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史上,曾有這樣一艘戰艦:她誕生不久便被遺棄到遠離祖國的挪威峽灣中。戰爭期間,她出港航行的次數屈指可數,她威力巨大的主炮甚至沒能獲得一次對準敵艦開火的機會。然而,同樣是這艘戰艦,她僅僅錨泊在逼仄的峽灣中,就已經使對手如芒在背。她的存在,牽制了當時歐洲最強大海軍的大部分水面作戰力量。在兩年餘的時間裡,她的對手想盡各種方法,利用轟炸機、魚雷轟炸機、袖珍潛艇發動了十餘次襲擊,試圖將她徹底摧毀,但她似乎總能化險為夷。
錨泊在法滕峽灣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照片中,隱約可見「提爾皮茨」號艦艉朝向的薩爾託亞島。「提爾皮茨」號錨泊期間,周圍通常會簇擁著各類輔助船隻,包括拖船、照明船和補給船,當然也不乏拖著偽裝網的小艇。水面浮標線處布設有防魚雷網
這艘戰艦就是納粹德國海軍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儘管英國皇家空軍靠著驚人的毅力以及必不可少的運氣,最終使她葬身魚腹,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戰後,有關「提爾皮茨」號的運用得失,各方歷史學者爭論不休,這也成為軍事歷史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的議題。在享譽全球的戰爭題材電子遊戲《盟軍敢死隊》中,有一項「在德國巨型戰列艦上安放炸藥」的任務,這艘「德國巨型戰列艦」的原型正是「提爾皮茨」號。十餘年前,國內曾有人以「提爾皮茨」號的服役生涯為背景編寫了一部網絡小說,作者將這艘戰列艦稱為「孤獨的北方女王」,恰如其分地隱喻了她的曲折身世。
遊戲與小說中的情節固然精彩,但很難客觀還原這艘戰艦的真實境遇。與此同時,既往那些與「提爾皮茨」號相關的出版物,往往聚焦於戰艦的性能特點和輾轉經歷,而對一系列針對她的空襲行動只是輕描淡寫,無法構成一個視角完整的故事。《二戰巔峰對決:獵殺「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出版,恰恰彌補了這些缺憾,它是第一本將1942—1944年間的歷次空襲「提爾皮茨」號行動客觀、詳盡、生動呈現給國內讀者的書。這本書延續了英國魚鷹出版社「對決」系列的經典創作思路,邏輯脈絡清晰、事件情節豐富,對比與分析客觀犀利,對軍事歷史愛好者而言,這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1942年1月—1943年3月間,「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一直錨泊在法滕峽灣。這條僅2560碼(約2341米)長的峽灣,東面是伏都達倫峽谷,西面是薩爾託亞島。薩爾託亞島的西面是阿森峽灣,位於特隆赫姆峽灣的最東端。「提爾皮茨」號的錨泊地位於法滕峽灣北側,兩岸皆是遍布密林的陡崖,且跨度僅300碼(274米)
毀滅前的「提爾皮茨」號,無疑是納粹德國海軍的驕傲,也的確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主力艦。然而,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納粹德國海軍的總體實力與宿敵英國皇家海軍相比仍然太過弱小,單憑几艘強大的主力艦是難以改變海上戰爭局勢的。「提爾皮茨」號的姊妹艦「俾斯麥」號就是前車之鑑,她第一次參加作戰行動就遭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圍追堵截,最終絕望地命喪大西洋。正是從那以後,希特勒開始神經質似地「保護」主力艦,不讓她們參與任何冒險性行動。德國地面部隊突入蘇聯後,同盟國歷史性地開闢了北極護航航線,向蘇聯輸送重要補給物資。而納粹德國海軍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或者更確切地說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前出挪威,盡一切可能襲擾甚至切斷同盟國與蘇聯間的「海上生命線」。於是,1942年1月,「提爾皮茨」號悄然駛向挪威峽灣,開啟了自己「無所事事」的服役生涯。
「哈利法克斯」是漢德利·佩奇公司根據英國航空部1936年提出的要求設計製造的一型性能可靠的四發重型轟炸機。由於彈艙無法改造,難以掛載「高腳櫃」等巨型炸彈,它在任務彈性上略遜於阿芙羅公司的「蘭開斯特」轟炸機
