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60公裡實戰體驗

2021-02-15 謙謙運動

今天我們將要體驗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在試騎體驗之後,我決定騎著它回家,來一次真正的通勤實戰體驗。

      說回我們今天的主題,這款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在定位上主要針對短距離的通勤需求,而上下班則是比較重量的應用場景之一,所以筆者決定通過上下班的騎行體驗,來對這款電助力摺疊車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夠滿足人們日常通勤的需求。

小米/輕客電助力摺疊自行車參數:

什麼是電助力摺疊自行車?

      由於電助力自行車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少見,部分消費者可能對於這類產品並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開始今天的實戰體驗文章之前,先給大家解釋下電助力摺疊自行車的概念?

怎麼理解電助力?

      簡單來說,電助力自行車一般不具有純電力騎行模式,而是通過「人力+電力」的混合動力驅動,在騎行方式上,又與普通自行車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在電機助力的驅動下,會讓用戶的騎行變得非常省力。在助力方面,這款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搭載了TMM力矩傳感器,也就是後軸勾爪傳感器,能夠在騎行過程中根據騎行的實際需要,給予騎行者一定的輔助動力,從而達到助力的目的。

      它的助力原理是:腳踏的動力通過鏈條傳導到飛輪,引起直接接觸後軸的金屬部件發生輕微形變,而「後軸勾爪傳感器」在受到後軸給的力量時就會產生形變,進而將感應到的腳踏數據傳遞給電機控制器,然後調動電池電機為電助力車提供動力,最終實現電動助力的目的。「後軸勾爪傳感器」的優點是原理簡單,結構也並不複雜,是比較經濟的一種做法。

摺疊有什麼用?

      之前為了體驗下這款摺疊自行車的便攜程度,我嘗試過將它帶上地鐵,不過從進地鐵站開始我就後悔了,因為即使將它摺疊之後,它也依然不適合手提攜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它的體積還是有點大,其次接近30斤的車身重量,對於需要換乘地鐵的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所以這類電助力摺疊車目前還是更加適合汽車後備箱,而不適合肩扛手提這類的攜帶方式。

它是自行車嗎?

       這一問題可能有點爭議,不過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單獨來說說,從電助力自行車的騎行的方式來說,個人認為它依然屬於自行車,因為不具備純電動模式,騎行過程中也需要通過腳踏來驅動,同時在速度上也和自行車差別不大,正常騎行的速度基本不會超過25km(飆車行為除外),騎行的安全性更高,所以它更接近自行車的騎行體驗。

實戰騎行體驗:

第一次騎行

      說實話,由於筆者住的地方離公司距離較遠,之前並未考慮過騎電動車、自行車、平衡車等類型的代步工具上班,不過在試騎過輕客和小米的電助力自行車後,讓我有了想去嘗試一下的想法,同時,自然也想通過最真實的騎行,來看看這款小米電助力自行車的通勤性能究竟如何,這也是今天這篇文章的初衷。

      在試騎之前,自然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首先就是騎行路線的規劃,由於平常用的是高德地圖沒有騎行路線,所以我選擇了百度地圖來做騎行路線的規劃。根據百度地圖規劃的騎行路線,從公司到家的距離為15.4公裡,預計騎行時間在1小時16分鐘左右,上坡距離為2.9km,下坡距離為3.5km。根據小米官方的數據顯示,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的續航裡程為45km,而筆者一個往返的距離在30km左右,所以在充滿電的前提下,第一次試騎時,我並沒有帶充電器回家。

百度地圖APP騎行路線

      做了上面的這些工作基本就可以出發了,不過筆者的內心還是有些忐忑,因為15km騎行距離並不算短,而且對於騎行線路也不太了解,好在第一次的騎行比較順利。筆者此次騎行的全程為14.8公裡,全程採用經濟和平衡兩種助力模式騎行,最終實際騎行時間為58分鐘(不包括停留時間),最高速度能夠飈到35公裡左右,正常情況下基本能保持20公裡左右的時速,到家後剩餘電量顯示為88%,比較令人驚喜,就個人的騎行感受來說,15公裡的騎行並不感覺到累,除了因為天氣熱出了一身汗之外,整體的騎行體驗確實不錯。

四種助力模式

      在筆者此次的騎行體驗中,小米電助力自行車搭載的一些配件也在實際的騎行中體現了其價值,比如車燈的設計,筆者快到家時,天色已經開始暗了下來,於是就嘗試開啟了前車燈,前車燈能夠照亮前方大約四到五米的近地路面,車燈的亮度能夠看清近處的路面情況,尾燈的設計也能提醒後面的車輛保持距離,避免危險的發生。

