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或許遠超人類想像—新聞—科學網

2021-02-08 科學網

 

11月,隨著美國航天局正式宣布韋伯太空望遠鏡建成,哈勃太空望遠鏡終於有了「接班人」,可以安心「退役」了。

事實上,韋伯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期,苦苦煎熬,歷經延時與超支。但最終,這項堪稱人類天文與宇宙史上消耗最大且最昂貴的工程,即將於2018年發射至日地平衡第二拉格朗日點,正式開啟其探測宇宙第一代天體誕生與演化的「世紀之旅」。

強大的紅外探測能力

不同溫度的天體,輻射不同,波段也不同。眾多質量非常小的遙遠恆星或氣體雲,擁有著極高的紅移水平,其發射的紫外和可見光都已移至紅外。

而對於可見光波段太空望遠鏡哈勃來說,紅外能力的缺失,也成為其讓位於韋伯的重要因素。

由於早期宇宙的輻射能量已從紫外移至紅外波段,且行星的輻射相比其主星的輻射,在紅外波段遠強於光學波段,兩個原因促使韋伯可以在人類理解宇宙起源以及搜尋系外行星生命跡象上做到無可匹敵。

「憑藉強大的紅外功能,韋伯可以在極低溫度下發揮自身的探測優勢。」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詹虎介紹,與哈勃不同,韋伯不僅能在近紅外波段工作,更可在零下220攝氏度的低溫下作業。而這樣的低溫對於紅外觀測非常有利,可以大幅減少紅外探測器自身的暗電流和外界熱輻射產生的背景噪聲,提高探測極限。

「此外,韋伯遠離了地球本身的熱輻射,避免地表反射帶來的影響,這也減少了更多的背景熱噪聲。」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鄭憲忠對此補充道。

就和夜視儀一樣,紅外波段觀測的一個難題是儀器本身的紅外輻射比較強,強到甚至超過要觀測的天體,這樣的話,就無法觀測到暗弱的天體了。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表示,之所以讓儀器在零下220攝氏度下工作,儀器本身的紅外輻射就可以比較弱,弱到不能蓋過遙遠星系的紅外亮度。「這樣我們就能輕鬆實現對第一代星系的觀測了。」

而在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江林華看來,哈勃光譜能力很弱,而韋伯則擁有強大的光譜能力,其高光譜解析度也是其工作在極低溫度下的原因。

「與此同時,由於韋伯的體積足夠大,其也將躲避掉地球大氣的幹擾,提升觀測能力。」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中文介紹。

主鏡面集光區顯威力

作為6倍於哈勃的主鏡面集光區域,韋伯意味著擁有超強的集光能力,可以探測到非常暗弱的天體。

我們都知道,遙遠天體發出的光傳播到地球需要一定的時間,「看得更遠」也就同時意味著我們能看到更早的宇宙。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一個重要科學目標是把探測宇宙的視野進一步推進數億年,而我們知道第一代恆星、星系正是在這短短的數億年間迅速形成的。」詹虎認為,韋伯將大大提升人類研究早期宇宙、恆星和系外行星的能力,預期將取得天文學界多個領域的重大突破。

而在胡中文看來,韋伯也是空間天文和光學紅外技術突破以後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作為擁有六邊形主鏡面的韋伯,相較於哈勃鏡面面積增加了6倍,而這就意味著其接收光能量的功力也相應增加了6倍,而探測的極限解析度就能因此提高2.4倍。

不僅如此,時間成本的縮短也是韋伯的「功績」之一,在鄭憲忠看來,同樣的天體,哈勃需要6小時的觀測時間,而韋伯只需要1小時。

「韋伯的意義將是裡程碑式的。」胡中文表示,未來韋伯的出色能力將與地面大望遠鏡通力配合,形成強力互補。

史無前例的新契機

天文學是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看得更遠、更清楚」自然成為了人類對天文望遠鏡的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宇宙大小和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

毋庸置疑的是,韋伯具有的強大太空觀測能力,不僅將帶給我們極高解析度的圖像,由於其自身的中紅外波段可以穿透宇宙塵埃,還將讓我們看見被遮蔽天體內部的結構和宇宙塵埃背後的景象,這也為我們的眾多研究方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新契機。

誠然,初於好奇心,今天尋找系外行星生命已成人類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自身的高靈敏光譜分析能力,韋伯還能通過探測行星表面的溫度和大氣中包含的眾多元素,來確定系外行星生命的存在概率。

