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二戰英國戰鬥徽章

2022-01-29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187號:英國戰鬥徽章(2)(1939-45)-British Battle Insignia(2)1939-45。原作者及繪圖Mike Chappell。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A:英國遠徵軍/英國本土

少數地方部隊在1930年10月裝備了戰鬥服。圖中左上方A1人物來自第55(西蘭開夏)摩託化師第165步兵旅的兩支利物浦蘇格蘭營的其中一支。他穿著當時的典型服裝。注意蘇格蘭團特有的帽子和徽章以及佩戴在袖子上的所在師的標誌章(紅玫瑰圖案)。在1940年地方部隊到達法國時得到了重新裝備;右上方A2人物是阿蓋爾和薩瑟蘭高地人團第8營的一名中士,他所穿的制服正是這一時期的。注意第51(高地)師的戰鬥徽章佩戴在他的袖子上——這種聖安德魯十字是該師的標誌,其色彩代表了第154步兵旅。彩圖中心A3人物是來自皇家諾福克團第9營的一名上尉,我們描繪了1943年他在英國本土進行訓練時的情景。新採用的帶有團的名稱的銘條、第47(倫敦)步兵師的戰鬥徽章和皇家諾福克團的標誌章(以所在營的方式佩戴)展示在右臂上。我們的主人公配備這一時期全套的「戰鬥序列」裝備,並攜帶一支美國軍援的Smith & Wesson點38口徑左輪手槍和一隻被稱為「粘貼炸彈」的74號反坦克手榴彈。左下角的圖A4是一名王屬約克郡輕步兵團第2/4營的上士。他穿1942年的「出行服」,戴該團的野戰軍帽,佩戴非制式的金屬銘條章、第46步兵師的戰鬥徽章和該團的軍銜徽章。圖中右側偏下位置的王屬蘇格蘭邊民團第1營的列兵(圖A5,時間點為1943年9月)在袖子上展示著第3步兵師的戰鬥徽章和王屬蘇格蘭邊民團第1營的標識章,後者的設計紀念了他所在的營在一戰時隸屬於第29師的經歷。圖下側的徽章從左至右依次為第24近衛旅和第18步兵師的徽章,「幻影」信號團的標識章以及第45步兵師的車輛標識。

 

B:中東

右上角B1人物是1943年在突尼西亞參加授職儀式的第1步兵師第24(近衛)步兵旅愛爾蘭近衛團第1營的一名中士。他所在團的徽章展示在帽子和襯衫袖子上,師的識別章展示在肩章套上。胸前佩戴的是「軍事嘉獎」的略章。左下角A2人物是一名布倫式防空機槍的操作手,他來自於1942年時部署在西部沙漠的東肯特郡團第2營。第44(本土)步兵師的戰鬥徽章、團的銘條章和營的標識章、代表超過12年服役期的優質操行徽章和輕機槍手的神射手徽章都展示在圖中。左上角圖B3描繪的是1945年在巴勒斯坦的一名中尉,他來自皇家炮兵第93反坦克團。第93團最初是一支阿蓋爾和薩瑟蘭高地人部隊,因此阿蓋爾郡團的服裝標誌物展示在了帽子和團的徽章上。師屬炮兵/通訊兵通用徽章和阿蓋爾郡團的方塊形標識章佩戴在他的肩頭,而人物右下方是該部隊的士兵版肩章套徽章(兩肩同時佩戴)。右下角的B4人物是第51(高地)師的其中一支蘇格蘭高地警衛團部隊的少校,我們描繪的是1943年他在西西里時的風貌。只在左臂佩戴的土黃色斜紋布面料製作的徽章上展示著師的標誌物和團的標識章。整圖下方的徽章從左至右依次為第56(倫敦)步兵師、第8印度師和第4步兵師(最終版)的徽章和東薩裡團第1營、皇家西肯特團第6營和第214皇家工兵野戰連所使用的肩章套。

