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此遏制中國!專家:與遏制俄羅斯相似

2021-02-23 參考消息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報網站1日發表軍事專家亞歷山大·希託夫的文章《華盛頓為在兩大洋戰勝北京做準備》認為,美國希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戰場」壓制中國,遏制中國與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相似。參考消息網編譯全文如下: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2017年11月的亞洲之行期間積極宣傳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構想,隨後人們開始談論恢復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形式——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外交和軍事政治表現形式。

四國相互協作的明顯戰略性質,以及挑選這四個國家,表明這一對話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構建遏制中國的體系。

隨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概念牢牢地確定在美國外交詞典裡,這也反映在美國的官方文件——「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以及多數言論中。2018年5月30日,時任美國防長詹姆斯·馬蒂斯宣布,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馬蒂斯資料圖

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總統在東京演講時宣布,美國將「重返亞太」。此外,歐巴馬向亞太地區國家保證,地區「力量再平衡」的戰略是美國根本利益的反映。2016年9月歐巴馬在東協寮國峰會上強調,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關注由來已久,也不是暫時性的,它反映了美國的根本利益。同時,美國的政治力量一致認為,21世紀亞太地區對美國乃至全球的意義將愈發重要。

對於美國將亞太地區變為其軍事政治戰略的核心方向,中國理解得很到位,並認為美國將60%的海軍和空軍調配到亞太地區的決定可證明這一趨勢。

川普上臺後,雖然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政治戰略的實質未變——仍是旨在維持並加強美國的軍事存在,但實現戰略的方法有了重要變化。在2017年11月的亞洲之行期間,川普多次談到美國的「印太戰略」,美國地緣政治利益區域覆蓋的不僅是亞太地區,還有印度洋地區。

歐巴馬的亞太地區「力量再平衡」戰略押注在建立模糊不清的「反華帶」上,這由軍事能力水平以及對美國政策忠誠度參差不齊的國家——日本、韓國、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前)、越南、寮國、汶萊、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構成。如今成為川普「印太戰略構架」的軍事政治四角為:美國、最親近的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印度這個美國的戰略夥伴。中國的軍事專家們給這樣的軍事政治布局取了個名字:「小北約」。

這一戰略「菱形」的尖端——日本——直指中國,以澳大利亞為支撐,強大的兩翼——美國和印度——包圍中國大陸。正在形成的「小北約」的構架輪廓愈發清晰。2017年11月12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框架內舉行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領導人的首次四方會談。

美國「印太戰略」不變的是,仍以美國的利益為重。

先前的美國—日本—韓國戰略三角之所以嚴重傾斜,是由於日韓間的軍事相互協作似乎為零。美國力求證明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計劃合理,韓國防長和日本駐韓國大使在美國的壓力下才籤署了關於全面保護軍事信息的雙邊協議。

▲資料圖片:2017年3月6日晚,「薩德」系統部分裝備運抵首爾以南約70公裡處的美軍駐韓國烏山空軍基地。(新華社發)

根據協議,日韓兩國可直接互換關於飛彈攻擊威脅的信息。不過,地區並無這樣的潛在敵人,這令日韓協議形同虛設,只為美國的計劃做掩飾,對實際加強日韓軍事合作沒有任何促進。

按照美國戰略家的理解,印度是印太地區唯一可平衡中國正在增強影響力的國家。而中國專家將印度在軍事政治上謹慎移向美國及其盟友解釋為:印度與日本一樣,對鄰國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極其關切。

也許只是巧合:在印太地區用軍事政治手段遏制中國,令人想起美國在歐洲對俄羅斯施加的軍事政治壓力。兩個模式都有關鍵要素:在印太地區是日本,在歐洲是德國,即部署美國主要地區軍力和軍事基地的國家。在印太地區扮演部署美國反導系統的主要戰略基地的是韓國,在歐洲是波蘭和羅馬尼亞。

在美國及其盟友的直接或間接施加軍事政治壓力的情況下,有效對抗這種壓力的必要性在客觀上令中俄兩國團結在一起。

雖然美國海軍和空軍的主力集中在亞太地區的中國方向上,但中國終究與美國第七艦隊主要基地所在的日本島嶼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前哨陣地關島隔著廣闊的海洋。此外,中國與韓國不接壤,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也發生在中國邊陲人跡罕至的高山地區。而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西部邊境則愈發淪為「槍管對大炮」的對抗地點,從那裡到俄羅斯的一些大城市甚至不用飛彈飛幾分鐘,在過去的戰爭年代幾輛坦克很快就能行軍到達。

