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2021-02-13 歷史的步伐

廬山軍官訓練團前三期所贈中正劍,與後來流行的中正劍有著很大的差別,從外觀上看簡直判若兩物。由於製作倉促,劍鞘就是借用了很一般的刺刀的刀鞘,劍柄也就是用兩片厚電木鉚接而成,劍身扁平,無血槽,整劍毫無美觀可言。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1 最初配發於廬山軍官訓練團參訓軍官的軍人魂短劍

最初給軍官頒授短劍,儘管數量奇大,但仍未能在全軍普及,且短劍的制式繁雜不一,直到1936年初頒行《陸軍服制條例》,才將短劍作為軍官(含見習軍官)和軍佐著裝的一個組成部分,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使之成為在全軍執行的硬性規定。該條例第十九條明確要求:

「陸軍官佐著用軍常服時,束武裝帶,帶領章,佩短劍。但閱兵或指揮時,軍常服得佩軍刀。」

同樣是這個條例,對短劍的規格,也有了第一次明確的規定:

「全長三十九公分,劍柄長十一公分二公釐,護手厚三公釐,鞘長二十七公分五公釐,劍柄寬三公分,鞘口寬三公分,尾寬二公分二公釐;劍柄用玳瑁制,柄之兩面中央及頂上均包銅鍍金上鐫梅花紋,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線,護手亦銅製鍍金不鐫花紋,鞘身為魄鍍鎳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銅平鐫花紋,鞘口包銅長三公分二公釐,鞘尾包銅長六公分,劍刃長二十六公分,劍柄與劍鞘相連接處置彈簧開關一。」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2 陸軍服制條例規定的短劍形制

規定是有了,不過事實上的情況與法規上的條文仍然有出入。條例規定,短劍並不由政府發給,而是要各人自備,可以是自己定製,也可以是某一師一旅統一定製。由於製作單位的不同和佩劍者喜好的不同,這一時期的短劍樣式只是大體上相同,即便同是黃埔學生,各期獲贈的中正劍,其細節之處也並不一律,至於各地方軍閥製作頒授的以及由個人私下定製的短劍,就更是異彩紛呈,花樣百出。

從狹義的角度講,只有在劍柄上鐫刻了「蔣中正贈」字樣的短劍才能被稱作中正劍,但實際上不論是當年還是今天,人們所稱之中正劍,其概念已經外延,即將所有這一時期軍官所佩的短劍都泛稱作中正劍了。

廣義的中正劍,可以大致的區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老蔣名義頒贈的短劍,是正宗的中正劍,也是狹義概念上的中正劍。包括最初廬山軍官訓練團所贈的「軍人魂」短劍,也包括黃埔軍校及各兵種學校、各警官學校、各訓練班畢業時以蔣的名義頒授的短劍,還包括以蔣的名義個別贈予的短劍。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3 鐫刻著蔣中正名字的中正劍

第二類,是國軍制式佩劍,也稱「梅花劍」,因劍柄上有三朵梅花而得名。此劍不論劍柄還是劍鞘均無銘文題字,也就是說它並不屬於某個人贈予,而是由某個部隊統一製作配發,或是由個人定製的。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4 小有區別的三柄制式梅花劍

第三類,是以蔣以外某個軍頭的名義頒授的短劍。有人將其稱作「亞中正劍」,有一定道理。高級將領向自己的部屬頒授佩劍佩刀等做法古已有之,此時也並沒有新的限制,因而除了老蔣頒授的中正劍,各地大小軍頭也頻頻效法,紛紛製作類似的短劍向自己的屬下大量頒授,閻錫山、韓復榘、何健、劉文輝、馬步芳、楊虎城等,都有大量短劍贈給自己的部屬,甚至有些小的軍閥或某個師長、旅長、團長,也紛紛製作各具特色並鐫刻上自己名字的短劍下發給所屬帶兵官,因之形成這一時期的軍官佩劍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為今天的短劍愛好者提供了極大的收藏空間。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5 第4師師長王萬齡、副師長劉進贈給部屬的短劍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6 第166師師長郜子舉、副師長王認曲贈給部屬的短劍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7 四川小軍閥王瓚緒贈給部屬的短劍

中正劍的設計初衷便僅僅是裝飾,而非作為兵器使用的,因而絕大多數並不開刃。其材質也差,拿在手裡輕飄飄的,遠不如日本鬼子人人必佩的三零刺刀那麼利市。用作近身搏鬥,估計不會有什麼自信。