 

C:義大利,1944年-45年

1944年至45年的那個冬天攜帶一支PIAT反坦克武器及其彈藥的圖左側C1人物配備「戰鬥序列」裝備,穿皮製坎肩。這名倫敦蘇格蘭人團第1營的列兵在他的蘇格蘭人的寬頂無帽簷扁圓帽上佩戴採用「灰色粗呢絨」底襯的帽徽。注意第56(倫敦)步兵師的黑色「迪克·惠廷頓的貓」(Dick Whittington'scat,英國民間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譯者注)圖案的師標,兩條服役條紋章(其中一條是先前佩戴的,因為該營剛從第168旅調到第167旅)和倫敦蘇格蘭人團的標識章佩戴在上臂位置。全圖右上方的C2描繪的是1945年時漢普郡團第5營的一名上尉。他所在營與漢普郡團第2和第1/4營組成了第128(漢普郡)步兵旅,而該旅在北非和義大利戰績驕人。除了這些部隊都佩戴團的銘條以外,這名上尉還佩戴了第46步兵師的標誌章、服役條紋章和各個營都不相同的團的標識章。該旅的每個連都使用不同色彩的肩章套,第5營的A到D連分別是綠色、紅色、黃色和紫色,漢普郡團第2營的各個連(W、X、Y、Z四個連)也對應同樣的顏色。注意軍官的帽徽、「中東版」的戰鬥服以及胸前佩戴的軍事十字獎章、1939年至45年星徽獎章、非洲星徽獎章、義大利星徽獎章和美國銅星勳章的略章也展示在圖中。圖中心部所展示的徽章(從上到下)包括了倫敦蘇格蘭人團的標識章、第5步兵師中錫福德團第6營、皇家恩尼斯基倫燧發槍團第2營和北安普頓團第2營的徽章;第78步兵師中的皇家工程兵第237野戰連的團標識章(車輛戰術標誌的布製版本);以及同屬於第78師的北安普頓團第5營的團標識章。

圖中下排左數前三名人物都是作為第78師一部分的第38(愛爾蘭)步兵旅的人員(1945年)。左側C3人物系倫敦愛爾蘭步槍團第2營的一名連級軍士長,他戴「步槍團綠色」的「Caubeen」帽,穿「中東版」戰鬥服,佩戴團的綬帶和其他其所在團的標誌物。接下來的C4人物是恩尼斯基倫團第2營的一名中士,當時他們從一戰時期就已隸屬的第29師中調離,因此該師的標誌章從袖子移到了帽子上。第38旅的這齣三重唱的壓軸人物是皇家愛爾蘭燧發槍團第1營的中士(圖C5),他佩戴著全套的第78師和第38旅的標誌章。最後的人物圖C6是威靈頓公爵第1營的一名連級軍士長,他的團的標誌物和第1步兵師的標誌章都展示在制服上。

 

D:混合的主題

D1:風笛手,錫福斯高地人團第6營,義大利,1945年

我們的主人公穿著華麗的錫福斯團的全套高地人服裝,當然要特別注意的是他的戰鬥服袖子上的第5師的戰鬥徽章(也見於圖C),另外左袖口之上佩戴優異操行徽章,胸前則佩戴1939年至45年星徽獎章和義大利星徽獎章的略章。

D2:炮手,第1防空師,英國1941年

防空司令部負責對入侵英國的納粹空軍予以還擊。本圖展示了防空炮位上人員的典型服裝,而服裝上的戰鬥徽章屬於第1防空師,與之搭配的還有皇家炮兵的服役條紋章。

D3:中士,皇家輕騎兵團第13/18營,諾曼第,1944年

在粗斜紋棉坦克手服裝的袖子上佩戴著團的標識章,而坦克手頭盔上也蠟貼著這樣的標誌——第13/18營是少數幾支在外套上佩戴戰鬥徽章的部隊之一。

D4:列兵,漢普郡團第2/4營,英國,1941年

1942年6月調出之前第128(漢普郡)步兵旅一直是第43 (韋塞克斯)步兵師的一部分。本圖人物戴該團的野戰常服帽,制服上則展示著營指揮部連的肩章套、團的銘條、師的戰鬥徽章和第2/4營專屬的團的標識章。

