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4.0: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 先進光源的研發之路

2021-03-01 中國光學

Fraunhofer IAO

本文介紹德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研究所的 CAPS 先進光源項目。

工業級超短脈衝(Ultra-Short Pulse,以下簡稱USP)雷射光源以其精密加工水平——無飛濺和熱副作用——有望打開更大的應用市場。

但是目前USP雷射光源的重頻和功率仍然有限,有些商用USP雷射光源能夠超過150 W平均功率或150 µJ單脈衝能量,不過多數較之更低。即使有了更強的光源,如果太多脈衝聚焦到一個點上,超短脈衝將失去"冷加工"的能力,因此如何使用更高的功率也是挑戰。


挑戰意味著巨大機遇,這就是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推出CAPS先進光源項目的原因,並聯合其13家研究所開發新一代千瓦量級USP雷射光源。

Fraunhofer Cluster of ExcellenceAdvanced Photon Sources CAPS

CAPS項目由弗勞恩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位於亞琛)和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研究所(位於耶拿)管理,不僅致力於突破雷射功率限制,而且力求提升整個技術鏈的水平,從脈衝產生到加工技術和實際應用。

比如,要將高功率轉化成高產量,必須為千瓦級USP雷射系統開發新的加工技術.

首先是高重頻和高能量雷射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

另一項技術挑戰是功率的分配。

第一種方法:將高能量脈衝分成很多平行的低能量脈衝,以此實施並行加工,或加工周期結構圖案,實現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第二種方法:在每束低能量光束中使用聲光調製器,通過單獨開關生成雷射陣列印表機。

第三種方法:使光束通過液晶調製器,這樣幾乎可以生成任意圖案或光束性質,應用極為靈活。

CAPS先進光源項目的最關鍵問題是如何達到10 kW平均功率,為此採取同時採用兩種技術:二極體泵浦板條放大器和相干合成光纖放大器。兩種技術分別由亞琛和耶拿團隊負責。下面分別介紹這兩种放大器的具體實施。板條雷射器系統基於杜可明博士等人1996年申請的Innoslab專利技術。當時,杜可明在弗勞恩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工作,五年後創建了EdgeWave公司。弗勞恩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則繼續改進Innoslab,用於千瓦級USP雷射放大器。另一家公司AMPHOS因此成立,現為通快集團的一員。
Innoslab放大器原理如下圖所示:板條晶體位於中間,通過旁邊的反射鏡使光束在晶體中多次往返。從晶體的長條矩形面上實施部分端泵,這種形狀剛好匹配雷射二極體巴條的發射特徵。板條晶體通過兩個大表面安裝和冷卻,便於高效散熱。

為了取得更高功率可以增加晶體尺寸,如下圖所示:Innoslab晶體以藍色表示,被泵浦區域為紅色,剛好匹配通過柱面鏡一維整形的二極體巴條泵浦光,如需提升功率可以增加晶體在b和l兩個方向上的長度。CAPS項目中的新板條系統設計以單放大器輸出2 kW功率。

接下來兩年的目標是通過兩個放大器將功率增加到5 kW,而終極目標是使用碟片式放大器使功率倍增至10 kW。下面是基於摻鐿Innoslab的主振蕩功率放大器(MOPA)實物圖,左邊為種子飛秒雷射器,中間為功率放大器,右邊為515 nm倍頻模塊。

除了以上裝置,CAPS亞琛團隊還設計了多通氣池用於進一步壓縮脈衝。他們通過赫裡奧特多通氣池(光路請看下圖)成功將脈衝從590 fa壓縮到30 fs,而壓縮效率很高,只有5%的能量損耗。壓縮脈衝的能量略大於1 mJ,重頻500 kHz,平均功率達到530 W。

CAPS項目中的光纖放大器得益於夫琅禾費應用光學研究所和耶拿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密切合作積累的雷射研究經驗。光纖放大器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下圖是10 kW光纖放大器的主要裝置圖,種子振蕩器的輸出脈衝先被展寬,經過放大後再次壓縮。這種方法的限制是非線性效應的有害影響以及光纖的損傷閾值。

放大光束必須耦合到非常小的纖芯中,一種方法是採用大模場放大光纖。但是,為了突破單孔徑光纖的限制必須採用新的方法。一種技術是將初始光束分成多束,每束光單獨放大後通過相干合成一束光。但是,相干合成的實施比較複雜。在這種方法中,線偏振光分成兩束正交偏振光。放大後再以原來的方式重新合束,這要求完美控制合束的空間和時間重疊,因此所有光束都需要主動相位穩定系統。這種技術在CAPS光纖放大器中運行良好,取得了高達97%的合成效率。起初使用四光纖放大器產生了3.5 kW平均功率,而升級後的系統基於12根平行光纖。在最新的測試中,系統輸出8.9 kW單模平均功率,光束質量因子小於1.2。下面是光纖放大器系統的實物圖和一個細節圖。通過進一步優化,2020年初有望突破10 kW功率。脈衝能壓縮至250 fs脈寬。通過後續模塊還可壓縮到極少周期脈衝,或者通過非線性轉換成其它波長範圍,從THz到軟X射線,所以潛在應用也將非常廣泛。

