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製造火炮

2021-12-27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大炮的生產流程現在廣泛普及,已經不是什麼保密信息了,不過具體加工方法大家倒還是心照不宣。這種東西確實只有大國能造,

火炮身管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速度下將彈丸發射到指定的地點,因此身管是包含有彈丸和發射藥的火炮-彈藥系統的一部分。身管內部由膛線部分和藥室兩部分組成。火炮根據身管有無膛線可分為兩種,一種內有膛線,可以使彈丸旋轉以穩定彈丸飛行姿勢,即線膛炮

另一種沒有膛線,即滑膛炮。

身管的主要製作技術和製作工序——身管制作,從材料製造(鋼鐵製造、鍛造、熱處理等),到自緊前加工、內外徑加工、自緊處理、內膛研磨、藥室加工、膛線加工、外壁精加工、螺絲和溝槽的加工、內部的表面處理、完成時的檢查、射擊試驗、射擊後檢查,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而且,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各個工序中都必須進行嚴格的試驗、檢查。

早期的火炮主要是用青銅或鐵等金屬鑄造而成

隨著 19世紀後半期轉爐煉鋼法的發明,火炮開始採用大型鑄鋼炮身。不久之後,又製造出高強度的合金鋼鑄造身管,用於代替鑄鋼身管。此外,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採用高強度的身管材料製造出多層身管、自緊身管。

現代火炮身管材料都採用合金鋼.常以中碳鎳鉻鉑系合金鋼為主.也有增加少量的釩做改性鋼。過去很長時間裡,炮鋼曾一度是中國火炮生產的「瓶頸」。因為鎳是炮鋼中一種不可缺少的元素。可以極大改善炮鋼的韌性,但從資源上講,中國又是一個嚴重缺鎳的國家

但中國人從來都不會被困難嚇倒,經過科技人員艱苦卓絕的努力,研製成功了一系列用稀土或釩元素代替鎳元素的炮鋼,支持了中國的火炮生產

在談及炮鋼材料時,還必須提到電渣重熔技術。因為像坦克炮一類的高膛壓火炮對內膛的耐燒蝕性能、強度和韌性有極高的要求.這就對鋼材的精煉提出超乎尋常的要求。電渣重熔就是為了滿足炮鋼的精煉要求而誕生的一種精煉工藝,精煉過的特種鋼再經過電渣重熔可以去掉鋼材中殘留的少量硫、磷等對火炮強度和韌性有害的元素.使鋼的純度更高,滿足火炮身管的生產要求。

在複雜的火炮結構中.炮身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炮身又由身管、炮尾、炮閂等部件組成,其中身管是重中之重。。火炮射擊時,身管的工作環境極為惡劣。火藥燃氣讓這裡的溫度高達3000℃以上,高溫不僅會嚴重燒蝕身管,而且可能引起身管變形:高膛壓火炮炮膛內壁的壓強高達500—700兆帕.身管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高溫、高壓、摩擦、腐蝕是火炮身管生產必須直面的四大難題。

在普通人看來.火炮身管只是一個能發射彈丸的部件:但對於炮廠工人來說.炮管則被視為一根最難加工的「長管」.尤其是身管內膛的成型過程

身管膛孔的加工方法是先用一種配用超長鑽頭的大型鑽床鑽出一個孔:接著到鏜床上將這個孔逐步鏜削成型。機械加工中一般將長徑比大於10以上的孔加工稱為深孔加工

熟悉火炮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現代榴彈炮、坦克炮、反坦克炮的身管長度一般為30—55倍口徑(即長徑比為30:1—55:1),而小口徑高射炮的身管長度更是在100倍口徑左右.都屬於加工難度很大的「深孔加工」

對鍛造身管毛坯件進行的深孔加工,需使用深孔鑽等特殊的鑽頭和鑽孔刀具。無論是採用深孔鑽還是採用鑽孔刀具,都必須將身管表面進行仔細的切削,使身管壁表面光滑,如果加工不好的話,切削碎片會在加工表面形成劃痕,炮管也會因此報廢。因此,在切削條件的設置和切削油的選用上要十分注意。為了確保鑽出的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研削等精細加工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適合各種類型炮管的研削工具。

在深孔加工過程中,操作者無法直接觀察切削等過程.同時還需保證加工要達到很高的精確度.而且細長的管件在加工過程中也易發生彎曲變形.故加工難度極大。由於身管的內膛加工質量與整門火炮的射擊精度、壽命、安全等密切相關.因此對加工後的尺寸公差、彎曲度、粗糙度等方面要求極高。可以說深孔加工是火炮製造丁藝方面有別於普通機械製造的突出特點

膛線的加工是一種獨特的加工方式,所使用的是鑽頭和刀具。要使用鑽頭反覆加工數十次,才能達到所規定的膛線深度。使用刀具時,用機械調節刀具的進刀量,進刀量每增加一次,就對膛線進行一次加工,直到達到所規定的膛線深度。