D5:下士,第231(馬爾他)步兵旅漢普郡團第1營,西西里,1943年

該部隊的旅的標誌章只佩戴在右袖子上,已知這種做法僅此一例。

D6:中士,第46步兵師漢普郡團第2營,義大利,1944年

為執行巡邏任務特殊配備的皮坎肩穿在我們的主人公身上,制服上佩戴的則是其所在師的戰鬥徽章和他所在營使用的團的標識章。

D7:上尉,第43(韋塞克斯)師漢普郡團第7營,1944年

該營使用制式的紅底白字團的銘條和師的戰鬥徽章。服裝和裝備則是諾曼第戰役中步兵連軍官的典型配備。

D8:中士,第43皇家坦克團,英國,1943年

第43皇家坦克團所隸屬的第33坦克旅在1942年和43年是「混成」的第3師的一部分。該團的貝雷帽、師的標誌章、皇家裝甲部隊的服役條紋章、旅的「空竹」圖案標誌章、皇家坦克團的右臂坦克徽章和肩章上的團的標識章都展示在圖中。

D9:連級軍士長,第21步兵旅西約克第2營,蘇丹,1940年

戰爭開始之初在中東地區的英軍的服裝裝備和徽章已經保留使用了多年。圖中西約克第2營的標識章佩戴在之後很快就被淘汰的遮陽帽上。

D10:上士,皇家阿爾斯特步槍團第2營,西北歐,1944年-45年

皇家阿爾斯特團使用圖中所示的別具特色的步槍團的標誌物——黑色的上衣紐扣和軍銜徽章以及綠色的步槍團的服役條紋章。被稱作「Caubeen」的帽子作為通用常服帽來使用,連的肩章套套在肩章帶上,帽徽的背板則與連的肩章套樣式一致。

圖下側徽章(從左至右)依次為:第2步兵師徽章;第49步兵師車輛徽章;第53(威爾斯)步兵師車輛徽章;第80步兵師(英國預備役部隊)徽章;第6防空師徽章;林肯郡師徽章;漢普郡師徽章;第7裝甲旅徽章;第4裝甲旅徽章;諾森伯蘭燧發槍團第6營的團標識章。

 

E:西北歐

圖中央的E1人物是1944年8月在諾曼第的倫敦自耕農郡(神射手)團第3/4營的一名上尉。該團標誌性的帽牆裝飾在貝雷帽上,團的帽徽和領章、綬帶、銘條章以及團的標識臂章(搭配第4裝甲旅的戰鬥徽章)再加上非洲星徽獎章的略章都在制服上。圖左上方E2人物是1944年年末時皇家威爾斯燧發槍團第4營的一名少尉;注意團的標識章展示在領子後面。第53(威爾斯)步兵師第71步兵旅的戰鬥徽章展示在袖子上。右上方(圖E3)的這名中校來自王屬約克郡輕步兵團第1/4營,他身上展示著該團的標誌物(其中包括獨一無二的綬帶)以及第49步兵師的戰鬥徽章。圖E4這名肯辛頓第2營的中尉所在的是隸屬於第49師的一個機槍營,因此他身上的裝飾物結合了第49師的標識和他所在部隊的團級標誌物。另外他沒有佩戴服役條紋章。全圖左側中部的E5人物是D日登陸時東約克郡團第2營的一名上尉。當作帽徽佩戴的領章、團的標識章和綬帶以及第3步兵師的戰鬥徽章都展示在圖中。下排中央的圖E6是名皇家龍騎兵衛隊第4/7營的上校。他戴1944年時皇家裝甲兵團的大多數部隊都使用的黑色貝雷帽,他所在衛隊的帽徽和領章、團的標識章和第8獨立裝甲旅的戰鬥徽章都佩戴在制服上。