      另外還有鈴鐺的設計,在必要時也能提醒路人,在人流密度比較大的上下班高峰期,鈴鐺確實比較有用。在左車把上配備的「行車電腦」,能夠查看裡程、時速、電量、功率等基本的數據,也可以隨時調節騎行的助力模式,當然還有最基本時間顯示,可以在騎行中隨時看看時間,雖然簡單,卻都比較實用。

行車電腦

鈴鐺設計

第二次騎行

      第二次的騎行是從家到公司,騎行路線和第一次保持不變,由於返程的上坡路段相對比較多,所以我選擇了加強助力模式,而加強模式比經濟模式在助力上有明顯的提升,騎行也更省力,比較適合上坡較多的路況。為了避免早高峰,所以第二天筆者出門比較早,然而卻在距離公司還有四公裡左右的地方遭遇陣雨,雖然筆者實先準備了傘,不過還是被淋的很慘,這裡也不得不吐槽下這輛自行車沒有擋泥板的設計了,不僅筆者的背包遭了秧,車身也被濺的全是泥,事實也證明了這輛車確實不適合下雨天騎行,所以在出門時一定要記得看天氣。

      不過這裡也不得不說一下,這輛自行車的整體防水設計還是不錯,「行車電腦」也採用了防水的設計,在下雨天也能保證正常使用。

筆者慘不忍睹的背包

      最終,筆者的第二次騎行距離為15km,全程採用加強助力模式,騎行時間為56分鐘,最終達到公司時,剩餘電量顯示為65%。

第三次騎行

      雖然第二次的騎行經歷比較慘痛,不過在好天氣的誘惑下,還是有了筆者第三次騎行的體驗,經過了前兩次的騎行經歷,對於車輛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這一次主要體驗了下禧瑪諾的內三變速功能,它的調節裝置在右車把位置,可以隨時調節三擋速度模式。

      根據筆者實際的騎行體驗,一檔和二擋均能夠適應上坡路面的騎行需求,而且騎行也並不費力,二擋的速度比一檔來說更有優勢,三擋則比較適合平緩路面,能夠保持一個相對較快的騎行速度,不過即使在加強模式下,三擋騎行起來都會明顯感覺到有點費力,在實際的騎行中,禧瑪諾的內三變速確實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符合日常騎行的需求。即使在沒有助力的情況下,三級變速也能通過檔位的調節,讓我們騎行時更省力。

      最終,筆者第三次的騎行歷時56分鐘,騎行距離同樣為15km,根據不同的路面情況,此次全程搭配了經濟和加強兩種助力模式,最終剩餘電量顯示為42%。

第四次騎行

      有了前三次的騎行經歷,本以為第四次會十分順利,結果卻因為抄近道而走錯路,多走了近一公裡的路,所以此次的騎行距離達到了16.9km,而騎行時間則為54分鐘,到達公司時,剩餘電量顯示為14%,同時也開始提示「電量過低」。

      在經過了四次的騎行體驗之後,筆者也不得不面對一個騎行中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安全問題,筆者騎行的路段一部分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一部分道路則沒有,所以很多時候,騎行自行車也需要和機動車、電動車混在一條路上,而有些自行車道則基本上變成了零時停車場,所以就目前的騎行環境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可能也會成為筆者是否考慮繼續騎行上班的一大顧慮。

續航總結:

      截至到第四次的騎行體驗,筆者已經完成了兩次上下班的往返路程,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為下班路程,下坡路段多餘上坡路段,而第二次和第四次為上班騎行,上坡路面比下坡路段多,不過差別並不明顯。筆者總共的騎行距離已經達到61.7公裡,對比小米官方公布的45km的續航裡程,這樣的續航可以說超過了筆者的預期很多,以單程15公裡來計算,這樣的續航也完全足夠了。

四次騎行的數據對比:

體驗總結:

