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圖像:這些生物的「皇帝新裝」,你覺得穿著好看嗎?

2021-02-08 晨報花季

大自然的創造充滿了驚喜,形態各異的生物超乎想像。我們的地球到處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化奇蹟,透明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從深海到高空,它們遍布於各類生態系統之中。

這些生物看起來就像玻璃製成的,因為你一眼就能看穿它們。

雖然其透明度的形成機制尚未被完全弄清,但大自然造出透明的生物,是為了幫助它們更好地偽裝自己,以躲避捕食者。

人們在感到驚奇的同時,也感受到不一樣的美。




這種晶瑩剔透的生物與蝦相像,是由一個紐西蘭漁民發現的。



樽海鞘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大洋最多。它們的身體呈膠狀,靠吸水在水中移動,以浮遊生物為食。其透明狀形態可保護自己免受天敵傷害,畢竟在水中透明是很好的偽裝。





你可以看穿這隻太平洋桶眼魚的頭部。沒錯,那是它的大腦。這種深海魚可以旋轉它可伸縮的「眼睛」,那實際上是感覺器官。它真正的眼睛在額頭裡面。




這種像桶一樣的眼睛構造更有利於桶眼魚收集深海生物身體發出的光線。不僅如此,它們綠色的眼睛還可以過濾掉從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光線。這樣一來,桶眼魚就能夠更方便地發現獵物。






玻璃蛙屬於兩棲類瞻星蛙科。它們大多生活在樹上,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雲霧林中品種最多。雖然大多數玻璃蛙的膚色呈石灰綠色,但它們的腹部皮膚是半透明的。它們的內臟,包括心臟、肝臟和胃腸道,透過皮膚清晰可見。







這只比目魚並不是什麼特殊物種,只是因為它處於幼體期,才有了這樣一種幽靈般的外觀。比目魚常常躺在海底,在那裡它們能使用偽裝來躲避掠食者。






在南極附近的威德爾海,一隻水螅水母伸展著它發光的觸鬚。發光器的最重要左右之一就是充作誘餌,誘捕食物。大部分生物都有趨光的習性,例如一些小魚小蝦就會紛紛遊來,自投羅網。





牛角魚也叫「透明箱魨」,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周邊海域,在夏威夷附近則極為少見。在牛角魚的眼睛上方長著兩隻短角,頭和身體的下部幾乎是透明的。






這隻美麗蝴蝶忽閃著透明的翅膀,仿佛在它的世界為你開了一扇窗!



雄性透翅蝶常大批集結在一起,試圖吸引並爭奪雌性的注意(也許看誰的翅膀最透明?)。科學家推測,透明的翅膀使它們在飛行中更難被捕食者發現。





你注意到了嗎?這隻驚豔的幽靈蝦正在懷孕!幽靈蝦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泊中。它是如此透明,以至於在進食之後,你都能看到它胃裡食物的顏色。



幽靈蝦這個名稱至少適用於三種不同的甲殼類動物:海蛄蝦,一種棲息在潮間帶深洞中的甲殼類動物;小長臂蝦,一種幾乎全透明的小蝦,通常被用在淡水水族箱裡出售;排骨蝦,一種有著細長身體的端足類生物。





這種像霓虹燈般閃閃發光的章魚是在夏威夷海域中發現的。像大多數章魚一樣,它的體內沒有骨骼。雌性遠洋章魚可以長到近1米長。不過人們對這種迷人生物的行為和生命周期仍所知不多。




這些透明的章魚通常被稱為玻璃章魚,在海洋中大約有60個不同的品種。它們身體裡唯一著色的部分是雪茄形的肝臟。當這些生物確實想要被看到(比如當它們交配時),它們可以使用生物光來為觀者提供一場炫麗的表演。





南極威德爾海的黑暗使這種櫛水母有機會炫耀它糖果色的生物發光細胞。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周邊的海域裡,這隻令人驚異的魷魚在用它巨大而透明的眼睛四處探路




這是一隻大鰭武裝魷的幼體。它透明的身體遍布著由色素細胞形成的圓點花紋,在它的眼睛下面還有發著生物光的器官。這種魷魚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分布廣泛,通常生活在200米-1000米之間的深度。




這種透明的魚是刺尾魚幼體。它們生活在紐西蘭周邊的廣闊海域裡。不管你相不相信,它和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多莉是同一種魚哦!它們能長到30釐米長,是頗受歡迎的水族館魚。




龜甲蟲不是完全透明的,但它的確有幾乎看不見的甲殼。透明外殼的功能是欺騙潛在的捕食者,因為它顯露出了背部有警示作用的斑點。龜甲蟲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其透明外殼下的圖案可謂獨特而美麗。





