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韓明坤 、蔣 進、姜 帥
本期推出陸軍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⑤:《「萊維斯曼」「倒8字盤旋」!他是低空利刃「掌刀者」》
飛行3800小時
先後4次參加閱兵
兩次為國護旗
熟練掌握「萊維斯曼」「倒8字盤旋」
「水平梅花」等高難度戰術動作
成為新型陸軍搏擊藍天的「鋼鐵翅膀」
他就是低空利刃的「掌刀者」
陸軍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
顏鵬志
渤海灣畔,濃雲密布。
如同一隻矯健的獵鷹,低低的雲層下,顏鵬志駕駛著我國最先進的某新型武裝直升機騰空而起。鐵翼飛旋,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斑斕弧線,吸引著航展看臺上千百雙眼睛。
突然,直升機昂頭直上雲霄,又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地面俯衝而來,50米、30米、10米、5米……地上,幾乎每顆心都提了起來。正在參觀的一名觀眾捏著手中的毛巾,抬起的胳膊懸停在了半空。
狂飆掠地。就在直升機近乎墜到地面的剎那,忽然調轉機身平飛數米,緊接著又魚躍而上……頓時,掌聲四起,一陣驚嘆。觀眾們並不知道,剛剛發生的驚險一幕,只是特級飛行員3800小時飛行生涯中的普通一瞬。作為第82集團軍某陸航旅參謀長,顏鵬志42歲的人生航跡像他驚險的飛行表演一樣,充滿著一個接一個的挑戰和突破。
追趕時代潮流「
鷹為長空而生,高處立足,才是鷹的追求!」2000年7月,顏鵬志從航校畢業,走進我軍集團軍編成內最早成立的陸軍航空兵部隊,成為一名武裝直升機飛行員。他用原子筆一筆一畫地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段話,以此勉勵自己。早在中國陸航部隊誕生之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了陸軍航空兵。彼時,科索沃戰爭剛剛結束,新軍事變革方興未艾。透過戰爭的硝煙,顏鵬志清楚地意識到,歷史沒有給作為後來者的中國陸航部隊按部就班的從容。只有奮起直追,在千難萬險中錘鍊雛鷹羽翼,才能為猛虎般的中國陸軍插上鋼鐵翅膀。
「地面苦練,空中精飛。」顏鵬志將這8個字深深刻在心裡,並付諸於行動。紮實學航理、認真練模擬、刻苦練操作……很快,顏鵬志從同批飛行員中脫穎而出——第一個放單飛、第一個成為優秀機長、第一個成為全能射手。2011年,我國自主研製的某新型武裝直升機陸續列裝部隊,標誌著陸航的發展邁上了新臺階。這一年,顏鵬志因飛行技術過硬,成為整個陸航系統第一批改裝新機型的飛行員。
為儘快駕馭新裝備,在某試飛基地理論改裝期間,顏鵬志學得很認真,一有機會就向試飛員和廠家技術人員學習請教。回到部隊後,他將座艙結構圖、飛行參數表等貼在床頭,堅持每天弄懂1個原理、細讀10頁飛行資料、鑑別10種零部件、熟記10個數據,幾個月下來整理了厚厚一摞筆記,成為全旅第一批掌握新型武裝直升機各種性能、完成首飛任務的飛行員。戰勝對手,是顏鵬志人生的最高追求。勇於探索,是顏鵬志鮮明的精神特質。近年來,在顏鵬志積極推動下,全旅數百名幹部骨幹先後赴院校和科研院所學習培訓,實現能力轉型升級;集合精幹力量,圍繞幾場現代局部戰爭中武裝直升機的運用進行作戰研究,形成《空中突擊作戰組織與保障》等20餘項理論成果;結合新裝備技戰術性能和戰場環境特點潛心鑽研,10種新戰法相繼出爐。之所以在戰法創新上下這麼大功夫,是因為顏鵬志堅信: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場同樣的戰爭,只有搶佔戰場高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又是一年金秋,朱日和訓練基地,一場新型力量體系作戰演練拉開戰幕,顏鵬志帶領隊伍用新戰法打出了新型作戰力量的威風。
戰鬥中,顏鵬志利用某新型武裝直升機上新加裝的通聯設備,在多機之間建立通信鏈,實現戰場數據實時共享,然後將直升機進行模塊編組,區分偵察、引導、打擊等任務進行作戰。他們就像打遊擊戰一樣:一架直升機躲在山包後面負責低空偵察,用數據引導另一架直升機進行最遠射程攻擊,攻擊之後迅速撤離戰場,等待下一次引導打擊……藍軍一直「挨打」,卻找不到對手的影子。「靈活、漂亮、震撼!」現場觀摩演練的一位領導連連讚嘆:「看看,這才是真正的新質作戰力量。」
「雄鷹只有在風雨雷電中歷經磨難,才能把翅膀練硬。」顏鵬志認為,實戰化訓練就好比「跳高」,橫杆設置在操場刻度還是在戰場刻度,決定了戰鬥力能否真正實現躍升。所以,他對每項訓練都從難從嚴要求。今年旅裡組織新射手進行海上飛行實彈射擊考核,顏鵬志要求把目標區域的標識物由過去直徑2米的紅色充氣靶換成直徑不足1米的浮靶,將飛行員的攻擊方式由過去預先指定射擊參照物變為隨機目視發現、雷射測距,使射擊的難度成倍增加。「射擊成績是要上報集團軍的,如果打不好,會不會有影響?」射擊前的協調會上,有人建議:「適當縮小浮靶增加點難度就行,沒必要換顏色。」顏鵬志的理由無可辯駁:「現在打不好有影響,將來上了戰場打不好咋辦?況且誰見過軍艦是紅色的?」用戰場標尺來審視,大家形成共識:訓練越貼近實戰,才能練出真本領。
