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想轉士官,到底為哪般?

2021-02-08 愛軍旅

我們都知道,士兵都想提幹成為軍官;殊不知,也有一些軍官想降級轉為士官。

有多少呢?這個數字啊,還不小呢。

按理說,軍官的地位、待遇、安置等都比士官要好一點,為什麼偏偏還有軍官寧願轉為士官呢?

這些點讚留言的不一定真的願意轉,屬於一種吐槽或洩憤,但事出反常必有妖。

拋開身份而言,軍官為何有想轉士官的現象存在,簡單點說,就是軍官個人的發展願望與部隊實際情況達不到統一,出現了矛盾衝突,內心極度糾結才會出現放棄幹部身份的極端想法。

到底是哪些人想轉?當真願意轉嗎?萬一能,會出現哪些新情況呢?

今天,咱就隨便聊聊。

軍官之所以說想轉士官,我想還是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理想目標無法實現,主要有以下幾類群體:一類,較為年輕的初級軍官。這類軍官,特別是剛畢業的一些年輕軍官,當發現自己的意願或者說抱負,在基層得不到實現,再加上一些現行的政策正在磨平青年軍官的鬥志。社會百態化,軍營常態化。對於一批批思維前衛的「90後」軍官而言,面對枯燥乏味的軍營,一眼望不到頭的未來,有迷茫,有失落,有彷徨,更有落差。而現狀是,軍隊現代化建設正在倒逼基層的軍官能力,是否扛得起責任,禁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坐的住冷板凳,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說的清楚。再加上士官隊伍建設向上發展,福利待遇向軍官靠攏,甚至有的地方已經統一化,比如,兩地分居費、子女教育費,等等。心理上對以往軍官具備「有前途,能穩定」提出了挑戰,一旦打破了常規的一些等級設定,就會出現身份轉化的一種現象。倒掛的身份,苦逼的管理,高壓的工作,苦寒的地區,不得不說,人都是很實際,既要考慮現狀,也要兼顧未來,所以,對於一些年輕的年輕軍官有此想法,可以理解。二類,已婚的兩地軍官。長期兩地分居,兼顧不夠家庭,子女教育也在考驗著已婚軍官,「喪偶式」軍婚的兩地分居,正在加劇軍官的情感危機,特別是雙軍人「同城異地」、「周末夫妻」等軍官,輪休和休假成了雙軍官最大的奢侈。當然,這裡面少不了父母的考量。總得來說,已婚的軍官,無論是異地,還是同城,都或多或少避免不了家庭與職業不能兩者兼顧。軍官的退役控制嚴格,想走還走不掉,於是,寄希望轉士官合同制,到年限就走。三類,邊緣的基層軍官。準確來說,「被邊緣」的軍官在基層也是有的,邊緣化體現在一是無背景,二是無關係,三是有被領導不認可的現狀。搞「一言堂」的官本位主義,有些被邊緣的軍官長期得不到提拔,被「冷凍」,或被「雪藏」,前路渺茫,後路堪憂。總得來說,繞不開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定位軍官身份,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職業前景,導致軍官有此想法。假設「軍官轉士官」真能實現,要面臨從軍官到士兵、從管理者到被管理者、從轉業到退役等一些列變化,你真的做好這些準備了嗎?從軍官身份到士官身份的轉變,首先要體現的就是職務切換。怎麼界定,是不是有一個標準?不能想當然吧。所以,對「軍官轉士官」就算有了這項政策,就必須明確「官轉士」的條件和要求,類似目前「官改士」士官參謀等政策。這裡最核心的就是政治身份,選擇「軍官轉士官」,就要降低身份,甚至有些管理或者待遇都會發生質的變化。假如,一位軍官在轉士官之前,他是某連隊的連長,因為個人意願,他申請轉改成士官,那麼面臨的管理怎麼實施?如果能夠接受軍官轉成士官的管理現狀,比如,軍官可以不用交手機;比如,軍官外出自由控制等,成了士官,從領導者變成被領導者,心理上是不是能快速接受呢?部隊的管理,一認身份,二看執行。身份是權利的集中,執行是落實的再現。當身份切換了,執行是不是會打折?為什麼有些問題只問責戰士身上,為什麼有些問題軍官要被連帶?就是因為主官是一個集體的最大權利者,享受到權利帶來的最大受用,也要看清權利帶來的受困後置。軍官之所以能夠成為軍官,總有一項或多項是士官望塵莫及的,這就是軍官存在的價值,但是並不是貶低士官的能力。假如,軍官轉成了士官,首先要面臨工資結構的調整,還有涉及到福利待遇的更正,甚至也會影響到未來發展的路徑,這些劃分是複雜,也是一項大的工程。當前,以上都是想像出來的胡吹亂侃,我想問問,想轉為士官的軍官,你們真的準備好接受這些了嗎?首先,一個公司,總有一個領導,或多個員工,這是配套建設。一支軍隊,有了將帥,就缺不了士兵,這是軍隊架構。大量軍官轉士官,一定程度上會擾亂部隊正規化建設,同時破除了這種軍與士的等級制度,會帶來的是連鎖反應,官不叫官,兵不成兵。其次,任何一種組織結構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現實考量,並且滿足大多數人的意願。軍官轉士官的願望,只是當下的一種個例,並不是主流。目前來看,這種「軍官轉士官」的臆想,可以成為飯後的閒談,偶爾的吐槽,基本不可能成為現實。然而,部分基層幹部的這種想法,值得有關部門機構去深入調研思考,找出根源並尋求對策!比如,有的軍校生畢業後,放棄了軍官身份,以士兵的身份服役,這是畢業後期。比如,有的軍校生在校期間,復原,走的是義務兵。比如,軍官職業化。這是目前比較系統化的一項大工程,也是未來支撐軍官前景的職業規劃。比如,建立淘汰年限制。比如,有的軍官在任職期間,晉升緩慢,達到了任職期間的瓶頸期,又不夠轉業安置年限,出現了大齡或者超齡,可以轉士官;比如,有的軍官在任職期間,嚴重違紀但不夠違法,可以量化不給行政警告等處分,降為同軍齡等級的士官。總之,立足現狀,偶爾,天馬行空是可以的,但別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說到底,出現這種「軍官轉士官」的臆想,要正視,也要考量,畢竟這種現象,正在基層蔓延。要改變這種想法,說到底還是要因人而異制定個性化的幹部成長路線圖,對他們的前途事業和青春夢想真正負責。同時,我也非常希望基層年輕軍官能胸懷遠大抱負,勇敢的扛起責任、扛起榮譽、扛起使命,為強軍事業勇敢的前進、突圍!

