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0擊毀2輛黑豹考證爭鳴

2021-02-06 裝甲參謀部

長期以來,網上都有一個蘇軍T-70輕型坦克單車埋伏擊毀2輛德軍黑豹式中型坦克的故事。其具體內容有多個略有區別的版本,例如一個較詳細的版本:1944年3月26日,隸屬蘇軍第3坦克集團軍的亞歷山大·別戈夫軍士(SergeantAlexander Pegov,俄文сержант А.Пегов)在指揮T-70執行前出偵察任務時,發現了德軍一支由18輛坦克等裝甲車輛組成的車隊正沿公路前進,準備對蘇軍發起反擊。別戈夫遂指揮自己的T-70退入公路側面的森林中埋伏起來,當渾然不覺的德軍車隊進入離他只有150~200米距離時,T-70裝填45mmAPCR彈(鎢芯穿甲彈)向德軍車隊排頭的黑豹側面開炮並將其擊毀,這輛黑豹立刻燃起大火,無人生還。

題圖是2003年出版的《Тяжелые танки Пантера》(《重型坦克黑豹》)一書可能是該故事及其配圖的最早來源。(轉載注釋:蘇軍根據黑豹坦克的噸位和火力,認為其也可以分類為重型坦克而不是中型坦克)無論是在英文網絡亦或是俄文網絡中,該故事都存在著多種不同版本,這些不同版本的區別主要在於內容詳略、德軍構成(從僅有2輛黑豹到18輛黑豹等裝甲車輛,再到18輛全是黑豹)、主人公姓名(有的只提他的姓氏而不提他的名字部分,即只有一個「別戈夫」;有的則叫他伊萬諾維奇·別戈夫,即IvanovichPegovov)、主人公軍銜有說軍士,有說少尉)等等。

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1944年3月26日,別戈夫開著T-70埋伏並從側面擊毀了2輛黑豹。

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以弱勝強:T-70不過一種區區10噸不到的輕型坦克,火力是穿深貧弱的45mm20-KL/46坦克炮,裝甲作為10噸級坦克雖然優秀,但相比龐大的黑豹,自然是遠算不得什麼了;而黑豹,近45噸的「二戰最佳中型坦克」,火力是就整個二戰來說都名列前茅的75mmKwK42L/70高倍徑坦克炮,裝甲防護碾壓一眾30噸左右的美蘇英中型坦克,甚至哪怕T-70想掉頭逃跑,敏捷的黑豹D都可以憑藉55km/h的高速輕易追上極速42km/h的T-70。似乎無論從哪一面看,T-70VS 黑豹的戰鬥都像是老鼠VS貓,小老鼠在大貓的面前實在毫無勝算,更別說這居然還是1隻老鼠 VS2隻大貓!所以貓抓老鼠不是新聞,但如果老鼠咬死了貓……所以別戈夫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目前德粉的質疑如下:

1,「照片中的黑豹堆滿積雪。這是個非常明顯的錯誤,略微動動腦子,這像是蘇聯3月底的天氣嗎?」

2,3月底大的戰役只有胡貝包圍戰(作者註:或稱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基包圍戰,英文名Kamenets-Podolsky pocket),該戰中德軍雖有黑豹,但其對手是蘇軍第4坦克集團軍而非第3坦克集團軍(常見網文一般稱別戈夫來自第3坦克集團軍)。

3,俄文維基上別戈夫的名字出現在第5坦克集團軍,而且其戰績的發生日期為1944年10月6日~10日,與「3月26日」明顯相距甚遠。

4,第5坦克集團軍1944年10月份的序列表中壓根沒有T-70。

5,常用作該故事配圖的2輛被毀黑豹D的照片,其實是第2突擊集團軍拍攝。

提出的反駁如下:

首先,「照片中的黑豹堆滿積雪。這是個非常明顯的錯誤,略微動動腦子,這像是蘇聯3月底的天氣嗎?」以靠近1944年蘇德戰線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原蘇聯時期的列寧格勒)為例,該市今年5月還在下雪,而莫斯科乾脆這個月(6月)剛剛還又下了場雪。所以,說得很好:「這是個非常明顯的錯誤」。

今年4月的聖彼得堡,實際上當時積雪仍很厚,道路上沒有積雪是撒了融雪劑。拍攝者/描述者為「米高楊」

轉載評註: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可以上網搜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天氣數據,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四月間也在0度上下,積雪是完全可能的。


化繁為簡:下面是視頻製作者找來,但是未能充分理解內容的格雷高裡·伊萬諾維奇·別戈夫(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Пегов)同志獲得蘇聯英雄榮譽的正式文件。

