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直接吃野戰口糧:俄羅斯軍用飛機上的飛機餐

2021-02-27 玩轉莫斯科

俄羅斯國土面積巨大,俄羅斯空軍飛機經常進行長時間戰鬥巡航,所以他們非常重視作戰飛機的機上夥食保障,單座戰鬥機都備有高熱量方便食品,供飛行員充飢,在蘇-34等稍大一些的戰鬥機或轟炸機上,甚至備有電爐和微波爐,用於加熱飛行員自帶的飯菜。

但是軍航和民航還有些不同,軍用航空基地很少有民航那種大型的配餐公司,能夠做出加熱方便、菜式可口、安全方便的包裝航空食品,大多數長時間飛行的軍用飛機的飲食都很隨意。於是俄羅斯軍隊想出了一個完美的辦法,直接將ИРП-3野戰標準戰鬥口糧搬到了飛機上。

如果你還認為俄羅斯軍人口糧僅僅就是黑列巴配香腸和紅茶,那就真OUT了!看看現在俄軍野戰口糧,完全不比歐美遜色。主菜是燕麥燒牛肉、燉牛肉和午餐肉,外加塗上酸甜覆盆子果醬的餅乾。考慮到俄羅斯寒冷的冬天,口糧內還有多份固體燃料,讓士兵能吃到熱的三餐。特點是營養均衡、熱量高。

ИРП3號野戰標準戰鬥口糧的具體細節為:牛肉大麥粥,牛肉條,餅乾,油炸鯡魚,香腸,雞肉湯,冰茶粉,速溶橘子粉,糖,溼巾。每一份標準口糧能夠產生4600卡路裡的熱量,足以保證一個俄羅斯壯漢一天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相對於口味來說,俄羅斯軍隊更注重官兵飲食的熱量需求,他們規定每一名士兵每天需要攝入多少熱量,然後根據熱量來配餐,至於食物的色香味,那是小事。假如僅僅吃蔗糖粉就能保證熱量,而且士兵反對的比較少,那麼俄軍一定會在全軍夥食中僅配發蔗糖。



俄羅斯人的美食似乎並不出名。表現在軍隊裡就是夥食和蘇聯的武器一樣:簡單,實用。俄羅斯軍人的飲食也是以黃油,麵包為主,不過俄羅斯軍隊的食品有三件不得不提的東西,黑麵包、茶和伏特加。

黑麵包是俄羅斯軍隊特色食品,是典型的粗糧,非常粗糙並且堅硬無比,味道古怪,有一股酸酸的麥香,主要因為裡面摻雜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多,例如蕎麥皮、麥仁、麥麩、米糠,甚至在戰爭年代還摻入草籽、細礦粉,甚至50%的木鋸末。不過,就是這樣難吃的東西,幫助俄國人打敗了拿破崙和希特勒。二戰時期蘇軍士兵們經常把美國援助的豬肉罐頭打開,取出裡面大塊大塊的豬油,抹在黑麵包上,塞進嘴裡狼吞虎咽。進入21世紀以後,俄軍開始在軍營的飯堂裡供應口感更好的白面,以及小方餃、肉餡餅等主食,黑麵包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

茶也是俄羅斯軍隊特色的食物,俄國人的茶文化起源是在中國。當年蒙古部落向沙皇進貢3公斤的茶葉曾經讓沙皇大為光火,他認為用了100件黑貂皮才換回一包幹樹葉子太愚蠢了,這個習慣一直到他們認清了茶的好處之後才發生大改變。俄國人400年飲茶歷史,人均年消費茶葉1.3公斤,居世界前列。在歷史上曾是茶葉生產大國與進口大國。1888年中國茶師劉俊周赴俄指導茶葉生產,因功1909年沙皇授予三級勳章,1924年被蘇聯政府授予勞動紅旗勳章。6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惡劣,印度茶乘虛而入。現年進口20萬噸,中國茶只佔零頭,不佔優勢。茶是一種可以提神醒腦,並且對健康有好處的食品.還有防禦疾病的特殊功效,所以一直到今天,俄羅斯軍隊還保留了茶葉作為重要軍需物資。