圖中所描繪的徽章(從左至右)包括了第52(低地)步兵師和第33裝甲旅的徽章以及柴郡團和皇家炮兵第102(諾森伯蘭郡輕騎兵)反坦克團的標識章。

 

F:西北歐,1945年

左上角圖F1人物是第6近衛裝甲旅冷溪近衛(裝甲)團第4營的一名士兵。戴黑色貝雷帽的他在袖子上佩戴團的徽章和他所在部隊在戰爭最後幾個月使用的戰鬥徽章。上排中部F2人物是地方輔助部隊(ATS)的一名士官,1945年時她在艾森豪將軍的盟軍遠徵軍最高司令部(SHAEF)的通信部隊中服務。她頭戴所在團的野戰帽,佩戴當時的團徽和SHAEF的標誌章。皇家信號兵部隊的徽章則佩戴在戰鬥服上衣上。圖右側的格羅斯特郡團第2營的上士(圖F3)配備野戰行軍序列著裝和裝備;1945年,第2營使用的是第56步兵旅的識別標,在它下面是以團的標識章的方式展示的第49(約克郡西區)步兵師的識別標。圖的中左側(F4)是第8米德爾塞斯克團的一名列兵,他所在的機槍營隸屬於第43(威塞克斯)步兵師;該營使用的團的標識章佩戴在戰鬥服上衣的袖子上以及通用常服帽上。圖F5是王屬薩洛普郡步兵團第4營的一名布倫式機槍的機槍手。該團作為一個集體在1918年獲得了法國的軍功十字章,而該獎章的略章一直被驕傲地佩戴著,展示位置是上臂團的銘條章(上)和第11裝甲師的識別標(下)之間,而最下方佩戴的則是步兵的服役條紋章。

1944年至45年期間在西北歐戰場上服役的各支部隊所使用的師的標誌章展示在全圖的中央位置。上排開始它們逆時針順序依次屬於:第59(斯塔福德郡)步兵師、第7裝甲師、第11裝甲師、第79裝甲師。最下一排從左至右依次屬於第43(韋塞克斯)步兵師、第49(約克郡西區)步兵師和第50(諾森伯蘭)步兵師(泰恩、蒂斯和漢博地區)。

 

G:遠東

1944-45年之前,戰鬥徽章很少在遠東佩戴,「親墩特」(Chindit,英屬印度的一支特種部隊,譯者注)的戰鬥徽章則至少出現在1944年8月他們的第二次遠徵的尾聲時刻。圖G1這名在第二次遠徵時期的「親墩特」士兵身上沒有展示任何徽章;他的畫上了綠色色塊的帽子則非常典型。圖中上部中央的兩頂帽子分別展示著第19(左,叢林帽)和第20印度師(右,叢林綠色通用常服帽)的師的識別章。圖右上方G2人物是一名來自西約克郡團第2營的步兵,他穿戴1945年在馬來亞的制服和徽章,而他所在的營正在參加日本的投降儀式。塗成黑色的織物裝備是西約克郡團所特別採用的,而人物身上還佩戴著1939年-45年星徽獎章、非洲星徽獎章和緬甸星徽獎章的略章。本圖的中心位置是「親墩特」部隊的「chinthe」(緬甸的獅子型神話動物)圖案部隊標誌章以及1944年由那些乘滑翔機空降參加戰鬥的人員佩戴的紅色滑翔機圖案徽章。

