2014年,有臺灣媒體報導稱,在臺灣出入境非常容易。比如在桃園機場,記者實測海關人員平均15-30秒就能放行一人。反觀日本海關,觀察一個人就要2到3分鐘。有資深導遊爆料:「東南亞國家幾乎把臺灣當成小金三角,只要沒人舉發,夾帶毒品出入關,輕而易舉。」
相比之下,帶刀具、柴油、活貓什麼的出關,都是小兒科啊~
柴油
X光照出來,還是沒發現
臺媒曾報導,因安檢人員不遵守程序,讓一名男大學生背著一把長約15公分的刀就出境了,直到在北京坐地鐵才被檢出……
直到2015年,伊斯蘭國發布的一段影片中點名臺灣,臺灣的地鐵、高鐵、機場才暫時加強安檢。但也只是暫時加派巡邏人員,未形成固定機制。
2014年,「臺北地鐵殺人案」發生,奪取四條人命,除了為保障兇手人權展開「廢死」大討論,臺灣媒體也在猶豫,是否要像北京、上海地鐵一樣,增加提醒安檢的廣播,倘若拷貝北京安檢形式,是否可行?
比如臺灣東森新聞,曾借一位到北京旅遊的臺灣遊客之口,對地鐵安檢持懷疑態度:
該遊客說北京地鐵裡廣播的「一分安檢、十分安全」的口號,是「洗腦式」的……
她認為如果在臺北捷運也如此,「代表信任感即將在這個社會崩潰」。
最後表示,還是懷念臺北捷運的好,那是一種「乘客與乘客之間的信任感」。
想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一回事,對可能的危險視而不見是另一回事吧……
此次,面對又一起公共運輸慘案,東森新聞發文質疑:「即使發生了鄭捷隨機殺人案,仍未引進安監系統,僅加派人員巡邏。風頭過了,就又鬆懈,這樣的防範措施,只能治標不治本。這次爆炸案是發生在臺鐵,如果發生在時速280公裡的高鐵上呢?」
終於啊。
本文來自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聯繫·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眾號可以像聊天那樣置頂了,想試試嗎?長按公眾號就能設置
回復「置頂」獲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