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武藝高強的呂布在父親逝世後認丁原為義父,而後殺了丁原再拜董卓為義父,最後又因爭奪貂蟬和董卓起爭端,再次殺了義父。呂布總共變更了三次姓,所以被張飛大罵「三姓家奴」。在槍械發展史上也有一支槍有著類似的遭遇,性能不錯卻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換了三家老闆,那便是ACR。
我們今天講的ACR全稱為Adaptive Combat Rifle(自適應戰鬥步槍),不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軍發展的ACR計劃(Advance Combat Rifle,先進戰鬥步槍),雖然縮寫都是ACR,但是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千萬不能混淆(下文所指的ACR也均為自適應戰鬥步槍)。
ACR最初並不是這個名字,而是叫做Masada,是馬蓋普(MagPul)公司的第一支成品槍。之所以取名Masada(馬薩達,猶太國的象徵)既不是因為馬蓋普是猶太人的公司,或者有猶太人在背後控股,而是因為馬蓋普的人認為馬薩達的故事具有尋求自由、反抗壓迫的精神。
位於猶地亞沙漠的馬薩達遺址,猶太人反抗羅馬人侵略的最後戰役就發生在這,這場戰役打了整整三年,最後這場戰役以900多名馬薩達居民集體自殺為結局結束了
該槍最早出現在2007年的SHOT SHOW上。Masada的研發時間很短,馬蓋普的設計師只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把這支槍弄出來了,這件事被國內的很多鍵盤俠拿來抨擊國產槍械設計師不作為,說國內花了好幾年時間結果弄出一把fw出來。實際上,真要從零開始設計到樣槍打響只要兩個月不到,但是可靠性和性能如何保證?(加粗體摘自隔壁曉槍的國外4個月設計一支槍,國內卻要好幾年,為何會這樣?的評論區置頂。另外關於為什麼國內槍械研發周期長,國外研發周期快的原因大家也可以看這篇)Masada的研發周期短是因為這支槍更像是一支被拼湊起來的槍,馬蓋普憑著豐富生產AR系列塑料配件的經驗將自己的很多產品拼湊在這支槍上,在Masada身上可以看到其他步槍的設計,例如類似AR-18的活塞短行程導氣系統、FN SCAR的一體式上機匣、像HK G36一樣大量使用聚合物部件,以及直接採用的AR-15發射機組、彈匣等設計。這支槍本身也不夠成熟,雖然製造出來,但是在SHOT SHOW上展現給眾人的實際上只是樣槍。順帶一提,馬蓋普並沒有金屬加工的能力,所以Masada的金屬部件都是外包的。
Masada,可以看到Masada的導氣裝置基本是從AR-18上照搬過來的,槍託上的緩衝器和復進簧上的橡膠墊共同作用,有效減小後坐力
在2008年的SHOT SHOW上,我們會發現MagPul Masada變成了Bushmaster ACR。這是因為馬蓋普公司在2008年1月下旬把Masada的生產權和銷售權賣給了Bushmaster。這Bushmaster又是何許人也?Bushmaster(大毒蛇)是一家曾經為美軍生產過大約4千支M4的一個公司,也生產自己的AR-15步槍,簡單地說,大毒蛇具有金屬加工能力,能夠生產整槍。
大毒蛇和它生產的XM-15,後面槍盒上印著他家的商標。因為它家的AR-15產品有點拉胯所以國內又將其戲稱為大便蛇
那麼,Remington(雷明頓)又是怎麼和大毒蛇走到一起的呢?這是因為大毒蛇和雷明頓都是Freedom Group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兩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友商。大毒蛇買下Masada後取其精華,利用該槍的設計理念將其重新設計了一遍,並在雷明頓的幫助下,根據環境測試和性能測試的結果不斷對ACR進行改進,使ACR系列步槍能夠達到美軍對下一代輕武器的要求。此外,由雷明頓和美國的軍方以及執法機構牽線搭橋籤訂購買ACR步槍合同。相應地,大毒蛇為雷明頓生產軍版ACR用於軍方和執法部門,也就是Remington ACR。而大毒蛇自己則發售民用版本的Bushmaster ACR。
