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槍只要5個月就研製出來,卻在兩年內易主三家?——ACR步槍

2021-12-27 輕兵器

在《三國演義》中,武藝高強的呂布在父親逝世後認丁原為義父,而後殺了丁原再拜董卓為義父,最後又因爭奪貂蟬和董卓起爭端,再次殺了義父。呂布總共變更了三次姓,所以被張飛大罵「三姓家奴」。在槍械發展史上也有一支槍有著類似的遭遇,性能不錯卻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換了三家老闆,那便是ACR。

我們今天講的ACR全稱為Adaptive Combat Rifle(自適應戰鬥步槍),不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軍發展的ACR計劃(Advance Combat Rifle,先進戰鬥步槍),雖然縮寫都是ACR,但是兩者完全是不同的,千萬不能混淆(下文所指的ACR也均為自適應戰鬥步槍)。

ACR最初並不是這個名字,而是叫做Masada,是馬蓋普(MagPul)公司的第一支成品槍。之所以取名Masada(馬薩達,猶太國的象徵)既不是因為馬蓋普是猶太人的公司,或者有猶太人在背後控股,而是因為馬蓋普的人認為馬薩達的故事具有尋求自由、反抗壓迫的精神。

位於猶地亞沙漠的馬薩達遺址,猶太人反抗羅馬人侵略的最後戰役就發生在這,這場戰役打了整整三年,最後這場戰役以900多名馬薩達居民集體自殺為結局結束了

該槍最早出現在2007年的SHOT SHOW上。Masada的研發時間很短,馬蓋普的設計師只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把這支槍弄出來了,這件事被國內的很多鍵盤俠拿來抨擊國產槍械設計師不作為,說國內花了好幾年時間結果弄出一把fw出來。實際上,真要從零開始設計到樣槍打響只要兩個月不到,但是可靠性和性能如何保證?(加粗體摘自隔壁曉槍的國外4個月設計一支槍,國內卻要好幾年,為何會這樣?的評論區置頂。另外關於為什麼國內槍械研發周期長,國外研發周期快的原因大家也可以看這篇)Masada的研發周期短是因為這支槍更像是一支被拼湊起來的槍,馬蓋普憑著豐富生產AR系列塑料配件的經驗將自己的很多產品拼湊在這支槍上,在Masada身上可以看到其他步槍的設計,例如類似AR-18的活塞短行程導氣系統、FN SCAR的一體式上機匣、像HK G36一樣大量使用聚合物部件,以及直接採用的AR-15發射機組、彈匣等設計。這支槍本身也不夠成熟,雖然製造出來,但是在SHOT SHOW上展現給眾人的實際上只是樣槍。順帶一提,馬蓋普並沒有金屬加工的能力,所以Masada的金屬部件都是外包的。

Masada,可以看到Masada的導氣裝置基本是從AR-18上照搬過來的,槍託上的緩衝器和復進簧上的橡膠墊共同作用,有效減小後坐力

 

在2008年的SHOT SHOW上,我們會發現MagPul Masada變成了Bushmaster ACR。這是因為馬蓋普公司在2008年1月下旬把Masada的生產權和銷售權賣給了Bushmaster。這Bushmaster又是何許人也?Bushmaster(大毒蛇)是一家曾經為美軍生產過大約4千支M4的一個公司,也生產自己的AR-15步槍,簡單地說,大毒蛇具有金屬加工能力,能夠生產整槍。

大毒蛇和它生產的XM-15,後面槍盒上印著他家的商標。因為它家的AR-15產品有點拉胯所以國內又將其戲稱為大便蛇

 

那麼,Remington(雷明頓)又是怎麼和大毒蛇走到一起的呢?這是因為大毒蛇和雷明頓都是Freedom Group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兩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友商。大毒蛇買下Masada後取其精華,利用該槍的設計理念將其重新設計了一遍,並在雷明頓的幫助下,根據環境測試和性能測試的結果不斷對ACR進行改進,使ACR系列步槍能夠達到美軍對下一代輕武器的要求。此外,由雷明頓和美國的軍方以及執法機構牽線搭橋籤訂購買ACR步槍合同。相應地,大毒蛇為雷明頓生產軍版ACR用於軍方和執法部門,也就是Remington ACR。而大毒蛇自己則發售民用版本的Bushmaster ACR。

