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

2021-02-17 智客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日披露,日本駐英國大使館從大約一年前開始,每月出資1萬英鎊收買英國一家右翼智庫在英國製造和渲染「中國威脅論」。分析人士指出,這只是日本政府在海外對中國潑「輿論髒水」的冰山一角。

參考消息2月7日報導,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

在日本國內,安倍政府炮製和煽動「中國威脅論」更是明目張胆。通過在國內外同時渲染「中國威脅」,尤其是「軍事威脅」,對外謀求構建對華包圍網,對內推動通過新的安保政策,甚至修憲,正是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

2016年9月19日,數萬日本民眾在東京舉行抗議集會,呼籲廢除新安保法。

「中國威脅」掛在嘴邊

炮製和煽動「中國威脅論」可以說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慣用伎倆和籠罩日本媒體的「空氣」。

查看日本近年的《防衛白皮書》中與中國相關的章節,會發現其年復一年地使用「中國持續高水平地增加國防費」「廣泛和急速地強化核和飛彈戰力以及以海空軍為中心的軍事力量」「軍事和安保等方面透明性不足」等措辭。「在東海和南海等空域急速擴大活動」「在海洋問題上以實力為背景嘗試改變現狀……採取高壓應對」等表述更有升級趨勢。

不僅如此,白皮書還對中國「在周邊空域的活動」「在南海以及印度洋的活動」等事無巨細地帶圖表進行羅列和分析,極力渲染「中國威脅」。

防衛研究所等官方智庫的涉華研究報告也經常有渲染內容,如指中國的海上民兵組織有軍方背景,可能承擔「挑唆誘使」的任務,從而使「中國的軍事行動正當化」;分析中俄海上聯合演習,渲染中俄軍事合作層次不斷提高等。

安倍及其內閣成員在國會答辯中也將「中國急速推進軍擴」「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嚴峻」等掛在嘴邊。

媒體成政府傳聲筒

日本政府和官方的上述措辭高頻出現在日本主流媒體上。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說,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安保甚至航天等領域的任何動向都被惡意或誇大地進行解讀。如去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產經新聞》立即以《世界警惕中國軍事利用加劇》為題進行報導,其他日本電視臺和報紙也持類似論調。即使是以前被認為較為客觀中立的一些媒體也陷入這一怪圈。

比如去年12月25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通過宮古水道一事就被日媒扯上「戰略」進行了大幅渲染報導,《朝日新聞》也評論說「中國防衛能力增強……(此舉旨在)撼動川普……牽制臺灣」。

日本媒體對於政府安保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批判精神也在漸漸喪失。岡田充指出:「媒體原本有設定議題的權力,但現在在某些方面卻放棄了議題設定權,在政府設定的臺子上進行議論。」「不對政府發布的觀點進行充分驗證,就像鸚鵡學舌一樣(傳播出去),使得言論空間漸漸成為政府的傳聲筒,與戰前差不了多少。」

他表示,在島嶼問題和中國軍事問題上,這種傾向尤其在加速。「對於安倍政府來說,這是一鼓作氣實現修憲的良機」。

關於外務省收買英國智庫散布中國威脅論一事,日本媒體完全沒有報導,僅在某些論壇上有網友提及,可見日媒選擇了屏蔽此事。

2013年12月,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為軍事化博取同情

日本政府和媒體炮製和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背後,是日本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軍費在財政大幅赤字的背景下五連增,以及修憲勢力蠢蠢欲動。可以說,渲染中國威脅論是日本政府推動政策通過,並為原本不得民心的政策爭取同情的一大法寶。

一位曾供職於日本某主要媒體的自由撰稿人對記者說,新安保法審議之前,外務省披露中國在東海「新設12座開採平臺」並公布航拍照片。「當時一位要求匿名的外務省官員明確對記者說,『這是官邸布置的作業』。」

在新安保法審議之前,為了推動日本民眾對安保法案的理解,安倍晉三親自上日本電視臺節目甚至網際網路視頻平臺節目進行解釋,但越解釋,法案的矛盾就越突出,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就轉而宣傳中國威脅,煽動危機感。

中國問題專家、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指出,在2015年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審議新安保法案期間,安倍引用了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的一個實際在算法上玩了貓膩的數據——「27年間(1988年到2014年)中國防衛費增至41倍」——來渲染中國威脅。

