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圖友加關注,我看到的你也能看到
船行俄羅斯之六:有人只用一張照片來向全世界推銷俄羅斯時,精心選中的是基日島上木頭教堂的屋頂。這個小島是我們此行最靠北的點,上岸就是一片恍惚的夢幻。
去俄羅斯看風景,要是沒看到基日島,回來會失魂落魄。因為一說這個島,再冷漠的俄羅斯人都會誇口 「那是我們的北方」。怕你不明白,會再重複一下:「我們俄羅斯的北方!」
其實就是一個小島,奧涅加湖1600多個小島中非常小的一個島,一公裡寬五公裡長。從鳥的視角來看,基日島很象一片柳葉,湖水洶湧中,它似乎會晃動起來。所以大家說這個小島,都喜歡用漂浮這個詞。下圖是島上的地圖。
我們的老郵船花了幾個小時穿越整個奧涅加湖,接近基日島時忽然變得沒有聲音,真的飄浮起來。也許是進入島群,航道地形複雜了。也許老船長就想開慢點讓大家多看看風景。船頭前一片片的夢幻,象緩緩搖移的鏡頭,慢慢地帶著小島從湖水中一點點地飄忽而來。(下圖)
這麼小的一個島能象徵北方,不僅是因為所有大船過了這個島,便可以進入白海,直接通到北冰洋去,更重要的是小島中有點精神上的東西讓俄羅斯人覺得自豪。
幾百年前,島上近千戶農民反抗強遷奴役,敲鐘造反。雖被沙皇鎮壓,但農民兄弟崇尚自由的精神,讓基日島成為北方最大的暴動策源地(是不是有點井岡山的味道)。
幾百年後的今天,有人想用一張照片來向全世界推銷整個俄羅斯時,選的就是基日島上教堂的屋頂。這就是非常權威的世界旅遊聖經系列《孤獨星球》中《俄羅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教堂非常牛逼。在俄羅斯隨處可見的成千上萬個洋蔥頭中,它是唯一最出名的一個全部用當地直紋松木搭建的大教堂。據說整個夢幻般奇異的主體結構中,沒有用過一顆鐵釘,全部是精準到位的榫卯構成。
上圖中的主體是聖母安息大教堂,這些年來一直在修,遊人不能進入。據說維修極度困難,用千斤頂把整個教堂平衡頂起置換木料。左邊那個小的叫聖母教堂,正常開放。下圖是教堂區的木頭圍牆。
教堂頂上魚鱗般的木片都是手工生活。
連教堂裡的墓碑都是木頭做的,很有感覺吧。
這木窗上的鐵架子是後來加的,彎勾子是防盜的?
下圖是聖母教堂的內景。
細看這些木頭老屋非常粗糙,卻能風風雪雪地挺過幾百年來,骨子裡極其堅實。象煞俄羅斯大叔的脾氣。
教堂外的木頭籬笆,沒有看到牛羊。
上圖左邊那個尖頂是鐘樓,裡面存著許多鍾(下圖),牆上還有莫斯科克林姆林宮裡那個碎掉一塊的大鐘照片,不知和這裡是什麼關係?
你要是妒忌說我們家魯班也是從來不用鐵釘的。當地導遊馬上聲音提高八度,這個教堂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第二個!這是造教堂的木工大師涅斯託爾說的,他已經把斧頭扔進了大湖。
看看,一把斧頭的意義多少重要,扔進湖裡就什麼都沒有了。好在有人把斧頭撈了回來。他演示給姥姥看,當年教堂上那些神奇的魚鱗般的木片,是如何用斧頭一刀刀砍出來的。想要的話,花點盧布可以帶走。(下圖)
小島上一多半是平緩的草地,搞得象牧場。怕人進去亂踩,收門票的大媽會提醒遊客,很多蛇啊。希望大家老老實實沿著路走。那路修得很好,許多都是用木條板直接鋪成。
上島第一眼很新奇,那種超自然的夢幻感覺有種獨特的視覺魔性,很容易被那幾幢突兀而起的木頭教堂勾走眼神,讓人一下子失去準確的方位感覺。當你急急地按下快門,滿足捕獵新奇的快感之後,想在取景中重新擺布一下自己的意念時,忽然又會茫然起來。
這是不是太完美了一點啊。所有的木頭老屋都擺布得如此周到協調,教堂鐘樓,居家老屋,風車作坊,籬笆牧房,連扣翻在岸邊的木船,都與湖邊的漁舍保持著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角度。若是說自然,還不如說是一種精心的陳列更準確。
事後看資料,還真是感覺對了。世界文化遺產發牌認可的聖母安息大教堂、聖母教堂以及那個大鐘樓(上圖圍牆中的建築),都是島上原生態的遺產。附近許多古舊木建築配套,不少都是從周邊地區整體遷移過來的。俄羅斯人說,這裡就是一個沒有屋頂的博物館。
下圖中的木屋窗戶是一絕,這幢老屋評的是富農階級的級別。
整個小島上只有下面一輛汽車,時刻準備著消防救火。小島上的古建築曾經有過雷擊失火的事件。
我們在一個沒有屋頂的博物館裡,去看那些夢幻的各種木頭屋頂。在一個自然神奇的小島上,去看一些絕妙搭配的智慧痕跡。究竟是自然成了被塗抹過的藝術,還是藝術蛻變為修飾後的自然。上了基日島還真有點模糊。
反正只要是有了夢幻感覺,那一定是被改變過的真實。不是被人家的智慧改變,就是被自己的心念改變。
下面的風景都是基日島上拍的。嘮叨風景很多餘,有興趣的自己拉下去看。留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的風景照片,都是被攝影師改變過的真實,非常容易上當。
下期 船行俄羅斯之七:說說此行大河一路拍照片的糾結和TIPS
點右下角的寫留言,寫下想法與大家分享
查閱以前的圖文,點左下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