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130近防炮射擊有火焰,而密集陣卻沒有的問題,相信很多軍事迷都曾經有過疑問,但為何兩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呢?下面我們就直接上圖來解釋一下。
1號炮彈為30X173mm炮彈,該炮彈為美國A-10攻擊機所配置的復仇者機炮,其中這種炮彈也被裝備在荷蘭軍方的守門員近防炮。而我國的730近防炮以及1130近防炮也是使用這種型號的炮彈。其實追溯其歷史原因,730近防炮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與法國共同合作的項目,所以在規格上也受到了北約在彈藥標準上的一些限制,所以才和美國的機炮彈藥型號一致。
再來看看4號炮彈,這種炮彈基本運用在美軍M61火神機炮上,這種的彈藥的規格為20X102mm,這種炮彈體積非常小,這也導致了它的重量僅有1號炮彈的3分之一,裝藥量更是僅有前者的4分之一。別看裝藥量比較少,但是其威力也非常強大。同樣作為30毫米家族的還有俄羅斯製造的30X165毫米的彈藥,這種彈藥的裝藥量不大,基本上與北約標準的30X173是同一個級別的。
從上面的圖片中就可以看出,在俄羅斯AK630近防炮開火之後,火焰的效果十分壯觀,比北約的30毫米不相上下。但為何中國的730和1130近防炮,炮口有火焰卻被人質疑是彈藥不行呢?其實這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想法,中國30毫米級別的近防炮在開火時,火焰量也是十分壯觀的,而且其炮彈的裝藥量基礎很紮實,不可能會出現火焰少的情況。
而為何密集型近防炮的火焰少呢?其根本原因也在出在炮彈發射藥少的原因,別說是中國,就是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炮在開火時的火焰也非常少,所以這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而且火焰少與炮管的長度也有一定的關係,再加上發射藥燃燒的比較充分,所以看不到火焰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且有趣的是,大多數人看戰艦上的近防炮都是在白天,如果在傍晚或者是深夜再看的話,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火焰了,而且密集陣近防炮之所以火焰少,還有一個功效就是不暴露目標,這一點海戰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從設計上來看,密集陣近防炮從最開始的每分鐘3000發,再到後期的4500發,與1130的每分鐘1萬發是根本沒有辦法比較的,畢竟射速越快,火焰出現的出現頻率以及大小都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且1130近衛炮的作用是高精度的加農炮直接命中目標,而密集陣的作用則是發射概率上提高摧毀目標的可能,這裡不說誰好誰壞,但是在研發的費用以及造價上,1130近衛炮明顯是要高於密集陣近衛炮的,而且從上文也可以看出,消耗的彈藥量也不一樣。
一個是發射榴霞彈,30毫米的單體內部包含幾十個彈頭,而1130近衛炮則是直接靠精度吃飯。這就好比是加特林與坦克火炮的區別,一個依靠子彈概率擊殺,而另一個而炮彈精準度來擊殺敵軍,所以無論從內部還是外觀都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中國海軍艦隊的一系列艦載武器雖然有一些沒有辦法與美軍的戰艦相比較,但是不管從哪個方面,足以捍衛國家主權,而且其攻擊實力也非常強大,不管是哪一種近衛炮或者哪一種炮彈,都足以將敵軍打的灰飛煙滅,所以根本不用糾結有沒有火焰這回事,再加上很多時候,沒有火焰的近衛炮,可以發揮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