原來,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為了誇大中國威脅,選取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各國軍費資料庫的權威機構)的中國國防費起始數據(1989年數據)前一年的數據來做比較,並且將地方轉移支出也算到了防衛費裡,這使得根據SIPRI數據從1989年到2014年約增至30倍的中國軍費跳升至「1988年到2014年增至41倍」。

事實上,根據SIPRI的數據,中國軍費的增長並不及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同時按照人均來看,2014年日本的人均費用為360美元,中國只有155美元,不到日本一半。所謂「軍費膨脹」等根本不能作為「中國威脅」的依據。

然而通過鼓吹中國威脅,尤其是軍事威脅,煽動國民的危機感,製造藉口,安倍政府已經掙脫了「專屬防衛」的束縛,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並進一步邁向修憲。

2016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修憲勢力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議席。民調顯示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和新安保法的選民過半,但為何會出現上述結果?

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某大學政治學教授指出,在野黨不成器,以及小選舉區制度這樣的技術性因素固然也是原因,但安倍政府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得到了相當的滲透,以及在野黨沒有在安保法制的審議中就「中國威脅論」的真實情況進行充分的質詢,是出現上述結果的深層原因。

與之互為表裡的是安倍的「地球儀外交」,對美國更加亦步亦趨,在與中國存在島嶼爭議的國家大肆撒錢,四處謀求構建「對華包圍網」。

村田忠禧認為:「作為鄰國,日本會受到中國的發展和變化的巨大影響,不應簡單地被『威脅論』衝昏頭腦,而應看清時代潮流,根據事實,做出冷靜客觀的判斷。」

附文:

揭秘被日本收買的英國右翼智庫:多次舉辦反華活動

參考消息駐倫敦記者桂濤、記者馮武勇2月7日報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月29日披露,日本駐英國大使館每月支付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1萬英鎊,以幫助日本在英國製造、渲染「中國威脅論」。本報記者通過致信涉事方、實地走訪、查閱英國議會資料發現,該智庫在英國的「政治光譜」中為右翼組織,影響力有限,在英國口碑不佳。

漫畫家筆下被日本收買的英國右翼智庫(俄羅斯衛星新聞網)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一些英國議員與亨利·傑克遜協會過從甚密,曾多次邀請其在英國下議院舉辦反華會議,這些議員也曾被日本政府出資邀請訪日。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教授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亨利·傑克遜協會是「出了名的右翼組織」,「特別熱衷於攻擊」。布朗認為,任何政府以這樣的方式來贊助這樣的協會,都會令人不安。他表示,日本在一個像亨利·傑克遜協會這樣「採取明晰的、對抗性姿態的組織」身上花錢,「真是讓人吃驚」。 

鼓動與中國「唱反調」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去年3月,亨利·傑克遜協會曾在英國下議院主辦了一次會議,主題為「亞洲的海洋安全:中國海洋實力與東海——從日本視角觀察」。

此次會議邀請了已卸任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前艦隊司令官香田洋二。記者曾在多個場合聽過香田洋二的「高論」,他一貫是中國「海洋安全威脅論」的吹鼓手。

香田洋二

而該會議主持人為英國保守黨議員朱利安·奈特,就在此次會議幾周前,奈特曾在日本外務省的資助下訪問日本。

記者通過查詢英國議會網站發現,去年2月13日至20日,日本外務省支付了奈特訪日的機票、住宿和其他開支,共計1.08萬英鎊。奈特申報了此次旅行,並稱出行目的是「了解包括防務在內的日本事務」。

記者拿到的一份會議記錄顯示,奈特在那次會議上說,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明顯是日本的外在威脅。

這並非亨利·傑克遜協會首次在英國下議院舉辦反華活動。2013年12月,該協會舉辦過一次會議,主題為「中國、日本及東亞的未來:如何應對變化的態勢」。

此次會議主要發言人為日本國際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日本外務省前外務審議官田中均,他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而這次會議的邀請人為英國工黨議員費邊·漢密爾頓。漢密爾頓的個人網頁上顯示,日本是他的「興趣範圍」之一。

《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在被亨利·傑克遜協會鼓動與中國「唱反調」的英國政客中,包括英國前外交大臣馬爾科姆·裡夫金德。

馬爾科姆·裡夫金德

裡夫金德此前已經對媒體承認,亨利·傑克遜協會曾與他聯繫,說服他在去年8月刊載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的一篇文章署名。這篇文章題為《若讓中國參與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中國將如何在緊要關頭關掉英國的電燈》,造謠中國可能利用後門技術操控核電站。裡夫金德稱,他並不知道亨利·傑克遜協會與日本大使館有金錢往來。

