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這封無字的家書
卻讓李志強抱著兒子崩潰大哭,傷心欲絕
之前丈夫就和她約定過
「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無字書信,
就說明我已經離開人世,
陳毅安,又名陳斌,1905年出生於湖南湘陰縣金龍鎮,16歲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後分配到湖北漢陽兵工廠當技師,學習製造槍械。他看似清秀文弱,實則智勇雙全。
Chen Yi 'an, also known as Chen Bin, was born in jinlong Town, Xiangyin County, Hunan province in 1905. At the age of 16, he was admitted to the first industrial school of Hunan Province. After that, he was assigned to Hanyang Arsenal in Hubei province as a technician and learned to manufacture firearms. He looks comely and weak, but in fact he is both wise and brave.
在1925年被毛澤東推薦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派遣到黃埔軍校四期繼續深造製造槍炮。陳毅安參加過反對軍閥的學生運動、北伐戰爭、秋收起義等,是紅軍早期的高級將領。
In 1925 was recommended by MAO Zedong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sent to the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 phase four to continue to study manufacturing guns. Chen Yi 'an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ent movement against the warlord,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war,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and so on, is the early red Army senior general.
1923年夏,在拜訪自己的小學語文老師時,李毅安遇到師母的外甥女——18歲的進步女學生李志強。「你不要時常念著我,
你去努力革命工作,
才是真正的愛我。
至於我咧,
我是永遠愛你的。」
「我的靈魂,
我的寶貝,
你的生日到了,
我沒有預備禮物,
就贈一個KISS罷!」
「莫名其妙的我,
現在已經正式畢業了。
重大的軍事工作就要擔當起來,
我是非常恐懼的。
但是我們中國,
受了帝國主義八十餘年來的侵略,
事實上是不許可我們求甚麼高深學問,
造博士的頭銜的,
所以我就毅然決然,
把我所學的革命技能,
不顧一切、切實地工作起來,
不達到我的目的地——烈士墓不止。」
老實不客氣對你不起了,
也已經同別人又發生戀愛了。
這個人不是我一個人喜歡同她戀愛,
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不鍾情於她。
這個人就是列寧主義。
My dear, 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I have found a new love. There are others besides me just as enamored. Nay, I fear everyone will be smitten with her. She is Leninism.
除了我們努力革命,
再找不出別的出路。
把一切舊勢力剷除,
建設我們新的社會。
This road is the only way. Uprooting the older we build a new society.
還有更浪漫的——陳毅安給李志強親手製作的新年賀卡。
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裡,英勇的少年始終堅持在戰場的最前線,在槍林彈雨的溝壕裡小心翼翼地摺紙,粘膠水,寫下對在遠方的甜蜜女友的新年祝福,寫下對女友無盡的愛戀....
圖源: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寫到這裡忍不住發出尖叫,這對小情侶真的太浪漫了吧!這撩妹手段,誰能扛得住啊
然而「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對李志強來說,前半生的極致浪漫換來的卻是54年的孤獨堅守與遺憾
In June 1930, Chen becomes commanding officer of the First Column in the Eighth Army of the Third Red Army Group.
陳毅安率先頭部隊攻入長沙,8月7日在掩護紅軍撤出長沙時喋血疆場,壯烈犧牲,年僅25歲。At the Battle of Changsha, 25 year-old commander-in-chief Chen Yi』an sacrifices his life.
而這一切,李志強並不知曉。
兵荒馬亂中,李志強帶著剛出生的兒子陳晃明東躲西藏,丈夫留下的書信成為她的精神支柱。直到1931年初,李志強接到丈夫從上海寄回的一封信,她的心情頓時如同墜入冰窖,寒冷徹骨。
在收到陳毅安的無字信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李志強都不願相信愛人已經犧牲。她固執地認為「信到人在」,因為死人是不可能寄信回家的,何況信封上字跡,一看就是丈夫手跡。她望穿秋水,等候消息,但再也沒有接到丈夫的來信。
七七事變後,國共再次合作。李志強抱著一絲希望,給延安的八路軍總指揮部寫信,詢問丈夫情況。
不久毛澤東委託彭德懷回信,證實陳毅安已於7年前陣亡。噩耗傳來,李志強五臟俱裂,泣不成聲。
年幼的陳晃明不知道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拉著媽媽的衣角叫喊:「媽媽!別哭!媽媽!別哭!」
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Had I not seen the Sun)》曾寫到: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My Wilderness has made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
成為更新的荒涼
是啊,對於李志強來說:「既然我們已經享受過相聚的歡愉,又怎能忍受別離的痛苦?」!
確定了陳毅安去世的消息,李志強終身沒有再嫁。
1983年,李志強病逝於北京,後人遵其遺願將她與丈夫合葬於井岡山。
素材來源:中國日報、新華社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共產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