Bushmaster ACR短槍管版本,於1017年發布,護手為聚合物護手,內部墊有隔熱鋁片

 

可以看到,雖然號稱僅僅只有5個月研製出Masada(5個月的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但實際上只是湊出一把樣槍,真正經過一系列測試後正式發布最快也要等到2009年。2010年,大毒蛇還因為半自動版本的ACR會出現「單打連」的情況而將市面上所有的ACR召回升級。這件事要是發生在2010年的China會發生什麼不用我多說了吧。

具有全自動發射功能和5面導軌的鋁合金護手的Remington ACR

 

2011年,雷明頓將ACR拿去參加美軍的單兵卡賓槍計劃(Individual Carbine)。一同參加選型的還有FN AC、HK416-C等步槍。同年年底,雷明頓推出改進版本ACR-IC,改進版本包括了:將塑料下機匣更換為鎂鋁合金下機匣、握把由一體式改為可更換的AR-15型手槍握把、可伸縮但不可摺疊槍託、卡賓型導氣系統、槍管改為螺接的形式,不再具有快拆功能、將拉機柄設計成可摺疊。這些改進使得原本超重的ACR降低了接近0.8kg的重量,達到了計劃指標。遺憾的是,這個計劃在選型試驗結束前就結束了。

改進後的Remington ACR-IC,圖中可見下機匣改為鎂鋁合金,在保證機匣強度的同時儘可能降低重量;握把由一體式改為可更換的AR-15式握把;槍託轉軸也消失不見;拉機柄改為可摺疊形式減小意外掛住的可能性,圖片源於:The Firearm Blog

ACR步槍採用了一體式上機匣結構,上機匣可以說是ACR的本體。上機匣由一塊7系鋁合金型材機加工而成。一體式的MIL-STD-1913導軌直接在上機匣上加工出來,原廠的馬蓋普塑料機瞄便安裝在這上面,也可根據需求更換成其它機瞄或者光學瞄具。拉機柄槽左右都有加工,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將拉機柄更換到右側,拋殼窗開在上機匣右側,不可更改方向,拋殼窗後方設置有導殼板,穩定拋殼路線,避免彈殼飛向後方。

Remington ACR不完全分解圖,一體式上機匣一直延伸到靠近槍口的地方,此外還有三個不同長度的槍管可供更換

 

鋼製的自動機導軌通過兩側各3枚內六角螺絲固定在上機匣中。拉機柄模塊(Charging System)從自動機導軌上方裝進去。拉機柄不隨動,拉機柄模塊後方頂住槍機框的凸起,拉動拉機柄就會推動自動機向後運動,並依靠復進過程中復進簧給的力復位。

左圖為拆卸出來的拉機柄模塊(下)和拉機柄(上),淺色的圓柱體在下面的彈簧向上頂起,通過靜摩擦固定住避免拉機柄自由運動。如果拉動拉機柄的力足夠大,圓柱便被下壓解除限制,拉機柄即可向後拉動。黃色箭頭指的兩個圓孔為固定銷孔,拉機柄模塊安裝到位後,插入拉機柄,從導軌頂部中間的一個圓孔(右圖)裝入固定銷便安裝好拉機柄

 

ACR的護手為自由浮制,不和槍管發生接觸。一般而言,Bushmaster ACR的護手為聚合物材料,內置隔熱鋁片;Remington ACR的5面鋁製護手,3、6、9點鐘方向裝有導軌,擴展性更高,但由於兩者實際上是同一支槍,護手可以互換,所以通過護手認槍的方法僅供參考。護手僅通過一根插銷固定在機匣上,拔出插銷解除限位後向前推出便拆卸完成,非常的方便。此外,ACR的槍管模塊可以快拆,原理上類似FN MAG機槍的槍管更換方式,拆卸槍管先向下掰U型鐵絲扳手,讓扳手抵住槍管座的解脫按鈕,而後轉動槍管解除限位即可拔出槍管。槍管節套螺接在槍管後方,拆卸槍管時節套也被一併拆下。