亨利·傑克遜協會網站公開資料顯示,該協會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註冊慈善機構。記者檢索發現,該協會網站對中國話題的關注以負面居多,基本圍繞軍事、安全、人權、宗教、民族等各種涉華議題來製造虛假信息和不實言論。

迴避與日金錢交易

記者1月30日向日本駐英大使館發去電子郵件,要求對《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相關報導進行證實及評論,大使館確認收到郵件,但至今仍未回復。記者同日致信亨利·傑克遜協會,協會發言人在回覆中並未對相關報導進行回應。

該發言人稱,不會透露任何具體細節,協會與其他政府和機構合作,堅持推動「促進民主、人權和國際安全」這一目標。記者追問其與日本使館的合作是否屬於實現該目標的一部分,發言人並未回應,並表示不會對此事做進一步評論。

亨利·傑克遜協會網站就《星期日泰晤士報》文章發表的聲明截圖

但2月1日,亨利·傑克遜協會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則簡短聲明,表示確實曾與裡夫金德接觸,並用他的名字為批評中國在英投資的文章署名,並表示為沒有告知他全部相關情況而道歉。記者注意到,在這則簡短聲明中,該協會對是否與日本駐英使館有金錢交易一事,隻字未提。

此事經《星期日泰晤士報》曝光後,《今日俄羅斯》《印度快報》等媒體均進行報導,日本媒體則一致保持沉默,而英美主流媒體也大多沒有跟進報導。

倫敦成日本外宣主陣地

這一醜聞絕非偶然。英國媒體披露,日本大使館準備在今年4月與亨利·傑克遜協會續籤合作協議。為什麼是4月?因為日本政府年度預算是從每年4月開始列支的。

在日本外務省向政府提交的2017財年預算案列出的重點項目中,包括一項「對外戰略傳播」。這一項目共申請預算559億日元(約合5億美元)。按外務省的說法,該項目將主要針對「領土、歷史認識、安全保障」等重要議題,加強與日本相關的國際輿論分析和對外傳播能力、加強對外國媒體的傳播推廣、加強外交領域智庫建設、加大涉及領土和歷史問題的學術研究和對外傳播等。

日本外務省(維基百科)

倫敦,正是日本政府謀劃加強「對外戰略傳播」的主要海外陣地。今年1月20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外交演說中強調,日本將靈活利用即將開設的海外新機構「日本館」向海外傳播「日本的正確形象」。而倫敦、洛杉磯、聖保羅這三個海外傳播據點的「日本館」將於今年開放。

根據日方相關材料說明,倫敦「日本館」重點是吸引英國學界和商界人士,利用倫敦在英文傳播方面的優勢向國際社會傳遞日本的立場。倫敦「日本館籌辦委員會」的負責人正是日本駐英大使。

日本駐英國大使館(維基百科)

長居英國的日本獨立記者木村正人曾撰文說,倫敦有多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和智庫可供日本政府利用,是日本加強對外戰略傳播的最佳平臺;在海洋安全等問題上,「中國威脅論」正在逐漸滲透到倫敦的學界和輿論界。