燈塔水母,也稱不死水母,是一種生活在地中海和日本海域中的小水母。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這種水母從生物學上說是不死的,因為它是已知生物中唯一能夠在達到性成熟後,重新完全回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個體。




深海琵琶魚的幼體有著幾近果凍般的透明皮膚。只有當它長大的時候才會有顏色。那時候它的頭上才會長出捕食用的「誘餌」以及尖利的牙齒——那可是深海琵琶魚的最顯著特點。


文章來源:小學科學庫微信公眾號。如涉及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


相關焦點

  • 生物小百科 |這些生物的「皇帝新裝」,穿著好看嗎?
    大自然的創造充滿了驚喜,形態各異的生物超乎想像。我們的地球到處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化奇蹟,透明生物就是其中之一。從深海到高空,它們遍布於各類生態系統之中。這些生物看起來就像玻璃製成的,因為你一眼就能看穿它們。
  • U-Net:用於生物醫學圖像分割的卷積網絡
    卷積網絡的典型用法是在分類任務中,其圖像的輸出是單個類標籤。然而,在許多視覺任務中,特別是在生物醫學圖像處理中,期望的輸出應該包括定位,即類別標籤應該被分配給每個像素。然而生物醫學任務中通常無法獲得數千張訓練圖像。因此,Ciresan等人在滑動窗口設置中訓練網絡,通過提供該像素周圍的局部區域作為輸入來預測每個像素的類別標籤。首先,該網絡可以定位。
  • 方舟十大生物評選,你家萌寵上榜了嗎?
    方舟十大生物(meng)(寵 )評選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你家最愛的生物如果不幸沒有上榜那原因只有一個
  • 外交部: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
    公約禁止並要求銷毀一切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針對該公約缺乏核查機制的不足,幾十年來國際社會一直致力於談判公約的核查議定書。但美國卻始終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為藉口,獨家阻擋這一重要談判。美國為何要這樣做?美國會真誠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放棄其多年來一直持續的生物武器計劃嗎?
  • 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露餡了!
    公約禁止並要求銷毀一切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針對該公約缺乏核查機制的不足,幾十年來國際社會一直致力於談判公約的核查議定書。但美國卻始終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為藉口,獨家阻擋這一重要談判。美國為何要這樣做?美國會真誠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放棄其多年來一直持續的生物武器計劃嗎?
  • 揭露宇宙丨瑪雅飛船外星生物的悲慘境遇 92
    當這個爬蟲人叫你這個名字時,你說"Hanush"(哈努西),我聽到的是"Chanokh"(哈羅弗)。當我這麼說的時候,這聽起來是對的嗎?你有沒有聽過這種發音?科裡•古德: 對,對。他們的發音有點不同。這是他們從一開始就給我起的一個名字。但是當他們給我起名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有種很大的能量聯繫或者自我聯繫。
  • 跟著「蛟龍」去尋寶:神奇的海底生物
    西北太平洋,浩瀚無邊,波浪翻滾……你聽到的是海的聲音,聽不到的是海底的秘密。大洋深處有啥寶藏?科學家通常將深海底棲生物分為四大類——微型底棲生物:身長在幾微米以下,如底棲細菌、底棲微藻及底棲原生動物等。小型底棲生物微型:身長在250微米以下,如線蟲等。大型底棲生物和巨型底棲生物:身長在250微米至2釐米之間,如多毛類。
  • 墨西哥海灣再現神秘生物, 長相極為詭異, 或是深藏千年的史前生物
    眾所周知,史前所遺留下的生物極少。哪怕世界上不斷有傳言說有什麼史前生物,水怪等等,大多數都是謠傳罷了,但有人卻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排除真的有史前生物的存在,目前就有一個案例。近日,美國政府宣稱在墨西哥灣海域當中發現了一類海洋生物,更讓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美國人對這個生物十分懼怕,讓世界上所有人注意該類生物。說這類生物的危險性極強,危險?
  • 為什麼總覺得別人家的圖像好看
    看到別人家的圖像,不禁要問:同樣的機器,同樣的時間為什麼別人家的圖像能做的如此漂亮,自己做得卻很渣?趕緊看看下面的措施,提升自己的技能值。一、深入了解MR基本原理掌握磁共振的成像原理是提升圖像質量的關鍵,磁共振之間的參數是相互制約影響的,應該從本質上認識各參數的含義及其對圖像的影響。
  • 俄羅斯湖中發現巨型生物,體長超過15米,迄今不知是什麼!
    地球上時常會發生難以解釋事件,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流傳著一個傳聞,在拉本克爾湖內,有一個體長15米巨型水怪,它佔據湖泊的1/3位置,儘管只是一個傳聞,但是當地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一個人離奇消失,讓很多人比較恐懼,難道水怪會傷害人類嗎?