奧德·溫蓋特(OrdeWingate)少將誤將緬甸翻譯口中的「chinthe」(緬甸語獅子之意)誤會成「親墩特」(Chindit)一詞。而一名記者在與溫蓋特談話後挑選出這個詞發表在了1943年5月的《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上。當這個錯誤被指出後,感覺自己成了愚蠢代名詞的溫蓋特勃然大怒,當然最後此事平安了事,而「親墩特」一詞也變得通用。「親墩特」一詞的真正含義是「長程滲透部隊」(1943年至44年)和隨後的「特種部隊」(一直到1945年初它被裁撤掉)。並沒有發現它被稱為「第3印度師」的記錄。另外,紅色滑翔機徽章被第二次遠徵隊的倖存者一直佩戴,最晚甚至到了1952年。

圖中左下角(圖G3)是格羅斯特第10營的一名士兵,他佩戴第36步兵師的識別標,帽子背後帶有代表他所在的團的「背後徽章」,而肩章上展示著「Gloster」(格羅斯特)字樣的銘條。第36師的其他部隊則在叢林帽上師的識別標緊上方縫製團的標識章。圖G4這名1945年時第23印度步兵師第37旅廓爾喀步兵團第3/10營的少校戴叢林綠色通用常服軍帽,穿制式叢林襯衫。襯衫袖子上「釘」師的標誌章,胸前則展示軍事十字獎章、印度通用服役獎章、1939年-45年星徽獎章和緬甸星徽獎章的略章以及一枚裝飾著的代表「戰況報告中受到表揚」標誌的土黃色略章。全圖右下角的徽章為第5印度步兵師的「救火鈴」圖案識別標。