更換ACR槍管的操作過程,掰U型扳手,轉動,拔出即可更換完成。槍管解脫按鈕用手並不好壓,所以使用利用槓桿原理的扳手可以容易很多


FN MAG機槍換槍管的方式,ACR換槍管的方式和它類似,只不過ACR把槍管的解脫卡扣換成了U型扳手

ACR採用短行程導氣活塞系統,導氣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AR-18。擊發後火藥燃氣經過導氣孔進入膨脹室膨脹,活塞頭在火藥燃氣作用下向後運動,導杆撞擊槍機框共同運動一小段距離,而後兩者分離,槍機和槍機框憑慣性向後運動,活塞導杆依靠纏繞在導杆上的活塞簧作用下復進到位。

ACR的導氣座通過兩根銷釘固定在槍管上,氣體調節閥位於導氣裝置前方有兩個檔位,一個用於正常模式下使用,當槍口裝上消聲器時就用彈肩插進調節閥的孔裡轉動更換到另外一個檔位。拆掉氣體調節閥便可向前抽出活塞導杆。

那麼,Masada能不能和ACR互用導氣裝置呢?答案是不行。Masada直接使用了AR15的槍管,並以AR-18為基礎設計的導氣箍。分解時要從導氣箍後方取出活塞組件。而ACR的導氣裝置經過了重新設計,並且分解時可以直接從前方將活塞導杆抽出。在一個就是兩者的活塞導杆支撐點也是不同的,Masada的支撐點在槍管節套上,而ACR則將活塞導杆支撐點從槍管節套轉移到單獨的支撐座上。綜上所述,二者的導氣裝置無法通用。(該部分摘自知乎用戶要魚要魚要魚的回答,感謝要魚哥授權)

拆解狀態的ACR-PDW,注意此時裝在活塞導杆上的不是活塞簧而是擊針簧,真正的活塞簧位於活塞導杆上方,導氣裝置經過大毒蛇重新設計,無法和Masada互用

 

和SCAR一樣,ACR採用懸掛槍機設計。懸掛槍機的自動機導軌位於拋殼窗上方,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從拋殼窗進入的灰塵積累在導軌上,導致自動機運動的摩擦力增大。其次懸掛槍機的自動機軌道和活塞作用力的高度差較小,有利於減小因為活塞作用造成的翻轉力矩,從而減小自動機運動摩擦。此外,ACR的自動機導軌為鋼板衝壓彎折而成,能夠有效減小自動機在運動過程中和導軌產生的摩擦。

Remington ACR-PDW的上機匣後視圖(圖中的上機匣上下顛倒了),機匣兩側的黑色是鋼製自動機導軌,也可以看到下方皮卡汀尼導軌內部的盡頭有個活塞導杆

Masada步槍的鋼製導軌和槍管固定座,導軌中間有大量鏤空以減輕重量,圖片來源:槍炮世界

ACR的BCG有點像SCAR的槍機框前面被鋸斷掉的樣子。ACR的槍機採用迴轉閉鎖原理,機頭一共有8個閉鎖凸筍,其中一凸筍由抽殼鉤兼任,拋殼挺為彈性拋殼挺,槍機為原汁原味的AR式設計。槍機導柱和引導槽位於左側,槍機導柱沒有像SCAR一樣突出所以ACR步槍沒有設置獨立的槍機導軌。擊針通過後方塞入,因為有擊針簧所以ACR的擊針不能和自由浮制擊針的AR-15直接互換。復進簧穿過槍機框,固定在前方。復進簧後方有一橡膠緩衝墊,除了復進簧後方,槍託上還有一個緩衝器,兩個緩衝器共同作用,可有效減小自動機後坐到位時對機匣後壁的撞擊力。

處於開鎖狀態的ACR槍機特寫,自動機的軌道位於槍機上方,復進簧組件穿過槍機框固定在上面,若要拆卸復進簧只要旋轉讓橫置凸起對準機框的缺口即可。復進簧上方的灰白色圓點便是活塞導杆撞擊自動機的位置,撞擊點所在的凸起也是拉機柄模塊頂住的地方

