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3日在民進黨中執會上宣稱,臺灣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對外關係有好的進展,「臺美關係」也達到了階段性的高點云云。蔡英文還說,守護臺灣的力量會越來越堅強。捋一捋這幾年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蔡英文的自信到底是從何而來?難道全靠炒作美國人的「護臺大法」?
蔡英文 資料圖
年底拼KPI(績效考核)本就緊急,打慣「抗中」牌的美保守派政客,還要趁著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入主白宮前,做「最後的衝刺」。日前,美國國會接連通過包含涉華消極內容的法案,除了有包含涉及西藏人權和宗教自由法案的內容,還有涉香港等消極條款及「臺灣保證法案」等涉華消極議案。當然,這一動作是「真心挺臺到底」、「最後拉臺灣一把」,還是趁著美看守政府解散前給拜登下足指導棋,相信你我心中有數。
眾所周知,川普任內的「挺臺」法案名目繁多,什麼「臺灣安全法」、「臺灣旅行法」、「臺北法案」……看似無所不包、非常「壯觀」。但再問一句,「美臺建交」了嗎?臺灣加入聯合國了嗎?參加世衛大會了嗎?籤訂「美臺自由貿易協議」了嗎?對於這些有的是行政命令,有的只是倡議的「護臺大法」,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川普為了利用臺灣當棋子牽制大陸,用舊武器跟臺灣要了超級昂貴的保護費以外,其所作所為大部分都是以美國不必花大錢的「口頭服務」為主,口惠而實不至而已。
再看這個「臺灣保證法案」,也一樣。其中規定美國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與相關國際組織」,並要求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國務卿應檢視「對臺交往準則」等文件,重新頒發行政部門遵行準則,並說明「臺灣旅行法案」執行情形與改變。根據經驗,川普「下課」前應會很快籤完這個法案,反正主動權在行政部門。但民進黨當局各部門都知道,臺灣能否參與國際組織的解釋權在大陸,兩岸關係如無質的改善,這個法案只是美國再一次遞來的「口頭甜點」,要想順利執行,絕無可能。
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 資料圖
至於上一周,以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為首的78位美國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呼籲蓬佩奧應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看起來有如反掌折枝之易,美國國務院只要點頭,可以立刻付諸實施。但事實呢?綠營多年來就訴求對這個「駐美代表處」直接冠名「臺灣代表處」卻始終未成功,21日臺外事部門副主管曾厚仁在接受質詢時剛「破題」稱「這一案子正在進行中」,臺外事部門當晚就發聲明稱確實曾與美方討論此案,「但未有確切推動時程」,踩剎車意味十足。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就指出,川普再「反中」,有一些禁忌也是他與國會都不會去做的,除了「更名案」不太可能響應,也包括邀請蔡英文「正式訪美」或到國會山發表演說;而川普或蓬佩奧在下臺前「訪問臺灣」,則可能觸北京之怒,做出比1996年文攻武嚇、軍演與試射飛彈更嚴重的事。當然,「美臺」之間更不可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建交」,因為不僅臺灣會因此付出慘重代價,美國也不願玉石俱焚。這也是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今年9月在美國壓力之下,說出臺灣現階段並未規劃「臺美建交」的原因。
對於美中關係未來發展,拜登的高級顧問坎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表示,他最終還是希望能夠看到臺海兩岸之間進行某種程度上的對話。這番話似乎顯示,將來美國對兩岸關係能插手的空間和意願有限,兩岸之間的問題終需兩岸自己解決。這樣的表態,對照美國國會「狂躁症」般突擊通過涉華消極議案、條款,一方面證明川普「友臺反中」確已是強弩之末,仿佛海市蜃樓般面臨幻滅,一方面也讓幻想美國真心實意支持自己搞「臺獨」的民進黨當局從不斷膨脹轉為感到不安,這種轉變,放在常常「髮夾彎」的民進黨身上,恐怕也不奇怪。
平心而論,拜登就任後美中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不會立刻消失,美國還是不樂見大陸重新崛起,因此,後川普時代美國還是會繼續「使喚」臺灣。但正如川普政府再怎麼「反中友臺」,對華政策仍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樣,民進黨當局若不知收斂,靠「傾美反中」搞出的「大內宣」、大手筆撒出的「狗糧費」越來越「坑」,只會令臺灣民眾越來越反感。如果不思在兩岸關係上進行調整,臺灣最終恐怕連個「棋子」也當不上!
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
更多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04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