儘管「提爾皮茨」號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出擊行動,但對盟軍,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而言,一種如鯁在喉的滋味卻始終難以拋卻。畢竟,「俾斯麥」號僅用五分鐘便擊沉「胡德」號戰列艦的慘劇還歷歷在目,英國人不可能忽視距北極航線近在咫尺的「提爾皮茨」號,他們無可選擇地派出大批護航兵力,以保障航線安全。1942年夏,PQ-17護航船隊在航行途中收到了「提爾皮茨」號可能出動的消息,肩負護航職責的巡洋艦隊自知不是這艘德國戰艦的對手,便選擇提前撤離,那些「手無束雞之力」的商船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德軍潛艇和戰機的輪番「蹂躪」,損失異常慘烈。可實際上,「提爾皮茨」號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這足以佐證她作為「存在艦隊」主力艦的運用方式是何其成功。當然,以邱吉爾為首的戰時內閣也有了足夠的理由去動用龐大的作戰力量盡一切可能消滅她。
德國人顯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為「提爾皮茨」號構築了完備的防衛體系。蜿蜒交錯的挪威峽灣是第四紀冰期的遺存,海水沿著峽灣深入內陸達百餘公裡,那裡無疑是「提爾皮茨」號的絕佳「避風港」。在峽灣中錨泊時,「提爾皮茨」號通常會靠近岸邊,一側朝向內陸,另一側朝向外海,艦體周圍水域布置有雙層防魚雷網。如此一來,理論上是不可能用魚雷擊沉這艘戰艦的。此外,德國人還在「提爾皮茨」號錨泊地周邊布設了雷達預警站、高射炮陣地和大量煙幕釋放裝置。只要收到英國戰機來襲的警報,煙幕釋放裝置就會立即釋放大量濃煙,將「提爾皮茨」號上空遮得嚴嚴實實,使英軍戰機投彈手們無法識別目標。整個1942年,英國人的幾次空襲嘗試均因此以失敗告終。
1943年3月,奧託·施尼溫德上將就任德國海軍北方集群司令,指揮挪威海域的所有德國海軍艦艇。施尼溫德上將原計劃讓「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更積極地投入作戰行動,但沒能得到希特勒的支持
直到PQ-17船隊事件過後,英國人才開始慎縝地思考「如何徹底消滅『提爾皮茨』號」。位於英國東北部的機場大多距「提爾皮茨」號的挪威錨地路途遙遙,而峽灣地區的多霧氣候更使任何空襲行動都難以順風順水。在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和皇家海軍航空兵發起的數次空襲均無果而終後,皇家海軍特戰力量登場了。能在小水深、多暗礁的峽灣中自如行動的X型袖珍潛艇成了英軍的首選,他們試圖通過潛渡發起爆破攻擊。但這樣的行動只能依賴挪威抵抗組織的情報,無異於一場豪賭。
1943年11月,上天出奇地眷顧英國人。他們的數艘X型袖珍潛艇在經歷了一段波折的潛渡過程後,成功對「提爾皮茨」號實施了爆破攻擊。爆炸導致後者的一根推進軸錯位,四號炮塔座圈受損,多個艙室漏水。在英國人看來,儘管結果並不完滿,但這艘「海上公敵」至少在多半年時間裡無法威脅北極航線了。
英國皇家海軍「暴怒」號航空母艦上,來自倫敦的海軍軍械師鮑勃·庫徹正在一枚1600磅MarkⅠ穿甲炸彈上用粉筆塗鴉(TIRPITZ ITS YOURS)。載機是隸屬第830中隊的「梭魚」魚雷轟炸機。這幅照片攝於「鎢」行動前不久。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對這類塗鴉行為持默許態度,而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的態度則截然相反
理論上講,身負重傷的「提爾皮茨」號必須回到德國本土才能得到徹底修復。但此時的德國人已經無法容忍這樣「浪費時間」。更何況,虛弱歸國的「提爾皮茨」號必然會在途中遭到英軍的全力截殺,這恐怕只會加速她的滅亡。因此,德軍只能選擇在挪威就地搶修。所幸,從本土緊急調遣來的工程師和勞工在短時間內就使「提爾皮茨」號恢復了基本的自航和作戰能力。
英國人顯然不會就此罷休,他們隨後決定用航母艦載機向「提爾皮茨」號發起新一輪攻勢。1944年春天的「鎢」行動中,英軍魚雷轟炸機投下的多枚重型炸彈正中「提爾皮茨」號,造成了嚴重的艦體損傷和大量人員傷亡。但威力不足的炸彈幫了德國人的忙,「提爾皮茨」號仍然沒有徹底喪失作戰能力。