兩國各個專業的專家可以一起制定相關對策,來對抗印太地區在軍事政治上的遏華模式,以及歐洲在軍事政治上對俄的施壓模式。

編輯 | 楊寧昱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點好看的人會更好看~

相關焦點

  • 美專家:美國霸權雖敗但不會放棄遏制中國
    也正如你所說,我們的世界已從單極化走向了多極化,有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三個大國,當然中美是當今世界的主要大國。我要說的是在多極化世界裡,所有大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以現實主義指導行為,開展強權政治。我認為美國主要應該關心如何遏制中國,中國主要應該關心如何在亞洲建立地區霸權,中國應該渴望像美國主導西半球那樣主導亞洲,但站在美國的角度這種結果是不可接受的。
  • 美國遏制中國最狠毒的一招 堪比十字軍東徵那一幕!
    由此建議美國若擁有足夠的實力,並表明準備使用實力時,幾乎用不著動武,便可遏制住蘇聯。後者的攻擊跟凱南完全一樣,惡名化蘇聯擴張主義之後,邱吉爾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裡亞海邊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由此推動美國政策轉向,由羅斯福倡導的大國合作轉向遏制蘇聯的冷戰政策。
  • 遏制中國崛起,美國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 — 到頭來終將是一場夢
    我們也可以認為,是美國的遏制戰略維持了美國二戰以來全球霸主的地位,在遏制戰略下,美國嘗到了甜頭,對付中國這個崛起者,遏制戰略再次成為美國決策層的首選。美國的遏制戰略並非是鐵板一塊,它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經濟支柱和美軍強大的實力。我們在前文講到了美國之所以能領銜西方國家成立北約,便是以馬歇爾計劃來作為一個經濟基礎實現的。
  • 獨家:美國重建第一艦隊無法遏制中國崛起
    ,重點是全面加深印太地區盟國之間的軍事聯繫,以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的。遏制而不是合作,美國海軍第一艦隊能夠遏制中國崛起麼?第一艦隊指揮部在哪兒?同時,安達曼島基地建設可邀請印度共襄盛舉,等於拖印度下水,為能遏制中國,印度拼了命也會參加基地建設,這必然給了印度與澳大利亞加入印太戰略絕佳的理由。島鏈尚無法遏制中國,難道第一艦隊就能?
  • 為了遏制中國登月,美國立法保護月球阿波羅遺蹟,想劃勢力範圍?
    為了遏制中國登月,美國立法保護月球阿波羅遺蹟,想劃勢力範圍?
  • "很顯然,美國沒想遏制中國"
    「很顯然,我們並不是要遏制中國,如果那麼想的話,我們早已採取完全不同的態度,所以我們沒那麼想過。」
  • 社評:美式「民主同盟」遏制不了中國崛起
    美國以意識形態劃界,拉小圈子,搞制度對抗的做法,就是「冷戰」思維和遏制戰略的延續,卻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從根本上不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利益。  社會制度的高下,發展模式的好壞,歸根結底還是由發展的結果來體現。在政治上推動國家的良善治理;在外交上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在經濟上促進民生的不斷改善;在社會上構建和諧共存的文化。
  • 中國使命2021:遏制末日武器,推進世界人民大團結
    很多有利於美國攻擊中國的文章肆意傳播,很多有利於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文章隨時被刪,這種混亂現象,讓正常的中國人非常憤慨,卻無力改變。所謂輿論導向,根本問題還是平臺在誰手裡,替誰說話的問題!2020年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初步結果現實川普敗選。在此期間,美國媒體表現出了超強的組織能力和控制局勢引導民意的能力,完美闡釋了作為美國資本控制的第四權力的含義。
  • 南海警報再次響起,美軍驅逐艦連闖島礁,遏制中國挑事已不再遮掩
    美國海軍在2020年已經有6艘軍艦實施了闖入12海裡島礁的非法行動,這次DDG114詹森號接連闖入島礁,遏制中國挑事已經不再遮遮掩掩。在7月13日美國國務院就南海問題大放厥詞,指責中國在南海的做法。
  • 地緣政治:中國根本不怕「圍堵」,其它國家也遏制不了中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了現在中國的地理版圖?這樣的版圖對現在中國還有沒有影響呢?這篇文是以前的老文,今天我們接著最近一段時間的中美競爭,再給大家從地緣政治上來證明:中國根本不怕「圍堵」,其它國家也遏制不了中國。
  • 觀察 | 共同應對美國遏制?西方學者評估中俄進一步聯手可能性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近期發布該智庫高級研究員保羅·斯特羅恩斯基和尼克爾·吳題為《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俄羅斯遠東地區和北極的合作與競爭