Bushmaster ACR短槍管版本,於1017年發布,護手為聚合物護手,內部墊有隔熱鋁片
可以看到,雖然號稱僅僅只有5個月研製出Masada(5個月的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但實際上只是湊出一把樣槍,真正經過一系列測試後正式發布最快也要等到2009年。2010年,大毒蛇還因為半自動版本的ACR會出現「單打連」的情況而將市面上所有的ACR召回升級。這件事要是發生在2010年的China會發生什麼不用我多說了吧。
具有全自動發射功能和5面導軌的鋁合金護手的Remington ACR
2011年,雷明頓將ACR拿去參加美軍的單兵卡賓槍計劃(Individual Carbine)。一同參加選型的還有FN AC、HK416-C等步槍。同年年底,雷明頓推出改進版本ACR-IC,改進版本包括了:將塑料下機匣更換為鎂鋁合金下機匣、握把由一體式改為可更換的AR-15型手槍握把、可伸縮但不可摺疊槍託、卡賓型導氣系統、槍管改為螺接的形式,不再具有快拆功能、將拉機柄設計成可摺疊。這些改進使得原本超重的ACR降低了接近0.8kg的重量,達到了計劃指標。遺憾的是,這個計劃在選型試驗結束前就結束了。
改進後的Remington ACR-IC,圖中可見下機匣改為鎂鋁合金,在保證機匣強度的同時儘可能降低重量;握把由一體式改為可更換的AR-15式握把;槍託轉軸也消失不見;拉機柄改為可摺疊形式減小意外掛住的可能性,圖片源於:The Firearm Blog
ACR步槍採用了一體式上機匣結構,上機匣可以說是ACR的本體。上機匣由一塊7系鋁合金型材機加工而成。一體式的MIL-STD-1913導軌直接在上機匣上加工出來,原廠的馬蓋普塑料機瞄便安裝在這上面,也可根據需求更換成其它機瞄或者光學瞄具。拉機柄槽左右都有加工,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將拉機柄更換到右側,拋殼窗開在上機匣右側,不可更改方向,拋殼窗後方設置有導殼板,穩定拋殼路線,避免彈殼飛向後方。
Remington ACR不完全分解圖,一體式上機匣一直延伸到靠近槍口的地方,此外還有三個不同長度的槍管可供更換
鋼製的自動機導軌通過兩側各3枚內六角螺絲固定在上機匣中。拉機柄模塊(Charging System)從自動機導軌上方裝進去。拉機柄不隨動,拉機柄模塊後方頂住槍機框的凸起,拉動拉機柄就會推動自動機向後運動,並依靠復進過程中復進簧給的力復位。
左圖為拆卸出來的拉機柄模塊(下)和拉機柄(上),淺色的圓柱體在下面的彈簧向上頂起,通過靜摩擦固定住避免拉機柄自由運動。如果拉動拉機柄的力足夠大,圓柱便被下壓解除限制,拉機柄即可向後拉動。黃色箭頭指的兩個圓孔為固定銷孔,拉機柄模塊安裝到位後,插入拉機柄,從導軌頂部中間的一個圓孔(右圖)裝入固定銷便安裝好拉機柄
ACR的護手為自由浮制,不和槍管發生接觸。一般而言,Bushmaster ACR的護手為聚合物材料,內置隔熱鋁片;Remington ACR的5面鋁製護手,3、6、9點鐘方向裝有導軌,擴展性更高,但由於兩者實際上是同一支槍,護手可以互換,所以通過護手認槍的方法僅供參考。護手僅通過一根插銷固定在機匣上,拔出插銷解除限位後向前推出便拆卸完成,非常的方便。此外,ACR的槍管模塊可以快拆,原理上類似FN MAG機槍的槍管更換方式,拆卸槍管先向下掰U型鐵絲扳手,讓扳手抵住槍管座的解脫按鈕,而後轉動槍管解除限位即可拔出槍管。槍管節套螺接在槍管後方,拆卸槍管時節套也被一併拆下。
更換ACR槍管的操作過程,掰U型扳手,轉動,拔出即可更換完成。槍管解脫按鈕用手並不好壓,所以使用利用槓桿原理的扳手可以容易很多
FN MAG機槍換槍管的方式,ACR換槍管的方式和它類似,只不過ACR把槍管的解脫卡扣換成了U型扳手