凡添加下方二維碼,即刻有好禮相送!

更有更多滿減活動等待您的參與!

趕緊掃描添加吧!


PS:徵集原創稿件,一經採用,優質稿酬150起步。另,高薪聘請部隊退役,在文字和視頻方面有專長的老報導員(可兼職),聯繫人微信:junlv111111

相關焦點

  • 義務兵轉士官2個要求?難度大不大?
    義務兵轉士官到底有多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軍官和士官到底有多大差距?
    軍官和士官到底有多大差距?軍官是指被授予排級以上職務或者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並被授予相應軍銜的現役軍人。軍官更傾向於「職業軍人」,在服役年限上有著限制規定,非身體等特殊原因,須服現役達到規定的轉業年齡。
  • 軍官感慨還不如當士官,是不是真的?
    排長說:「說實話,當兵不為打仗,穿軍裝幹嘛?想著錢不要緊,但軍人得做好時刻為謀打仗準備啊。」「老領導啊,你是軍官,我是士官,打起仗來,你得起個表率作用是不是?」排長還沒接話,我的聲音又提高了八度。「唉,其實吧,我有的時候覺得軍官,很想當士官!」排長嘆一口氣:「記得跟我一起畢業的張排長不?按戰士復員回家那個?」
  • 左手軍官,右手士官.
    作戰體系的單位,軍官每天忙的累的像個狗,研究作戰方案,帶兵搞訓練,非作戰單位的後勤體系的單位,在能力建設上,假設軍官與士官都是拔草掃地五公裡,可能未必比士官幹得好,這就導致士官當然不服軍官,都是幹一樣的低級勞動,憑什麼因為你是軍官就比我掙的多?不過,這話題說多了又是一個系統性體制性問題。
  • 為什麼大學生士兵轉士官的比較少?
    一部分人會嘗試軍考,軍考成功的,自然而然成了軍官,就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了。那剩下的一部分就是軍考失敗,和沒有參加軍考的大學生新生了。他們兩年軍旅生涯結束才20歲。如果轉士官,起步再加三年,三年後,他們23歲了,一般一個正規本科畢業生22歲,專科不升本畢業生21歲。如果轉完士官,三年後出去,那一個問題就是,我還要不要去學校讀書呢?
  • 士官轉軍隊文職人員還是轉業?
    既幫部隊挽留了大批專業技術骨幹,又實現了好多士官想留在部隊繼續服役的願望。但是士官「轉文職」和「轉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士官轉文職對於年限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服滿現役,都可以報名參加轉改文職的考試,當然當兵的年限越長,在轉文職上可能給予的加分政策越多。
  • 揭秘|「士官長」到底是何許人也?
    建立「指揮靠軍官、訓練與管理靠士官」的軍士長制度,是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的通行做法。、管理職能,把軍官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研練打仗。充分發揮基層優秀士官指揮、管理和訓練骨幹作用,解決想長期乾沒法幹,優秀士官人才發展沒盼頭的問題。
  • 士官轉文職好還是轉業好?軍隊文職待遇比公務員好
    但是士官「轉文職」和「轉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點必須要搞清楚:一、服役年限的區別。  1.轉業。轉業要求是服役年限滿12年或者獲得二等功以上獎勵。服役年限是硬性標準。2.轉文職。士官轉文職年限限制要求並不高,哪怕你是個義務兵,只要你服滿現役,均可以報名參加轉改文職考試。
  • 軍官or士官,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所以,我想朝著「專家型」發展,爭取在某一兩個專業內成為行家裡手。一場沒有對錯的爭論近年來,不只一次聽到一些通過士兵考學、提幹的軍官「抱怨」:「辛辛苦苦考個學,提個幹,還不如當初轉個士官……」但一思量,似乎還頗有些道理:比如,一個通過考軍校成為軍官的戰友,入伍13年,正連職。與同年入伍的士官比,如果不加上崗位津貼,還不如同年兵。而且,還要少拿4年工資,軍校期間拿學員津貼。
  • 士官職業化,可觸當可及!