更多作品請點擊——魚鷹社漢化工程總目錄

相關焦點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中)
    老牌沙漠師的這名士兵穿配義大利徽章的英國「埃爾克特斯式」襯衫、英國的淺棕色訓練短褲和帶平頭釘的黑色皮製軍靴,身上僅有的義大利行頭是他的軍帽、綁腿、皮帶和水壺。在他的左臂上有「坦克殺手」臂章,上面正中心的數字1代表他參與摧毀了一輛敵軍坦克。他的步槍是6.5毫米口徑的Carcano M1941式,手中的手雷則是Breda M1935式。
  • 【魚鷹社】二戰英國陸軍(2)
    這名年輕中尉有著軍官的標準裝束,他系軍官使用的37年版帆布武裝帶,這套武裝帶包括了腰帶、背帶及附件、羅盤口袋、彈藥包、手槍套、水壺、背包以及軍官用行軍包。在常服襯衫外是毛料套衫,肩部位置可以看到帶黑色金屬條的可拆卸的襯衫肩章扣,它從套衫的肩部逢口處伸出扣在套衫的肩部。往下面則是常服褲子和發黑的軍官用鞋,而頭盔則是磨光的沙漠色標準Mk II頭盔。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上)
    在左臂的V字型軍銜臂章的上方是縫製的「勇敢」部隊徽章(月桂和橡樹葉簇擁的豎直短劍圖案),這種徽章是供志願參加團裡的特別突擊小隊的軍人佩戴的。右臂上單條倒V字型徽章代表佩戴者曾經負傷,它有三種顏色,金色代表作戰中負傷,銀色代表服役中負傷,紅色代表國內事件中負傷。灰綠色M1940式上衣領子上則佩戴了軍人所在師的徽章。
  • 【魚鷹社】二戰英國航空母艦
    收錄於話題 #【魚鷹社1940年春天,她為支持盟軍在挪威的登陸而派出了多架次的飛機。6月,一直在挪威海域的這艘軍艦被兩艘德國戰鬥巡洋艦搜尋到並擊沉。與「暴怒」號不同,這兩艘勇敢級航母(「勇敢」號和「光榮」號)實際上是作為戰列巡洋艦服役的,但在1923年進行了改裝。這兩艘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間都做了輕微的改進,光榮號的飛行甲板做了一些延長,這樣就可以懸掛新加的船尾。
  • 【魚鷹社】二戰德軍指揮官(老版)
    陸續將魚鷹社的二戰系列補齊,敬請期待!
  • 【魚鷹社】一戰英國陸軍(3)
    格洛斯特第7營和廓爾喀步槍第1/5營一樣,也曾參加過1915年8月進攻Chunuk Bair的戰鬥。該營投入戰鬥的1000名軍官和士兵僅有181人倖存下來。當時所有的軍官和高級士官都已經陣亡了,但下級士官和士兵們仍然繼續參加戰鬥。C2:團級軍士長,第13輕步兵團,1918年下屬在印度騎兵師的這支英國團被部署在美索布達米亞。
  • 【魚鷹社】二戰蘇軍
    前段時間較忙,終於有空更新了,也感謝各位的等待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464號:二戰蘇聯軍隊
  • 【魚鷹社】二戰盟軍指揮官(老版)
    日後會將魚鷹社的二戰系列陸續補齊,敬請期待!
  • 【魚鷹社】希特勒青年團
    馬克斯佩戴「熟練徽章」(圖A3)和「射擊術徽章」(圖A4)。授予「德意志少年團」(納粹的10-14歲的兒童組織,譯者注)的「熟練徽章」為古北歐字母「S」型(圖A5)。另外兩種分區(Gebiet)臂章也顯示在圖中:一個來自於德國少女聯盟(BDM,納粹的青年女性組織,譯者注),使用白色字體(圖A6);一個是帶金色(BDM的為銀色)橫道的「傳統三角形臂章」。
  • 【魚鷹社】二戰美國陸軍(3)
    他的袖口的裝飾代表他一戰時1年和二戰時2年(4條短橫槓)的海外服役經歷,而臂章上O型圓環中的A字則是第3軍的標誌。A2:上尉,第70坦克營他選擇卡其布襯衫和戰前款式的黑色領帶來搭配他的軍常服。軍官武裝帶上的劍套是戰前所必需的,戰爭期間則選則佩戴。外衣的領花是裝甲兵的標誌,形狀類似一戰時期的英國坦克。此外,這名軍官還佩戴美國和歐洲戰場服役勳章。
  • 【魚鷹社】二戰蘇軍(老版)
    F:庫爾茨克的戰鬥F1:坦克手,紅軍蘇聯坦克兵的標準制服是這種鼠灰色或黑色的一件式外衣。這名偵察兵還穿著繳獲的德軍系帶戰鬥靴,頭戴pilolka式船形帽。G2:中士,紅軍交通管理部隊女性在前線地區扮演的最通常的角色是交通指揮員。這名年輕的中士穿1942年版卡其布襯衫、1943年版義務兵gymnastiorka式上衣,戴有紅星的戰時卡其布貝雷帽。