  • 「民主10國」聯手遏制中國?恐夢難圓……
    目前看來,在拜登政府治下,美國對華側重軍事和政治的硬遏制,可能轉變為重視同盟和規則的軟遏制。相應地,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或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軍事上轉向更注重成本平衡的拒止戰略,同時更借重盟友參與的多國行動。
  • 遏制中國!——日本近期軍事「騷」動分析
    在此種情形之下,尤其是半島朝鮮一系列軍事極限反擊後,美國川普選擇握手金正恩,先後經歷了兩次特金會,同時又在近日承受不住金正恩放言放棄和談壓力而宣布鬆綁朝鮮制裁的態勢下,日本加強軍事力量,擺出一副配合美國東北亞博弈的態勢,就順理成章了。 再次,這是日本強化自身戰略「前沿堡壘」作用,向美國力量「要價」的行為。
  • 歐巴馬:完全反對美正試圖以某種方式遏制中國說法
    原標題:「完全反對有關美國正試圖以某種方式遏制中國的說法」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新華社專訪,希望美中加強反恐合作據新華社電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地時間9日啟程赴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西方國家是怎樣遏制腐敗的?
    只是遏制腐敗,要從利益入手。美國防止利益衝突制度的基本內容20世紀初以來特別是「二戰」以後,隨著政府對經濟社會活動幹預的不斷擴張,美國官員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等腐敗案件增長了313%。1972年之後,美國連續發生了尼克森總統「水門事件」和副總統阿格紐受賄案。在此背景下,美國掀起了一場旨在規範和監督政府及官員從政行為的道德革新運動。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5個方面。
  • 一意孤行害人害己——遏制中國不會得逞
    「美國籤署涉港法案令人震驚」「該法案是美國傲慢侵犯其他國家主權和人民權利的又一例子」「反映了美國一貫的強盜邏輯和霸凌行徑」……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看清了美國一些政客的醜惡嘴臉,紛紛主動發聲,揭穿美國一些政客的畫皮。放眼世界,美國的國際形象早就同國際道義漸行漸遠了。
  • 「遏制中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證明,遏制中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To Contain China, Mission Impossible!當前,中美兩國兩軍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希望美新政府同中方共同努力,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加強對話,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 沙盤推演:只有「解放臺灣」,才能遏制第三次世界大戰
    3、只有中囯的「解放臺灣戰爭」,美軍介入,才能遏制第三次世界大戰。全球疫情的爆發,將締造新的貨幣體系,新的世界秩序。量化寬鬆+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 →_無限量量化寬鬆→美國在逐步走向深淵。我們將有幸見證這一輝煌時刻的來到。
  • 外交部:暴露遏制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12日公布的文件共10頁,部分經過刪節,其措辭「對中國非常直白和直截了當」,很可能證實了北京所稱的「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的說法。該文件承諾「制定並實施能夠但不限於以下方面的防禦戰略:在衝突中剝奪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持續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 若大國核戰爭真爆發,中國只能自己扛?俄專家說實話別指望俄羅斯
    」,因此美國必須採取緊急措施遏制這一威脅。理察表示,過去20年間美國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反恐上,在評估安全威脅時習慣性地忽略了核因素,而俄羅斯正在積極推動核武庫現代化,中國也正在成為戰略對等的力量,並指出在未來十年之內,中國的核武器數量會翻倍增長,極易導致區域危機升級為涉及核武器的衝突,因此美軍必須改變核威懾的原則,將主要的預設從不可能使用核武器轉變為使用核武器有非常切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