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紀念】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2021-02-23 央視網

 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為挽救民族危亡,中華民族開啟了艱苦卓絕的抗戰。在抗戰歲月中,一批支持中國抗戰的外國友人,同中國人民並肩戰鬥,他們中的不少人既是中國抗戰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中國革命的參與者,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緬懷這些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本臺推出專欄《共同的紀念》,一起重溫他們走過的抗戰歲月。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毛澤東對加拿大外科醫生白求恩做出的評價。1938年1月,白求恩來到中國,在戰火中挽救了許多指戰員的生命,最後犧牲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

白求恩日記內容

  白求恩於1938年9月13日(去世前兩個月)在日記本裡寫下這樣的話:「在這裡我找到了最富於人性的同志們。他們遇到過殘酷,可是懂得什麼是仁慈;他們嘗受過苦痛,可是知道怎麼笑;他們受過無窮的苦難,可是依舊保持著他們的耐性、樂觀精神和靜溢的智慧。我已經愛上他們了,我知道他們也愛我。」

白求恩率領一支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

  1938年初,抗戰烽火正在中國華北、華東的廣大地區燃燒,白求恩率領一支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並且提出要到抗戰的前線去。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介紹說,白求恩當年來晉察冀的時候,晉察冀軍區的醫院沒有一件像樣的手術器械,當時給傷員截肢用的工具都是用木工的工具,是白求恩帶來了一整套的外科手術器械。

白求恩在手術中用過的子彈鉗和鑷子

  河北保定唐縣在抗戰時期屬於晉察冀邊區,是白求恩逝世的地方。從1971年起,這裡就建起了白求恩紀念館。這是白求恩在手術中用過的子彈鉗和鑷子,現在是紀念館中最珍貴的文物。當年白求恩還因地制宜,當起了發明家。

白求恩與房東哥倆製作醫療器械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白求恩這個人非常富有發明創造精神,當年我們缺醫少藥,還缺少醫療器械,白求恩就動手自己來製作,他畫了圖樣,因為他住的地方房東哥倆是木匠,他就讓那哥倆按照他的圖紙來給他製作醫用夾板,這是當年使用過的一些木工工具。」

「盧溝橋」模型

  在所有這些發明中,有一件外形像一座橋的,被白求恩起名叫作「盧溝橋」,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的抗戰。紀念館按比例縮小成模型展示這件流動外科醫療設備。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盧溝橋」實際上是個藥馱子,為什麼白求恩要發明這個呢?當時我們的醫療器械跟藥品是用布褡褳裝在馬背上的,到了戰地,一是不容易展開,二是路途崎嶇,磕磕碰碰,裡邊的瓶瓶罐罐就碰碎了。所以白求恩為解決這個問題也動了一番腦筋,這個裡邊可以裝載進行一百次手術和五百次包紮的藥品和器械。」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講解員:「毛澤東主席對白求恩的生活非常關心,打來電報,要求每月付給他一百元津貼,而當時聶榮臻司令員的津貼只有五元錢,所以白求恩大夫認為這是一筆巨款,他原封不動地把錢退了回去。」

  白求恩在回復毛澤東的電報中說:「我自己不需要錢,因為衣食一切均已供給,該款請留作菸草費,專供傷員購置菸草及紙菸之用。」

白求恩救治傷員

  今年已經92歲的抗戰老兵餘新元至今記得是白求恩大夫保住了他的腿。那是1939年,八路軍在黃土嶺包圍了日軍,餘新元所在團連續打退了敵人17次衝鋒。餘新元左腿被日軍的機關槍打成了重傷。

  抗戰老兵餘新元:「因為腿感染腫了,當時有的大夫就說要截肢,後來白求恩過來了,他問我多大了,我說我17歲了,白求恩跟那個翻譯說,這麼年輕的小孩,給他截肢了,他以後怎麼辦啊,於是他就下手給我治病。不到一個月吧,二十幾天,我的腿就開始消腫了,以後慢慢就好了。他是我一生信服的救命恩人,對救過自己命的恩人,我們做人來講,永遠永遠不能忘,所以我永遠不能忘記白求恩。」