 

ACR的下機匣為聚合物材質,包括握把在內一體注塑成型,通過前後兩根分解銷和上機匣鉸接。扳機組直接採用了AR-15的組件,扳機組可獨立取出更換,快慢機自然也和AR-15一樣,為0-1-2檔位,切換檔位需旋轉90°,也有從半自動調到全自動只需要45°的版本。彈匣釋放鈕位於彈匣井後方,為雙面設計,左撇子也能夠輕鬆更換彈匣。ACR的空倉掛機釋放鈕不再像AR-15一樣位於下機匣的左側彈匣釋放鈕的上方,而是移植到扳機護圈前面,空倉掛機也可雙面操作,掛起槍機後只需要伸出手指下壓即可釋放空倉掛機。

Bushmaster ACR的下機匣和另一種不可伸縮版本的槍託,空倉掛機類似FN FAL,改為上下移動結構

Masada半摺疊狀態的槍託,槍託上的緩衝器清晰可見。槍託通過左側前方的按鈕固定在槍管上,伸縮按鈕位於側面,有多個調節檔位;貼腮板也能調整。摺疊狀態的槍託則通過貼腮板的槽扣在拋殼窗上

我知道你們上面看的煩所以特地給你們準備了Remington ACR的模擬視頻

因為外形像極了SCAR,所以經常會有人拿ACR和SCAR進行比較。那麼,ACR和SCAR兩者究竟差別在哪裡呢?

從結構上來說,SCAR的更換槍管方式和ACR的不太相同,SCAR是通過三顆螺絲將槍管固定在上機匣裡,而ACR則是採用類似螺接的方法。在更換槍管的速度上ACR比SCAR好,並採用護手自由浮置的設計,有利於射擊精度。但是ACR的槍管如果更換槍管次數太過於頻繁容易使槍管螺紋磨損導致鬆動造成精度下降。並且ACR的槍管組件也比SCAR重。此外,SCAR一體切削而成的槍機框也比ACR的好很多,SCAR的槍機框前方伸出長長的一條既有利於平衡自動機質心位置,又取消了活塞杆等組件,相比於SCAR,ACR的導氣系統零部件就比SCAR多,對自動機運動參數的影響要比SCAR大,當然SCAR這種結構也存在一定弊端,SCAR因為這種結構在射擊時容易造成上機匣共振,縮短槍鏡的壽命。ACR獨立的拉機柄模塊更是看似巧妙實則笨拙,為了非隨動而弄出那麼大一塊鐵塊實在有些不值得。美中不足的是SCAR的上機匣採用6061鋁合金,自動機導軌直接在內部銑出,鋁合金和鋼製的自動機摩擦較大,需要加大自動機運動的力度,從而間接導致射擊振動大,ACR內部有鋼製自動機導軌摩擦較小。為了防止槍機提前轉動從而導致閉鎖失敗,SCAR的上機匣側面裝有槍機導軌,ACR則缺少這個設計。

SCAR透視圖,1.活塞和槍機框接觸點,2.可更換方向的隨動拉機柄,3.自動機導軌,4.槍機導軌,5.6.固定槍管螺絲

Masada步槍的剖面圖

 

兩者的外觀和操作習慣也存在一定的差別。ACR的拉機柄採用非隨動設計,並且拉機柄的位置更靠前,一些鏡座比較低的瞄鏡也可以直接安裝在槍上,如果握住彈匣井進行射擊不會像SCAR一樣被拉機柄打手,但閉鎖不到位只能再次拉動拉機柄祈禱下次能夠成功閉鎖;ACR的護手和槍管可以快速更換,護手的擴展性比SCAR更好些;SCAR的槍託裡面是中空的,ACR則是實心的,且整體槍身更加纖細,不像SCAR那樣看起來臃腫。SCAR的快慢機每次更換檔位旋轉角度為45°,ACR的為90°。在更換彈匣方面上兩者都和AR-15差不多,也都能雙面操作,只不過SCAR的空倉掛機釋放鈕延續了AR-15的操作方式而ACR推陳出新將空倉掛機釋放鈕放在了扳機護圈處。簡而言之,ACR在很多操作習慣上更符合美國人的使用習慣,並且是一支「American Rifle」,所以在油管上我們會看到很多UP主在進行SCAR和ACR的比較後得出結論說「我覺得ACR更好」。

