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系統主要研究信號和能量兩大問題:信號問題主要是研究幅頻和相頻特性;能量問題主要是研究能量如何有效地傳輸。微波系統是分布參數電路,必須採用場分析法,但場分析法過於複雜,因此需要一種簡化的分析方法。微波網絡法被廣泛運用於微波系統的分析,是一種等效電路法,在分析場分布的基礎上,用路的方法將微波元件等效為電抗或電阻器件,將實際的導波傳輸系統等效為傳輸線,從而將實際的微波系統簡化為微波網絡,把場的問題轉化為路的問題來解決。微波網絡理論是在低頻網絡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低頻電路分析是微波電路分析的一個特殊情況。一般地,對於一個網絡有Y、Z和S參數可用來測量和分析,Y稱為導納參數,Z稱為阻抗參數,S稱為散射參數;前兩個參數主要用於集總電路,Z和Y參數對於集總參數電路分析非常有效,各參數可以很方便的測試;但是在微波系統中,由於確定非TEM波電壓、電流非常困難,而且在微波頻率測量電壓和電流也存在實際困難。因此,在處理高頻網絡時,等效電壓和電流以及有關的阻抗和導納參數變得較抽象。與直接測量入射、反射及傳輸波概念更加一致的表示是散射參數,即S參數矩陣,它更適合於分布參數電路。S參數就是建立在入射波、反射波關係基礎上的網絡參數,適於微波電路分析,以器件埠的反射信號以及從該埠傳向另一埠的信號來描述電路網絡。同N埠網絡的阻抗和導納矩陣那樣,用散射矩陣亦能對N埠網絡進行完善的描述。阻抗和導納矩陣反映了埠的總電壓和電流的關係,而散射矩陣是反映埠的入射電壓波和反射電壓波的關係。散射參量可以直接用網絡分析儀測量得到,可以用網絡分析技術來計算。只要知道網絡的散射參量,就可以將它變換成其它矩陣參量。
下面以二埠網絡為例說明各個S參數的含義,如上圖所示。二埠網絡有四個S參數,Sij代表的意思是能量從j口注入,在i口測得的能量,如S11定義為從 Port1口反射的能量與輸入能量比值的平方根,也經常被簡化為等效反射電壓和等效入射電壓的比值,各參數的物理含義和特殊網絡的特性如下:
S11:埠2匹配時,埠1的反射係數;
S22:埠1匹配時,埠2的反射係數;
S12:埠1匹配時,埠2到埠1的反向傳輸係數;
S21:埠2匹配時,埠1到埠2的正向傳輸係數;
對於互易網絡,有:S12=S21;
對於對稱網絡,有:S11=S22 ;
對於無耗網絡,有:(S11)2+(S12)2=1 ;
我們經常用到的單根傳輸線,或一個過孔,就可以等效成一個二埠網絡,一端接輸入信號,另一端接輸出信號,如果以Port1作為信號的輸入埠, Port2作為信號的輸出埠,那麼S11表示的就是回波損耗,即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源端(Port1),這個值越小越好,一般建議S11< 0.1,即-20dB;S21表示插入損耗,也就是有多少能量被傳輸到目的端(Port2)了,這個值越大越好,理想值是1,即0dB,S21越大傳輸的效率越高,一般建議S21>0.7,即-3dB。
S參數在工程測試和理論計算中都得到廣泛採用。
1、器件的線性模型
2、反映器件在不同頻率和阻抗端接情況下工作性能
3、通過測試來對器件進行建模
4、通過計算對器件進行匹配,阻抗變化等處理
在某些應用中採用器件參數可通過轉換由S參數得到.
利用S參的優點如下:
1、概念與器件性能指標對應
2、方便複雜系統分析
3、完整反映被測器件性能
4、便於建立器件數學模型
5、級連繫統的S參數計算
6、便於導出 H, Y, 或 Z 等參數
7、EDA 設計軟體的數據格式
S參數可全面直觀表示一個器件(系統)的性能指標:
對於20dB衰減器,20dB為功率對數表示,轉換為相應線性電壓表示為:0.1。
輸入端駐波比1.2,轉換為反射係數為0.09。
當然S參數應包含相位信息,對於象衰減器這樣的互易器件,其S12=S21。
微波電晶體是非互易器件,其S參數隨頻率及工作電平變化很大。 器件的生產廠商應提供各頻率範圍內及直流偏置條件下S參數數值。
圖1
下面以所埠器件為例,介紹S參數的數學定義。
S參雙埠器件的S參數包含四個參數(N埠器件S參數包含N^2個參數)。S參數的定義是基於信號電壓比值的參數,所以S參數為矢量。
S參數下標註的意義是:第一個數字代表信號輸出埠,第二個數字代表信號輸入端。Sab:表示被測件埠b到埠a的傳輸係數。
例:被測件輸入端為:1埠;輸出端:2埠:
S11:當被測件輸出端接匹配負載時,輸入端反射係數;
S21:當被測件輸出端接匹配負載時,器件 埠1Þ埠2傳輸係數。
圖2
作者:孫燈亮
相關閱讀:
射頻同軸轉接頭基礎知識 從結構、匹配、連接全面介紹
什麼是阻抗匹配?為什麼要阻抗匹配?
相位噪聲的含義和6個測量方法
技術牛人詳解矢量信號分析儀原理(真的很經典)
天線基礎知識及超40種天線介紹
微波射頻行業人士 | 相聚在這裡
【10大細分領域的微信技術交流群】
微波射頻網已建立射頻、天線、雷達、毫米波、手機射頻、RFIC、功放、SDR等細分領域的技術交流群,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促進技術進步。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加群主為好友,說明:單位+技術方向,邀請您加入相應技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