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翁公國於UC0068年建國之後,因為崇尚復古運動,許多設計都模仿舊世紀風格。當然,軍服也不例外。
提到近代的軍服,一般泛指不論任何軍種均統一規格穿著的制服,為方便識別敵我,基本設計是完全相同,雖然制服上還會加上階級章和兵科章區分官階與技能,但是從遠距離來看是看不出有什麼差異的。這類近代式樣的統一規格軍服 ,起源於A.D.1863的美國南北戰爭,當時北軍把官兵通用的作業服當成統一的制服,後來世界各國紛紛跟進,從A.D.19世紀後期起,都開始採用這種規格化的制服了。在此之前,即使是同一國家的軍隊,也會因為所屬部隊、官階、以及社會地位等因素,採用各式各樣不同的軍服。以近代軍服的過渡期A.D.19世紀後期~20世紀初期來說,除了正規的制服之外,某些精銳部隊還會穿著介於規格化與特別款之間的折衷版軍服也就是修改過的規格化制服藉此區別身份地位。
為彰顯軍事國家傳統,扎比家出席重要場合均穿軍裝進入宇宙世紀之後,地球聯邦軍依舊沿襲規格化制服的傳統,無論宇宙軍還是地面軍,都採用相同款式的制服。可是,在U.C.0068宣布建國的吉翁公國,軍方卻有不同的軍服理念。由於當時的SIDE-3正流行著舊世紀歐洲王朝風格的復古運動,強調曲線設計,公國全國上下都熱衷於效法這類復古的設計和思想。加上扎比家是靠著尊崇已故的吉翁·茲姆戴肯的思想和政治理念才得以繼承政權,為了鞏固家族的威權,才刻意導入與宣揚復古思想,至於採用公園制這種如同化石般老朽的身份階級制度,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
從左至右以此為校官、尉官和士官戰鬥服不論理由如何,「扎比王朝」的確成功的利用了這些意象,鞏固了自己的正當性。這樣的復古潮流也影響到公國軍,無論制服還是裝備全都採用復古設計。結果,雖然是宇宙世紀的最現代軍服,卻出現了非常古典的披肩與肩章,一款風格介於古典與現代的夾縫間的制服就此誕生。
基本款式的公國軍軍服
一般公國軍人的軍服,是以第二種戰鬥服為主。有關階級的辨識法仍不確定,不過胸前的徽章可以分辨出是士官(士官長、士官、伍長)或是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雖然公國軍的軍服常令人感到時代錯亂,不過一般官兵的制服並沒有那麼花哨又古典,除了顏色外,大致上看起來跟聯邦軍制服差不多。軍服的顏色通常以深綠色或卡其色系,熱帶地區(沙黃色布料)則有短袖、短褲款式。不過,並沒有舊世紀那種夏季白色(夏季熱帶用米白色軍服)的制服。
刻意人為的非合理設計對公國軍人造成的影響
公國軍的軍服帶有古典的普魯士風格,看起來相當老派,這是因為吉翁公園(扎比家)缺乏歷史淵源與國家的正當性,所以用這種方式來確立權威,這點之前已經大略提過了。事實上,這款以深綠色為主色、配掛大型肩章的第3種戰鬥軍服,此外還搭配著披肩和德式鋼盔Stahlhelm (德語=鋼盔,煤炭礦工型的頭盔),已經成公國軍人的象徵,同時也緊緊抓住了公國國民的人心(至少,公國軍人似乎對自國的軍服並沒有發出抱怨不滿的聲音)。
然而,從舊世紀末期起,「太過華麗的軍服是未開化國家的證明」這個思維在許多先進國家之間廣為流傳,實際上,的確有許多軍事獨裁國家的軍服有著這種傾向,官階越高設計越是華麗,這也成為人們用來指摘公國是未開化國家的一種口實。吉翁公國以公王制統治國家、提倡宇宙移民的人種優越性,但是只要仔細一點觀察就會發現,吉翁公國不僅國家制度老舊,思想面也仿佛回到了舊世紀,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國的軍服也算是相當符合公國的體制需求,在大時代中具有獨特的含意。
儘管如此,這款軍服對於公國軍人的士氣確實有著極大的影響。的確,華麗的設計會讓敵人從遠方一眼分辨出官階高低,披肩則和實用性完全沾不上邊,而且鋼盔的寬大防彈設計早已不合乎時代潮流,過量的裝飾也完全不符合這個講究合理性的時代。但是,正因為這身軍服是如此的獨特,讓公國軍人意識到自己是爭取宇宙移民自治權的尖兵,這些要素使得公國軍人「不再像軍人、而像是武士」,在短期間內就打造出了公國軍人堅強意志的形象。
訂製軍服成為士官和土兵們嚮往的目標
