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上測試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
2020年4月24日,美國海軍正式接收了朱姆沃爾特級飛彈驅逐艦首艦「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此後,已經完成戰鬥系統整合啟動的該艦將進入更為嚴酷的綜合海上測試階段。
海軍的「朱姆沃爾特」項目經理凱文·史密斯在一則聲明中說:「此次交付是美海軍一座重要裡程碑。「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將進行更多先進的戰鬥系統海上測試。」這標誌著從建造之初就一路坎坷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終於成軍。事實上,造價超過40億美元的「朱姆沃爾特」號在2016年就已服役,但當年在穿越巴拿馬運河期間便發生了故障。
在5月16日,「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官兵還與美國海軍水面作戰研究中心的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在位於美國海軍空戰中心武器部下轄的波因特穆古海上試驗場進行了首次大口徑MK46艦炮實彈射擊。本次試射的目的旨在評估武器發射活動的衝擊與振動對艦體結構和電氣部件的影響,同時衡量實彈射擊對人員的潛在威脅以及對鄰近設備的負面影響。
MK46是美軍的一種技術成熟的新型遙控艦炮系統,之前已在聖安東尼奧級(LPD-17)兩棲船塢登陸艦和瀕海戰鬥艦上成功安裝並運作。MK46系統使用一門30毫米速射炮,可以在前視紅外傳感器、低照度攝像機和雷射測距儀的配合下防禦高速小型水面目標。
對此,「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艦長安德魯·卡爾森說:「作為朱姆沃爾特級首艦,我艦享有的殊榮之一是有機會對安裝在艦上的各種系統進行系統性測試。能夠開展這些測試真是錦上添花,比如今天進行的MK46系統實彈射擊為作戰能力趨向成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證據。」
但是,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在評論此事時,不無挖苦的指出,「事實上,一艘軍艦從未啟動過艦炮的情況並不罕見。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英國「無畏」號戰列艦從未參與任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海戰,哪怕其設計初衷是為參加海軍主力艦隊的決戰。就現代戰艦而言,我們當然希望不要用它們去打仗,但測試武器對於維護和平而言其實同樣必要。」
美軍曾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寄予厚望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Zumwalt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富有濃烈科幻色彩的最新一代驅逐艦,設計為多用途近海攻擊艦與「宙斯盾」防禦艦。其本級原名DD(X),是體型更大的DD-21艦(「21世紀驅逐艦」)專案修改刪減後的小型化版本。
朱姆沃爾特級首艦(DDG-1000)於2013年10月28日在緬因州巴斯鋼鐵造船廠下水,並在2016年10月15日編入現役。它以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艾爾默·朱姆沃爾特上將命名,依照海軍慣例,本級艦被命名為朱姆沃爾特級;二號艦「麥可·蒙索爾」號(DDG-1001)於2018年4月24日下水,2019年1月26日加入現役;三號艦「林登·詹森」號(DDG-1002)則在2019年4月27日下水,並於同年12月9日投入服役。根據美國海軍安排,三艘朱姆沃爾特艦在入役後將全部部署至加州的聖地牙哥基地。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全長183米、全寬24.6米、排水量14,564噸;搭載水兵140人,最高速度30節(56公裡/小時)。其偵搜系統包括:AN/SPY-3多功能電子掃描陣列雷達(MFR,X-波段)、音量掃描陣列雷達(VSR,S-波段)。