      通過筆者60km+的騎行體驗,個人認為小米電助力摺疊自行車是能夠滿足消費者日常通勤的需要,騎行也並不費力。而在通勤效率方面,根據筆者的上下班體驗,15km的路程,騎行時間大約在一小時左右,與筆者平時乘地鐵+步行上班的時間十分接近。小米電助力自行車的續航是最讓人比較驚喜的地方,在騎行61.7公裡之後,電量依舊剩餘14%,超過了官方公布的45km的續航裡程。■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國際自行車展DAY2報導
    ▲下管將遊戲元素與logo合二為一自行車互動體驗今天的上海陽光明媚,在中庭的戶外體驗區,觀眾們可以憑身份證件領取頭盔,體驗現場多家品牌展位提供的公路車、山地車、城市車以及日漸流行的電助力自行車,並排而行的兩條圓形跑道能讓試騎者玩個夠。
  • 麥思動力:讓中國自行車行業不再受制於國外系統
    此刻,自行車行業在經歷著一場電子化的變革,在這場變革潮流中,電助力自行車當之無愧成為最引人矚目的焦點。集電機、傳感器、控制器、核心算法為一體的電助力系統無疑就是新興電助力自行車的靈魂。▲領教工坊組員企業家、麥思動力董事長羅大鋮(中)在私董會上和兄臺們討論在成立時,領教工坊組員企業家、麥思動力董事長羅大鋮表示:最先進的電助力系統對中國自行車企業限售,那我們就自己造!五年前,電助力產品便已風靡歐美市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銷量暴增的電助力自行車業務讓不少傳統自行車廠商看到了商機。
  • 華為助力英國6市開通5G;Space X星鏈計劃首批衛星部署成功;手持印表機的創新列印體驗 | DIC Weekly Bites
    近日,這60顆衛星被太空愛好者用望遠鏡拍到其繞地運行的畫面。專用路能騎多快?設人性化助力系統,省力爬坡自行車專用路全程設置8個出入口,並與既有道路相連接,相鄰兩個出入口的平均間距為700米左右。為方便騎行者上下坡,其中6個橋梁出入口坡道首次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
  • 世界最輕的電助力公路車,僅重8.5公斤的HPS Domestique 1-21
    電助力公路車(e-road)越來越輕,也越來越像普通公路車,之前最輕的電助力公路車重量都在11公斤左右。
  • 12.10匯總 | 出2080遊戲主機 摺疊自行車 索尼A7M3
    【出閒置】拍立得mini11粉色4.5k 297163【出閒置】蘋果3代耳機9新2.2w 450869【出閒置】全身鏡書櫃日語書自取 861389【出閒置】日語書經營學託業等書籍 905260【出閒置】日語書留考真題落地鏡 153950【出閒置】三層可拆帶滑輪置物架 780117【出閒置】三副耳機機械鍵盤電鋼琴
  • 戰場上的自行車
    這自行車簡直屌炸天,全景天窗,後驅動力,百公裡零油耗,能翻山,能越嶺,還尼瑪能做武器。要不是個自行車的形狀,簡直可以秒殺變形金剛。
  • 騎行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臺灣自行車活動
    ,總爬升593公尺,爬坡計時段為福澳至雲臺山6公裡。以營銷花東地區壯闊的海景與太魯閣峽谷等世界級自然資源,及於105公裡的挑戰路線由海拔0-3,275m「前所未有、撼動世界」,結合了冒險元素超越極限的自行車挑戰行程,告訴全世界—臺灣的獨特魅力。
  • 特斯拉設計了一款電動自行車!還能自動駕駛?這造型果然很特斯拉
    如最近,在十月份就發布了全新的動力電池,據說可以讓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延長,使用超過100萬英裡(大概160.9萬公裡)裡程。十一月份又成功的發射了第16批衛星,這次又將60顆衛星送上了太空,目前已經將900多顆衛星送上了太空,距離擁有24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又近了一步。
  • 小米9充電體驗:20W無線充電速度狂飆,不再雞肋
    小米9首次加入了有線27W快充和無線20W快充功能,其中無線快充和小米8有線快充效率相同,可以在90分鐘內充滿手機,也是現時無線快充功率最高的機型之一。今天集微拆評評測室就來實地體驗一下,小米9的快充(有線/無線)表現,看看小米9的表現是否真的如官方宣傳那麼搶眼。
  • 小米掃拖機器人體驗:再見了,拖把君!
    現在好了,小米終於親自出手,推出了全新的米家掃拖機器人。 米家掃拖機器人外形跟之前沒有太大區別,在傳統的純白配色上,增加了全黑版本,正面鏡面光澤多了幾分高端感,不過我發現這個鏡面設計更容易顯髒。雷射LDS導航方案,以及在算法、掃地邏輯以及APP易用度方面,米家掃地機一直都有很好的口碑,所以我這回體驗的重點放在了它的拖地功能上。
  • 送小米手環2|iOS新版本今日上線!海量更新等你體驗!
    我們將針對「實戰模式」進行大規模改造與優化,以期給大家帶來更完美的遊戲體驗,今日10:00停服,預計更新時間3小時,屆時大家不要忘了去下載體驗新版本哦!● 增加針對「實戰訓練」模式的新手引導及訓練關卡● 增加房屋房門,房門可開關、可物理破壞