只要立下汗馬功勞,小兵也能晉升成為將軍,公國軍這種實力至上主義,讓部隊官兵們保持著極高的士氣。階級晉升之後、獲得更好的待遇,這樣的獎勵方式在任何組織都是通用的,但是公園軍和其他近代軍隊最大的不同,在於只要是尉官以上的階級,就能夠訂製屬於自己專屬款式的軍服(MS駕駛員甚至能夠因此取得特殊機種、並且擁有個人專屬的塗裝用色)。在一般的近代軍隊裡,制服都經過嚴格的規格化,雖然前線官兵在軍規方面比較寬鬆,但是未經許可便任意改造軍服絕對會招來懲處。
尉官及以上可以定製軍裝不過公國軍則是恰恰相反,允許軍官穿著獨特的軍服,這樣的特殊規定獲得了公國軍人的普遍好評,大家都想穿上專屬於自己的軍服,做各式的樣的改造。在公國軍中,晉升到尉官階級其實相當容易,因此,士兵們都積極表現自己的實力、建立戰功,以此作為軍旅生涯的最大目標。
熱帶地區用
在高溫地區使用的短袖、短褲軍服。公國軍人多半是在殖民地出生,承受嚴酷的自然天氣的能力較差,所以在熱帶會穿著這樣的軍服來執行勤務。考慮到迷彩效果,使用沙黃色布料製成。
熱帶地區兵突擊兵
佩掛噴射飛行背包的突擊戰專用野戰服,僅限於地面及殖民地內部使用。上臂和大腿兩側都有口袋,軍靴也是特別款式。上衣沒有下擺,不過設計沿襲公國軍制服。
突擊兵潛艇官兵戰鬥服(艦長)
潛艇官兵穿著的軍服,因為沒有扣上扣子,所以不易辨識。上衣改為短袖,腰帶則沒有穿過腰帶環,可能是縫在上衣腰部。這件軍服並非公國軍常見的立領,可能是由外套改造而成。基本的徽飾配置則和一般軍服一樣。
潛艇官兵秘書
高級軍官配備的個人秘書所穿的軍服。從胸口到肩膀有代表秘書的徽飾,很容易辨認。秘書有些是軍人出身,也有些是僱員(平民),不過既然為軍方服務,就必須穿著軍服。有窄裙和緊身褲兩種款式。
秘書整備兵
整備兵穿著的軍服類似內勤服,不過並沒有那麼筆挺合身。其實這才是內勤服原本該有的模樣。腰部沒有腰帶環,推測衣擺可能要塞進褲子才是正規穿法。
整備兵長大衣
長達膝蓋的長大衣款式軍服,這並不是穿在一般軍服外面的外套,而是將衣擺延長加大的特殊款式,算是軍官專屬的改造型。還有一款制式化的野戰服用長大衣,是套在制服外面(也分一般兵用和軍官用兩種)。
長大衣軍帽·鋼盔
雖然配有軍帽,但多數官兵都喜歡戴鋼盔,這款鋼盔讓公國軍看起來很有古典風格。
頭盔及軍帽內勤服及第三種戰鬥軍服
內勤服(右)主要是後方士官穿著,出席公開場合時也可以視為禮服。左邊是校官和尉官最常穿著的第三種戰鬥軍服,覆蓋住胸口的披肩和德式鋼盔搭配在一起,讓人不免覺得時代錯亂。不過,這也是公國軍人最有代表性的形象。至於要穿一般的第二種戰鬥服還是第三種戰鬥服,則是由軍官個人決定,沒有硬性規定。
第三種戰鬥服及內勤服宇宙空間中的救命索、宇宙戰爭的必需品——款式變化多樣的吉翁制式太空衣
肉身的人類一旦被拋入太空之中,血液就會立即沸騰——撇開這些症狀不談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無法長時間在太空環境生存的。太空環境有時會降到極低溫、有時則會升到極高溫,不過,在人類體會到低溫或高溫的痛苦之前,早就因為缺乏氧氣而死亡了。要解決人類如何在宇宙空間生存的方法,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開發出可以隔絕外界的宇宙射線、並且提供氧氣的服裝=太空衣,有了太空衣,雖然活動的時間還是有所限制,但是至少可以確保生命不受到傷害。以前只有萬裡挑一的航天員有機會穿上太空衣,不過到了宇宙世紀後,這類太空衣已經是相當普及的產物,所以又稱標準服或駕駛員服。
太空衣為什麼會變成「駕駛員服」呢?這得要歸功於MS的出現。MS是MOBILE SUIT的縮寫,而「S.U.IT.」並不是指「衣服」,而是Space Utility Instrument Tactical (戰術多用途太空載具)的縮寫。只不過,S.U.IT的縮寫剛好和衣服的念法相同,為了讓一般的太空衣和MS能夠有所區別,才將太空衣改稱「標準服」。標準服這個字眼,是公國軍自創的名詞。