武器裝備有:20 ×Mk 57垂直發射系統模塊,每個模塊含4個發射井,可裝80枚飛彈;LRASM遠程反艦飛彈(MK114助推火箭);2 ×Mk 46 Mod2 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2架SH-60 「海鷹」LAMPSIII反潛直升機或1架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3架MQ-8Fire Scout「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
朱姆沃爾特級艦可發射與其垂直發射系統兼容的多種武器,比如:改進型「海麻雀」飛彈(ESSM)、「戰斧」巡航飛彈(BlockIV型)、RIM-174「標準-6」飛彈 (SM-6)和RUM-139 「阿斯羅克」垂髮反潛飛彈(VL-ASROC)。
2019年4月,「朱姆沃爾特」號開赴珍珠港。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顯著特色
在朱姆沃爾特級武器系統中,最具特色是所謂「先進火炮」系統(AdvancedGun System,簡稱AGS)。這是一款155毫米艦炮,艦上配備兩門,彈藥是一種稱為「遠程陸攻彈頭」(Long Range Land Attack Projectile簡稱LRLAP)的炮彈,實際上是一種由AGS發射的火箭。LRLAP裝有11公斤炸藥,當前射程為59海裡,預計可達100海裡,打擊圓機率誤差在50米內。
「先進火炮」炮管納入液態冷卻裝置減緩過熱速度,每座彈艙內可搭載750發炮彈。AGS憑藉1分鐘10發的射速,使得朱姆沃爾特艦上的兩門艦炮投射火力,理論上可與18門同口徑的M-198榴彈炮相當。
朱姆沃爾特級除了「先進火炮」系統,還擁有斜角式船舷結構、全艦船艙、低雷達截面積、磁軌炮、全艦電腦化環境、雙頻雷達(X頻和L頻)、周邊垂直發射系統(PVLS)、整體反潛作戰系統、自動戰鬥系統與自動損害隔艙系統、整體電力系統(IPS)與全艦管線等大量來自DD-21專案的實驗性技術特徵。
隱形科技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值得稱道的另一大優勢。該級艦外型稜角分明、剪影呈突出的直線多邊型,無論身處何方都顯得與眾不同。其艦體光滑的外殼採用複合材料打造,覆蓋著能吸收雷達波以強化戰艦隱形能力的材料。朱姆沃爾特級艦體雖然比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大40%,但是雷達反射面卻不比一條漁船大,噪音則比洛杉磯級核潛艦還低。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獨特的斜角式船舷設計
朱姆沃爾特級採取的現代戰艦中很少見的斜角式船舷設計,自從1905年的日俄海軍對馬海峽海戰後,就沒有運用於實戰中了。它再次採用斜角式船舷,使得艦殼從甲板開始往吃水線變寬的斜面可以反射掉雷達波。而船首設計成可騎在波浪上,斜面式船舷不只減低雷達面,朱姆沃爾特艦身的複合材料還能減重。當波浪划過艦側時,會帶動橡皮製的被動式空氣冷卻器來減低全艦熱量,使戰艦更難被紅外線偵測到。
由於大量運用電腦操作,朱姆沃爾特級全艦實現了高度自動化操作,對火力發射和裝彈的人員需求都減到最低。在戰艦的整個壽命周期中,只需要一人按下按鈕就能操作全部的「先進火炮」系統;連滅火和防水隔艙的關閉也都依靠電腦自動控制。這使艦上官兵人數很少,與其它驅逐艦或巡洋艦大約300名左右的兵力編制相比,朱姆沃爾特艦僅有140人。
朱姆沃爾特艦還具有現代戰艦所孜孜追求的強大動力。「該型戰艦超強的發電能力—大約78兆瓦,足夠滿足一座小城市的需要,因此很適合作為未來能源武器的載體,例如雷射炮或電磁炮。」最後,朱姆沃爾特艦近1.5萬噸的巨大排水量,為戰艦作戰系統今後升級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
美國海軍原本打算建造3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作為一種多用途水面戰艦,該級艦既可以用「宙斯盾」系統防空,也能用「先進火炮」來岸轟,還具備一些反潛能力。
1980年代經過現代化改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裡」號