白求恩救治傷員

  「救護工作必靠近火線」,為了能及時搶救傷員,白求恩總是把救護所設在離前線較近的地方,從不考慮個人安危。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在1939年的10月,鬼子集中了兩萬多人的兵力,對冀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了。白求恩一看這種情況,就帶領醫療隊趕赴淶源的摩天嶺前線。當時我軍有一個傷員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為了加快手術動作,在左手掏取碎骨的時候,手指被碎骨刺破了,當時白求恩也沒在意,就把手指在碘酒裡浸泡了一下,又繼續給傷員做手術。就在白求恩給這個傷員做完手術剛剛轉移十幾分鐘後,鬼子的先頭部隊就衝進了孫家莊,當時是非常危險,就差十幾分鐘。」

  這次白求恩的手指被刺破,為後來受到感染埋下了隱患。一個月後,他在救治另一名傷員時,感染中毒,1939年11月,他在彌留之際寫下最後一篇文字。

  河北保定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當這份遺書送到聶榮臻司令員手中的時候,號稱「鋼鐵將軍」的聶榮臻看了這封遺書也不禁潸然淚下。在遺書中,白求恩寫道:『親愛的聶司令員,今天我感覺非常不好,也許我會和你永別了。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有意義的時日』。」

晉察冀邊區的軍民悼念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生前戰鬥著的地方——中國河北。面對白求恩墓,當時晉察冀邊區的軍民一起高呼「白求恩精神不死」。

  多年來,不斷有全國各地民眾到這座位於白求恩逝世地的紀念館裡,回望白求恩一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由日本民間反戰人士組成的「銘心會」也多次來到這座紀念館,並贈送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籤名條幅,表達正視歷史的心願。而在加拿大格雷文赫斯特小鎮,白求恩出生的地方,也把他的故居開闢為紀念館,紀念這位反法西斯戰士。