相關焦點

  • 日本記者:不在稿子裡批判中國,稿子就不過
    共同社客座論說委員岡田充說,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比如去年12月25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通過宮古水道一事就被日媒扯上「戰略」進行了大幅渲染報導,《朝日新聞》也評論說「中國防衛能力增強……(此舉旨在)撼動川普……牽制臺灣」。
  • 日本記者:稿子裡沒有批評中國的評論就通不過
    分析人士指出,這只是日本政府在海外對中國潑「輿論髒水」的冰山一角。參考消息2月7日報導,很多日本記者私下感嘆「不在稿子裡加入批判中國的評論,稿子就通不過」,並且這「不是來自上司的命令,而是記者的自我審查」,「中國威脅論在日本的言論空間中已經常態化」。在日本國內,安倍政府炮製和煽動「中國威脅論」更是明目張胆。
  • 你為什麼當記者?
    ▲新華社記者在拍攝中 圖片來源:新華網看著看著,頓時鼻子有點酸。從業十年了,似乎好久沒有「照鏡子」打扮自己了。作為一個軍事記者,每想歇一歇時,腦海裡就會浮現戰友們演兵場摸爬滾打的畫面,那就如一針雞血瞬間激發動能,讓我再次心甘情願地趁著靜夜埋頭趕稿.民生新聞記者,記不清去過多少百姓家中解決哪些雞毛蒜皮、跑冒滴漏、暖氣不熱、出行不暢的問題。可是自家暖氣不熱時,在家中開著電暖器依舊開心地哄著娃!記不清自己每年寫過多少稿子、採訪過多少人。但是等娃睡著了, 為了趕稿子挑燈夜戰到後半夜,確實是常事。
  • 潮汕籍紅色記者第一人:抗日戰場隨軍記者孔邁
    從北京報導潮人  從潮人觀察世界【編者按】孔邁(1919-2008),祖籍普寧,19歲時背著父母從印尼回國參加抗日並加入中國共產黨,26歲時調入新華社膠東分社,從此開始新聞記者生涯父親途中屢經風險,終於在1938年7月7日抗戰一周年紀念日抵達漢口,經八路軍漢口辦事處介紹,北上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報到,分配到陝北公學分校,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沙特記者之死
    這些背景表明這是一場來自國家機器的大張旗鼓的圍捕,最大的嫌疑指向這些人圍繞運轉的核心——目前在沙特大權在握的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15人名單裡有一人曾多次跟隨他出行,被認為是其貼身警衛。「王儲對安全部門的完全控制,使得在他不知情情況下進行行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美國官員告訴媒體。
  • 他分秒搶拍薩達姆照片,他被美軍舉槍瞄準——戰地記者顧正龍
    他是全程見證薩達姆政權的崛起和毀滅的唯一中國記者,也是迄今為止在伊拉克任期最長的中國記者。顧正龍是我的同事,我與他在埃及和約旦有過兩段共事經歷,雖然時間均不長,但合作相當愉快。他為人沉穩,話不多,不事張揚,是上海老派紳士的風格,按現在的話說:是個靠譜的先生。但我最初對他的印象,並不好。
  • 普京這時候「捧殺」中國是幾個意思?
    當地時間22日,普京以視頻形勢在一家智庫會議發表演講,主題本來是對新冠時期各國之間合作的倡議,卻在其中傳達出不一樣的信號:普京說:「莫斯科和華盛頓決定國際事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德等國也正崛起為超級大國.」
  • 石平-中國30年以來第一位被公認的「大漢奸」!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出身的石平,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8年來日留學,在神戶大學完成了博士課程。此後對中國政府多有批判,2007年加入日本國籍,迄今未公開日本姓名。2011年,與日本女性結婚。著有《我為何拋棄中國》、《中國大屠殺史》等。
  • 今年日本為什麼要萬人批判明治維新?
    我們中國人看來,日本開始超越中國,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是文化悠久、經濟繁榮的宗主國,在此之後,日本搖身一變成了發達國家,將中國遠遠甩在後面。▲2018年7月23日 日本媒體報導衝繩批判紀念明治維新的消息明治維新,真的是開啟日本現代化的鑰匙嗎?
  • 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寫有溫度的新聞,講有靈魂的故事!
    接「地氣」,邁開腳才能有靈氣 「記者就應該在基層,記者只有在基層,才能寫出有靈魂的稿子。」 鄭晉鳴表示,不親上開山島,就體會不到王繼才夫婦只能以島為伴的孤獨和寂寞;不親上開山島,就聽不見王繼才半夜喝醉才流露出的點點心聲;不親上開山島,就看不見夫婦二人刻在樹上的「熱烈慶祝北京奧運會勝利開幕」「釣魚島是中國的」等文字,一筆一畫之間滿是對祖國的熱愛。
  • 舊日本海軍「零戰」公開出售,只要2500萬人民幣,還能上天飛行
    平時,作為愛好,他還常常給專業的航空知識雜誌撰寫稿子,在這些稿子中,有一篇專門介紹了「零戰」。不知什麼時候,某個地方自治團體看到了石塚寫的這篇文章,通過雜誌社找到他。團體負責人告訴他想在即將建造的博物館展出舊日本海軍的「零戰」,希望他能幫助購買「零戰」。此次談話讓他積極投身於購買「零戰」之事。他首先想到了自己在雜誌中介紹過的「零戰」。
  • 釣魚島是中國的!這一次竟然是日本史學家證明的!
    在昨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日本史學家久保井規夫日前公開了部分日本古地圖,證實了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 釣魚島是中國的!日本史學家再次證明了這一事實!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環球網在昨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日本史學家久保井規夫日前公開了部分日本古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