美國國會曾非常希望朱姆沃爾特艦能彌補衣阿華級戰列艦在1990年代除役後,所造成的炮火支持能力不足問題。國會曾對海軍當局表示,依然「深切掛念」失去了水面炮擊能力,因而聯邦眾議院要求「戰艦」這一級的船艦都必須保持在隨時能回役的狀態。雖然海軍在20世紀後期都在使用小口徑武器和飛彈執行岸轟支援,但是大口徑火炮仍具有特殊的戰術價值。
衣阿華級戰列艦這種於二戰期間就服役的老牌戰艦曾經三度被召回到現役,並在施以現代化改造後加入當代戰爭,艦上的16英寸艦炮從二次大戰到海灣戰爭都取得了較大戰果。而朱姆沃爾特級的「先進火炮」系統開發,就是設想利用精確制導的榴彈炮來攻擊陸上目標,為海軍陸戰隊發起兩棲登陸時提供強大的火力掩護。
美國國會期望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朝一日能頂替以前衣阿華級戰艦的功能,然而DD(X)只能勉強去填補這種不復有的戰艦夢。「所以在可知的未來,宙斯盾計劃一部分的伯克級和提康德羅加級都將持續服役,剛好形成驅逐艦、巡洋艦、戰艦三階都是宙斯盾艦的搭配,這應該也就是國會議員腦海中的海軍樣貌。」
在海上同行的「朱姆沃爾特」號和「蒙索爾」號
過高成本導致朱姆沃爾特艦數量被大幅壓縮
事實上在美軍戰艦研發過程中,DDG-1000也曾經領先於瀕海戰鬥艦(LCS)專案和CG(X)巡洋艦專案,與先進航母CVN-21計劃幾乎同時達到實體生產階段。
不過事與願違,因為全新的實驗性科技成本過高,朱姆沃爾特級建造數量被迫縮減為24艘後,又再縮減至7艘;之後為騰出預算續造新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最終定案僅建造3艘朱姆沃爾特級新艦。它們分別為「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麥可·蒙索爾」號(DDG-1001)及「林登·詹森」號(DDG-1002)。
二級士官蒙索爾為加州長堤人,隸屬於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三隊D排。2006年9月29日,他在伊拉克境內作戰時,遇到敵軍投擲手榴彈至陣地內,蒙索爾在情急之下以自己的身體撲蓋在手榴彈上而受重傷殉職,但此舉拯救了袍澤。
感念其英勇行為,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2008年追贈其代表美軍最高榮譽的國會榮譽勳章。蒙索爾是伊戰中第四個、也是「海豹」部隊第二個獲得此勳章的陣亡官兵。美國海軍特意將最新銳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二號艦命名為「麥可·蒙索爾」號,以資紀念。
詹森乃美國前總統。他在1963年接替遇刺身亡的甘迺迪總統,又於1964年贏得選舉,當選第36任總統。近年來,能夠列入美國海軍大型戰艦名的前總統或高官愈來愈多,但仍得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名政治家要服過兵役。
身為國會眾議員及眾院海軍委員會成員的詹森,二戰初期以少校銜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服役,了解到海軍陸戰隊員作戰環境的艱困,回國述職時,他向海軍高層和國會報告了那些難以忍受的生活條件,為陸戰隊員爭取更好的裝備。但詹森在總統任內風評不佳,很大原因是他增派大批美軍前往越南,結果仍未挽回越戰失利局面。朱姆沃爾特級三號艦以詹森為名,也可視作對他歷史評價的提高。
「蒙索爾」號驅逐艦
至今,美國海軍已為朱姆沃爾特級三艘驅逐艦前前後後砸下高達230億美元的軍費。而依照國會政府問責局2016年12月公布的估算結果,每艘該級艦的製造成本約44億美元,但如果把研發費用等計算在內,便會激增至82億美元的天文數字。這是海軍水面艦隊現役主力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艘造價的4倍。
正是因為成本過於高昂,即便闊氣如美國海軍也承受不了。而且,朱姆沃爾特艦從20年多年前立項研發到如今成軍列裝,其任務概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國會政府問責局負責海軍造船採購審查的主管謝爾比·奧克利評價說:「在技術先進戰艦的研發和裝備過程中,後續艦能得益於從前幾艘軍艦那裡獲得的經驗教訓。朱姆沃爾特級就是如此。」
起初,美國海軍的構想是打造具備高度戰場生存能力的大型重武裝戰艦;但是隨著海軍逐步將重心放在近岸作戰,這款驅逐艦也演化成裝備強大155毫米艦炮(即「先進火炮」系統,AGS)的隱形火力支持艦。3艘朱姆沃爾特艦的甲板上都設置了兩座艦炮,艦炮座底下則是彈藥庫。