在詹虎眼中,特定的觀測條件下,韋伯可以通過光譜觀測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搜尋生命存在的跡象,這樣的工作對於天文學界來說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曾經,我們手上有個小望遠鏡,現在換了個大的。你沒法預計它會發現什麼,就像當年的哈勃一樣。出乎意料的是,哈勃對人類認識宇宙的貢獻遠超過了最初人們的想像。」江林華說。

的確,天文觀測的多樣性和難度使其成為人類最新技術方法實驗的「舞臺」。 胡中文為此表示,事實上,在哈勃之後有很多非常成功的天文望遠鏡誕生,這與人類在望遠鏡觀測原理與技術方法上的突破分不開。如果說韋伯專才專用,作為射電天文領域重要成員的FAST,在人類的射電天文領域也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除了韋伯望遠鏡,未來4大巨型太空望遠鏡
    隨著最近發射的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於2018年4月18日(周三)發射,許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下一代太空望遠鏡上,這些望遠鏡將在未來幾年內進入太空。這不僅包括目前計劃於2020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還包括將於本世紀30年代部署的其他先進太空飛行器。
  • 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步!「韋伯太空望遠鏡」飛向太空,NASA耗時30年寫歷史(圖)
    攜帶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亞利安5型火箭升空瞬間。(圖/NASA)美國航太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署(ESA)合作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SWT)於美東時間2021 年 12 月 25 日早上8點半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太空中心(Guiana Space Centre)發射。亞利安5型火箭開啟整流署,韋伯太空望遠鏡進入太空意示圖。
  •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建成 可"穿越時間"看到過去(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韋伯太空望遠鏡」成功裝上最後一片鏡片,預示建造已邁入完成階段。(圖/翻攝自NASA官網)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臺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持設計建造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韋伯太空望遠鏡)2月4日在馬裡蘭州成功安裝了主體結構上的最後一片鏡片。這是它建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預示著建造已邁入完成階段。
  • 美國耗資近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到底有多厲害?
    答: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絕對是人類目前最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之一!
  • 「鴿王」 韋伯上天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
    圖1 已經完成了所有組裝和所有測試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 | 圖源:NASA/Chris Gunn韋伯望遠鏡承載著幾代天文學家對揭開宇宙終極謎題的期待。宇宙的邊界在哪裡?太陽系外有外星人嗎?韋伯或許能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它是一個開啟新時代的儀器,比以前的儀器強大太多了。」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新裡程碑| 光明網評論員
    人類了解宇宙就是了解人類自己,對宇宙認識的加深,不僅是擴展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同時也會影響人類的精神世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更有助益。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5日20點20分,阿麗亞娜5型火箭搭載著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升空。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裡程碑預演成功打開五層遮陽板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裡程碑預演成功打開五層遮陽板2020-12-22 22: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隨著NASA下一代太空觀測站離發射的又近一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在進入軌道後以預期的方式打開其五層的遮陽板
  • ​最棒的聖誕禮:最強最貴最難產的太空望遠鏡,終於開啟發現之旅
    與每隔90分鐘進出地球陰影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不同,JWST運行在暈輪軌道,從而遠離地球陰影影響,確保太陽翼能夠持續供電,不間斷觀測。○T+ 7個月:JWST進入暈輪軌道後,需要進行長達半年的儀器微調與校正,包括18塊主鏡對焦微調,4大拍攝設備測試等等。如果一切順利,我們有望在2022年暑期看見JWST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批「開光照」,一窺人類最強宇宙巨眼的威力。
  • 我們相信韋伯望遠鏡2021年可以發射!如果沒有別的問題的話……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被給予厚望但一再跳票的太空天文望遠鏡詹姆斯·韋伯(以下簡稱韋伯望遠鏡),真的能如此前宣稱的那樣於2021年發射嗎? 一旦發生升空,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成為史上最強望遠鏡,它也被認為是日漸「老邁」的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它能看到更古老的宇宙,用馬克的話說,它要看到早期宇宙形成的第一批星系,它甚至還能順便尋找一下外星文明存在的跡象。韋伯望遠鏡的鏡面直徑達到6.5米,差不多是哈勃望遠鏡的3倍。它的主鏡由18塊六角形反射鏡構成,每個鏡面的拋光誤差不超過10納米。