目前採用數控工具機,使切削工具邊旋轉邊往前切削,從而切削出合格的膛線。膛線的加工是整個身管制造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不僅需要高品質、高精度的特殊機器和工具,還要求作業者有高超的技能。隨著材料的強度越來越高,對這些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身管的自緊,即身管內表面受到超出材料屈服強度的壓力,引起部分截麵塑性變形,壓力解除後,變形不能恢復原狀。此時身管內層有一個壓縮預應力,而身管外層有一個拉伸預應力。

由於自緊,內層的壓縮預應力可以阻止疲勞裂縫的擴大,增大疲勞壽命。自緊處理中施加壓力的方法包括:水壓法、棒壓法、氣壓法。對於口徑較大的炮管一般使用水壓法。利用超高水壓機,甚至可以製成耐一萬個標準大氣壓的超高壓身管。經過自緊處理的身管,其內外徑再受到機械加工時,一部分應力被消除,隨之產生膨脹、收縮。因此,在加工工序和加工方法上要下一番功夫

對於現代火炮內膛的加工成型並不是加工過程的終結,為了提高火炮的耐磨性和抗腐蝕性。火炮身管內膛還要進行鍍鉻工藝處理,這樣可以有增加身管的使用壽命。由於身管外將來還要加裝熱護套、炮口裝置,尾部要連接炮尾等,在機加工過程中要加工相應的連接螺紋和排氣孔等。炮管的加工過程完成後,還要進行印製編號和塗裝等工序。到此為止,一根身管就加工完成了

由此可見火炮身管制造有幾個關鍵技術:炮鋼材料選擇與冶煉、電渣重熔、深孔加工、身管自緊、內膛表面處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所以我國能夠自行研製先進火炮的身管,在世界上確實是數一數二的!

(文章來源:普瑞斯機械網)