ACR採用短行程導氣活塞系統,導氣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AR-18。擊發後火藥燃氣經過導氣孔進入膨脹室膨脹,活塞頭在火藥燃氣作用下向後運動,導杆撞擊槍機框共同運動一小段距離,而後兩者分離,槍機和槍機框憑慣性向後運動,活塞導杆依靠纏繞在導杆上的活塞簧作用下復進到位。
ACR的導氣座通過兩根銷釘固定在槍管上,氣體調節閥位於導氣裝置前方有兩個檔位,一個用於正常模式下使用,當槍口裝上消聲器時就用彈肩插進調節閥的孔裡轉動更換到另外一個檔位。拆掉氣體調節閥便可向前抽出活塞導杆。
那麼,Masada能不能和ACR互用導氣裝置呢?答案是不行。Masada直接使用了AR15的槍管,並以AR-18為基礎設計的導氣箍。分解時要從導氣箍後方取出活塞組件。而ACR的導氣裝置經過了重新設計,並且分解時可以直接從前方將活塞導杆抽出。在一個就是兩者的活塞導杆支撐點也是不同的,Masada的支撐點在槍管節套上,而ACR則將活塞導杆支撐點從槍管節套轉移到單獨的支撐座上。綜上所述,二者的導氣裝置無法通用。(該部分摘自知乎用戶要魚要魚要魚的回答,感謝要魚哥授權)
拆解狀態的ACR-PDW,注意此時裝在活塞導杆上的不是活塞簧而是擊針簧,真正的活塞簧位於活塞導杆上方,導氣裝置經過大毒蛇重新設計,無法和Masada互用
和SCAR一樣,ACR採用懸掛槍機設計。懸掛槍機的自動機導軌位於拋殼窗上方,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從拋殼窗進入的灰塵積累在導軌上,導致自動機運動的摩擦力增大。其次懸掛槍機的自動機軌道和活塞作用力的高度差較小,有利於減小因為活塞作用造成的翻轉力矩,從而減小自動機運動摩擦。此外,ACR的自動機導軌為鋼板衝壓彎折而成,能夠有效減小自動機在運動過程中和導軌產生的摩擦。
Remington ACR-PDW的上機匣後視圖(圖中的上機匣上下顛倒了),機匣兩側的黑色是鋼製自動機導軌,也可以看到下方皮卡汀尼導軌內部的盡頭有個活塞導杆
Masada步槍的鋼製導軌和槍管固定座,導軌中間有大量鏤空以減輕重量,圖片來源:槍炮世界
ACR的BCG有點像SCAR的槍機框前面被鋸斷掉的樣子。ACR的槍機採用迴轉閉鎖原理,機頭一共有8個閉鎖凸筍,其中一凸筍由抽殼鉤兼任,拋殼挺為彈性拋殼挺,槍機為原汁原味的AR式設計。槍機導柱和引導槽位於左側,槍機導柱沒有像SCAR一樣突出所以ACR步槍沒有設置獨立的槍機導軌。擊針通過後方塞入,因為有擊針簧所以ACR的擊針不能和自由浮制擊針的AR-15直接互換。復進簧穿過槍機框,固定在前方。復進簧後方有一橡膠緩衝墊,除了復進簧後方,槍託上還有一個緩衝器,兩個緩衝器共同作用,可有效減小自動機後坐到位時對機匣後壁的撞擊力。
處於開鎖狀態的ACR槍機特寫,自動機的軌道位於槍機上方,復進簧組件穿過槍機框固定在上面,若要拆卸復進簧只要旋轉讓橫置凸起對準機框的缺口即可。復進簧上方的灰白色圓點便是活塞導杆撞擊自動機的位置,撞擊點所在的凸起也是拉機柄模塊頂住的地方
ACR的下機匣為聚合物材質,包括握把在內一體注塑成型,通過前後兩根分解銷和上機匣鉸接。扳機組直接採用了AR-15的組件,扳機組可獨立取出更換,快慢機自然也和AR-15一樣,為0-1-2檔位,切換檔位需旋轉90°,也有從半自動調到全自動只需要45°的版本。彈匣釋放鈕位於彈匣井後方,為雙面設計,左撇子也能夠輕鬆更換彈匣。ACR的空倉掛機釋放鈕不再像AR-15一樣位於下機匣的左側彈匣釋放鈕的上方,而是移植到扳機護圈前面,空倉掛機也可雙面操作,掛起槍機後只需要伸出手指下壓即可釋放空倉掛機。
Bushmaster ACR的下機匣和另一種不可伸縮版本的槍託,空倉掛機類似FN FAL,改為上下移動結構
Masada半摺疊狀態的槍託,槍託上的緩衝器清晰可見。槍託通過左側前方的按鈕固定在槍管上,伸縮按鈕位於側面,有多個調節檔位;貼腮板也能調整。摺疊狀態的槍託則通過貼腮板的槽扣在拋殼窗上
我知道你們上面看的煩所以特地給你們準備了Remington ACR的模擬視頻
因為外形像極了SCAR,所以經常會有人拿ACR和SCAR進行比較。那麼,ACR和SCAR兩者究竟差別在哪裡呢?
