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走出來的首位海軍陸戰隊女兵
36歲的敖騰格日樂家住烏拉特後旗東升廟,2001年入伍,成為內蒙古第一批到廣東湛江的女兵,正是這樣,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有了第一個蒙古族陸戰女兵。當時通訊不發達,她的父母在牧區生活,所以入伍三年零七個月,她都跟家裡聯繫不上。
2001年12月,18歲的敖騰格日樂跟著新兵連的女兵訓練。班長韓燕宇警告她:「跟著我要吃很多苦。」敖騰格日樂笑著說:「你那裡的苦,難道比草原上的草兒還多嗎?」
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敖騰格日樂,吃得最香的是奶茶、炒米、手把肉,而在海軍陸戰隊,她一直適應不了當地的飲食。剛開始,司務長發現每到開飯時,敖騰格日樂總是悄悄溜回宿舍用奶油餅乾充飢。接到「告密」,隊長範兵霞認為這個蒙古族女孩嬌生慣養,命令她和戰友們一起吃米飯,結果她竟然出現了腸胃不適,拉了好幾天肚子。
「看來,你遇到的困難並不比草原上的草兒少。」範兵霞找敖騰格日樂談心,「怎麼樣,要不要給上級打個報告,給你換個環境?」
敖騰格日樂一聽急了:「我是大草原走出來的第一個女陸戰隊員,我決不能給草原兒女丟臉!」
「那你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融入這個戰鬥集體,否則等著你的只能是淘汰!」
「未來作戰,陸戰隊員會面臨斷水斷糧的考驗,現在自己卻連飯都不能吃!」敖騰格日樂急得心裡直冒火。她把改變飲食習慣當成一項訓練內容,嘗試著用牛奶泡米飯吃。一天又一天,腸胃終於服從了意志,敖騰格日樂練就了一副走到哪吃到哪的「特殊腸胃」。
在「魔鬼訓練營」成長為「霸王花」
在殘酷的訓練面前,敖騰格日樂很快意識到,她前面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小兒科」。
女陸戰隊員面臨的第一關就是3個月的強化訓練,她們叫「魔鬼訓練期」。其間,隊員每天要做500個伏地挺身,500個仰臥起坐,500個蹲下起立,500個馬步衝拳,500個前後踢腿,5次500米障礙全程跑,完成不了就得走人。
敖騰格日樂不斷給自己加大訓練強度,直到有一天,她用5發子彈打出50環的成績,戰友們都改變了對她的態度。
2003年3月,為了培養未來實戰中的「孤膽英雄」,海軍陸戰隊某旅決定組織歷史上最大規模、最為嚴格的特戰集訓。能夠參加特戰集訓的陸戰隊員鳳毛麟角,通過特戰集訓獲得「特戰隊員」證章是海軍陸戰隊員的最高榮譽。但訓練也是最為殘酷的,在特戰集訓的極限訓練中,隊員們要先後完成手槍、步槍、機槍、火箭筒等各種武器使用及武裝泅渡、潛水、散打、攀登、車輛駕駛、野外生存等數十項訓練課目並取得優異成績。為此,隊員們把這次集訓形容為「魔鬼訓練營」。考慮到女隊員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自女兵隊組建以來,旅裡一直將特戰集訓列為女隊員的訓練禁區。
敖騰格日樂聽說此事跳了出來:「草原上,狼不會因為我們是女人就不咬;戰場上,敵人不會因為我們是女兵就不開槍。既然來到海軍陸戰隊,男女隊員的使命任務一樣,為什麼特戰集訓就不讓女兵沾邊?無論男兵女兵都要當精兵!」
於是,旅裡專門召開了一次「特別黨委會」,追加了包括敖騰格日樂在內的幾名女陸戰隊員。
特戰集訓的前期體能訓練基本是「魔鬼訓練期」的強化。隨著「煉獄訓練」臨近,敖騰格日樂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除了原來的每天「6個500」,外加每周「3個3次」,即3次3000米長跑,3次5000米武裝越野,3次1000米徒手遊泳,完成以後,經體能測試合格的隊員才有資格進入下階段的特戰技能訓練。
訓練場上,一批又一批的陸戰隊員被淘汰,和敖騰格日樂一起來的女隊員只剩下4個。敖騰格日樂最擔心的是哪一天被「踢」出的是自己。
孤島生存訓練是特戰隊員的必訓課目。登陸艇把幾名女陸戰隊員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島上濤聲如雷,蛇蟲橫行,敖騰格日樂靠一把匕首、一盒火柴、一包鹽和一斤大米,進行為期一周的生存訓練。有限的糧食吃完後,她學會了抓老鼠、捉魚蝦、挖草根、採野果充飢。
海軍陸戰隊歷史上規模最大、最為隆重的特戰集訓考核在某旅如期進行。隨著號令槍響,敖騰格日樂飛快地衝出起點,她伸展雙臂掠過條形浪木,輕易地跨過矮牆,敏捷攀越軟梯後,接著一個前撲輕易跨過鐵絲網……整個過程僅用了3分20秒,比規定的優秀成績時間提前了1分10秒,刷新了女隊員該項目的新紀錄。
這僅僅是敖騰格日樂取得的一項「殊榮」。在接下來的某型迫擊炮、GPS全球定位儀、數碼通信聯絡、水下偵察、紅外夜視儀等15種武器裝備使用的考核、5公裡越野、武裝泅渡、手槍(步槍)多能射擊、潛水、散打、軍事理論等32門科目中,她取得了10個優秀、8個良好、14個合格的成績,刷新了女子兩棲隊組建以來的攀登、手槍和步槍射擊、3公裡越野、400米障礙等13項軍事訓練成績歷史紀錄。
就在去年,敖騰格日樂脫下軍裝穿上警服。到市公安局工作後,她把部隊的吃苦耐勞精神帶到工作崗位上,很快適應了崗位要求,還向同事傳授各種警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