  • NASA稱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達到2021年發射關鍵裡程碑
    據外媒報導,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經達到了另一個關鍵的裡程碑,為其明年的發射鋪平了道路。 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詳細介紹了這一成就,解釋說研發團隊能夠展開望遠鏡的「太陽盾」並將其拉緊。「太陽盾」將在太空中經歷同樣的過程,開啟了醞釀多年的任務。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新預定發射日期宣布
    2020年7月,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加利福尼亞州雷東多海灘諾斯羅普·格魯曼的潔淨室中。(圖片來源:NASA/Chris Gunn)由於當下的新冠疫情(COVID-19)與技術問題,美國航天局預定在2021年10月31日於法屬蓋亞那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這個決定是基於對剩餘系統整合與發射前測試項目的進度風險評估。此前,韋伯項目本計劃於2021年3月發射。
  • 同等大小百倍視野,望遠鏡的巔峰——羅曼太空望遠鏡有多強
    哈勃太空望遠鏡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儀器之一,它於1990年起飛,在過去30年中拍攝了無數令人敬畏的宇宙奇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邁的哈勃所剩下的時間可能並不多,如果再次發生嚴重故障,我們可能就要永遠告別這臺傳奇的望遠鏡,幸運的是,哈勃有它的繼任者,如果順利的話,今年10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會發射升空。
  •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有多牛 為什麼發射一再難產?
    原定於2014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經難產了若干次了,一拖再拖,最新的消息是2021年發射升空,這次能夠如願以償嗎?誰也不知道。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NASA(美國航天局)、ESA(歐洲航天局)、CSA(加拿大航天局)聯合研發的紅外線觀測用太空望遠鏡。
  • NASA七大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
    它現在的預算遠不如「阿波羅」時代,還經常被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等私營企業搶去風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NASA每年依然能獲得193億美元的資金,那究竟還有什麼讓我們翹首以盼的計劃呢?
  • 發揮餘熱的行星獵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克卜勒搭載的這一相機組件是人類迄今發射至太空中最大的照相組件。研製和部署克卜勒主要目標,簡而言之就是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四萬兩千三百多個日日夜夜,「克卜勒」共向地球傳回了678Gb的觀測數據,截止發稿前,這些數據幫助人類找到了2662顆系外行星,另有2898顆「系外行星」等待驗證。此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 530506 顆恆星進行了觀測、執行了 732128 次空間指令。
  • 美國最牛「黃金」太空望遠鏡2018年升空!
    據國外媒體報導,21年來,運行在近地軌道上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可見光/近紅外空間望遠鏡真實記錄了各種宇宙奇觀,捕捉到宇宙深處令人震驚的圖像。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空間望遠鏡主鏡面製造商Ball航空航天技術公司打造了一個由21個鏡面組合而成,其中18個六角形鏡面通過微型電機控制自動調整鏡面朝向,形成直徑6.5米的組合式主鏡面,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於2018年由阿麗亞娜系列火箭發射升空。望遠鏡主鏡面有鈹材料製造而成,其重量輕並具有足夠的強度,在宇宙空間的低溫環境中保持穩定性。
  • 離開地球表面:一份太空移民年鑑
    在將人送入太空之前,宇宙飛船將進行一系列飛行測試。名為團結號(VSS Unity)的太空梭在2017年初完成了第五次「滑翔飛行」(有別於傳統太空火箭的垂直軌跡)。在2018年的頭幾個月,太空梭將被帶到更接近卡門線(Karaman line)——離地球表面有100公裡遠的大氣層和太空的邊界。
  • 國傷則器損,盤點那些命運多舛的蘇俄知名太空望遠鏡
    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探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任務,比那些毫無科學價值的軍事衛星更有意義,對人類貢獻更大。但是卻遭到當時政府的拒絕。過了沒有幾年,蘇聯解體,太空射電望遠鏡的事自然再也沒有人提起。十多年後,俄羅斯經濟稍有恢復,天文科學家又提議建造太空射電望遠鏡。2002年,俄羅斯科學院給了天體物理學的先鋒——「頻譜-射電」太空望遠鏡最高優先級。
  • 【科普】丨克卜勒望遠鏡「退休」,太空功臣,保重!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宣布,在進行了九年的深空探測之後,由於燃料耗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結束了它的任務,進入「退休」狀態。
  • NASA稱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達到2021年發射的關鍵裡程碑
    據外媒報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經達到了另一個關鍵的裡程碑,為其明年的發射鋪平了道路。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詳細介紹了這一成就,解釋說研發團隊能夠展開望遠鏡的「太陽盾」並將其拉緊。「太陽盾」將在太空中經歷同樣的過程,開啟了醞釀多年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