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當兵入伍的熱情,就算沒有參加過徵兵流程的人,也應該會深有體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雖然只要你年滿十八周歲就可以去報名參軍,但這不代表你可以順利進入部隊成為一名士兵。韓國的強制兵役讓年輕人痛苦不堪,想盡辦法逃兵役,但是中國年輕人踴躍參軍的熱情,硬生生把中國的徵兵制給玩成了淘汰制,放眼全世界恐怕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隨著近幾年中國軍隊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和待遇也得到不斷提升,兵役補貼也是得到了明顯提高。
絕大部分通過徵兵進入部隊的士兵都屬於義務兵,服役時間兩年,軍銜為列兵和上等兵。義務兵期間地方政府發放優待金每年1萬元至幾萬元。退役後地方政府發給一次性退役補助金,金額為1萬至幾萬元。另外部隊每個月會給士兵發放幾百至上千元的補貼,還有退伍補助費、一次性退役金。各類保險金等等。當然,這些津貼會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所變化,越艱苦的地區,部隊補貼越高,經濟越高的地區,地方補貼越高。比如義務兵優待金,又叫家庭優待金,是地方政府為了鼓勵年輕人參軍而獎勵給家庭的,標準為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2018年上海的年輕人只要參軍就能拿到68034元的優待金。根據北京市2020年最新的徵兵政策,在2年義務兵期間,經濟補助本科學生不低於28.43萬元,專科學生不低於27.63萬元,高中生不低於25.23萬元,且每年定期增長。退役完成本科學業之後,參加研究生考試直接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雖然其他地區可能經濟補助水平比不上北京、上海,但是義務兵的補助肯定高於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
如果兩年後你轉成了士官,那每個月補貼就更高了,每個月好幾千,像那種高級士官,每個月補貼能一萬以上。
不過一般來說高級士官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只有少數人能夠成為高級士官,工資和補助自然也要更高。我有個表弟當年不願意學習,天天逃課挨他爸揍,被送去當兵8年多,去年剛退伍回來,平時花錢挺大手大腳的,但仍然攢了小30萬,然後老家報駕校學車,報名費居然可以報銷。最重要的是人變得更成熟懂事了,因為在炊事班幹了兩年,學會了做菜,每天家裡做飯的事他全包了。
還有就是大學生兵,我剛上大一那會班裡就有兩個同學報名參軍走了。他們參軍服完兵役後,可以返回大學繼續上學,而且一般學費全部減免掉。另一種就是大三大四馬上要畢業時去參軍,軍武菌當年畢業時就看到有軍官來學校招兵,奈何我高度近視.唉
還有就是退役軍人的保障體系建成,中國在2018年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部,同時還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草案第22條規定,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由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收安置。當然,補貼待遇並不是中國大多數人參軍的目的,很多國家的軍隊待遇同樣不差,但是年輕人的參軍熱情卻遠遠比不上中國。中國軍隊的正式名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但是普通人更喜歡用另一個名字稱呼他們——
人民子弟兵。曾經有人在網上提問:世界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隊?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市區一些早出門的市民走到馬路上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濛濛細雨中,疲憊至極的解放軍戰士,和衣抱槍,整夜睡臥在車水馬龍的馬路兩側,沒有一個人打攪上海市民。日本的三笠宮親王在《三笠宮「反省」 文書》中稱八路軍的軍紀
「絕非日本軍隊所能企及」。1935年,蔣介石看到紅軍對人民秋毫無犯,吃群眾一顆蘿蔔就要在土上放一枚銅元,再看看自己手下的那些人,簡直是恨鐵不成鋼,於是專門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們多學著點。