  • 小米藍牙耳機 Air 2 體驗:來看看是否就真的接近蘋果 AirPods 了?
    距離上一代小米藍牙耳機 Air 發布(今年 1 月)不到一年時間。與大多數 TWS 產品一樣,一代小米藍牙耳機 Air 也踩過不少「坑」,包括連接、音質等等。鑑於此,新一代  Air 2 從設計、交互、音質等方面著手改進,價格依舊平民的 399,是小米高級產品總監李創奇眼中「一款體驗接近 AirPods 的產品。」
  • 小米2019業績增長超預期,大家電或成營收新增長點
    其中,來自2019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是565億,同比增長27.1%,是小米集團2019年營收最高的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人民幣23億,同比增長26.5%。財報顯示,2019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突破百億美金,達到人民幣912億。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境外收入人民幣264億,同比增長40.7%,佔總收入46.8%。目前小米進入全球90多個國家和市場,意味著小米全球化格局初步成型。
  • 評測||精靈3SE VS 小米4K深度評測:風格迥異的入門消費級無人機
    小米無人機的機身可以摺疊、螺旋槳是快拆槳。精靈3依然是最傳統的設計。所以小米無人機可以塞進輕便的普通背包裡、只保護好雲臺就可以了,而精靈3SE則只能選擇更重一些的專用背包。小結:小米在外觀的質感和做工上都略好一些,但是磨砂面更愛髒;精靈3SE的機身貼紙有更多顏色可選擇。外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是小米的便攜性要強過精靈3一些。
  • 我就不信摺疊車比山地車多
    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被法國人製造出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山地自行車(Mountain Bike)山地自行車起源於1977年美國舊金山, 設計為騎乘於山區的車種,為騎乘於山區的路況而設計,常規結實的鑽石型車架;有些會在車架安裝避震器,一般會配置平把或燕把,優點是雙手握把時張得較寬,有利於操控,山地自行車輪組直徑一般是26寸,輪胎花紋粗且寬,能更好的體現其抓地力,適合越野,穩定性好,胎壓較低,確保其在山地騎行時安全整體強度較大抗衝擊能力強
  • 小米 Max 2 體驗:新一代巨屏神機,除了比你臉還大的屏幕外還有啥?
    下面就來體驗體驗。工藝、質感對比前代提升不少,機身雖大但握感很贊對比前代,小米 Max 2 在外觀方面進行了不少改進,用料、工藝以及質感上都有了很大的升級,正面屏幕的黑邊也收斂了不少,整體上看起來協調很多。
  • ...正式推出小米11、MIUI 12.5和小米路由器AX6000三款新品
    小米實驗室首次曝光 助力小米夯實行業技術領先優勢2020年小米品牌正式衝擊高端市場,作為衝擊高端市場的首個產品序列,小米10系列不負眾望,長期位列各大電商5G旗艦銷量榜前列,被譽為「旗艦機守門員」;小米10Pro榮膺DXOMARK影音雙冠,並以出眾的外放音質霸榜320天,至今無人超越;小米10至尊紀念版在DXOMARK的相機評測中以創紀錄的成績樹立頂級旗艦新標準
  • 【電子】小米集團-W(1810.HK)公司點評報告:小米11 發布,旗艦配置領銜2021
    作為小米新十年的第一款產品,也是2021 年首款旗艦機,小米11 拿出了一套當之無愧的頂級配置,全球首發驍龍888,6.81 英寸2K 超視網膜AMOLED 顯示屏,配合120Hz 高刷,108MP 主攝,這是小米自2020 年正式衝擊高端市場以來又一部裡程碑式作品。
  • 搶先試玩小米VR一體機:體驗有了質的提升
    據透露,在昨天下午的發布會之前,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要求提前體驗這款VR一體機。「坦白地說,從來沒有見過雷總這麼慌張的時候,他當時手緊緊抓著扶手,還不時地尖叫。」原計劃半個小時的體驗時間,雷軍光玩《魔軌飛車》這一個遊戲就玩了半個小時。在當時的體驗結束後,雷軍認為小米VR一體機的體驗「無與倫比」。發布會現場我注意到,小米的昔日舊將,從小米離開後加入Oculus 的Hugo Barra也在發布會上現身。據悉,此次小米聯合Oculus共同推出這款VR新品,Hugo Barra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牽線搭橋的作用。
  • 【體驗】小米6米家簡單上手體驗:手感變化明顯,比小米5更重更圓潤
    小米6將會在4月28號正式開賣,不過考慮到小米歷代正統旗艦新機初期耍猴搶購的情況,大米對於今年的小米6備貨依然保持不太樂觀狀態(畢竟835的訂單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