人類在開發太空、維護殖民地時,太空衣已經成為保命的裝備,到了宇宙戰爭時代,更變成不可或缺的裝備。公國軍(SIDE)的太空衣究竟是在什麼時期開發完成的?這點目前尚無定論,從時間來考量,應該是在強化國防自衛力的U.C.0055到聯邦政府實施經濟制裁的U.C.0059這段期間發展完成的。無論如何,到了一年戰爭開戰的前夕,公國軍專用的太空衣已經大量生產,配備給所有部隊使用了。公國軍的駕駛員穿著的多半是綠色的太空衣,這款太空衣被稱為輕裝太空衣,因為在設計上力求簡化,所以手槍子彈也能輕易貫穿,承受物理性攻擊的能力很差,不過氣密性和阻隔宇宙射線的能力就很強了,而且穿在身上不會感到笨重,仍舊能輕快活動。因為對MS駕駛員來說,氣密性和活動能力才是太空衣設計的第一考量 ,至於近身肉搏的防護力則不是當初開發的重點。
軍用的太空衣由於是在戰場上使用,因此同樣被歸類為軍服的一種。在軍服設計變化上相當寬容的公國軍,也允許MS駕駛員穿著特製的個人化太空衣。但是基於太空衣本身的機能性考量,能做的變化其實並不多,充其量只能改變顏色而已。不過頭盔的變化就比較多了,有些人會在頭盔上加裝犄角或荊刺,甚至改變面鏡的造型,變化的種類可說難以計數。
公國軍用的輕裝太空衣
分發給駕駛員和陸戰要員穿著的公國軍太空衣,又稱為輕裝太空衣。由於無法阻擋子彈或爆炸的破片,所以在腰部小口袋內收納著修補用膠帶,可以自行修補裂縫。使用的時期不僅限於一年戰爭和迪拉茲紛爭,後來的U.C.0087~88格裡普斯戰役、以及U.C.0088~89第一次新吉翁戰爭中,新吉翁軍(阿克西斯)的制式太空衣也是系出同源,款式相仿。
輕裝太空衣重裝太空衣華麗的軍服用階級章和儉樸的太空衣用階級章
在戰場上,要削弱敵方戰力的最好辦法就是集中攻擊敵方的指揮官。一旦失去了指揮官,部隊就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戰鬥了。在A.D.1900年代初期,當時的高階軍官即使上了前線,也照樣穿著款式和一般士兵不同的制服,所以屢屢成為敵人狙擊的目標。所以到了近代,各國軍方紛紛探用規格化的制服,為的就是不要讓敵人眼就分辨出軍官的階級(和職能),在探用了規格化制服和野戰服之後,接著出現的是兵籍牌和階級章。在宇宙世紀,階級章的制度也延續了下來,像是聯邦軍的階級章就是以星星和線條來區分官階職等。
至於公國軍方面也同樣採用了階級章的制度,不過,公國軍的階級章是繡在胸前,不像我們既有的認知,以為階級章是非常小的。公園軍的階級章造型類似鳥(翼)形,設計相當花俏。而且,校官和尉官允許在第3種戰鬥軍服上面披上有標明軍階的披肩(黑底黃色徽章,同樣非常醒目)。從合理性來看,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設計,不過,這種復古的軍服款式,正呼應了公國軍的古典軍風,同時也大為提升軍人的尊嚴。但是,在太空衣或駕駛員服這方面,設計就一成不變,只有領子上會別上一小片的階級章。至於太空衣上的階級章和一般軍服一樣,都是以鳥翼做為圖騰。
標明所屬部隊和個人特色的公國軍多變識別徽章
為了能夠明確分辨出軍艦和MS的隸屬單位,通常在艦身和機身上必須加以標明,當然,不可能明目張胆的寫上「某某部隊」,只能漆上簡寫或是該部隊特有的識別章。在公園軍裡,大至突擊機動軍、小至個人識別用,都有各自的專屬識別章。部隊章基本上是需要獲得軍方許可之後才能使用,不過也有些部隊會擅自漆上自己喜歡的徽章當作代表。此外,部隊章和個人徽章不僅漆在機身上,有時也會印在頭盔上、或是繡在軍服上。在公國軍中,有許多部隊章是模仿吉翁國徽的造型來設計的。
突擊機動軍突擊機動軍
基西莉亞·扎比少將麾下的突擊機動軍所採用的部隊識別章。凡是突擊機動軍所屬的艦艇和MS,都要漆上這個標誌。據說王牌部隊「黑色三連星」的機身上也有漆上這個識別章。不過,戰略宇宙軍和地球制壓軍是否也有專屬的部隊章目前仍難以判定。
獨眼巨人隊獨眼巨人隊
執行盧比空作戰的特務部隊獨眼巨人隊的部隊章,該部隊所屬的MS都漆上這個標誌。
特克旺少尉特·克旺少尉
MA駕駛員特克旺少尉的個人專屬識別章。少尉本人戴的頭盔上也漆著同樣的標誌。
鮑勃中尉指揮的MS部隊鮑伯中尉指揮的MS部隊
U.C 0083襲擊了聯邦軍澳洲特林頓基地的鮑伯中尉等3名MS駕駛員都採用這款識別章 。
兵籍牌
每位吉翁公國的軍人都要配戴——設計傳統簡單且很好用的個人識別名牌
在戰場上,最基本的個人識別用裝備就是兵籍牌。下圖是公國軍制式的兵籍牌,上面詿記著隸屬部隊、兵籍號碼、血型等資料。以前士兵們習慣把兵籍牌俗稱為狗牌,因為長的很像掛在狗脖子上的名牌,這種稱呼法當然帶有戲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