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8日,117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海軍艦隊偷襲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俄羅斯帝國海軍艦隊,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日俄戰爭爆發。
在贏得與大清的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獲得了一大筆戰爭賠款,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投入海軍之中,日本成為海洋強國的野心逐漸明朗。
北洋海軍鎮遠艦
甲午戰爭後被日均俘獲並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圖片來自網絡
1900年,沙俄借八國聯軍侵華之機,出兵中國東北,在《辛丑條約》籤訂後,仍然賴著不走。
1902年,在列強的幹涉下,沙俄被迫籤訂《交收東三省條約》,承諾一年半內分三批撤兵,但沙俄政府並沒打算真正履行承諾,1903年8月,沙俄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擺出一副徹底佔領中國東北的態勢。
沙俄的胃口太大,損害了列強們的利益,尤以同樣覬覦中國東北的日本為甚。
日俄雙方都要在中國東北發展自己的勢力,兩者之間的矛盾世人一眼便能看出。
雖然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國力蒸蒸日上,但是畢竟底子太薄;沙俄儘管日趨腐朽,但老底還比較厚。就實力來看,日本仍然明顯弱於沙俄。
但不要忘了,當時的沙俄是把歐洲戰略作為重點,所以在遠東地區能夠調動的兵力反而不及日本。
除此之外,令日本敢對沙俄動武的另一個原因是,在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籤訂了英日同盟。
由於距離遙遠,即使有盟約,英國也不太可能遠赴重洋派兵直接支援日本,但即便如此,作為世界老大的英國同樣可以以其國際影響力在各個方面上幫助日本,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在日本最終戰勝俄國這件事上,英國人是幫了大忙的。
前面利益豐厚,身後又有大哥撐腰,日本終于于1904年二月正式對沙俄用兵。
既然要打,日本就必須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兵力幹掉沙俄太平洋艦隊和陸上俄軍(主要是中國境內的俄軍)。
而對於俄軍來說,戰爭越拖越有利,所以他們的戰術就是,太平洋艦隊儘量不離開旅順港,以旅順港上的岸上火力為依託不斷消耗日本海軍實力。
1904年3月上任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很好的利用了俄軍的優勢,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不在一味躲在港中避戰,而是時不時出港攻擊日本海軍,而當日本海軍準備後撤擺開陣勢與俄軍決戰時,俄軍又撤回港內,俄軍艦隊始終不離開岸上炮火的覆蓋範圍。
如果雙方只有海戰,那麼俄軍龜縮港內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日俄戰爭可不是只有海戰,還有陸戰,且是在中國領土內進行。
1904年4月,日第1軍由朝鮮半島,渡鴨綠江,攻擊駐紮於中國東北的沙俄陸軍,俄軍不敵,撤往遼陽方向;同時,日第2軍,由遼東半島登陸,並迅速佔領大連、金州等地。
陸戰方面,俄日雙方爭奪的焦點仍然集中在旅順上,俄海軍能夠採取龜縮待援的戰術對抗日軍的大前提是旅順掌握在俄軍手中。若旅順易手,旅順港中的太平洋艦隊就只能成為甕中之鱉。
乃木希典和軍官們的合影
不怕死的乃木在日本被稱為「軍神」
圖片來自網絡
雙方圍繞旅順展開激烈爭奪,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以「肉彈」戰術(不計代價,拿人往裡填)強攻旅順,最終使戰局逐漸轉向對於日軍有利(但並未徹底拿下旅順)。
