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盟軍的數千噸物資,數萬條生命隨著數千艘艦船沉入了海底。獵殺者就是眾所周知的,有著「海狼」之稱的德國U型潛艇。
德國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並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當時根據國際法的相關規定,潛艇在執行任務前,首先需要識別擬攻擊目標,這就要求潛艇必須浮出水面,派遣艇員登上目標船隻進行檢查,從而確認對方是否屬於合法的攻擊目標。只有完全確認目標屬於可攻擊對象後,潛艇才可以將其擊沉。在擊沉目標之前,必須確保給予對方全體船員逃生的機會,必要時還應當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在潛艇履行上述規則時,其自身的隱蔽性、突然性等戰術優勢就幾乎完全喪失水面艦艇處於劣勢的德國很快頒布了一項新的法案,要求潛艇部隊不必顧忌《捕獲法案》的約束,採取更具有進攻性的戰術對付敵方的艦船。根據這一新的法案,U-潛艇可以在潛航狀態下發起攻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裝備的主要潛艇為U23--U41艇,它們的最大下潛深度為48米,巡航速度4節,蓄電池可供潛艇在水下航行1小時左右。
1914年9月23日,德國海軍U9號潛艇在比利時奧斯坦德港和英國馬加特之間的海域,一舉擊沉英國皇家海軍 「阿布基爾」號、「霍格」號和「克雷西」號裝甲巡洋艦。一條小小的潛艇,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將三艘萬噸級的巡洋艦擊沉,造成1459名官兵陣亡,在此之前這是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以說,這一「一艇沉三艦「的戰例,在一定程度上震撼了傳統的海戰思想,引發了人們對潛艇作戰能力的重新認識。1917年2月11日,德國宣布進行無限制潛艇戰,共有111艘德國潛艇相繼投入了海戰,重創了敵方的海上交通線,初次顯示了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和對整個戰爭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商船5000餘艘,總排水量達1400萬噸;其中的1300萬噸是德國潛艇擊沉的。1935年3月16日,德國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僅僅三個月之後,德國戰後製造的第一艘潛艇--U1號艇下水。到這年9月,德國共建造了9艘潛艇,並成立了一支潛艇部隊--「威迪根」潛艇隊,其指揮官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鄧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世界各主要海軍強國已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有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德國潛艇雖然數量最少,但無論潛艇的性能還是對潛艇戰的理解都領先於各國。
U-IIA型潛艇為耐壓艇殼構造,艇身為細長的鋼鐵製造的圓筒,設有防水設施。耐壓艇殼外側設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門。將空氣充到槽中,潛艇的浮力加大,潛艇就會上浮。如果打開海水活門及空氣活門,海水就會進入槽中,空氣被擠出,潛艇就可下潛。U-IIA艇採用兩種推進裝置。兩臺狄塞爾柴油機在水上航行時使用,水下則使用兩臺電力電動機。電池重達數噸,充電時間為3小時。U-IIA最大時度: 水面13節;水下6,9節;續航力:水面1600海裡;水下35海裡。最大下潛深度100米。 下潛時間20—— 35秒。U-IIA攜帶5枚魚雷,管內3枚,備用2枚,或可搭載水雷12枚。潛艇人員 22~24人。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39年10月14日,德國的U-47號潛艇在艇長普裡恩上尉的指揮下,乘著夜幕,大膽潛入重兵防守的英國海軍基地斯卡帕灣,一舉擊沉皇家海軍「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艦上900多名官兵殉難。
此次偷襲,使得德國U型潛艇名聲大震。U-47號潛艇成為德國海軍的明星潛艇,普裡恩上尉獲得希特勒親自頒發的騎士鉄十字勳章,成為德國當時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1940年10月17日,德軍6艘U型潛艇攔截並攻擊了盟軍編號為SC7的運輸船隊。這支船隊由34艘船隻組成,護航的是3艘反潛護衛艦。結果22艘盟軍運輸船被擊沉,U型潛艇無一損傷。10月20日,5艘U型潛艇攻擊了編號為HX79的運輸船隊。雖然有11戰艦為這個船隊護航,但仍然有12艘運輸船被擊沉。到了1941年,英國賴以生存的大西洋航線幾乎被U型潛艇完全切斷。戰後,英國 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 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戰爭中最使我心驚膽戰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
1970年12月7日,時任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凌厲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他向死難者獻上鮮花後,突然雙膝跪在了紀念碑前冰涼的大理石石板上,並祈禱道: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這一舉動震驚了現場所有的人,同時通過無線電波感動了全世界。德國的總理跪下了,於此同時,一個被世人認可的全新的德國站了起來。而德國的潛艇也隨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今,U型潛艇的後來者——212型潛艇,已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