    什麼是士官職業化? 恐怕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回答出來。但是為什麼網上總是出現很多類似「士官職業化」字眼的內容,到底有沒有官方表述的「士官職業化」?很遺憾,在查閱大量資料,搜索有關媒體平臺後,我們也未能找到公開對「士官職業化」官宣的權威文章。那麼,到底是誰提出「士官職業化」這個概念呢?
  • 皓首窮經為哪般?
    皓首窮經為哪般?
  • 士官和軍官有什麼區別?
    士官                                   士官主要大多數是由士兵晉升的,這針對於為期兩年的義務兵,如果在期限到了之後還願意在部隊留下的人,就可以有多種途徑升上士官。但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審核和考試,在經過重重選拔之後,但這並不等於這是軍官,是高於普兵的職業士兵,但並不屬於幹部序列,因此不會佩戴資歷章。
  • 軍官職業化後,士官職業化還會遠嗎?
    雖然是軍官職業化,但士官的關注度也很高。不少戰友呼籲,下一步能不能推行士官職業化政策?職業化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軍官從非穩定的職業,變成一種穩定的職業。放眼看部隊,軍官只是少部分人,而大部分是士官,只是軍官穩定了,對軍人這個群體的作用有限,所以未來,推行士官職業化,是不是會成為大趨勢?
  • 大專畢業去當兵,兩年義務兵之後轉士官有哪些優勢?
    當然是兩年義務兵之後轉士官好,主要有兩大方面:從軍隊建設方面講,有利於提高戰鬥力;從自身的發展上看,轉士官就是中士,工資待遇好、未來晉升空間大、
  • 義務兵轉士官,把握住「四個」途徑,將來才有更大發展空間!
    從今年開始,部隊的士官統稱軍士,因為之前已經習慣士官這一稱呼,所以本文還是以士官作為話題吧。士官在部隊,是介於軍官和士兵之間的角色,與士兵不同於義務期,從轉為士官的第一天起,就可以領每月4000-8000元不等的工資,享受住房、養老、醫療等相關福利,除了絕大部分都兩地分居外,其實與上班也沒有多大分別。
  • 臺軍士官受訓十周可升少尉 「軍官速成」計劃被諷「病急亂投醫」
    根據規定,如有意轉任軍官的士官,大專學歷者須擔任士官滿3年,大學以上者則任士官一年即可。另外,近3年考績須甲以上,體能須達標,智力測驗分數100分以上。該措施8月初開始各部隊報名,預計8月28日辦理報名甄選,下月展開受訓,若這批士官順利完成訓練,最快在12月初即可掛少尉軍階。臺防務部門人次室人事整備處處長譚勇稱,以往士官轉任軍官,如同一般大學畢業生,要報考防務部門專業軍官班,須受訓32周,從2013至2016年,共只有80多人由士官轉考軍官。這次臺防務部門希望能夠一舉選拔1000多名新科軍官。
  • 士官學校和軍官學校,雖同屬軍校,但差別巨大,老兵為你解答
    身份不同部隊人員通常由義務兵、士官和軍官組成。義務兵成長為士官有2種方式:1.服役滿2年後,如繼續自願服役,可以轉改為士官;2.義務兵期間考上士官學校,在校期間轉為士官。要想成為一名軍官,也有2種方式,1.參加軍校招考,錄取後順利畢業,即可成為軍官;2.參加優秀士提提幹,符合條件(本人主頁視頻有相關視頻),參加招考,順利入學畢業後,也可成為軍官。
  • 士官的工資!福利待遇!
    徵兵體檢合格入伍前2年就是義務兵(士兵),服役兩年後如果再進入軍隊就是志願兵(士官),士官是領工資的。軍官則是由特定的培養渠道,需要有本科學歷或者從軍校畢業背景,軍官與士官有嚴格的界限,士官就是士官,軍官就是軍官,幾乎沒有從士官升為軍官的,但戰時可以根據需要任命為軍官。
  • 在部隊,兵,士官和軍官的區別!
    軍人 你是士兵還是軍官啊? 我是一個兵 寫給那些兵 士兵,有義務兵,上士,中士,下士,乃至更久的士官。軍官,高考後直接進入軍事院校就讀後出來的,有在部隊考入畢業的,也有通過不同途徑提幹的。
  • 揭秘:「士官長」,何許人也?
    建立「指揮靠軍官、訓練與管理靠士官」的軍士長制度,是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的通行做法。、管理職能,把軍官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研練打仗。充分發揮基層優秀士官指揮、管理和訓練骨幹作用,解決想長期乾沒法幹,優秀士官人才發展沒盼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