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哲空空
4月11日,川普發推特,懟話俄羅斯:
俄羅斯說誓將擊落飛向敘利亞的每一枚飛彈。好的,飛彈馬上就來,接招吧。俄羅斯,你不該和一個使用化學武器毒殺自己民眾的畜生為伍。
導火線:化學武器
敘利亞被幹,導火線是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即通過炸彈爆破、飛機布灑等方式,釋放的有毒化學戰劑。如芥子氣、沙林等。導致人體神經損傷、血中毒、起水皰乃至窒息死亡。
一戰中,化學武器首次亮相,英法德三國,共釋放12.4萬噸化武。二戰前,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用過化武。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用過化武。冷戰時,美蘇軍備競賽,爭相研製化武,據美國中央情報局聲稱,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曾使用過化武。
20世紀80年代,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中,使用了芥子氣。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律,強制銷毀境內全部化武。
1997年,聯合國發布《全面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敘利亞,伊拉克拒絕籤署。
敘利亞和曾經的伊拉克,都是化武的頭號玩家。有款遊戲,叫做《紅色警戒》,遊戲中,伊拉克的輻射工兵,敘利亞的自爆卡車,都是化武翹楚。尤其是敘利亞自爆卡車,殺傷力巨大,自爆過後,輻射遍地,寸草不生。
遊戲來自現實,2015年6月,一輛敘利亞自爆卡車,發動自殺式襲擊,瞬間摧毀了一座軍政府大樓,場面異常震撼。
化武,不祥之器,各國爭相禁之,敘利亞卻頂風作案。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禁止化武組織OPCW,以表彰其為消除化武所做的諸多努力。
同年,在一段敘利亞反對派公布的視頻中,幾十名平民趴在地上,渾身抽搐,口吐白沫,其中不乏少年兒童,他們無法自制地扭動身軀,發出痛苦的哀嚎。
2013年9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核查和銷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
2017年4月6日,停泊在地中海的兩艘美國軍艦,向敘利亞機場發射了59枚戰斧飛彈,以回應之前針對平民的化武襲擊事件。
一年前的空襲,是警告而非正式打擊,如今,川普梅開二度,再次轟炸敘利亞,大概不是警告那麼簡單了,敘利亞獨裁政府危如累卵。
家天下的惡果
美國打敘利亞,早在小布希時期,就已經開始醞釀。
2002年1月,小布希發表國情諮文,明確提出「邪惡軸心」一詞。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朝鮮。隨後,總統幕僚約翰·博爾頓又將哈瓦那、的黎波裡、大馬士革定義為「邊緣邪惡軸心」。
如今,昔日之「邪惡軸心」早已風流雲散,薩達姆被吊死,卡扎菲被槍斃,颱風眼自然轉移至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
美國定義的邪惡軸心國,除了資助恐怖分子外,其政體大多為獨裁專制。
2000年6月10日,敘利亞總統哈菲茲去世,此前,因長子巴西爾之前因車禍身亡,幼子巴沙爾被欽點接班。
敘利亞憲法規定,總統最低年齡為40歲,當年的巴沙爾,年僅三十四歲。於是,議會臨時修憲,將當選總統的最低年齡降至34歲。經過一番走過場式的「選舉」,巴沙爾順利成為總統。
客觀來說,巴沙爾為人謙和,年輕時學醫,曾前往英國實習,屬於新一代知識分子型總統。他的對內政策,相對開明,曾籤署總統法令,廢除了實行48年的緊急狀態法,讓民眾享有遊行示威權利,解禁「臉書」等社交網站,並承諾加快民主改革步伐。
儘管巴沙爾本人親民,但從他父親傳下來的那套專制制度並未改變。敘利亞地緣複雜,前總統為維護統治,賦予了軍方過大權力,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敘利亞安全部隊,隨意殺人抓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民眾對此心存畏懼。
家天下的獨裁模式,即敘利亞被幹之「原罪」。
地緣政治和宗教癥結
除了化武問題,獨裁模式,敘利亞戰火頻發,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地緣和宗教。
敘以邊境有一處路標,該路標顯示,此地距聖城耶路撒冷240千米,距阿曼首都安曼135千米,距以色列重要海港海法85千米,距伊拉克首都巴格達800千米,距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243千米,距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60千米。
敘利亞地處亞歐非三洲的結合部,是名副其實的中東心臟,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埃及和西臺,希臘和波斯,羅馬和帕提亞……無數血與火的歷史,都肇始於此。
對於俄羅斯來說,敘利亞是它繞過土耳其前往地中海的戰略要地,普京曾說,敘利亞離俄羅斯很近。
當俄羅斯兵精糧足時,能夠以敘利亞為圓心,向北非、中東、西亞甚至是南歐輻射,間接控制全球能源價格;當俄羅斯國力不濟時,敘利亞則是其保證中東話語權的最後一座堡壘。
川普幹敘利亞,普京最先叫痛,原因即在此。
敘利亞雖屬阿拉伯聯盟,但是,從歷史來看,當美國向敘利亞動武時,其他阿拉伯聯盟國家,往往不會雪中送炭,反倒落井下石,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各種經濟支持,並凍結同敘利亞的外交關係。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癥結在宗教信仰。
多數阿拉伯國家是遜尼派掌權,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所屬的教派則是什葉派,這兩派,歷來水火不容。因此,阿拉伯國家聯盟雖名曰「聯盟」,其實是一盤散沙,無法行蘇秦式的合縱之計,最後難免內部瓦解,爭相事秦。
綜上,敘利亞被幹,導火索是化武,更深入點的原因在於獨裁政體,根源則是地緣政治和宗教問題。
止戰之殤
作為一個另類電影公號,即便寫時事,也要涉及電影。
戰爭給敘利亞帶來的除了傷痛,還有現代文化的荒漠,敘利亞無專業電影演員,也沒有電影製片廠。
在豆瓣電影搜索敘利亞三個字,映入眼帘的作品,大多反映戰火和殘殺,並涉及最無辜的群體——孩子。如《敘利亞的哭聲》《敘利亞:神聖戰爭軍團》《敘利亞之戰》《敘利亞:前線上的孩子》等。
那個倒斃在海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震撼了整個世界,他本是天使,卻生在地獄。而這個地獄,又是誰創造的?不要說什麼答案在風中,所有的成年人都難辭其咎。
最後,以黃家駒的一句歌詞結尾:無助與冰凍的眼睛,流淚看天際帶悲憤,是控訴戰爭到最後,傷痛是兒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哲空空,每月28號還房貸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