這幅彩繪展現了「體育宮」行動期間,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第817中隊的機群攻擊「提爾皮茨」號戰列艦的場面:編號5B和5L的「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投下了18英寸魚雷,編號5C的「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被高射炮擊中,即將墜入海中
時間來到1944年夏天。儘管戰爭形勢已經愈發明朗,但「提爾皮茨」號只要還漂在海面上,英國人就不得不安排多艘主力艦提防她。這些原本能在遠東戰場上發揮更大作用的主力艦,實際上只是在空耗時間而已。因此,從戰略角度審視,英軍別無選擇,必須徹底摧毀這艘「海上巨獸」。
「鎢」行動開始前,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們正在聽取任務簡報,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精緻的阿爾滕峽灣東南部和卡亞峽灣的縮比模型。「暴怒」號航空母艦的塞爾文·哈裡森中校正向第830中隊的「梭魚」魚雷轟炸機機組成員介紹目標區域的高射炮位
從1944年秋季開始,空襲「提爾皮茨」號的任務落到了以特種作戰見長的皇家空軍第617中隊肩上,他們裝備了前所未有的「高腳櫃」巨型炸彈。當年11月的「問答集」行動中,峽灣空域萬裡無雲,「提爾皮茨」號錨泊地的防空體系也意外地「遲鈍」起來。趕在德軍釋放煙幕前,第617中隊的轟炸機群從容地投下了多枚「高腳櫃」炸彈,它們或直接擊中「提爾皮茨」號的艦體,或在艦體附近水域爆炸。空襲開始8分鐘後,「提爾皮茨」號徹底傾覆,紅色艦底無奈地飄搖在海面上。一艘「存在艦隊」的主力艦,就這樣在烈焰與硝煙中「羞恥」地結束了自己東躲西藏的一生。
這幅彩繪展現了英國皇家空軍第617中隊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投彈後飛越哈考伊島的情景,跟在他們後面的第9中隊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正向目標投下「高腳櫃」炸彈。一枚炸彈落在了哈考伊島的岸邊,劇烈爆炸後留下的深坑至今仍清晰可見
至此,邱吉爾總算能睡個好覺了。對那些親身經歷這一無比艱辛的漫長過程的英軍官兵而言,這樣的結果值得欣慰,同時也足以告慰那些在行動中犧牲的戰友。反觀德軍方面,隨著「提爾皮茨」的傾覆,1000餘個鮮活的生命永遠地禁錮在充滿冰冷海水的幽暗艙室中,經歷了多年「無所事事」服役生涯的他們,也許永遠也無法瞑目。
1944年9月17日,英國皇家空軍第617中隊指揮官J.B·泰特中校(左起第五人)與他的機組成員在編號KC-D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前留影。這幅照片攝於第617中隊位於林肯郡伍德霍爾斯帕的基地,該中隊當天剛參加完「破雷衛」行動從蘇聯返回英國
這是一場用英德兩軍官兵的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悲壯史詩。
我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經常會翻看挪威峽灣區的地圖,同時搜集有關「提爾皮茨」號紀念地的資料。戰後,「提爾皮茨」號的殘骸被廢品回收公司收購後肢解售賣,因此當下已經無從尋覓她的任何實體遺物。唯一能供人們憑弔的,只有一座位於特羅姆瑟的小紀念館。
有機會到挪威的話,我一定要去紀念館,感受「孤獨的北方女王」長眠的氣息。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在哈考伊島附近傾覆後,兩名德軍士兵正在端詳她的左側推進軸支架。他們前方的艦體底部外殼上有一個洞,那是為營救困在艙室裡的艦員所開,類似的洞還有很多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Musketeers are
always ready
親愛的火槍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與文章相關的書籍/模型/影視劇信息
請掃描右側二維碼
添加火槍手編輯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