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文還有沒有?這是最近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很不幸的消息是,改革期間現役轉改文職的政策,暫停了。
轉文,曾經帶給了很多基層軍官,尤其是高學歷軍官新的希望,他們希望通過轉改回到院校以及離家近的地方。
然而,事實卻與希望相反。
2020年,軍隊文職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社招,同時,現役軍官轉改文職卻暫停。這充分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的軍隊文職,必然以社招為主。
放著軍內現存的高學歷不要,非要到市場去招聘新人,這背後蘊藏了什麼樣的道理?真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
其實,不只是軍隊,這種現象在當今的職場非常普遍。
很多老闆不願意給老員工加薪,卻又願意花更高的錢僱傭新員工。歸根結底是人性的貪婪使然,老闆都願意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
社招文職,一來是小白,什麼也不懂,除了少數有工作經驗的人,剛進來的應屆生肯定撅著屁股好好幹。現役轉改的文職,不僅對軍隊非常了解,還特別看重待遇,什麼都喜歡和現役比,用人成本遠遠高於社招文職。
從這個角度來看,軍隊的用人單位,當然喜歡社招文職。畢竟,好用又聽話呀!
招聘一個新員工看起來成本比老員大,但其實並不是。給一個老員工加薪必然會引起其他員工不滿(現役漲工資,轉改文也想要)。如果現役轉改文比例太高,很顯然工資成本就跟沒改文差不多,改革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社招文職就不一樣了。從地方高校招聘應屆生,在領導眼裡,就是新鮮血液,新力量,新的可能性。他們會覺得這些地方人員會給軍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幹更多的活,創造出新的模式。同時,只要開出985/211的條件,就一定會有人來。既然能招名校生,為什麼還要從現役中選拔軍校畢業生進行轉改呢。
985/211的數量增多了,數據好看,說明人民軍隊的素質大幅提升,既是政績,又能帶來新思想。不管對招聘單位還是上級機關來說,相比轉改的現役來說,當然還是社招更香了!
這也就是常說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自古以來,中國的領導和老闆都喜歡這樣做,職場永遠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下,個人只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積累屬於自己的社會資源,讓領導和老闆覺得你這個人「有本事,有用」,而不是「來我這混飯碗」。提高自己的議價能力,才是人生最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