  • 專題:生物識別有望迎來穿越周期的成長
    目前光學指紋採用微距攝像頭原理,Sensor需要拍下指紋圖像,然後運用圖像識別算法進行 Match,最後得出結果。採集到的圖像主要受到以下幾類因素幹擾:1)光源是OLED屏,發光點會對圖像產生影響;2)使用一段時間後保護玻璃上的油汙、粉塵會影響光線的反射;3)外部環境光線幹擾,比如太陽光;4)環境的溫度、溼度等。
  • 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軍用生物技術
    軍用生物技術通過借鑑和利用生物眾多優異結構和特殊的功能,將為武器裝備實現跨越式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源泉,已成為武器裝備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並在不斷催生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軍事強國高度重視軍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已在生物材料、仿生裝備、生物計算、生物燃料等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生物列印實驗室指日可待!
    這些治療手段往往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該項目的另外一位共同研究負責人,CMU的材料科學及生物醫學工程教授AdamFeinberg在2015年的時候曾經在《ScienceAdvances》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論文,顯示使用一臺3D印表機來複製複雜軟組織結構是可能的。而這次研究項目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3D印表機複製患者的乳腺導管,來獨立判斷其發展為浸潤性腫瘤的可能性。
  • 聊聊生物戰爭
    這些昆蟲帶有多種細菌,包括:炭疽、傷寒、副傷寒、鼠疫、霍亂、痢疾等等。很快,東北、華北等地,呼吸道炭疽和出血性炭疽腦膜炎等疾病開始流行,四平、瀋陽、鞍山、安東等地不少居民患急病死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開始了。運動的直接目的,就是反對美國的細菌戰,因此中國中央政府把這場運動定名為「愛國衛生運動」。
  • 爆料51區最大的頂級秘密,地外生物J-Rod竟然是來自50000年後?
    當時他就覺得很奇怪,隨後他要走過好幾道門,進入一個高壓隔離空間,面前還有一道玻璃門,走進去是一個巨型半圓頂玻璃房,這裡的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混合而成,還有5%的氫氣,這裡就是丹·布裡奇對 J-Rod抽取樣本的地方,工作人員告訴他,這種空氣的組合是要模擬該物種覺得最舒服的環境,也可以令ta在抽樣後更快復原。
  • 車諾比事件之後,流傳的變異生物,是否真的存在?
    核爆炸發生後的車諾比,真的存在變異生物嗎?自從附近的居民遷移後,這裡成了「動物的天堂」,據說有人被巨型老鼠襲擊過!
  • 七年來高大人形外星生物一直在哥倫比亞出沒 警告人類某些事要發生
    在2019年6月11日,El Tiempo刊登文章,揭露了哥倫比亞西海岸Zarzal附近的一個小村Guasimal ,發現了身高超過兩米,機器聲音說話,穿著黑衣服的奇怪生物。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遭遇遠在2012年12月就出現了。即使在今天,這些類人生物仍然持續接觸中。當地媒體和UFO調查人員,收集了估計超過300人的目擊者證詞。
  • 生物分解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成型加工(一)
    生物分解性樹脂在這些方面也是一樣的。塑料的彈性度和溫度高分子的分子鏈處於無法自由運動的狀態時,塑料會比較硬,可以適度運動時就會比較軟。高分子鏈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溫度在玻璃轉化溫度以下時高分子鏈的運動會凍結,彈性度在1000MPa左右。
  • 生物醫學工程(BME)這個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
    此刻,你又是誰,為何而來,要去到哪裡呢?為何而來?--專業基本介紹生物醫學工程(下文簡稱BME)這個專業呢,說起來頗有些奇怪。高中喜歡學生物,所以名正言順地報選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想著生物方向多有趣呀;去了大學,上了幾門課,好像和生物沒太大關係,學長學姐倒是普及了N多的醫療器械以及相關公司,重心成功的由生物轉到了醫學:直到後來,班主任不苟言笑地告訴我們:"'生物』&'醫學'都是定語,主語在'工程'",年少的我們恍然大悟。
  • 會掉落有機聚合物的特殊生物「遠古企鵝」,你能不愛嗎?
    別看遠古企鵝外表呆萌溫順,但在方舟世界裡它可是一種特殊生物,掉落的有機聚合物除了可以製作吉利服,也能夠代替聚合物使用,算得上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