所謂「別戈夫獲得蘇聯英雄榮譽的正式文件」

文件的主要內容包括:

姓名:格雷高裡·伊萬諾維奇·別戈夫(紅字部分,俄文文件中為了突出主人公會故意將姓氏(此處即是「別戈夫」)放在首位並大寫)

軍銜:少尉(紫字部分)

職務及所屬單位:排長,T-34,1營,榮獲蘇沃羅夫和2次紅旗勳章的第31坦克旅(綠字部分)

再下面的是出生時間,具體戰績(在44年10月6日~10日的作戰中率先突破敵軍防線,為旅主力部隊開闢並保障通路,消滅德軍2輛黑豹坦克,3門火炮,1個迫擊炮陣地,2輛裝甲輸送車,8挺機槍;並俘獲25輛卡車與40輛滿載物資的掛車;擊斃150餘名德軍官兵,另外還俘獲18人)等等,「所以,別戈夫同志值得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關鍵詞:日期10月6日~10月10日,隸屬單位為第31坦克旅,坦克是T-34(所以就不用去繞個大彎子推測他「可能用的是T-34」了)。

故事到此似乎就可以結束了:日期和坦克型號都差得很遠,那麼T-70這個故事確實是假的,那麼視頻製作者除了搞錯個天氣外沒錯啊。

然而……

搜索一下網上,至少70%的這個「T-70打黑豹」的故事中(包括視頻製作者賴以為信源的俄文及英文維基中幾乎所有直接涉及「T-70打黑豹」故事的頁面),主人公都是亞歷山大·別戈夫軍士(Sergeant Alexander Pegov,俄文сержант А.Пегов),而不是少尉伊萬諾維奇·別戈夫或少尉格雷高裡·別戈夫,而俄國人名字中帶「別戈夫」的太多了,甚至連二戰時期的蘇聯英雄中姓別戈夫的人都有好幾個。

而且,44年3月底時,東線也不是只有胡貝口袋這一場戰役。事實上此時別戈夫少尉所在的第31坦克旅正在第一波羅的海方面軍麾下執行烏曼-博託沙尼戰役(英文名Uman–Botoșani Offensive,與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基包圍戰即胡貝口袋同時進行),其當面之敵中就包括德國黨衛軍SS.5「維京」裝甲師,空軍第9野戰師與第10野戰師,其中兩個空軍野戰師擁有60輛黑豹而且大多正是黑豹D型,SS.5則處於殘編狀態因此具體黑豹數不明(SS.5在44年3月29日組織了一次對進攻蘇軍的反擊並損失8輛黑豹,清楚說明至少他們還有黑豹)。

巧合的是,此時別戈夫少尉所在的第31坦克旅(別戈夫在1營)的第2營裝備的正是T-70坦克:此時該旅1營編有29輛T-34,2營編有38輛T-70。所以,雖然作為蘇聯英雄的這位別戈夫同志可能確實沒有去開T-70打過黑豹,但是原則上,他所在的部隊有T-70,當面之敵也有黑豹(而且有交戰,有損失),那麼這個視頻中作為重要論點之一的「別戈夫所在部隊在44年3月沒有打黑豹的可能」明顯就站不住腳了。

1944年4月,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的黑豹A型指揮坦克,他們此時正在與別戈夫少尉所在的第一波羅的海方面軍交戰

甚至有人推測是不是3月時別戈夫少尉真的去打了黑豹,不管具體開的是T-70還是T-34。然後44年10月部隊為他申請榮譽時,為了加大他戰績的分量而故意把3月的事算到10月裡。不過無論如何,這些都屬於沒有證據的胡亂猜測,這裡也不再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二戰時期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坦克手共1043人(其中17人獲得過2次蘇聯英雄稱號),經查詢,姓名中帶「別戈夫」的,就只有格雷高裡·伊萬諾維奇·別戈夫,他的事跡上面已經說了。而且所有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一線坦克手中,沒有一個人是T-70坦克手。

所以,考證結果是:確實沒有一個「亞歷山大·別戈夫」因為開T-70打掉2輛黑豹就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不僅如此,在諸多蘇聯資料中對「坦克手亞歷山大·別戈夫」的深挖也沒有結果。或許蘇聯紅軍上千萬戰士中確實有個叫亞歷山大·別戈夫的坦克手,但他至少是很可能沒有出眾知名的事跡。因此,總結來說:「亞歷山大·別戈夫開著T-70擊毀2輛黑豹」,有可能確實是假的,或者起碼是難以證實的。如果再加上「並因此獲得蘇聯英雄稱號」,那就更是證否無誤了。

