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鑑片工場」並關注,在這裡品鑑好電影
來源:鑑片工場
公眾號:ZHR-JPGC
狙擊手,一個藏在暗處剪除人命的人,每一次扣動扳機都會奪走一條人命,死在他們槍下的人數以百計。安靜時刻,他們腦海中會否不斷浮現那些倒在他槍口之下的人的面孔?
他們有正常的生活嗎?嫁給一個狙擊手,應該有怎樣強大的內心?與他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如何與他相處。他每次執行任務回來,都代表一條或者幾條人命被他強行剝奪,家人怎麼迎接他,孩子怎麼迎接他?
現實中,狙擊手有怎樣的內心世界?《狙擊精英·巔峰對決》借一名狙擊手的自殺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被那些經常浮現在自己腦海中的人纏繞著、啃噬著內心,就像布蘭登·貝克特參加葬禮時問:「行業翹楚怎麼會走到吞槍自盡這一步?我覺得最不可能吞槍自盡的就是他,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
另一名狙擊手說:「我們做的是個苦差事。」
拉風職業的陰暗面
有很多像狙擊手這樣的職業,外人覺得很酷、很拉風,但他的親人、身邊人卻提心弔膽,或者深受影響。比如古代的劊子手,他的夫人內心一定很強大,因為整天跟一個以殺人為職業的人睡在一起,午夜摸著Breast的那雙手,白天剛剛結束一個人的性命。後背會不會發涼呢?還是剛開始發涼,之後就習以為常了。
有很多職業,表面很拉風,其實也有說不出的苦楚。比如空姐,特別是國際航班的空姐,若是嫁給普通人,那哥們豈不是多數時間都獨守空房?有一對夫妻都在航空業工作,一空姐,一飛行員,兩人整天飛,聚少離多。而且有了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在平常夫妻為輔導作業而頭疼和焦慮時,他們連輔導作業的機會都很少有。
一竿子撐開去了,現在回來。《 狙擊精英·巔峰對決 》嚴格來是,最有意義的情節恰恰是體現狙擊手因殺人而遭遇心理困境的那一段。
至於影片後面展開的在哥倫比亞的對峙和在邁阿密的對決,並沒有把狙擊戰的緊張、刺激給拍攝出來。反而成了狙擊黑科技的對飈,你有雷射制導的子彈,我有狙擊爆彈。
與馬克·沃爾伯格主演的《生死狙擊》相比,這部電影在情節設置、狙擊技術對飈等方面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雖然這是狙擊手系列的第七部,但可謂是強弩之末,這個系列的前三部還是蠻有看頭和味道的。
狙擊手終將要沒落
影片中蘭登·貝克特的對手惡魔薩姆森,一個從軍隊退役的狙擊手。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回歸朝九晚五或者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嗎?不可能,於是他成了一個藏在黑暗中的人,一個子彈一條人命,50萬美元,在毒梟盛行、政權更迭頻仍的哥倫比亞,混跡聲色場,用金錢去填補不斷吞噬內心的那片黑暗。
隨著技術的發展,狙擊必將沒落,就像影片中老軍士長說的,有了雷射制導子彈,以後的狙擊手就是武器的附屬品,誰拿著狙擊槍誰就是狙擊手,因為只要會開槍就行了,子彈會自己尋找目標。
再加上科技的突飛猛進,遠程無人機擊殺目標現在已經成熟。狙擊手正在走向沒落。
轉載請註明來源 | 鑑片工場
我們只鑑賞有溫度的電影
一部好電影,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張鴻潤Sche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