這天,海上霧大浪急,浮靶若隱若現,但射擊考核還是照常進行。就像植被在越艱苦的地方越富有生機一樣,33名新射手面對重重困難,決定放手一搏,反而打出了好成績。顏鵬志還善於抓住各種機會錘鍊隊伍。去年,陸軍組織「陸航空突奇兵-2018」比武競賽。顏鵬志就像看見寶貝似的,眼睛直放光。他刻意加大飛行機組訓練難度和強度,集中全旅技術骨幹、教學力量和訓練資源進行強化攻堅。「每天訓練達到16小時以上,在這種超大量飽和訓練、超強度連貫訓練中,生理、心理和技戰術都突破了極限。」回憶那段比武經歷,直升機二營飛行員趙景科深有感觸,「不逼到一定份兒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潛能。」是役,趙景科和戰友一舉斬獲8個比武項目的6個第一。練兵,涉險求難必不可少,但訓練保障更不可少,有時候可能比涉險求難更重要。按新大綱施訓後,全旅年度飛行訓練指標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三成多,其中夜訓和險難課目佔很大比例。由於受到訓練資源、保障力量等因素影響,各單位在組訓施訓上存在很多矛盾,一時間訓練成績徘徊不前,甚至有滑坡現象。為解決這個問題,顏鵬志帶領骨幹力量深入研究新大綱組訓特點,探索出「梯次進入、課目組合、大場次訓練、滾動式保障」的飛行訓練和保障方法,將直升機營整合為訓練模塊,機務、修理、場站等保障要素內部劃分為對應保障模塊,將各模塊進行排列組合,使每個模塊每周能夠參訓2天,單個飛行日訓練可達20小時,既保證了訓練時間、內容和質量的高效落實,也兼顧了人員和武器裝備的實際承受能力。保障問題得到解決,訓練效益大幅提升。當年,該旅年度飛行訓練時間高於大綱要求指標,夜訓和險難課目佔到年度指標的半數以上,旅隊被集團軍表彰為「戰備訓練工作先進單位」。
任務面前站得出來,關鍵時刻頂得上去,這就是顏鵬志。入伍23年來,他始終幹在前、衝在前,險難課目第一個飛,遇有任務第一個上,先後圓滿完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閱兵、北京奧運會安保、「和平使命」系列聯合軍事演習、「跨越」系列實兵對抗演習等20餘次重大任務。今年,顏鵬志再次受領閱兵任務,擔負空中護旗梯隊長機機長。儘管有前幾次閱兵經驗,但顏鵬志仍然感到壓力不小。不過,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堅決完成任務,為祖國、為軍隊、為陸航爭光。作為整個隊形的基準機,顏鵬志駕駛的長機至關重要,每一個動作的調整,都會直接導致編隊整體隊形的變化。盛夏的北京酷暑難耐,停機坪上,地表溫度高達62℃,直升機座艙溫度超過了50℃,顏鵬志一坐就是3小時。白天刻苦訓練,晚上查找問題,翌日改進不足,就這樣苦練精飛。通過一次次修正、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提升,最終顏鵬志帶領官兵克服了機群入雲、側風保持等20餘項閱兵訓練難題,在空中高速狀態下,將直升機航跡誤差控制在1米以內,編隊通過基準線的時間控制在17秒。10月1日9時許,顏鵬志指揮20架武裝直升機編成「70」字樣,護衛著黨旗、國旗、軍旗,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以隊形嚴整、銜接緊密、米秒不差、安全無誤的精彩飛行,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點讚心中的英雄——
網友精彩留言集錄
標兵名片
顏鵬志,男,1977年12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特級飛行員(教員),四種氣象機長,四種氣象指揮員,現任第82集團軍某陸航旅參謀長。入伍23年來,他始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打仗意識,瞄準戰場苦練精飛,先後4次參加閱兵,執行奧運安保、「和平使命」聯合軍演、「跨越」系列實兵對抗演習等重大任務20餘次。特別是在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擔任空中護旗梯隊「70」紀念字樣長機機長,以完美震撼的飛行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相關連結
陸軍權威發布,轉載註明來源!
主管 | 陸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來源 | 人民陸軍(ID:renminlujun)
刊期 | 第 2255 期
編輯:朱騰飛
校對:張 毅
郵箱:rmljwx@163.com
電話:0201-399508(軍)
電話:010-66399508(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