因有部分中正劍的劍身上刻有「成功成仁」的字樣,坊間又有人將其稱作「自殺劍」,說是蔣校長發這把劍的目的是要佩劍者戰敗時用以自裁的。這一說法不知出處何在,反正我是沒找到過。當然用其自殺也許能行,但得需要有足夠的自虐心理才行,因為用它來一下便結束自己的生命,還真的不容易。國軍將領戰敗自殺,多選用勃郎寧手槍,而不用中正劍。

神劇《亮劍》中楚雲飛佩的中正劍是佩在武裝帶的左前側,這只能說明導演的無知。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8 《亮劍》劇照

短劍的佩戴是有要求的。《陸軍服制條例》規定:

「短劍用插袋佩掛,插袋以深絳黃色細皮兩層制之,袋口上面兩邊綴小皮帶一條,兩帶帶端均具復扣針及針孔,繫於武裝帶左側之下。」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9《陸軍服制條例》規定的短劍佩戴方法

來看幾幀當年的老照片中的黨國軍官是如何佩劍的: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10 何應欽在受降典禮上,可見其佩戴之短劍

這是何應欽在受降典禮上的照片。

中正劍的種類及佩戴方式

圖11 蔣介石夫婦視察駐印軍時的老照片

這是蔣介石視察駐印軍時的老照片。

兩張老照片中的佩劍方式,才是條令中規定的正確方式。和楚雲飛的佩法不一樣吧?

和當時的任何事物一樣,有章不行的現象也體現在短劍的佩戴上。可能和這中正劍的佩戴比較麻煩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中正劍除了裝飾以外並不能像勃郎寧手槍那樣具備戰鬥或自衛的功能,因而許多軍官大概是不願意佩掛,今天我們看到的歷史照片中的國軍軍官,佩短劍的卻遠遠少於不佩短劍的。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國軍軍服又一次改制,軍官武裝帶取消了,沒了武裝帶後,中正劍沒處佩掛,因而佩劍制度也相應的取消了。