伏特加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清冽的白酒是俄羅斯人的最愛,自然軍隊也少不了。二戰時期,後勤緊張,戰士每天吃不飽肚子。但是蘇聯仍然為每名紅軍官兵每天供應100克(二兩)伏特加酒。在蘇聯人眼裡,再沒什麼比伏特加更能激發戰鬥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最困難時期的部隊夥食

蘇聯海軍的飲食一直非常不錯,拿潛艇部隊來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剛剛組建的中國海軍派人去蘇聯學習潛艇技術,蘇聯人對我們潛艇學員配給的食品與紅海軍潛艇部隊完全相同,有黑麵包、紅菜湯、燻肉卷、羊肉和牛肉丸子、黃油和酸奶油、醃鯡魚、還有莫合煙和伏特加酒。這對於那個缺衣少食年代的中國人來說簡直是無比美味。許多年以後,這些學員晉升為潛艇部隊領導後仍然對那段流蘇歲月的夥食念念不忘。


玩轉莫斯科,便利在俄生活

【玩轉莫斯科關注玩轉莫斯科,便利在俄生活!微信訂閱號:Moscow114

【玩轉俄羅斯】掌握第一手莫斯科新鮮資訊,分享華人身邊精彩,感受戰鬥民族的世界,玩轉多彩莫斯科。

【微信平臺】機票,計程車,籤證邀請,餐飲,物流快遞,租房 匯款,代購,房屋攤位出租以及求職招聘信息等等。回復以上任一模塊即可查看相應內容。

還在為一直沒能有個完美的關於莫斯科的微信公眾平臺而憂桑嗎?還在為hold不住戰鬥民族而難過嗎?所以我們因此而誕生了,此後莫斯科就在各位親的掌中。我們因親而精彩,我們的精彩為了親,親因為我們的存在而精彩萬分。還等什麼?快快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兵哥哥:各國軍用口糧吃什麼
    夥食沒找到倒是找到一些國家的軍用糧來看看各國特殊時期吃什麼美國空軍的午餐光看就感覺熱量不少!有豌豆肉罐頭、午餐肉、魚罐頭、營養口糧可以配著果泥或是蔬菜魚子醬吃,飲料的部分則有速溶茶葉跟速溶咖啡,吃完應該超撐的~
  • 戰鬥民族吃什麼?-俄軍標準單兵24小時野戰口糧3號餐測評丨評測
    口糧是維持軍隊戰鬥力的保證,所以各國軍隊的後勤在讓士兵能「快速而愉快地填飽肚子」這件事上,無不是挖空心思,推出各種花樣的口糧,只為讓大兵們吃飽吃好。而且由於俄羅斯氣候嚴寒,所以其口糧在營養和熱量上都是很高的。如果運動強度達不到的情況下,經常吃這玩意兒,恐怕會很容易發胖。
  • 野戰口糧史話,美國大兵管自家口糧叫垃圾?
    最早現代軍用口糧——K級單兵野戰口糧跟圍城原理似的:沒吃的想吃,吃過的再不想吃了。話雖這麼說,但假設美軍沒了野戰口糧,二戰的歷史(至少是美軍二戰史)怕是得改寫了。所以C級野戰口糧基本以罐筒為主,總算有了湯湯水水,應該說口感有了一定改善。C級(懶得查了,這種新口糧應該叫C-2級,有請考據派出場)野戰口糧就隨著美軍上了越南戰場。C級野戰口糧基本以罐筒為主,美軍越戰老兵吃它吃倒了胃。
  • 揭秘各國兵哥哥的野戰口糧!看到韓國的,忍不住笑出了聲…
    軍用口糧與民用快餐最顯著不同在於,軍用口糧特別強調食品的營養價值。軍用口糧每餐能提供4000千焦的能量,補充野戰條件下官兵消耗的體能需要,並保持必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充分供應。除了標準野戰口糧,美國軍隊還為素食主義者、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等有特別飲食需要的人提供定製化口糧。
  • 中國軍隊的野戰口糧