在CAPS先進光源項目的13個合作研究所中,大部分研究這些新USP雷射光源的應用,主要分為四組:

除了研發高功率雷射器系統,這一組還致力於開發超短脈衝的傳輸、轉換、模擬和測量技術。

CAPS的最終願景是將USP雷射器系統引入大規模生產流程中,比如太陽能電池。

高功率雷射可以轉換成相干紅外或EUV光束,以此通過新的成像技術進行生物醫學等材料的無創分析。通過雷射驅動康普頓光源還能產生甚至更短的波長。

10到20 kW級USP雷射能夠用於高效生成全人工材料,其它選項還包括尋找量子技術材料。

CAPS項目目前著手於開發新一代高平均功率USP雷射器系統,使用板條或光纖放大器產生數千瓦級亞皮秒雷射脈衝。
和光源同時進行的還有光束傳輸技術研究,以確保雷射的高效應用。
在合作開發一系列新技術的時候,研究人員希望能把USP雷射變成這樣一種工具,既能達到當前CW光纖雷射的平均功率,又具備USP雷射器的獨特性質,包括高精密度以及加工幾乎任何材料的能力。

申請轉載,請加微信:447882024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153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到朋友圈也能讓我們對自己的努力感到值得。

☞ 本文來源:中科院長春光機所 Light學術出版中心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郵箱:zhaoyang789@ciomp.ac.cn