朱姆沃爾特級深感驕傲的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由英國BAE系統公司開發,它接受全球衛星定位引導,能遠程精準打擊目標、有火箭般的火力。但是AGS的一發炮彈造價竟然高達80萬美元,這與價格90-100萬美元的巡航飛彈相差無幾。但飛彈射程達1000英裡以上且可靠度更高。
朱姆沃爾特艦發起遠程打擊概念圖
據美國海軍2018年預算草案顯示,除了初步採購的90發AGS炮彈,軍方將不打算再行購買。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原先規劃是每艘配備600發炮彈,當下訓練時不得不用空包彈。
對此,美國軍事媒體《防務新聞》網站報導,海軍已經轉而不再尋求為朱姆沃爾特艦的「先進火炮」系統尋找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把行動重點放在將該級驅逐艦儘快編入水面艦隊並讓它具備對海打擊能力上。2018年12月26日,美國海軍作戰部負責軍需事務的副部長威廉·默茨上將說:「儘管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我們依然沒有真正得到我們所要求的東西。因此,我們選擇將安裝火炮系統的工作和軍艦建造工作分開。」
而且,朱姆沃爾特級的斜角式船舷在惡劣海象下的穩定性亦引發過擔憂。有美國海軍專家稱:「問題出現在船停在海上時,如果用斜角式船舷,你要靠一股船尾正向力來穩定船身。在DDG 1000這例子中,當波浪從後面來而船停住時,會失去橫向穩定力因為船尾被波浪懸在空中—並導致翻覆。」
西方防務人士擔心,造價過高、工期延誤與系統問題,使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很有可能淪為不具實戰價值的高科技實驗艦。更糟糕的是,軍方認為該艦用於遠程火力支持的炮彈價格太貴而決定放棄,「這使得它未來無法做為兩棲登陸支持火力平臺,而且數量太少,平時只能維持一艘執行任務。」
美軍傳統的航母及驅逐艦打擊組合
朱姆沃爾特級要轉型為21世紀的袖珍戰列艦?
說來可笑,朱姆沃爾特艦面臨的真正問題或是在服役後,美國海軍尚未完全想清楚到底用它來幹啥?
按照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的說法,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作戰功能將從先前的支持近岸部隊轉移到海上戰鬥,以「標準-6」(SM-6)新型防空飛彈發起海上打擊;另外使用「戰斧」(Tomahawk)對地攻擊飛彈。但這需要對該級艦的艦炮系統加以改造。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則說,「除了成本高昂外,它們還有其它問題,那就是艦炮與海軍的標準武器系統不兼容。」因量身打造的精準導引炮彈數量少,成本居高不下,以致遲遲沒有下文。直到2019年初,兩艘現役朱姆沃爾特艦的艦炮仍沒有可用的炮彈。
但是,如同美軍的F-35「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和瀕海戰鬥艦項目一樣,儘管一路走來過程崎嶇坎坷、狀況錯綜複雜,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仍不失為一款綜合作戰性能非常優越的適用於21世紀海上戰場的大型戰艦。從某種程度上講,它集合了美國海軍多種先進技術,此後將以獵殺敵方艦艇為主要任務—雖然現在還沒有艦炮—並做為美國海軍進行武器實驗的主要平臺。這些先進武器與技術有:電磁炮、雷射炮、制導火炮、隱身技術與靜音技術,或許還有一些尚未為外界得知的機密實驗項目。
正是出於對朱姆沃爾特艦戰鬥系統、偵搜系統、電子系統及隱身性能等方面的自信,針對外界疑慮,2018年11月,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威廉·默茨上將在參加國會參議院的一次聽證會時說:「不管有沒有主炮,朱姆沃爾特級都很有戰鬥力。」
