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與其下屬車臣共和國分裂分子爆發的兩次戰爭,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民族原因
車臣戰爭的起因車臣共和國是現俄羅斯聯邦自治共和國之一,位於高加索山脈的北側,地處黑海與裏海之間,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裡。雖然看起來是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但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由於車臣共和國地下不僅埋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還是進出高加索地區的必經之地。從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須經過這裡,一旦阻塞,俄羅斯的經濟損失將相當嚴重。因此,長期以來,俄國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車臣作為它的重要國策。
然而,在1991年,以杜達耶夫為首的車臣激進分子宣布車臣獨立。當時的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欽宣布在車臣全境實施緊急狀態,但卻遭到了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反對。兩人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都不同程度上給予了車臣分裂勢力一些幫助,以爭取對自己的支持。後來,1992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下令撤軍的同時卻將百分之七十的軍事裝備都留在了車臣境內,這就為後面爆發的車臣戰爭埋下了伏筆。
①1994年12月,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
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仿佛預示著這場戰爭的慘烈。當時,俄羅斯曾兵分三路進入車臣境內,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曾自信地說:「我們只需要一個空降營,幾天之內便可拿下格羅茲尼。」然而,經歷過冷戰之後的俄羅斯早已不復之前的戰鬥力了,再加上高層的戰術錯誤,這場戰爭可以說是讓俄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在俄羅斯軍隊進入車臣以後,就與車臣叛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這場巷戰中,攻入城市的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20輛,126輛裝甲車被擊毀121輛,一個俄軍作戰旅幾乎全滅,最後只有1個軍官和9名士兵活著走出格羅茲尼。在與車臣部隊的第一次交火中,俄羅斯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一共導致數千官兵和兩萬平民在戰火中喪生。
到1996年8月31日,由於俄羅斯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再加上國內大選逼近,葉爾欽只能同車臣籤訂停火協議,第一次車臣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據戰後官方統計,這次戰爭總共造成俄軍死亡人數3826人,傷者17892人,1906人失蹤。此外,這次戰爭亦導致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在第二次車臣戰爭到來之前,車臣依然處於非正式獨立狀態。
第一次車臣戰爭可以說是將毛熊給打痛了。
然而,以毛熊的性格,可不會就這善罷甘休的。
於是,三年後,也就是1999年,毛熊捲土重來,開始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②1999年8月26日,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
在這次戰爭中,毛熊真的是學乖了,也沒有以前那麼莽撞了。
首先,毛熊採取了新的作戰部署,使用武裝直升機在車臣上空狂轟濫炸,採用北約打擊南聯盟的模式,即利用空中優勢和高科技武器對攻擊目標進行遠距離、高精度、無地面人員接觸、儘量避免人員傷亡的軍事打擊。
對「車獨」活動基地和通訊、交通、經濟設施等進行晝夜轟炸,使其癱瘓,又調集大量軍隊於車達邊境對「車獨」武裝展開激戰。
在此次戰爭中,俄羅斯共有6人死亡,二十多人受傷,和第一次相比,代價可謂是小多了。
隨後,俄軍將戰略部署分為三個階段:
8月7日-10月15日為第一階段:全部收復了被車臣非法武裝佔領的村莊,基本消滅了達吉斯坦境內的所有車臣武裝分子。
10月16日-12月3日為第二階段:主要目標為挺進格羅茲尼,到2000年2月4日,宣布解放格羅茲尼。
2000年2月6日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此時俄軍已進入殲滅車臣山地非法武裝的最後階段,一直到6月15日,車臣戰爭全面結束,以俄羅斯的勝利而告終。
戰爭結果:在第二次車臣戰戰爭中,非官方估計有25000人至50000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大多數是車臣平民。而俄羅斯官方估計大約有5200人陣亡。此外,有民間團體估計俄軍方面(至2005年)有約14000人陣亡。
此外,根據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資料稱,從1999年10月1日到2001年2月1日,第二次車臣戰爭造成俄軍陣亡2728人,受傷7971人。俄軍消滅了近2萬名車臣武裝人員。
關於戰爭傷亡,究竟誰說的對,我們不得而知,但兩次車臣戰爭使俄羅斯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是俄羅斯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另外,雖然車臣戰爭看似結束了,但它所催生的恐怖主義可謂使全世界都深受其害,我們來看一組數字:2002年10月23日的「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事件」造成129名人質喪生;2004年5月,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被炸身亡事件」,2004年9月震驚全球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共造成335人死亡,其中包括156名兒童。這一系列恐怖事件使車臣給世人的印象簡直就是恐怖和危險的製造地。俄羅斯人所造成的麻煩,需要全世界來為其買單。
因此,車臣戰爭也被稱為「毛熊的眼淚」
以上就是兩次車臣戰爭的大概經過極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