相關焦點

  • 配把中正劍就是蔣校長嫡繫心腹?其實它是民國軍官爆款裝備
    誰要是佩戴著中正劍,要麼是被視為蔣介石「天子門生」的黃埔將領,要麼是立有卓越戰功者,要麼是深受老蔣器重的中央軍嫡系。而近年來,隨著部分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中正劍這一標識作用更是深入人心。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 黃埔生隨身佩戴的中正劍,是用來戰敗時自殺的嗎?
    蔣介石自己也常佩戴軍人短劍,如今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裡仍然陳列著蔣介石佩戴過的軍人短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一般而言,廣義上的中正劍指國民革命軍軍人所佩戴的短劍,其中包括20世紀30年代軍人普遍佩戴的梅花短劍;還有如閻錫山、劉湘、馬步芳等地方軍閥或是某個部隊官長贈予部屬的短劍,由於很多人對民國軍人佩劍缺乏系統了解,於是全部都歸為「中正劍」之列。
  • 雖然沒有佩戴過臂章,但作為退役軍人都應該了解臂章發展過程!
    如今,人們通過武警官兵所佩戴的臂章、胸標就可以一眼看出其所在部隊的種類與任務、單位或所在地。單位臂章外形為盾牌形,由圖案和單位名稱組成。     「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對武警部隊的絕對領導;「中國版圖」象徵武警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神聖使命;「地球儀」和「橄欖枝」象徵武警官兵熱愛世界和平、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好意願;「盾牌」象徵武警部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和社會主義祖國的堅強保衛者;中文部分表示部隊種類和任務
  • 內六角螺絲刀在航模直升機的種類和使用方式(上)
    SAB GOBLIN 380 組裝說明書反而我們決定為大家做一篇專門針對組裝航模直升機使用最頻繁的一個工具,那就是內六角螺絲刀在航模直升機上的使用種類和使用方式一系列的文章。因為我們發現很多朋友們在這方面的認識的確有部分缺乏的,而且在如何使用上也多少有一些不足和疑問。
  • 機車局 | 無疆告訴你:如何正確的佩戴頭盔!
    機車局是我們幾個好朋友共同策劃的一個全新的欄目,目的是通過視頻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聊聊與摩託車相關的話題,沒有任何局限。
  • 魔獸世界:幻化「黑科技」,突破武器種類限制,防戰也能拿雙手劍
    前言幻化可以說是現如今魔獸世界中最受玩家歡迎的玩法,這些年暴雪也給各職業加入了很多的新外觀,然而幻化系統一直有一個被玩家們詬病的機制,就是武器種類的限制
  • 貝雷帽正確佩戴方法,臉大戴一樣好看!
    小夥伴們,準備好了嗎?咱們的兵妹妹戴的是57號帽小夥伴們可選擇佩戴比自己大一兩號的貝雷帽佩戴前要扣好貝雷帽四件扣佩戴時  左手捏帽徽下側右手捏後側帽口 15世紀,當時法國西南部的牧羊人最先佩戴一種圓形無沿軟帽。1889年,法國的Chasseurs Alpins阿爾卑斯山地部隊,第一個將貝雷帽作為自己的制式軍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最先把貝雷帽大面積配發軍隊,到了二戰時期,貝雷帽在英軍中迅速普及。為便於區分,不同部隊會佩戴不同顏色的貝雷帽。
  • 佩戴呼吸器(含21種示範片) | 消防站綜合訓練指導手冊
    (5)穿越障礙後,按照躺姿佩戴空氣呼吸器操作要求佩戴空氣呼吸器。(1)遇到障礙物要進行評估(空間大小、選擇穿越方式)。(2)穿越障礙時,空氣呼吸器始終置於左小臂下。(3)穿越前必須將肩帶、腰帶整理於空氣呼吸器背託後面,避免纏繞。(4)重新佩戴前應將空氣呼吸器肩帶、腰帶進行整理,先佩戴有中壓導管一側的肩帶。
  • 好人的面具——如何在佩戴防毒面具時作戰
    由於你身處威脅環境,所以能看清周圍發生著什麼尤為重要——受限的視野使得使用者在左右轉頭時需要更大的動作幅度。 特別是當你想低頭,看著自己拿出想要的裝備時你就會發現難度變得一反平常得大,基本上來說,不要妄想著你還能看到自己的彈匣、手銬和無線電。所以,一旦確認了你的個人配置之後,牢記他們的位置和取用方法並且多加練習。 另外,在選擇面具時考量其濾罐是否可以調節,能否左右互換,是否同時需要兩個濾罐,或者需要一個放在中間的濾罐。
  • 二戰德國軍官習慣把槍佩戴在左側,作用令人唏噓
    其實德國軍官的這個習慣,同騎士時期的短劍佩戴方式有關係。短劍作為裝飾品的歷史由來已久,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德軍的高級軍官佩戴的依然是短劍。手槍成為軍官近戰防身物品,是在19世紀末的時候,那時候短劍已經佩戴了數百年的時間。短劍佩戴在左側,更方便戰鬥的時候用右手拔出。
  • 美軍「阿帕奇」飛行員佩戴新型防毒面具亮相 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為了讓佩戴防毒面具的機組人員更加舒適,減小呼吸阻力,MPU-6(V)/P在過濾器外部加裝了鼓風機,增加過濾器前端的壓力。注意面罩連接的呼吸軟管連接到身體左側的過濾器包,這個包明顯要大一些,因為鼓風機還要佔據一定的空間。
  • 照相機的種類,你了解多少?
    關於照相機種類,對於很多攝影小白來說,腦海裡可能對於照相機機的認識主要是以單反和微單為主,其實還有很多的種類,下面帶你了解更多的照相機種類知識!
  • 詳解美海軍的飾緒,總統侍從武官級別最高,訓新兵的士官也能佩戴
    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美國海軍的飾緒(Aiguillettes),也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佩戴在軍裝肩膀位置的各種顏色的繩結。1、佩戴時機(Occasions for wear)飾緒是美國海軍特定人員的身份識別標誌,只能以官方身份在特定活動中佩戴。佩戴飾緒能夠讓特定人員更有效地完成任務,並協助其他擔負支援任務的人員,防止在正式場合出現混亂。以下人員可佩戴飾緒。
  • 正確的佩戴方法是怎樣的?
    如何佩戴?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口罩?相信看完全文,你會有大的收穫。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國。在十三世紀,既元朝,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原來已經進步到使用手巾了,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 搶先看 武警官兵今起全面佩戴新式標誌、服飾
    根據武警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總體安排,武警各部隊將於5月1日起,統一佩戴新式標誌、服飾。
  • 臺軍防化兵佩戴高級防護裝備前往隔離區 竟裝反濾棉
    臺軍近日派出「全副武裝」防化兵參與隔離區消毒工作,然而卻被網友發現士兵所佩戴的高級口罩濾棉裝反了,實在是「太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