而且,也確實沒有任何一個蘇軍坦克手僅僅因為擊毀2輛坦克(無論什麼坦克)就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絕大部分能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蘇軍一線坦克手的戰績都是十幾輛坦克起步,不少人甚至擊毀了幾十輛德軍坦克;至於我們的伊萬諾維奇·別戈夫少尉,他確實是比較少見的另類,不過也可以看到他獲得榮譽的原因中黑豹只佔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為主力部隊保障通路,消滅遠超過2輛黑豹的其他大量各種敵人並俘獲65輛汽車/掛車及物資等等,頗有種「現實比故事還要精彩」的感覺。

其實,蘇軍不乏T-70(裝45mm坦克炮)或者45mm反坦克炮擊毀黑豹的海量戰例,只不過如前所述,僅僅擊毀2輛德軍坦克根本都上不得臺面,沒資格獲得什麼了不得的榮譽。所以大量這類真實戰例中的主人公反而默默無聞。

根據蘇軍炮兵1943年的一份統計報告,受調查的被擊毀黑豹中有高達38%是被45mm炮擊毀的;另一份蘇軍的統計報告則稱32%。考慮到僅僅43年德軍在東線就永久損失了624輛黑豹坦克(佔德軍43年向東線輸送黑豹總數的74%),即便只按照32%計算,這也意味著德軍永久損失數中多達200輛黑豹是被T-70與45mm反坦克炮擊毀的,要真是按照2輛黑豹就可以得一個蘇聯英雄的標準,蘇軍僅此一項或許就得在43年多誕生100名新的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了。而且這裡說的200/624還只是「永久損失」的數量,並沒算那些被蘇軍打壞了但又被德軍拖回去的,若是再算上這些數量……

1945年春醒作戰期間,蘇軍45mm炮反坦克炮組

為什麼黑豹在區區4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前如此脆弱?其實主要還是因為黑豹坦克的側面和後部裝甲太薄。

除了IS-2,英軍邱吉爾Mk7坦克重39噸,美軍M26坦克重42噸,甚至美軍未經重新設計而只是簡單加厚裝甲的M4A3E2也只重38噸。這些戰車在正面防護全部不輸甚至還要強於黑豹的同時,側面裝甲的厚度也達到了至少76mm(邱吉爾Mk7為95mm,IS-2為90~100mm),與黑豹側面薄弱的40~50mm形成了鮮明對比。

春醒作戰期間,豹G炮塔側面被45mm炮擊穿

這輛黑豹D的炮盾正面被蘇軍45mm炮APCR擊穿,坦克損失


爭鳴結論:蘇聯的天氣和處於溫帶的我國不一樣,45毫米炮可以擊穿黑豹坦克,但是可能沒有軍士軍銜的別戈夫因為擊毀黑豹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只有一個少尉軍銜的別戈夫因為包括擊毀黑豹在內的戰功受獎。

不過對於轉載者來說,還是希望看到軍士軍銜的別戈夫獲得勳章的證書,畢竟蘇聯的檔案管理,還是很完善的,謝謝觀賞。


微信用戶關注本公眾號方法:

搜索公眾號 裝甲參謀部 或者 tankandpanzer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塗片,點擊「識別二維碼」,進入公眾號「裝甲參謀部 」後點擊「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看到整理前的原文。















