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陸上自衛隊已裝備了多型主戰坦克。其中的第一代61式是仿照美國M47坦克製成的,第二代74式基本上是本國研製的。而日本的第三代坦克——90式主戰坦克一經問世,引起世界各國的注目。
▲ 美國M48「巴頓」主戰坦克,61式主戰坦克的參照型號
▲ 74式主戰坦克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
90式坦克在研製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幾種稱法,如TK-X,88式和89式坦克。TK-X意恩是「試驗中的坦克」,88式和89式坦克的稱法是因日本坦克以其定型年代命名,該坦克曾預計在1988年或1989年定型、生產的緣故。
根據計劃,1990年年內會生產新坦克30輛,投產後預計總共生產600~800輛,用於替換已退役的61式坦克。實際上由於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日本陸上自衛隊最終裝備和採購的90式坦克也不到340輛。
新坦克為傳統式炮塔型坦克。駕駛室在車體左前方,車體中部是戰鬥室,其上是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室。全車乘員共3人,炮塔內車長位於火炮右側,炮長位於左側,駕駛艙上裝有若干個潛望鏡,其中有紅外夜視儀供夜間觀察。
火力 日本坦克均把增強火力放在首位。90式坦克裝備一門120毫米滑膛炮,並配有自動裝彈機。火炮發射西德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的初速大於1650米/秒,直射距離2000米,可擊穿T-72的前裝甲;破甲彈初速大於1200米/秒。
▲ 日本90式坦克與英國「挑戰者」坦克的主炮初速比較,可以看出90式的主炮初速更高
此外,該炮炮彈使用可燃藥筒,發射後戰鬥室內沒有高溫藥筒抽出。坦克的輔助武器有1挺74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M2HB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坦克火控系統由數字式電子計算機、摻鋁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熱成象夜視儀和各種傳感器等組成。
機動性 90式坦克採用三菱10ZG型二衝程水冷10缸柴油機。該機採用廢氣渦輪增壓器和中冷器,為燃料直接噴射式。最大功率1500馬力,單位功率30馬力/噸,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
傳動裝置採用的是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靜液轉向式傳動裝置和電液操縱裝置。懸掛裝置採用液氣和扭杆複合式,在兩側的6個雙輪緣負重輪中,前2個和後2個採用液壓式,中間2個採用扭杆式。這種懸掛系統的特點是能控制車體前後俯仰以擴大坦克炮的高低射界。
防護 90式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前部採用複合裝甲,其它部位採用間隙裝甲。複合裝甲是冷軋含鈦高強度鋼的雙層結構,中間使用了包有芳綸纖維的龜甲狀陶瓷夾層,並在內側罩有輕金屬,這是日本獨特的複合裝甲結構。
現已公布的樣車的炮塔前部兩側用帆布覆蓋著,估計這部分尚未安裝甲板,為防止暴露裝甲厚度而遮蓋起來。車體兩側裝有裙板。車內隔艙化布置,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內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幾個室,其布置與美國的M1垣克和其它現代化坦克相似。
▲ 參加演習的日本90式主戰坦克,可以看到車體側面裝有側裙板
彈藥艙裝有閘門,炮塔後面的頂部裝有排放板以緩解車內彈藥被誘爆後產生的衝擊波。90式坦克安裝有三防裝置,即使在全密閉的情況下也可戰鬥幾個小時。在炮塔後部兩側各裝有3管一組的73式煙幕彈發射器。
▲ 日本90式主戰坦克細節特寫,可以看到其炮塔尾部的艙門也可以作為洩壓板使用
綜觀90式主戰坦克,雖然它的問世比世界同代新型坦克晚了10年,但在火力、機動性、防護性等方面並不遜色。
雖然該坦克採用的自動裝彈機和液氣扭杆式懸掛裝置就比美國M1、M1A1和德國的「豹」Ⅱ領先。但該坦克的弱點是車體前上裝甲板和炮塔前下裝甲板之間有一明顯的間隙,高度達200毫米以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卡彈區,對坦克防護很不利,這也許是坦克設計上無法避免造成的。
主要性能諸元: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1門,彈藥基數 約40發
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
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
戰鬥全重 52噸
車全長 約9.7米
車體長 約7.45米
車寬 約3.4米
車高 2.3米
履帶寬 約0.6米
爬坡度 約60%
乘員 3人
攀垂直牆高 約1米
公路最大速度 70千米/小時
越壕寬 約2.7米
潛渡深 2米
公路最大行程 300千米
歡迎訂閱2020年《兵器知識》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