    建國之前,我國並沒有真正的野戰軍糧,基本上是有什麼就吃什麼,繳獲什麼就吃什麼,甚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我國部隊的軍糧還是最簡單的炒麵,甚至有時候能吃上炒麵也是奢求。第一代的單兵口糧已經考慮到了葷素搭配,但是沒有考慮餐份,而且脫水麵條、脫水米飯由於回生等技術問題並未配備部隊。761壓縮乾糧每塊3700千焦的熱量,飽腹感強,分為椰香奶香等口味,但是口感太硬太油膩。但是由於時代所限,第一代單兵口糧一直裝備到90年代。
  • 為什麼美軍給災民的軍用口糧被拿去餵豬
    有韓國留學回來的哥們說,部隊鍋是這樣起源的:駐韓美軍口糧過期了就扔掉,但當時韓國老百姓太苦了,吃不上東西,看到這些口糧擱鍋裡煮著吃,吃一口就驚了,太tm好吃!)解決方案之一就是餐份化淺盤食品。美國的三級野戰夥食保障中最具借鑑意義的是它第三級,也就是是T型淺盤口糧。
  • 科普各國的單兵野戰口糧
    美國在作戰口糧研究上是最下本的,圖為1943年美軍研究人員(居然是個大頭兵)在研究軍用口糧。
  • 一路走來的解放軍野戰口糧
    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其一線野戰部隊並沒有統一的野戰口糧供給。如果遇上奔襲作戰,每名指戰員可用布袋裝一份冷飯或者炒麵;如果長途行軍,則每人將背上一條長布袋,內裝一公斤左右的大米或麵粉,休息時以班為單位開夥。而遇上供給困難時,戰士們的糧袋常常空空如也,這也是我軍最早的野戰口糧。
  • 告別大鍋菜方便麵,解放軍野戰集體夥食追上美軍!
    從以前要求讓官兵吃得飽,到現在努力讓官兵吃得好,中國軍隊的夥食在近二十年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根據《解放軍報》4月8日的報導,在3月下旬舉行的空降兵演習中,我軍首次使用了最新型集體野戰口糧——餐份化淺盤食品,有效提高了野戰條件下熱食保障效率。
  • 告別大鍋菜方便麵 解放軍野戰集體夥食追上美軍
    從以前要求讓官兵吃得飽,到現在努力讓官兵吃得好,中國軍隊的夥食在近二十年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根據《解放軍報》4月8日的報導,在3月下旬舉行的空降兵演習中,我軍首次使用了最新型集體野戰口糧——餐份化淺盤食品,有效提高了野戰條件下熱食保障效率。
  • 野戰口糧被嫌難吃 臺軍推出新式「古董」口糧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為救蕉農連吃數月香蕉後,臺軍終於在口味方面迎來一些「福利」。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日報導,臺灣陸軍近日實施「長青操演」聯兵旅對抗,後勤單位讓臺軍試吃「新式野戰口糧」。其中,野戰口糧一改先前口味單調問題,改良為牛奶口味餅乾;考慮熱水供應,各式衝泡飲也改由能迅速補充熱量的能量飲、能量棒、巧克力醬取代;此外,口糧包還附加深受官兵喜愛的芒果乾、豬肉乾,兼具營養價值與補充人體所需維生素及膳食纖維。過去,一份臺軍野戰口糧包括餅乾14片、麥片2包、巧克力粉/咖啡粉1包、牛肉乾/豬肉乾1包、橘子/草莓果醬1包與薑糖2粒。臺灣網絡上對這些食物的內容口味常有惡評。
  • 各國單兵作戰口糧都吃啥
    單兵口糧又名單兵野戰口糧,是供部隊在訓練、演習及作戰時單個士兵使用的軍用制式食品。
  • 【多圖慎入】世界各國現役軍隊口糧,我擦,好餓