  • 【魚鷹社】二戰美國指揮官
    圖中,這位將軍穿了一種經常被溫暖地區的軍官穿著的長袖制服,這包括了帶軍銜徽章和肩章帶的深橄欖棕色開領華達呢襯衫,它擁有兩個帶口袋蓋的外置口袋。將官用淺土黃色絲光棉褲子與英國土黃色訓練服的色調一致。B2:馬克·W·克拉克(Mark W. Clark)將軍先後作為第5軍和第15集團軍的指揮官的克拉克將軍在本圖中展示了一種更標準的制服穿著。
  • 【魚鷹社】二戰加拿大軍隊
    B1:二等兵,加拿大皇家步槍團或溫尼伯擲彈兵團,香港,1941年12月參與了防守香港的末日般戰鬥的這兩個團都穿加拿大產熱帶雜役服,但沒有佩戴明顯的徽章標記。這名士兵戴罩著迷彩網的第3版傘兵頭盔,穿第2版的丹尼斯式工作服和傘兵戰鬥褲,後者在臀部位置有一個額外的口袋,褲線位置則有一個放刀的口袋,左大腿部的那個大口袋則帶有很薄的皮襯裡。37年版傘兵武裝帶上的配備包括了7個裝斯特恩衝鋒鎗彈夾的彈藥包,而一支六足套索可用於執行攀登任務。能識別他的國籍的就只有他胸前的加拿大傘兵飛翼徽章了(有時,這些軍人也會私下裡在他們的貝雷帽上佩戴上自己部隊的徽章)。
  • 【魚鷹社】二戰澳大利亞軍隊
    以下是該書的封面:中東戰場上的制服、徽章和裝備雖然德國的報告鮮有提及澳大利亞軍隊並將他們與英軍混為一談,但在中東的澳軍還是顯示著他們獨特的風貌。他們的大多數服裝和裝備以及所有武器都是英國式的,但卻大多製造於澳大利亞,從而與英國的原版貨有了細微的差別。在一戰時,澳大利亞的土黃色「毛氈帽」是讓他們顯眼的標誌。
  • 【魚鷹社】二戰德國陸軍(2)
    C2: 二級上士,第5裝甲團,熱帶野戰制服,託布魯克,昔蘭尼加地區,1942年5月這名上士作為第21裝甲師的連級軍士穿M1940式熱帶野戰制服,袖口上有規定的編織物,領子上有非正式的裝甲兵骷髏頭領章,胸前是銀色坦克戰鬥徽章和別在紐扣上的2級鐵十字勳章。褲口的鬆緊拉繩包裹住最早版本的熱帶短靴,讓人有褲子寬鬆的感覺。
  • 【魚鷹社】二戰偽裝戰術
    E6:英國傘兵也用同樣的方法偽裝他們的頭盔(圖中這是第3版),頭盔上套著網子、輔以豐富的偽裝物和長繩子。偽裝的需要通常壓倒了部隊對於士氣的需求,於是在1940年以後,很少可以看到在海外的作戰部隊會在頭盔側面繪製部隊標識章,當然在北非情況例外些。圖中展現的是1944年在諾曼第時出現的頭盔側面徽章的不尋常例子,牛津郡和白金漢郡輕步兵團的標識章(深藍色/黃色/深紅色/深藍色)出現在圖中。
  • 【魚鷹社】伊拉克的特種行動部隊
    B2:美國陸軍戰鬥應用小組(1st SFOD-D)這名三角洲部隊成員穿商業渠道購買的「多地形迷彩」戰鬥服(BDU)褲子和同樣是非制式的ECWCS(極端寒冷氣候被服系統)外套。注意圖中展示的減色版美國國旗徽章(圖2a)、血型徽章(圖2b)和「被擊中編號」徽章(圖2c),其中「被擊中編號」可以在不使用姓名的情況下分辨個人身份,尤其是在人員受傷的情況下。
  • 【魚鷹社】二戰德國陸軍(4)
    他穿配M1940式徽章的M1934式野戰上衣,戴羊毛手套,野地灰色羊毛套頭帽裹在他的脖子上,下面則是最後版本的野地灰色加厚騎兵馬褲和在1944年已經少見的騎兵馬靴。該名士兵還配備了晚期生產的98k式步槍、後方部隊配備的單排M1909式子彈袋以及帶M1942式騎兵掛環的84/98式刺刀。注意他的左胸口袋上佩戴著希特勒青年榮譽徽章。
  • 【魚鷹社】阿爾及利亞戰爭
    從1954年開始法國本土的狙擊傘兵將貝雷帽的顏色由紅色恢復為皇家藍色,這是二戰前空軍部隊所首創的,並一直被使用到1957年9月(參看圖E4)。空軍的皇家藍色和橙黃色還出現在士兵的菱形兵種或部隊臂章上,這種徽章佩戴在常服的左袖子上,有時也出現在工作服外套上。傘兵飛翼章和團的徽章釘在右胸前和右胸口袋上。在野戰中通常不佩戴這些徽章,但有些照片顯示傘兵們在行動中會展示師的臂章。
  • 【魚鷹社】二戰德國戰鬥裝備
    應邀補發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234號:德軍戰鬥裝備(1939-45)-German Com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