從結構上來說,SCAR的更換槍管方式和ACR的不太相同,SCAR是通過三顆螺絲將槍管固定在上機匣裡,而ACR則是採用類似螺接的方法。在更換槍管的速度上ACR比SCAR好,並採用護手自由浮置的設計,有利於射擊精度。但是ACR的槍管如果更換槍管次數太過於頻繁容易使槍管螺紋磨損導致鬆動造成精度下降。並且ACR的槍管組件也比SCAR重。此外,SCAR一體切削而成的槍機框也比ACR的好很多,SCAR的槍機框前方伸出長長的一條既有利於平衡自動機質心位置,又取消了活塞杆等組件,相比於SCAR,ACR的導氣系統零部件就比SCAR多,對自動機運動參數的影響要比SCAR大,當然SCAR這種結構也存在一定弊端,SCAR因為這種結構在射擊時容易造成上機匣共振,縮短槍鏡的壽命。ACR獨立的拉機柄模塊更是看似巧妙實則笨拙,為了非隨動而弄出那麼大一塊鐵塊實在有些不值得。美中不足的是SCAR的上機匣採用6061鋁合金,自動機導軌直接在內部銑出,鋁合金和鋼製的自動機摩擦較大,需要加大自動機運動的力度,從而間接導致射擊振動大,ACR內部有鋼製自動機導軌摩擦較小。為了防止槍機提前轉動從而導致閉鎖失敗,SCAR的上機匣側面裝有槍機導軌,ACR則缺少這個設計。
SCAR透視圖,1.活塞和槍機框接觸點,2.可更換方向的隨動拉機柄,3.自動機導軌,4.槍機導軌,5.6.固定槍管螺絲
Masada步槍的剖面圖
兩者的外觀和操作習慣也存在一定的差別。ACR的拉機柄採用非隨動設計,並且拉機柄的位置更靠前,一些鏡座比較低的瞄鏡也可以直接安裝在槍上,如果握住彈匣井進行射擊不會像SCAR一樣被拉機柄打手,但閉鎖不到位只能再次拉動拉機柄祈禱下次能夠成功閉鎖;ACR的護手和槍管可以快速更換,護手的擴展性比SCAR更好些;SCAR的槍託裡面是中空的,ACR則是實心的,且整體槍身更加纖細,不像SCAR那樣看起來臃腫。SCAR的快慢機每次更換檔位旋轉角度為45°,ACR的為90°。在更換彈匣方面上兩者都和AR-15差不多,也都能雙面操作,只不過SCAR的空倉掛機釋放鈕延續了AR-15的操作方式而ACR推陳出新將空倉掛機釋放鈕放在了扳機護圈處。簡而言之,ACR在很多操作習慣上更符合美國人的使用習慣,並且是一支「American Rifle」,所以在油管上我們會看到很多UP主在進行SCAR和ACR的比較後得出結論說「我覺得ACR更好」。
實際上兩者就性能而言是差不多的,ACR也因為其高昂的價格和低性價比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隔壁SCAR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執法部門和軍方採購了,而ACR儘管推出PDW版本和DMR版本依然門可羅雀。ACR步槍是否就像我們的愛情一樣,每天都有人為愛情而憧憬,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為愛情買了單呢?
點擊本段文字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