當前,五角大樓正在研究如何發揮朱姆沃爾特級優異的隱形功能、強大的防禦配備與軍事網絡通訊能力,以將它轉型成21世紀的速度快、火力強、具備隱形戰力的「袖珍戰列艦」(pocketbattleship)。而為爭取國會下一步撥款,美國海軍構想把朱姆沃爾特艦變身為大洋上的「戰艦殺手」或測試、整合先進武器系統的實驗平臺。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可能成為專用水面戰艦,單獨或與其它戰艦搭檔獵殺敵艦;它們也可能加入美國海軍考慮成立的實驗中隊,以針對新軍艦和無人艦發展新戰術;同時,朱姆沃爾特艦仍有機會執行當初設定的任務,也就是偷偷靠近敵岸,預先轟炸敵軍,為海軍陸戰隊發動兩棲突擊做火力掩護。
「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
袖珍戰列艦是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別稱。1930年代為符合《凡爾賽和約》限制,柏林專門設計出的一款排水量一萬噸級裝甲艦。同級艦共3艘,分別為「呂佐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
「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它們的特點是具有巡洋艦等級的噸位、戰艦等級的主炮、及超越各國軍艦水準的續航力。英國皇家海軍稱其為「口袋戰列艦」(袖珍戰列艦)。在二戰早期,德國的袖珍戰列艦多次突入大西洋實施破壞盟國海上交通線的巡洋作戰。
朱姆沃爾特級的隱形能力可將戰艦的雷達特徵降低到同小型漁船一樣,非常適合在敵方水域遂行作戰任務。假如配備充足的飛彈系統,它完全能夠充當攻擊性的反艦戰艦,以「獨狼」方式和美國海軍艦隊雄厚的戰鬥網絡聯機,在廣大的區域內專司追擊、獵殺敵方艦船的特種巡洋作戰。
美國海軍相信,搭載能精準打擊目標的遠程反艦巡航飛彈(LRASM)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可憑藉其隱身及綜合戰力優勢,埋伏於茫茫大洋或重要的海上通道,扮演秘密獵殺敵方戰艦的「海上孤狼」角色。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發射NSM飛彈
為此,朱姆沃爾特艦需實行必要的改裝,首先得將船首兩座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撤除,替換成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裝置新型的遠程反艦飛彈或海軍打擊飛彈(NSM)。「大炮拆除後的空間可以容納約200枚飛彈的火力,如果配備「戰斧」巡航飛彈則能進行對陸地攻擊任務,這比俄亥俄級飛彈潛艇的飛彈發射能力更加強大。」
朱姆沃爾特艦的AN / SPY-3多功能雷達與SM-2飛彈、「海麻雀」飛彈組合,更能構成強大的防衛系統。如較新的SM-6地對空飛彈也能適用Mk-57發射器,也可作為該級艦的反艦武器。
在未來幾年,朱姆沃爾特級經改裝後形成的超強火力與隱形功能,卓越的防禦能力及戰場數據鏈等情報優勢,可大大加強其戰場生存機率,將打造出致命的「大洋獵殺者」武器。從大國競爭角度來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美國海軍反制對手於全球各大洋海上軍事活動中承擔的任務,或會逐步吃重。
但考慮到美軍其它現役水面戰艦並非隱形,隱形的朱姆沃爾特級應該單獨出任務(除非與核潛艇一起作戰),否則其隱形戰力就無用武之地。而單獨在海上作戰的21世紀袖珍戰列艦構想也多少有點冒險。畢竟,當年德國海軍不可一世的三艘袖珍戰列艦都被擊沉或自沉了。
朱姆沃爾特艦將加入美軍實驗性無人水面艦隊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將加入實驗性水面無人艦隊
因為最終入列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僅有3艘,一般情況下,五角大樓每次只能派遣1艘參加海外作戰部署。而在部署間隔期間,另兩艘則極可能參與海軍一直想要成立的實驗中隊。2019年1月,主管美國海軍印度洋-太平洋水面力量的指揮官理察·布朗中將曾聲稱,他想展開積極的實驗,以便好好利用這些最新的戰艦與武器。如海軍進行彈道飛彈防禦測試時,就會運用到朱姆沃爾特艦上偵搜系統的AN/SPY-3多功能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海軍並謀求近幾年採購1艘新型飛彈護衛艦(FFG(X)),以及各式大(中)型無人戰艦。