相關焦點

  • 《紀念白求恩》( 陳彥銘)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共產黨員,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那是才1938年,他去到延安,後來到五臺山工作,在搶救傷員時不幸感染細菌,最後於1939年11月12日去世。一個外國人,卻能為其他國家的戰爭做貢獻並且因此殉職,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是共產主義精神。
  • 紀念抗戰不能忘卻的那些人 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白求恩醫療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由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抽組的白求恩醫療方隊,作為地面受閱部隊壓軸亮相,成為眾人關注的一道靚麗風景。這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唯一的女兵方隊,也是唯一一支以人名命名的方隊。
  • 王雁|異國影友:白求恩與沙飛
    它記錄了兩個反法西斯戰士——加拿大白求恩大夫與中國攝影家沙飛用照相機作武器,為抗日戰爭服務的歷史及他們之間一段情誼;這部照相機一直伴隨父親至生命的終點。1950年代我們家人將它捐贈中國攝影家協會。1938年6月喜歡攝影的白求恩帶著照相機由延安到晉察冀邊區。他與懂英語的沙飛一見如故。
  • 那年今日 白求恩:在手術臺上戰鬥的國際主義戰士
    他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中國戰士,手指割傷仍堅持救治……「這世界只要還有流血的傷口,我的內心就一刻不得安寧。」1938年1月8日,著名的加拿大外科醫生、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率醫療隊援助中國。白求恩不但不責怪,反而墊上紙用手捧走。一次因為沒有麻藥,傷員在手術中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白求恩心疼極了,他頭上的汗水比傷員還多,但他還是不停地輕聲安慰著傷員:「我的孩子,好了,很快就好了……」
  • 夜讀|醫生白求恩的另一面:曾寫多篇中國抗戰報告文學
    可是在北美,他得知了中國人民抗戰爆發的消息。中國人在抵死求存,這個不死的民族生命岌岌可危!白求恩發現那時中國比西班牙更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戰場醫療救護條件更差。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奔向了遙遠的中國。一年零九個月以後,他將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陌生的中國土地。以後的歲月裡,他被中國人民永遠懷念著。八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世界仍然不安寧。疾風知勁草,回顧白求恩當年的義舉,在嚴冬裡可以讓我們看到人間的一抹溫暖亮色。白求恩除了是一位名醫,一生還有很多愛好。世人熟知他作為醫生和戰士的一面,卻較少得讀他的文學作品。
  •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活動在線舉辦
    12月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巴勒斯坦國駐華使館在線舉辦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活動。
  • 共同的歷史 永遠的記憶——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英烈祭
    國殤墓園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城西南1公裡處的來鳳山北麓,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騰衝國殤墓園是在全國建立最早的抗戰烈士陵園,也是滇緬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戰爭陵園。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清明時節雨紛紛,灑落在曾經被抗戰英烈鮮血浸染的大地上。
  •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很多,但絕不是雙標的崔娃
    於是乎,媒體一廂情願給崔娃冠上的「中國人民的朋友」人設,也隨之土崩瓦解。但這種朋友絕不是第一個。那在這種語境下的美國媒體人,又可能存在多少「中國人民的朋友」呢? 比如曾經滿嘴punch line,國人聽了都說fine的崔娃。之前憑藉對美國種族歧視的反諷,對懂王浮誇表演的嘲弄在國內贏得了一大票好感。
  • 【中考時政熱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熱點素材 材料一
  • 智利國慶:朋友是老的好 酒是陳的香!
    施密特大使說:智中兩國經貿關係日趨密切,貿易發展持續向好。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427.5億美元。中國是智利第一大貿易夥伴,智利也成為中國在南美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五屆智利周:外交之聲獨家視頻大使說:「智利周」活動在中國共舉辦了五屆,剛剛舉辦的第五屆智利周取得圓滿成功,感謝中國政府機構和企業對「智利周」的支持,智利政府期待與中國開展各領域合作,特別期待未來雙方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以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認識。
  • 紀念郵簡見證2020國家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尚未結束,一套再現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共同出席「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的編號紀念郵簡旋即問世
  • 紀念 美國"飛虎隊"的深厚中國情緣:成員把部分骨灰留在中國
    △ 視頻:《共同的紀念:美國「飛虎隊」的中國情緣》  1941年,在中國空軍最困難的時候
  • 戰地紅十字:追憶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
    編者按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紀念日。2015年,重慶廣電紀實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製作12集專題紀錄片《大後方》,在中央電視臺首播,通過電視鏡頭再現與解讀戰時中國大後方的完整歷史,表現大後方的億萬普通民眾在戰爭中受到的嚴峻考驗,讚美他們持久而智慧的應對與抗爭。
  •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道北小學「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系列活動
    好的故事能夠發人深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人。道北小學三、四年級全體隊員利用隊課時間,開展「紅色故事會」,講述英烈故事,致敬最可愛的人。10月23日上午,隊員們收看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直播。直播結束後,道北小學的紅領巾們紛紛表示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不忘過去,牢記使命,爭做優秀好少年!
  • 【海外僑情】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20年年會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大會線上會議召開
    委內瑞拉時間9月3日上午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20年年會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大會「雲視頻」線上會議召開。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主義、臺獨、港獨、藏獨、疆獨的主子、推手及其追隨者一定會滅亡,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定會勝利,祖國統一指日可待。盼望祖國統一是全中國十四億人民和臺灣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更是我們委內瑞拉僑胞的共同心願。
  • 紀念封上的海軍史——人民海軍艦隊馳騁
    人民海軍艦隊馳騁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法定紀念」的意義9月3日是近代中華民族第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江西服裝學院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2016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紀念如此抗日戰爭,今天早上,我校黨委副書記高建國、學工處處長張建榮、教務處主任朱秋月、南昌陸軍預備役師某部連長劉立明、設計院黨總支書記梅金妹、管理院黨總書記彭波、工程院黨總支書記文青、商貿院黨總支書記黃晶磊、藝術院黨總支書記陳翠娥、傳媒院黨總支書記姚瑋等領導及各連隊的小紅帽、大一新生等人在我校主教學樓前進行升旗儀式、演講等形式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