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媒消息,莫斯科時間1月15日,俄羅斯正式宣布啟動退出旨在推動美俄雙方裁軍的《開放天空條約》的國內程序,繼美國於2020年11月22日和俄羅斯於最近正式開始退出之後,《開放天空條約》的批准生效國僅剩下歐洲、加拿大一幹"陪襯"國家,主要國家的缺失也讓這部條約名存實亡。
(德國用A319客機改裝的偵察機,不過俄羅斯退出後,沒有了偵察目標,剩餘的《開放天空條約》批准生效國也失去了繼續在該框架下的意義)
有關此次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外交部給出的理由是"如今的國際形勢已經不再允許俄羅斯繼續履行該條約"。關於俄羅斯退出的原因,與外交辭令相比,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0年年底說的話更直白易懂一些。在去年12月的記者會上普京表示,美國退出了,你們(指其他條約中的北約國家)繼續在俄領空飛行,然後把一切告訴美國,而我們卻不能去美國上空飛行,"你們都是聰明人,為什麼把我們當傻瓜?"
2020年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竟然還多次指責俄羅斯方面率先違約,因為俄羅斯不允許美軍偵察機飛躍美國高度懷疑的部署有中程彈道飛彈的相關空域,美國的退出實乃"迫不得已"。
但是俄羅斯卻認為美國存在對《開放天空條約》的濫用,根據《開放天空條約》具體規定,雙方的偵察機雖然有資格前往對方空域進行必要的飛行查看,但是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事先商議妥當的前提之下的,無論是飛行路線、飛行高度亦或者是中途降落的機場,都需要在飛行前向對方國家批准報備,偵察機上也要有被飛行查看國家的軍人現場監督。
(美國和俄羅斯軍人正在共同查看用於執行《開放天空該條約》飛行任務的俄軍偵察機)
川普於2020年5月22日在白宮指責俄羅斯,不批准美國的偵察機前往俄羅斯位於格魯吉亞和加裡寧格勒地區的飛行計劃,並直接威脅要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不過俄羅斯隨後指出是美國不按照流程辦事,俄羅斯從未違反條約內容。
名義上是賦予《開放天空條約》的批准生效國飛行查看其他國家的權利,但其實兩國所協調的飛行路線幾乎從未涉及真正的高機密軍事設施上空,同時條約也從未禁止雙方國家動用偽裝或者其他手段來起到欺騙效果,所以該條約更多則是以軍事互信為基礎的象徵性意義居多,只是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降低衝突風險罷了。
(美國空軍專門用來執行《開放天空條約》的OC-135 B"開放天空"偵察機)
美俄從1992年籤署《開放天空條約》的時候就沒有寄希望於通過該方式來偵察對方國家,畢竟能用偵察機看到的,基本上軍用間諜衛星都能看到。但如果像美國那樣肆無忌憚地派遣偵察機前往對方國家空域,只會加快摧毀本就脆弱不堪的《開放天空條約》,令兩國的軍事互信程度進一步降低。
(俄羅斯空天軍的圖-214 ON偵察機)
如今美國和俄羅斯已經降至冷戰結束以來的關係低谷,隨著兩國如今已經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體系框架,美俄之間如今最重要的軍控條約僅剩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new START)了,不過由於在2020年美國俄羅斯雙方遲遲未能達成共識,該條約即將於今年2月5日到期失效(沒幾天了)。俄羅斯雖然願意繼續延長該條約,不過美國態度也十分堅決,不拉上中國就不願意加入續約的談判之中。
(美國和俄羅斯遲遲無法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達成共識,不過拜登總統的上任可能會給事情帶來轉機)
但事情可能也會存在轉機,美國即將上任的新總統拜登曾經表示,他有意和俄羅斯達成《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延長協議,不過從他上臺的1月20日來算的話,美俄也僅僅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達成共識,如果這短短的16天時間內發生其他不可控因素,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略核武器數量將不會存在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