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海軍宣布,分配給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打擊小組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查飛」(DDG 90)號,在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穆古海上試驗場,成功發射了2枚最新BlockV(5)型和1枚現役的BlockIV(4)型「戰術戰斧」巡航飛彈,並成功打中了目標,這是V型飛彈首次在伯克級上成功發射。
圖片:圖很小,瞪一眼不容易懷孕
BlockV型「戰術戰斧」飛彈,是2006年服役的IV型飛彈的重大改進型。目前測試的版本是升級了導航/通訊(NAV / COMM)系統,預計明年就能交付,而BlockVa型的改進更引人注目,它將加裝導引頭(尚不明確是主動雷達還是類似LRASM的被動雷達),變成海上打擊戰斧(MST),可打擊海上戰艦,而BlockVb型主要改進了「聯合多重效應戰鬥部」,增加了對地打擊時的靈活性。
圖片:「戰術戰斧」
也就是說,美國海軍正在把現在大批服役的「戰術戰斧」,從單純的對陸打擊變成具備對海打擊能力。但在「戰斧」飛彈的發展歷史上,這不是第一次。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當時美國海軍現役的「捕鯨叉」反艦飛彈射程只有100多公裡,因此推出了代號為RGM-109B的「反艦戰斧」,主要加裝了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和可擊穿艦艇船殼並在內部爆炸的半穿甲戰鬥部,由於壓縮了航空煤油燃料箱,「反艦戰斧」的射程要比2500公裡的基本型「戰斧」短得多,只有300英裡(480公裡),但仍然比「捕鯨叉」遠得多,但1994年,隨著蘇聯海軍的消失,「反艦戰斧」也開始退役。
圖片:驗證對海打擊的「戰術戰斧」
如今,美國海軍用隱形能力更好、價格更便宜的「戰術戰斧」飛彈改裝成反艦飛彈,具有獨特的意義。首先,「戰術戰斧」射程達到1700公裡,改裝成反艦飛彈,射程恐怕至少也有800公裡以上,和洛馬公司基於「賈斯姆」隱形空地飛彈研發的LRASM隱形反艦飛彈射程相當,「戰術戰斧」採購價格只有150萬美元,而LRASM在2021財年的採購單價高達400萬美元一發,反艦型「戰術戰斧」飛彈具備價格優勢,特別是如果利用能夠攜帶154枚「戰術戰斧」的「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SSGN,只有前4艘)進行「飽和攻擊」,對海打擊的威脅還是挺大的。
圖片:改裝成巡航飛彈核潛艇的俄亥俄級,原來1個「三叉戟II」潛射洲際飛彈發射井放7發戰斧,24個發射井有2個沒改
但相比LRASM,雷聲公司研發的「戰術戰斧」僅有比較有限的隱形能力,也就是彈頭進行了一定的隱形修型,而不是「賈斯姆」/LRASM這樣的全面隱形設計,而且「戰術戰斧」飛行速度和老「戰斧」還是一樣的,都是0.74馬赫的亞音速,比起射程同樣超級遠且具有「亞超結合」飛行機制的鷹擊-18,在「抗擊打能力」上要弱很多,這也是我海軍最新的052D改進型驅逐艦上增加了類似「大蒼蠅拍」的反隱形雷達的主要原因。
圖片:LRASM隱形能力極強
「戰斧」是久經沙場的老武器了,由於常年累月的在中東作戰,「戰術戰斧」庫存量很大,這應該是美國海軍加強超視距遠程對海飽和打擊能力的新手段,這一變化同樣值得我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