相關焦點

  • 揭開德國科技轉化的神秘面紗 | 弗勞恩霍夫模式探索(上)
    基礎科學研究的每一次突破,緊隨其後的若干年,都會帶來應用研究的繁榮,然後就是價值創造和工業水平的提升。德國就是將產學研緊密結合,成為連結工業生產,人才培養和研究開發的一座金橋,最成功的機制莫過於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德文名字叫協會,但這些協會的業務本質是研究院)的組織和運營模式。
  • 揭開德國科技轉化的神秘面紗 | 弗勞恩霍夫模式探索(下)
    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及研究機構在德國各地分布圖。一是星羅密布,覆蓋全境,74家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及其分支機構,遍布全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都設立在經濟相對發達,工業和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和城市。德國聯邦經濟能源部和巴登符騰堡州經濟部科技部共同投資資助,由IPA和IAO等斯圖加特研究院與德國龍頭企業40多家單位共建的未來工作中心:未來工作實驗室「Future Work Lab」,專門向工業界產業界展示數位化工具和工業4.0最新研究成果。
  • 為什麼德國戰車無往不勝?神奇的工業4.0為你揭秘!
    所以耳聞為虛,眼見為實,要想在工業4.0方面有發言權,必須親自去德國的一線工廠深度學習、一窺尊容,下面我們就跟隨一名親身德國的《環球》雜誌記者的經歷一邊學習一邊探討!安貝格擁有歐洲最先進的數位化生產平臺。
  • MIRANDA-300|德國弗勞恩霍夫FHR研究所300GHz太赫茲雷達
    MIRANDA-300是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和雷達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FHR) 研究所研發的一款工作於300GHz的太赫茲FMCW雷達,最大工作帶寬可達40GHz,具備太赫茲SAR/ISAR成像能力。
  • 薦文丨工業4.0大決戰,德國、美國、中國這樣對決!
    工業4.0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以上三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誰都想搶佔這條「未來產業鏈」的最高端。這些海量數據終究是歸屬於機器、軟體或是終端用戶?這將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關鍵問題。德國工業4.0戰略  為什麼德國是工業4.0的焦點呢?不僅因為它是工業4.0的發源地,而且它可上可下,上可反抗佔美國信息技術對本國製造業的入侵,下可壓制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競爭!
  • 工業4.0重要名詞介紹(上)
    Industry 4.0 工業4.0這只是個概念的外衣。一切工業發展、信息化和網際網路的概念綜合。一向不擅長營銷的德國人這次搶到了頭彩,也引起了中國異乎尋常的歡呼。德國似乎決定放棄「德國製造」這個已經老掉牙的質量標籤。而決心走向另外一個實際。實際上,它除了成為著名的自己之外,它幾乎什麼也不是。
  • 【工業4.0:為什麼?是什麼?如何看?怎麼幹?(上)】
    2011年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德國相關協會提出工業4.0的初步概念,此後德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等協會牽頭,來自企業、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家成立了「工業4.0工作組」進一步加強工業4.0的研究並向德國政府進行報告,2013年發表了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組建設了由協會和企業參與的工業4.0平臺(Platform-i4.0),德國政府也將工業4.0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
  • 德國工業4.0之父——康拉德.楚澤 (Konrad Zuse)
    德國掀起了第四代工業革命——工業4.0。工業自動化是德國啟動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在德國和國際製造業中,廣泛採用的「嵌入式系統」,正是將機械或電氣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內部,是一種特定應用設計的專用計算機系統。
  • 最接地氣的工業4.0文章,看完秒懂!工業4.0也分六重天
    以前因為在工業時代,產品的生命周期很長,兔哥的老東家,西門子一個型號的變頻器可以賣三十年,這樣一兩年的研發上線時間也就顯得不那麼長了,其餘的問題,靠著人工溝通,雖然有錯,倒也都相安無事。然而,可怕的狼終於還是來了。這兩隻狼,一隻叫產能過剩,一隻叫網際網路。
  • 閒話工業4.0六重天
    當然,這種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為在工業時代,產品的生命周期很長,兔哥的老東家,西門子一個型號的變頻器可以賣三十年,這樣一兩年的研發上線時間也就顯得不那麼長了,其餘的問題,靠著人工溝通,雖然有錯,倒也都相安無事。然而,可怕的狼終於還是來了。這兩隻狼,一隻叫產能過剩,一隻叫網際網路。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工業4.0?
    自從德國提出「工業4.0」,這個概念就火速席捲了全球的工業製造領域。
  • 德國科技發展軌跡及創新戰略
    德國現代工業的基礎逐漸形成後,隨著西門子、通用電氣這些大公司的規模性發展,使得德國國內工業後來居上,迅速趕上並超過英、法等國(自19世紀中葉起,德國開始建立系統的科學技術組織,包括公共、私人與混合型科研機構以及大型工業企業。德國非官方的工業與企業研發部門是世界上最早成型的企業研發體系)。到1913年,德國擁有了34.9%的世界生產,相比之下美國為28.9%,英國為16%。
  • 工業4.0應用的一體化思考
    工業4.0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我國也正是基於此概念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製造戰略,力爭在第4次技術革命的洪流中佇立世界的潮頭,助推民族復興。企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該怎樣迎接工業4.0呢?我們需要做一體化的思考。
  • 從工業1.0-4.0講的最透的一篇文章,值得收藏
    當然,這種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為在工業時代,產品的生命周期很長,筆者的老東家,西門子一個型號的變頻器可以賣三十年,這樣一兩年的研發上線時間也就顯得不那麼長了,其餘的問題,靠著人工溝通,雖然有錯,倒也都相安無事。然而,可怕的狼終於還是來了。這兩隻狼,一隻叫產能過剩,一隻叫網際網路。
  • 解密日本280個巔峰科技,了解日本高端工業!
    德國還在建造中。3、由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並和中國極地研究所共同建造的世界第一挖掘深度的深冰芯鑽機在南極冰床最高點探測100萬年前的極地氣候變化。9、日本gigaphoton做為世界首家研發成功並量產目前本世代深紫外光刻(DUV)技術中最先進的ArF 193nm準分子雷射光源的廠商。在光源這個光電子領域最上遊的環節中,gigaphoton和cymer也是僅存的兩家有能力開發次世代極紫外光刻機用LPP型(雷射等離子體)光源的製造商。
  • 力斯頓定製型助聽器,工業化4.0與私人定製的匠心之作.
    什麼是工業化4.0?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快釋放。工業4.0由德國率先提出並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西萬拓蘇州世界定製機製造工廠的工業化4.0全球最先進的HA90 外殼3D列印設備工業4.0時代讓網際網路技術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的交織和融合,精益生產是實現工業4.0的重要舉措。
  • 解密日本280個巔峰科技,讓你了解日本高端工業!
    德國還在建造中。3、由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並和中國極地研究所共同建造的世界第一挖掘深度的深冰芯鑽機在南極冰床最高點探測100萬年前的極地氣候變化。9、日本gigaphoton做為世界首家研發成功並量產目前本世代深紫外光刻(DUV)技術中最先進的ArF 193nm準分子雷射光源的廠商。在光源這個光電子領域最上遊的環節中,gigaphoton和cymer也是僅存的兩家有能力開發次世代極紫外光刻機用LPP型(雷射等離子體)光源的製造商。
  • 解密日本280個巔峰科技,讓你了解日本高端工業
    德國還在建造中。3、由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並和中國極地研究所共同建造的世界第一挖掘深度的深冰芯鑽機在南極冰床最高點探測100萬年前的極地氣候變化。9、日本gigaphoton做為世界首家研發成功並量產目前本世代深紫外光刻(DUV)技術中最先進的ArF 193nm準分子雷射光源的廠商。在光源這個光電子領域最上遊的環節中,gigaphoton和cymer也是僅存的兩家有能力開發次世代極紫外光刻機用LPP型(雷射等離子體)光源的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