    不過有人開始鳴不平了,一天,在食堂裡一名英國軍官看到兩個美國美國大兵一邊烤午餐肉吃一邊咒罵著這東西多麼難吃,於是走過去把一片肉扔在地下,然後撿起來狼吞虎咽的吃掉。富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在告訴他們:「這是打仗!對於我們有東西吃就滿足了,這肉簡直是美味佳餚!你們這些少爺們還有臉抱怨?」
  • 中國,美國,俄羅斯單兵野戰口糧誰家的更好吃?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你我如此,衝鋒陷陣保家衛國的士兵們,就更加要吃好吃飽才行。
  • 野戰口糧很難吃,但我還是要試試
    現實世界的戰士們,吃的不僅僅是「雞」,還有「野戰口糧」。野戰口糧也叫單兵食品,是專門提供給軍人或是沒有供餐場地條件的人群(如災難庇護所、緊急食品儲備、野外徒步露營)的食物。在屏幕前,至少有兩百萬人,跟我一樣都在盯著「口糧試吃」。顧名思義,就是看別人吃各種國家、各種年代的野戰口糧。有的人愛看,而有的人愛吃。Steve Thomas 就是那個吃的人。
  • 世界各國野戰口糧難吃真是故意的?
    ad2015:網上看各國各種野戰口糧相關帖子時,每到味道不好的部分,總有人會說是故意做難吃,以防士兵閒著沒事嚼嚼嚼。野戰食品,是用來應對可能要斷頓的緊急情況,要麼流汗要麼流血……都這時候了,還不讓人吃點味道好的,好像只有黑心包工頭和虐待狂幹得出來?畢竟,食物可不會自己按照情況從難吃變好吃。再者,難吃的口糧幾乎都是陸軍的,海軍和空軍鮮有出現,這與三者平時食堂待遇也是一致的。
  • 詳解美軍七種野戰口糧 美帝的夥食弱爆了
    美軍單兵野戰口糧目前,美軍共有7種單兵野戰口糧。美軍根據不同的軍事行動環境、軍事行動強度,以及美軍官兵中不同的飲食習慣、宗教誡律等因素,研製並生產了便於攜帶、營養均衡、品種多樣的單兵野戰口糧。標準快餐口糧(這種口糧主要是在缺乏炊事設施的情況下,為從事軍事訓練或作戰行動的個人提供食品。它是一種完全自足的作戰口糧,一餐所涉及的所有食品被裝入一個軟餐袋。每個餐袋中含一份主菜,多種配餐食品,還有一個雜品袋。這種餐袋不重,大小也適中,能很容易地放入野戰服裝的口袋裡。
  • 飛機餐,不能不說的秘密!(盤點飛機上的美食)
    4.新加坡航空有一個「名廚顧問團」,新加坡名廚梁兆基和英國名廚高登·拉姆塞都名列其中,而上海蘇浙匯的行政總廚朱俊,則是唯一準入的中國籍廚師。如果你乘坐的是新航豪華套房、頭等艙和商務艙,就可以提前向這些名廚預訂你的正餐。你不一定能在地面預訂到這些名廚餐館的位子,卻可以在新航飛機上享用他們的廚藝。
  • 視界丨從炒麵說起聊聊我軍軍用壓縮口糧
    在朝鮮戰場上,從首長到普通戰士,人手一條直徑約10公分,長1.2到1.4米的乾糧袋。一條乾糧袋能放10斤左右的炒麵或炒米,不怕凍、不怕幹、易保存,可以維持一個戰士7到10天左右的生活需要。在最艱苦的階段,志願軍戰士們沒有水,幹吃炒麵難以下咽,因此朝鮮戰場上就出現了著名的「一口炒麵一口雪」。
  • 烤魚蹄膀大盤雞,高原邊防官兵喜提史上最強軍用口糧,炒麵壓縮餅乾已是前塵往事
    在此基礎上,為豐富高原邊防一線官兵春節期間「菜盤子」,調劑好節日期間夥食,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有關部門在春節前夕,組織生產一批我軍新研發的野戰特需會餐食品,並於春節前組織航空、公路運輸力量緊急調運到位。在紅軍時期,是沒有單兵口糧這個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