實際上兩者就性能而言是差不多的,ACR也因為其高昂的價格和低性價比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隔壁SCAR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執法部門和軍方採購了,而ACR儘管推出PDW版本和DMR版本依然門可羅雀。ACR步槍是否就像我們的愛情一樣,每天都有人為愛情而憧憬,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為愛情買了單呢?

點擊本段文字留言

相關焦點

  • [修改整合版]這支槍只要5個月就研製出來,卻在兩年內易主三家?——ACR步槍
    呂布總共變更了三次姓,所以被張飛大罵「三姓家奴」。在槍械發展史上也有一支槍有著類似的遭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換了三家老闆,那便是ACR。Masada的研發時間很短,馬蓋普的設計師只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把這支槍弄出來了,這件事被國內的很多鍵盤俠拿來抨擊國產槍械設計師不作為,說國內花了好幾年時間結果弄出一把fw出來。實際上,真要從零開始設計到樣槍打響只要兩個月不到,但是可靠性和性能如何保證呢?
  • 今天我們來看JMac Customs LLC拆ACR步槍
    在[修改整合版]這支槍只要5個月就研製出來,卻在兩年內易主三家?——ACR步槍一文我們已經很詳細地介紹了ACR步槍的研製歷程以及它的各種特點。
  • 威力重要舒適更重要 :當年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AR步槍Colt Acr【ARMSROCK研習社】
    雖然樣槍都表現出一些技術上的進步,但完全達不到acr計劃的目標,樣槍都只能留作技術儲備。Colt ACR是ACR項目裡最「落後」的設計,但相對而言效果卻最好。採用的先進技術不只是雙頭彈,還有在當時在ar系步槍上比較超前的人體工學設計。其中,某些設計以及內部的思路一直沿用至今。
  • 十年一劍——新型5.8mm軍用高精度狙擊步槍系統研製始末
    本文為您揭示這一狙擊步槍系統研製始末——艱難起步,早期狙擊步槍領域技術基礎羸弱 狙擊步槍作為輕武器的一種特殊產品類型,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得到更多的重視,國內在狙擊步槍系統領域起步較晚。直到1970年代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切身感受到蘇聯德拉戈諾夫7.62mm狙擊步槍的威力,開始重視這種半自動狙擊步槍的戰術價值,於是根據繳獲的槍枝進行仿製。1979年11月仿製出樣槍,命名為79式7.62mm狙擊步槍,該槍是我國第一支狙擊步槍。但79式狙擊步槍未通過國家靶場的定型試驗。
  • 分享 | 人民軍隊難忘的90個第一:第一次設立戰區和第一支自行研製的步槍
    「1939年生產的『無名式馬步槍』,後來被取名為『八一式馬步槍』,是我軍自行研製和生產的第一支步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曉文說,它的誕生開創了我軍武器裝備製造先河。當時,八路軍極度缺乏槍枝彈藥。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每個遊擊根據地都必須儘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製彈藥、步槍、手榴彈的程度。
  • 奧地利2大名槍:AUG步槍大紅大紫,而ACR步槍卻「胎死腹中」
    奧地利軍方原打算發展步槍、卡賓槍和輕機槍三種槍型,後來又增加了衝鋒鎗。新武器的研製由斯泰爾·曼利夏公司負責,主設計師有三個人——霍斯特·韋斯珀、卡爾·韋格納和卡爾·摩斯,而奧地利軍事技術辦公室的沃爾特·斯託爾上校則負責監督研製計劃的進程。1974年開始繪製AUG突擊步槍的原型,當時還沒有決定採用光學瞄準鏡為標準瞄具,但已經確定採用模塊化設計。
  • 名槍列傳 莫辛納甘M1891步槍 1700萬支