相關焦點

  • 現代火炮的炮管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目前來看,各國製造火炮用鋼材的化學成分都差不多,我國由於冶金設備這些年有些進步,鋼材當中磷硫的含量要求反而更嚴格,從材質上來說比英美要略微好一些,這也反應出我國炮管用鋼材的質量要比幾十年前有了顯著提高。
  • 大國製造——現代火炮的製造流程
    身管的主要製作技術和製作工序——身管制作,從材料製造(鋼鐵製造、鍛造、熱處理等),到自緊前加工、內外徑加工、自緊處理、內膛研磨、藥室加工、膛線加工、外壁精加工、螺絲和溝槽的加工、內部的表面處理、完成時的檢查、射擊試驗、射擊後檢查,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
  • 印度耗巨資引進韓國火炮,射程只有中國火炮一半
    根據相關報導,印度陸軍首批採購100門火炮,它的採購結束了印度陸軍沒有新型自行火炮的歷史,提高了印度陸軍的機動作戰能力。但是在印度陸軍裝備之中自行火炮是一個薄弱環節,根本無法為主戰坦克提供必要的伴隨火力。
  • 打破世界紀錄的「蛟龍號」,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不過在立項以後,後來事情走向也有些始料未及——這項目原本申請了2.5億經費,由俄羅斯負責動力系統和載人耐壓艙的製造,其他則由我們國內單位承包。但後來由於項目被砍到1.8個億,出於成本考量只能讓他們做載人耐壓艙的製造,這讓俄羅斯方特別惱火,本來說好讓我們觀摩的「和平」號,後來也就藏私了。
  • 【互動】科技的發展讓火炮不再是單純的機械裝置,火炮變得十分複雜
    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火炮的發展受到社會經濟能力和科學技水平的制約,同時也受到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的支配。
  • 巴鐵又選擇了韓國火炮!中國火炮一大堆,為何巴鐵看不上眼?
    巴基斯坦軍方歷時多年的火炮置換計劃結果已定,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競爭竟是韓國人贏了。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巨炮的製造過程
    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火炮威力最大的戰艦,其大口徑主炮的威力遠非陸軍火炮可比,在航空母艦出現前,它是威力最大的海戰武器。
  • 一發入魂好霸道的T92自行火炮,專為進攻日本而製造
    口徑即正義,崇尚火力至上的美軍在二戰末期為了進攻日本本土,在火炮方面著實進行了好一番的研究。
  • 火炮發展史上的兩次革命
    誰發明的火炮?眾說紛紜,比較權威說是南宋名將魏勝。魏勝造出了霹靂彈,利用石塊的殺傷力打敗金軍。據記載:碎石可打到150米以外的敵人,魏勝還發明了「如意戰車」和炮車。兩軍相對,遠則使用弓弩箭炮,近則刀斧槍戟,朝廷也很重視,下令大量製造。內蒙古發現的元代火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 怎樣製造一架Fw 190戰鬥機
    WarbirdsNews網站最近披露了該機的製造過程,來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這架Fw 190是用德國Flugwerk公司製造高端套件組裝的,對組裝工藝要求很高,而且許多零件需要返工才能正常組裝,蒼鷹公司在這上面耗費了許多精力。機翼前緣全部需要返工,機翼整流帶需要現場定製,套件中沒有的零件也需提前預備好。
  • 二戰日軍武器全集(火炮)
    >山炮 1.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41式75mm山炮裝備精銳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或一般野戰師團的步兵聯隊,每個精銳步兵大隊追加2門,是步兵大隊的壓制火炮力量,至於一般步兵聯隊裝備4-6門,戰爭後期隨著部隊規模的急劇擴大,新式火炮由於成本高,難以達到裝備需求數量,所以日本陸軍基本停止了生產新銳重型火炮,大力生產低成本的老式火炮
  • M4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中美軍的一些自行火炮哦~      M4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英語:155mm Gun Motor Carriage M40)是美國軍方以M4A3中型戰車,也就是大家熟識的謝爾曼戰車,的底盤為基礎研製而成的自走炮,採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問世的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M40最初設計用於替代較早的M12自走炮,因此它裝備了一門155毫米M2火炮。
  • 探秘二戰虎式製造車間!設備當年最先進!
    提示:點擊上方↑"製造原理"↑即可每天免費訂閱前言:虎I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一種重型坦克,在登陸戰場的初期
  • 巴鐵為何要棄購中國火炮花重金購買韓國炸膛火炮?真實內情被揭開
    此前韓國曾也向印度出售過K9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由此看來韓國罕見同時向印巴兩國出售了火炮。    早在2010年巴基斯坦就計劃把M114型榴彈炮組成的陸軍炮群進行更新升級。由於巴基斯坦是中國軍工業最忠實的用戶,裝備了大量的中國造武器裝備。同時中國也向巴基斯坦轉讓了很多相關技術。
  • 戰場上的戰爭之神,介紹中國火炮的發展史
    我國也不例外,從無到有,從落後到強大,現在我國的火炮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早在1332年,中國的元朝就在部隊中裝備了最早的金屬身管火炮:青銅火炮(口徑105毫米,滑膛前裝式火炮)。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
  • 大明的拿來主義:從「佛郎機」到「紅衣大炮」——聊火炮的發展史
    在元末戰爭期間,火炮被大量使用,火炮的出現開創了古代武器的先河,使之成為日後戰爭中的重要兵器。2. 明朝的火炮發展到了明朝,由於社會經濟的高度發達,火炮的發展也迎來了鼎盛時期。明朝火炮的發展與改進是建立在宋元兩代的基礎上的。永樂時明軍攻打安南,『特置神機營肄習』在京軍三大營中設置神機營,這個營所使用的武器有很多都是從戰役中繳獲的外國武器。從此明朝開始大量製造火炮。
  • 最後的火炮防空巡洋艦——伍斯特
    常見的40mmBorfors炮被替換為全新的76mmMK33自動炮,這些威力更大的自動火炮,近距離也可以快速有效徹底摧毀飛機的結構,從而避免在近距離內被擊落的神風機依然撞上船體的問題。這些更重的武備使新巡洋艦的排水量超過了14000噸,以上便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火炮巡洋艦伍斯特級產出的條件。在遊戲中,伍斯特作為美國輕巡洋艦科技樹的頂級出現。
  • 巨龍之錘:中國火炮的逆襲
    蘇系:122mm、130mm、152mm、203mm美系:105mm、155mm、203mm中國目前採用了一種混合式編制,團旅壓制火炮採用蘇系的122口徑,軍師火炮採用美制155口徑,其餘口徑的壓制火炮逐步淘汰退役
  • 二戰期間,外形最怪異的重型火炮,混凝土加固碉堡的剋星!
    飛彈時代來臨之前,火炮口徑即正義,於是各國武器專家紛紛推出口徑巨大、威力驚人的火炮。例如德國古斯塔夫列車炮(口徑800毫米)和大貝莎列車炮(口徑420毫米)、日本丸一大炮(口徑300毫米)、蘇聯「史達林之錘」(口徑203毫米)。這期我們就聊聊蘇聯的「史達林之錘」火炮。
  • 鴉片戰爭中英武器裝備比較(二):火炮
    英軍艦隊攜帶的火炮性能優越,對清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從自衛接戰到求和投降,清軍愣是沒打掉一艘英國艦船。同樣是使用火炮,清軍用的還是海岸炮(理論上來說可以造得比艦炮威力大),結果為何會一敗塗地?這同樣要從雙方火炮的製作質量說起。清軍的火炮同其使用的鳥槍一樣,也來源於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