相關焦點

  • 被德棍智商噁心後的成果——老德棍再考證T-70擊穿黑豹
    原標題:對網傳T-70擊毀2輛黑豹故事的考證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則名為《【闢謠!】
  • Le Panther:二戰後法軍的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在二戰時期使用的主力中型坦克之一,其70倍口徑的7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甚至和同時期的虎式坦克主炮相當,側面裝甲雖然相對薄弱,但是正面裝甲足以抵禦二戰時期中型和輕型坦克炮的打擊。    實際上,同盟國軍隊對這種坦克的評價也不錯。蘇軍甚至將一些繳獲的黑豹坦克編入自己部隊作戰,並編寫了俄語的坦克操縱手冊。
  • 諾曼第的黑豹A「烏爾蘇拉」製作手記
    入坑十餘年,我一直想用模型重現「在諾曼第戰場上的黑豹A」這個題材,包括防磁的質感,迷彩紋路和那種夏日裡法國風塵僕僕的感覺。在這輛戰車的模型製作完成後,這個願想可以說是部分達成了。簡單的考證:黑豹式坦克的首秀是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當時德軍第39裝甲團裝備了100輛左右的黑豹D參加了庫爾斯克的南線攻勢。
  • 螻蟻如何撼動巨獸,被16歲蘇軍士兵擊毀的兩輛豹式坦克
    甚至還曾經出現過一輛蘇軍的T-70輕型坦克在戰鬥中抓住機會接連擊毀2輛「黑豹」坦克的神奇故事。不過本文將要講述的並不是那次戰鬥,而是另一個聽起來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真實戰例。其中,首次參戰的「黑豹」坦克是這次調查行動的重中之重。當然,限於當時的條件,肯定做不到對所有被遺棄在戰場上的「黑豹」坦克進行檢測。蘇軍的專家組只是重點抽查了24輛被擊毀的和7輛被繳獲的「黑豹」坦克。
  • PzKpfw-V中型坦克(黑豹坦克)
    黑豹A(「預生產」D1型)1942年7月,MAN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其中只有一輛安裝了炮塔,廣泛測試後表明還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1942年後期,製造了20輛「預生產」型(0系列),都僅僅是裝備了輕裝甲,前裝甲板厚度為60mm,安裝在炮塔上的武器則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個突出的桶式車長指揮塔。
  • 4600碼外就能擊毀「黑豹」坦克: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小傳
    當時美國陸軍裝備的M4「謝爾曼」等主力坦克,根本無法貫穿「虎」式的厚重裝甲,自己卻會被88MM炮如摧枯拉朽般地擊毀。▲正在冰天雪地中行軍的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它是名副其實的「虎豹殺手」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美軍裝甲部隊便立刻在對方「虎」式、「黑豹」式坦克的頑強反擊下碰得頭破血流。
  • 圖說:IS-2 vs「黑豹」1944年德軍精銳部隊依靠戰術扭轉裝備劣勢
    由於當時德軍裝備了大量「黑豹」中型坦克,這種新型坦克配備一門強大的KwK42 L/70型75mm主炮,由於配備了傾斜裝甲,「黑豹」的防護性能非常好,加上良好的機動性,成為德軍精銳部隊最主要的裝備。但是,德軍最大程度使用了裝甲反擊戰術,村莊另一端的「黑豹」坦克營快速補防,並搶先開火,並組織新的防線,因為「黑豹」中型坦克主動進攻IS-2重型坦克的集群,很可能會吃虧。
  • 中國坦克兵的超神一戰:一輛T-34擊毀5輛「巴頓」
    不過,現實比遊戲更為精彩,在朝鮮戰場上,一個來自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車組,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近乎不可能的挑戰——駕駛著T-34-85中型坦克,擊毀了5輛美軍M-46重型坦克!如果215號車與M-46坦克發生正面交戰,它將會很難擊穿M-46坦克的車首裝甲,而M-46則可以輕鬆地從正面擊毀215號車!
  • 二戰坦克解密:叱吒風雲,無敵「黑豹」逞兇阿登戰役
    16時38分,第4連的所有17輛「黑豹」坦克全部準備完畢。第3排的5輛坦克受命充當先鋒。連長波爾的座車402號「黑豹」緊隨第3排之後,在他身後是巴克曼的401號座車。跟在兩人後面是第2排的5輛坦克。第1排的5輛坦克在隊列中殿後。
  • 可擊毀三輛虎王 還可幹掉5輛潘興
    於1942年正式開赴列寧格勒前線參加戰鬥的德軍六號虎式重型坦克,以及1943年時在庫爾斯克會戰當中首次亮相登場的五號黑豹中型坦克,無疑給了當時還在仰仗
  • 巴頓的坦克攻擊德國邊境:謝爾曼與黑豹坦克的較量