    「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數量超過1700萬支。莫辛出生於1849年5月5日,12歲時進入一家軍事學院並在那裡參了軍,在1867年他進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軍事中學,在1870年離開軍事中學時,他為了能夠調去炮兵部門而轉入開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學院。他在1875年畢業後被調到圖拉兵工廠。莫辛當上武器設計師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對伯丹II步槍的改進,莫辛-納甘步槍算是他的第二個設計,雖然定型的莫辛-納甘步槍並沒有完全採用他的設計。
  • 這5支狙擊步槍可以把一個士兵變成超級殺手
    這裡有五支最普通、最有效的狙擊步槍,它們可以把一個普通的士兵變成超級殺手。1、M40A5狙擊步槍M40A5狙擊步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40A3的最新改進型。M40A5主要的改進有三個地方:一是增加了槍口裝置,而且能使用SURE-FIRE的快拆消聲器;二是增加了前導軌,可以在白光瞄準鏡前面加上PGW PVS-22夜視儀;三是固定彈倉改為可拆卸彈匣,容彈量5發,由於改用了彈匣,因此扳機護圈前方有彈匣卡筍。除此之外,M40A5與M40A3基本一樣,包括同樣是使用雷明頓700的槍機系統和麥克米蘭A4槍託等等。
  • 【槍】現美軍特種部隊的新寵---ACR突擊步槍
    Masada步槍。它也是現美軍陸戰隊專用突擊步槍。據說Masada步槍的研製時間很短,MagPul公司的研發小組只花不足4個月就整合出一把新槍來,而且只花了不足7萬美元的費用。之所以能用這麼短時間和這麼少的資金,是因為Masada系統是把許多已經發展成熟的設計匯集在一起,並運用自己多年來生產AR式步槍配件的經驗 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
  • 手槍排行榜,這是世界上最好的5支手槍
    當國會命令頒布時, 美國海軍陸戰隊激烈反對,而美國海陸空三軍內許多特種部隊仍然繼續使用M1911手槍作為輔助武器,仍然有許多人相信M1911手槍是最好的戰鬥手槍。2、Glock 17Glock 手槍格洛克於1982年5月19日交付了名為「Glock 17」的測試手槍。Glock17圍繞三個關鍵理念構建而成:簡單、可靠和易用。手槍很容易拆開,只需一次按下按鈕就可以取下滑動件,以便清潔槍管。
  • 大兵簡報│名槍列傳 莫辛納甘M1891步槍 1700萬支
    「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數量超過1700萬支。莫辛出生於1849年5月5日,12歲時進入一家軍事學院並在那裡參了軍,在1867年他進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軍事中學,在1870年離開軍事中學時,他為了能夠調去炮兵部門而轉入開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學院。他在1875年畢業後被調到圖拉兵工廠。莫辛當上武器設計師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對伯丹II步槍的改進,莫辛-納甘步槍算是他的第二個設計,雖然定型的莫辛-納甘步槍並沒有完全採用他的設計。
  • 從AK-101到AK-105,AK系列的這5支步槍,普通人難以分辨
    AK-101突擊步槍20世紀末,伊茲馬什公司開始推出多種不同口徑的AK-100系列突擊步槍。AK-100系列都不是由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但卻是在AK-74M的基礎上研製的,從結構原理到命名,都體現出這是挖掘AK步槍市場潛力的作品。
  • 【奇槍尋蹤】默默無聞的紅色ACR ——蘇聯Korobov TKB-022系列突擊步槍