俄太平洋艦隊見事情不妙決定脫離旅順,撤往海參崴,俄軍此舉意在保存實力,想待俄波羅的海艦隊趕到時,兩艦隊合兵一處擊潰日本聯合艦隊。
但逃跑的俄太平洋艦隊沒跑多遠就被日海軍追上,俄軍倉皇應戰,損失慘重。其艦船要麼被擊沉,要麼逃往中立國被繳械,要麼再次逃回旅順。
陸戰方面,日軍於遼陽,沙河地區與俄軍激戰,戰局逐漸走向膠著,旅順方面,日本加緊對於旅順的攻勢,10月30日,日軍佔領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203高地,並在此高地上架炮炸毀了太平洋艦隊逃回旅順的所有艦船。
自此,俄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最終於1905年初迫使要塞內俄軍投降,日俄戰爭的制海權已經掌握在日軍手中。
在19世紀末,兩個強敵都參透了中國外強中乾的現狀,向這個暮氣沉沉的國家露出尖牙利齒,不僅改變了中國版圖,也給中華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然而,在兩個國家在爭鬥中,逐漸視彼此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然而,他們為了爭奪東北發起的這場日俄戰爭卻鮮為人知,多少人第一次聽說日俄戰爭是來自於魯迅的《藤野先生》。
或許有人就此認為日俄戰爭與中國關係不大,實際上如果沒有這場戰爭,那麼富饒的東北大地很有可能成為俄羅斯的關東州;日本人拼死作戰打碎了俄國人的東北迷夢,但清政府的全力抵制,又讓日本收起了對這片土地的貪慾;不過日俄戰爭絕不是日本和俄國你爭我奪,清朝隔岸觀火的三國演義,更是一場讓列強都捲入其中的世界大戰。
那麼西方列強為什麼願意來趟這窪渾水,日本是如何消滅了俄國人的野心,日本對東北的覬覦又是怎麼沒有得逞的,循跡講堂出品的《日俄戰爭》專輯將為您一一解答。
與網上其他關於日俄戰爭的節目相比,本期節目有以下亮點。
亮點一:概括全面,對整場戰爭的前因後果和戰役過程都有較為詳細的講述。
例如:22號晚上,日軍再次組織士兵發動夜襲,正當他們悄悄摸到堡壘前時,俄軍陣地突然一聲炮響,幾十盞高強度探照燈,同時點亮,晃得日本步兵睜不開眼,隨後俄國人的重機槍一齊掃射,日本步兵紛紛倒在煙塵裡,陣地到處都是慘叫聲,兵器碰撞聲和爆炸聲。一位叫櫻井中溫的陸軍少尉身中八彈,最後僥倖存活,回國後他寫了一本小說《肉彈》,詳細的描述了地獄般的戰場景象.
亮點二:部分戰役細節講述到位,並由此打破一些固有看法,乃木希典也用了步炮協同和土工作業的戰術,雖然效果不明顯,但由此證明他不是只會讓士兵送死的愚將;東鄉平八郎也犯了不少錯誤,他能勝利真的跟運氣有關係。
例如:日軍看硬衝不行,那就換個戰術,改用土工作業,步兵挖掘塹壕不斷推進,敵人的機槍子彈都是從步兵的頭頂飛過,傷不到半分毫毛。俄國人看機槍對塹壕無效,那就換個傢伙什,一位炮兵工程師緊急研發了一款新型火炮,能打出高拋的彈道,讓炮彈打進機槍和傳統火炮的射擊死角裡,這也就是最早的迫擊炮.
亮點三:對雙方的武器性能有詳細的介紹。
例如:裝填下瀨火藥的炮彈極為敏感,即使命中細小的繩索都能引發爆炸,而且爆炸後不僅會形成衝擊波和炮彈碎片,還會伴隨有中心溫度高達上千度的大火,號稱對鋼鐵都能點燃,火焰會像汽油著火一般四散流動,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續燃燒一段時間.
亮點四:出現的一些重要人物會介紹其生平。
例如:秋山真之是東鄉平八郎的高級幕僚,讀書時候自費留學到美國海軍學院,成為美國大戰略家,《海權論》作者馬漢的學生,美西戰爭期間,秋山真之以中立國觀察員身份觀戰,美軍海軍在戰爭中採用的閉塞作戰戰術,給秋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本張專輯內,將會為大家解答一些標籤化的問題。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真的是因為軟弱無能嗎?沙俄艦隊司令就只是一個飯桶嗎?乃木希典真的只是一個只會肉蛋進攻的莽夫嗎?東鄉平八郎的獲勝到底是因為「神將」天賦還是僅僅因為運氣好?
[專輯主講人] 方生老師,講課風格通俗、幽默,江湖人稱「史上最牛歷史老師」。
[專輯版本] 音頻版
[專輯時長] 共12集,每集平均時長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