    德軍的黑豹坦克(修復彩色)於是,「偷看了答案」的德軍又出動第11裝甲師進行埋伏。美軍的坦克在攻擊阿布多吉村的時候,遭到德軍88毫米高炮的準確射擊,3輛斯圖亞特輕型坦克被擊毀。然後,德軍又轉向達倫村,在那裡設伏的是5輛黑豹坦克,這些坦克躲在埋伏陣地裡,僅露出炮塔,他們在1500米的距離開炮,一舉擊毀3輛美軍坦克和幾輛裝甲車,迫使美軍撤退。而美軍第26步兵師第104步兵團與第37裝甲營B連衝進了羅達爾斯市,第37裝甲營B連和第10摩託化步兵團C連試圖迂迴,但是被德軍識破,美軍損失3輛坦克和1輛自行火炮,另外2輛坦克和1輛吉普車陷入泥濘。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D型專題
    筆者小時候做過的第一款坦克模型便是火柴盒的1/76黑豹G,此後就成為了忠實的豹迷。由於篇幅所限,本系列文章主要以一位模型製作者的角度從外觀上討論黑豹坦克的發展和變化,對黑豹坦克外形上的演進來一次儘可能詳盡的逐月考證。至於黑豹II和黑獵豹的內容,請見本文責任編輯「鍋爐房老王」之前撰寫的《末日未至:二戰德國黑豹II坦克專題》、《愁容之豹:黑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之中的變化與改進》。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他指揮BT-7快速坦克,在一次戰鬥中擊毀了德軍22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並成功掩護了己方部隊的撤退。 該師的裝甲主力只有一個第27裝甲團(此外該師還下轄一個擲彈兵旅、一個炮兵團等部隊),但這個裝甲團編制並不小,擁有坦克200多輛,包括42輛1號輕型坦克、35輛2號輕型坦克、110輛38(t)輕型坦克、30輛4號中型坦克(短管75毫米炮)以及11輛38(t)指揮坦克。此外,該師的炮兵部隊編有部分3號突擊炮。
  • 二戰德國中型裝甲王者「黑豹坦克」!
    總重44.8噸 長8.66米 寬3.42米 高2.99米 裝甲厚度40mm-100mm行進速度26km-55km/h 續航裡程165km-205km 主武器75mmkwk42L70反坦克炮副武器MG34
  • 德軍駕駛T-34對陣蘇軍的豹式?還擊毀69輛成為王牌
    輛,但是被擊毀的只是佔一部分,很多坦克都是撤退中途拋錨、油料用光或是在巨大的潰敗中乘員直接棄車逃跑。德軍繳獲可使用的蘇軍坦克大約有1000多輛,其中包括大量的T26、T28和BT坦克,還有50輛左右的T-34和KV。
  • 「謝爾曼」血戰「黑豹」,現實版《狂怒》
    1944年9月8日,德軍第106裝甲旅向美軍第90步兵師發起猛攻,損失了21輛坦克、60輛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100輛卡車,1500多人傷亡和被俘。9月13日,德軍第112裝甲旅對陣法軍第2裝甲師,損失了41輛坦克,350人陣亡,1000多人受傷。可以說,德軍的這兩支裝甲旅幾乎是一出家門就被盟軍打沒了建制。
  • 高盧雞與「黑豹」不得不說三兩事
    這是自由法國軍隊繳獲的「黑豹」坦克,依然保留了德軍的塗裝。法國人用這些故障坦克和零件拼湊了數十輛可用的「黑豹」,並裝備了第501和第503裝甲營,編制類似二戰德國的重裝甲營。其中503裝甲營是全「黑豹」坦克配置,數量超過50輛,而第501裝甲營則是和M4A2謝爾曼坦克混編。(也有資料稱法國第6裝甲騎兵團也曾裝備過「黑豹」)這些「黑豹」坦克得到了精心的維護和細緻的測繪,不僅僅解了法軍缺乏先進坦克的燃眉之急,也給法國坦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技術思路。
  • 困獸囿於鬥室:「地下室搜出的黑豹坦克」 究竟從何而來?
    那麼,放下那門高射炮和魚雷什麼的暫且不談,他的黑豹又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文章聲稱這是一輛1943年的黑豹坦克,但這是一輛G型,年代根本對不上。算上這輛,世界上如今已知存世的黑豹G型整車一共有11輛之多。
  • 為什麼二戰德軍的虎式黑豹虎王坦克那麼重?
    ,其中虎王差不多達到了70噸,這些坦克是如何走上了「重量級」之路呢?虎式坦克的研發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1月的大型坦克研製計劃,但是這一時期的方案,也就是「突破坦克」一號和二號計劃和後來的虎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原因是德軍在實戰中遇到了裝甲防護力較強的坦克,比如法國B1重型坦克、英國瑪蒂爾達II型坦克、蘇聯的T-34和KV-1坦克,只有使用88毫米高炮平射才能保證擊毀這些敵軍坦克。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坦克F型專題
    另外,關於黑豹F的負重輪,軍械局在1945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所有的黑豹坦克都要在1945年5月之後採用鋼緣負重輪,這是一種新設計的通用型號鋼緣輪,與之前的設計並不相同。 在德軍的戰車工廠當中,MAN,MNH和戴姆勒-奔馳在全力以赴地生產黑豹。這三家工廠計劃於1945年3到5月開始轉產擁有窄型炮塔的黑豹F(其中,奔馳計劃3月開始生產,MAN計劃4月,MNH計劃5月)。與此同時,德軍也在計劃逐漸關停四號坦克的生產線,原先生產四號坦克的克虜伯公司(Krupp-Grusen)和尼伯龍根工廠也要加入黑豹坦克的生產中,它們都要在1945年4月生產出第一輛黑豹F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