「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指揮官卡爾森說:「軍艦在海上一天,官兵們就能更多地了解它的能力,可以及時為後續的戰術、技術和程序開發提供信息。這不僅有助於「朱姆沃爾特」號融入艦隊,還有助於提升海軍對隱身驅逐艦參與行動的理解。」
目前,美國海軍研究處(ONR)正在大力推進中型無人艦項目(MUSV),並準備組建專門用於驗證無人艦戰術的第1水面艦艇發展中隊(SurfaceDevelopment Squadron 1)。
美軍中型無人艦「海上獵手」
「海上獵手」(Sea Hunter)是美國海軍全新建造的中型無人水面艦,艦身長132英尺(約40米)、重140噸,船速最快可達27節。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在2010年發布「反潛持續跟蹤無人艇」(ACTUV)構想。2014年,DARPA與ONR聯手,共同資助ACTUV計劃的原型艇,即「海上獵手」進入測試階段。它在2018年完成了從加州聖地牙哥基地到夏威夷珍珠港的自主航行並返回。
「海上獵手」可以自動連續執行反潛任務60到90天,有能力監視大片海域。它雖然不攜帶任何武器系統,但在探測到敵方潛艇的第一時間,便會準確引導美軍艦艇和飛機前去將其摧毀。美軍印太戰區水面部隊司令布朗將軍在今年5月說:「一切正在進行中。我們將擁有大型的(無人水面艇),也將擁有中排水量的無人水面艇。「海上獵手」已經去出海轉悠,我已經沒有地方放新的無人艦艇了。這就是組建水面艦艇發展中隊的原動力。」
他並透露,海軍已經解決了擔負水面作戰開發重任的第1中隊從指揮、控制到人員、訓練和裝備等方面一系列問題。「會有一位行政指揮官負責它們,會有一個人負責監督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布朗稱。
美國海軍還將研製比「海洋獵手」更大的無人水面艦,即大型無人艦項目(Large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LUSV)。五角大樓決定向LUSV投資27億美元,計劃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無人艦,並要求美國各大軍工企業提供方案。
美國海軍在規劃草案中對LUSV明確提出相關設計要求,這款大型無人水面艦要有高續航力,並可重新組態,以因應不同的無人任務;能夠配備不同的彈藥,以便更好的加強載人水面艦戰力。海軍正推動研發大型無人艦的艦載指揮控制系統和飛彈。而大型無人水面艦的開發,將會以先前發展中型「海洋獵手」無人艦的經驗為基礎。
美國海軍的意圖是,讓無人艦搭載機密雷達,發展成主戰艦隊的偵察艦、反潛艦甚至分布式傳感器,並充當滿載額外防空和巡航飛彈的浮動彈藥庫。最重要的是,它們會擔負起艦隊單調(dull)、骯髒(dirty)與危險(dangerous)的3D作業。
據說,LUSV現已通過自動駕駛和導航測試,對艦體及機械系統展開了可靠性升級。並有望在5年內以每年2艘的速度,建成10艘服役。
美國海軍籌建中的第1水面艦艇發展中隊,試圖把「海上獵手」這一新概念作戰平臺及以後更多的無人水面艦艇融入現有水面艦隊體系。而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都將加入該中隊,另外至少還會編制2艘「海上獵手」無人艦,和4艘早期生產的瀕海戰鬥艦,以嘗試各式新型裝備系統整合,為未來海戰開發新戰術。
與瀕海戰鬥艦同行的「朱姆沃爾特」號
布朗中將評論說:「假設我有一艘軍艦和3艘無人水面艇協同作戰,那麼這艘軍艦應該是有人操作的,而且艦上官兵接受過如何操縱無人水面艇的培訓。軍艦上應該裝有相應的通信系統。我要確保這些無人水面艇有人操控、經過訓練且裝備精良……目前我還不知道這種作戰模式的真正樣子。我們將要用水面艦艇發展中隊進行嘗試。」
下一次海戰怎麼打?尚未見分曉。但不管怎樣,各國需要做好的心理預期是,隨著無人艦、無人機、高超音速飛彈等新武器投入現役,傳統的海戰樣式勢必會發生巨大改變。在某種程度上,無人艦(機)也將增加或者減少今後海上衝突的風險,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美國海軍專家、埃文·卡利克少校警告道:「無人系統雖然不像飛機、車輛或載有船員或軍人的船隻那樣具有挑釁性,但被認為是「相對」可犧牲的。當它們降低了採取軍事行動的門檻時,危險就會出現。」一切,都取決於衝突方領導層是否會出現對海上局勢的誤判。
延伸閱讀:記錄在案:脫歐誰之過?前首相卡梅倫披露英國二戰後最大危機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