    蘇聯在輕武器方面常有劍走偏鋒的怪才,他們設計出一些很偏門的「怪物」出來。不管是APS水下突擊步槍、VSS微聲狙擊步槍還是PSS微聲手槍,在外觀、結構或性能上總有些異乎尋常之處,足以讓人為之一愣。其中有一款編號為TKB-022的試驗型突擊步槍,由於資料匱乏,加上前後一共只造出了9支原型槍,所以其詳情一直不怎麼為世人所知。
  • 史上最變態的槍!二戰蘇聯反坦克步槍雜記
    蘇軍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武器極度短缺,蘇軍甚至將倉庫中的PTR41反戰車步槍拿出來救急,這種槍其實就是德制毛瑟1918步槍的蘇聯山寨版。擴膛發射蘇制12.7*108機槍子彈。這套設計當時性能已經十分落後。41年6月25日蘇軍緊急要求生產一種反坦克步槍立刻救急。
  • 全球5大著名突擊步槍排行榜,中國這支勉強入選,你肯定認識!
    ;它從1947年推出面市至今,據不完全統計,由俄羅斯投產的和授權各國生產的,產量已有1.2億支(全球槍械銷量排行榜第一),如果算上全世界的仿製品,數據就更驚人了;由此可見該槍械極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位列全球5大名槍榜首,實在是實至名歸。
  • 既是氣槍又是小口徑,還發射無殼彈,可惜這支怪槍只生產了8個月
    當時的黛西公司總裁凱斯·霍夫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新機會,便與蘭根霍夫取得了聯繫,想購買這一技術。據1967年10月《大眾機械》雜誌上的相關報導,這一過程頗富戲劇性。霍夫和蘭根霍夫約定在法國巴黎的一家射擊館碰面。蘭根霍夫帶著他的新發明,包括新彈藥和發射新彈藥的步槍。霍夫打了幾槍之後,就放下槍並掏出了自己的支票簿,寫了一張支票交給蘭根霍夫,「你的發明我買下了!」
  • 中國製造|國產九個型號的狙擊步槍
    從外形上看,這支步槍和其他國產制式武器由很大的區別,不會第一眼就被看出「仿自某某槍械"的尷尬場景,甚至可以說是目前國內外觀最好的狙擊步槍之一,和國外一些著名的狙擊步槍相比也不會差的很多。槍結構緊湊,兩腳架用螺絲固定在懸臂式的鋁合金下護手前段,可向後摺疊,在機匣左側上方安裝有活動拋殼挺,握把上方是發射機保險,槍託,握把和發射機座為一體,起到了半個機匣的作用,JS7.62mm狙擊步槍配用3--9倍白光瞄準鏡,沒有機械瞄具。03年研製完成並投入生產,同期的還有另外一款12.7mm的狙擊步槍。
  • 【槍】細說日本上個世紀裝備的九七式20mm反坦克步槍
    但隨著坦 克裝甲的日益增厚,反坦克步槍的威力明顯不足,於是這種武器很快退出了歷 史舞臺,成為槍械史上的匆匆過客。日 本九七式反坦克步槍的命運亦如此,其 來去匆匆,產量和存世量非常稀少,很 少為外界知曉。但由這支槍也可看出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緊盯世界武器發展,力 圖不斷推出新型武器。在此,讓我們對 這支武器作一揭示與剖析。
  • 揭秘中國頂級狙擊步槍:這名神秘女子造的槍世界第一!
    這是模仿蘇德拉戈諾夫的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研製而成的。1985年,這支高精度狙擊步槍在這個兵工廠定型生產。如果射手所持狙擊步槍精度為1角分,則意味著該槍在100碼距離上的射彈散布直徑為2.9釐米。而我國仿製的這款85式7.62毫米狙擊步槍在100碼內的精度水平只有3-5角分,而國外狙擊步槍卻能達到1角分,遠遠超出中國狙擊步槍的精度。表面上看,這只是精度上的絲毫差距,但對於一個國家的軍工製造來說,卻是槍枝生產技術水平上相差萬裡的區別。
  • 史上最貴的12支M1伽蘭德步槍、敘利亞之奇葩輕武器……你知道哪些?
    1936年開始服役的M1伽蘭德步槍曾被巴頓將軍評價為:「有史以來設計出的最棒的戰鬥利器」,關於該槍的性能及故事,相信廣大輕武器迷都耳熟能詳。而三土先生卻獨闢蹊徑,為讀者介紹賣出天價的12支M1伽蘭德步槍。這12支M1伽蘭德步槍有何獨特的特點或稀有屬性,使槍械收藏者如此追捧?詳情請看《史上最貴的12支M1伽蘭德步槍(1)》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