中國人民一直都有擁軍的傳統,因為最早的人民軍隊,就是由不同地方、不同崗位的人民組成的。
「最後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一個娃送他上戰場」
當年的紅安縣,一個縣就為人民軍隊的勝利獻出了14萬兒女的生命,造就出200多位將軍。
還有「參軍大戶」山東省,2018年參軍入伍4.6萬餘人。2019年國慶閱兵時的戰士中,光來自沂源縣的就有8個兵。
這種從誕生之初就跟人民群眾建立的緊密聯繫,在之後的歷史發展中不斷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今年南方水患,解放軍和九八年一樣,依然衝在抗洪救災的最前方。汶川地震的時候,這一身軍裝又成了多少人眼中的希望。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這種難分難捨的關係,是歷經漫長的艱苦奮鬥和無數苦難磨礪而成的堅不可摧的紐帶。
民眾對解放軍戰士這種既樸素又真摯的感情,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在中國當兵,是真光榮。而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這種光榮不僅體現在社會輿論上,而且還要掛在家門口,讓每個人都看到。2018年,中國印發了《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家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家庭、退役軍人家庭都要懸掛「光榮之家」牌子,
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精神力量,二戰爆發前,美國陸軍只有18萬人,美軍總兵力不到40萬。但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受到愛國情緒的感召,大量年輕人踴躍參軍,幾乎每個鎮上的男孩都去報名參軍了,落選的還會羞愧自殺,陸軍迅速擴充到170萬,戰爭結束時,美軍總兵力超過了1100萬。但是到了越南戰爭時,美國的戰爭行為失去了正義性,國內爆發了大量反戰遊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避兵役。在1964年到1973年之間,美國逃避兵役者超過30萬。他們被稱為「垮掉的一代」。1973年,在越戰進入尾聲時,美國結束了強制徵兵制度,轉而建立了一支龐大、志願的職業化武裝部隊,這進一步加劇了普通民眾和軍隊的分化,
「儘管常備軍有時可能非常必要,但對於人民的自由來說,這種軍隊始終是危險的。士兵們傾向於將自己視作不同於其他公民的人。」比如韓國。韓國憲法規定,「大韓民國的所有公民都有義務服兵役」。韓國《兵役法》規定,18至35歲的韓國男性,應根據憲法與《兵役法》規定誠實地履行兵役義務。但是在韓國社會,當兵並非光榮的職業選擇,恰恰相反,那些能夠合法地免除兵役的人被稱為「神的兒子」。能夠免除兵役,是一種獎勵。韓國國防部規定奧運會冠亞季軍、亞運會冠軍、國際藝術大賽冠亞軍和韓國國內藝術大賽冠軍(在28歲前獲得),只需接受4周的基礎軍事訓練,這實際上就是免除了兵役。此外,韓國士兵的月薪僅有10萬韓元左右(約合550元人民幣),遠低於目前韓國人均月工資約1.5萬元人民幣的水平。而且韓國軍隊的虐待情況相當嚴重,1980年至1995年5月,韓軍在服役期間自殺、被毆打致死人數共計8951人,每年平均577人,意味著每3年非戰鬥減員一個團。當年韓國總統文在寅服役時,從來不體罰自己的部下,結果離開部隊時,部下要求文在寅打他們一頓,留一個紀念……泰國就更慘了,國內的各種分裂勢力不斷,和周邊國家的武裝衝突也很常見,軍隊內老兵對新兵的虐待更是家常便飯,所以年輕人想到當兵就腿軟,寧願當人妖也不願意當兵。
而且泰國徵兵的方式也相當獨特——抽籤。抽到紅籤必須應徵入伍,而抽到黑籤則可以免除兵役。每個抽籤的人都兩名軍人扶著防止昏倒,只要有人抽到黑籤,就會興奮的大呼大叫,堪稱大型彩票開獎現場。但是抽到黑籤的人有多興高採烈,抽到紅籤的人就有多撕心裂肺。有的人痛哭流涕、撒潑打滾,有的人更是直接當場暈倒。
但是這都沒用,兩名軍人會拖著你去桌前的協議上按手印。去年徵兵季,泰國還曾有一名父親因為兒子中籤而上吊自殺。德國士兵現在已經被戲稱為「武裝公務員」,當兵跟上班一樣:
朝九晚六,周末雙休,上下班打卡,而且超過工作時間還要有加班費。2017年,德軍派出了400名士兵參加了為期5天的北約軍事演習,然而參加完演習之後,這400名士兵卻跟軍方鬧起了「勞務糾紛」。這400名士兵認為,參與演習算是加班,而且是出勤到國外的那種(出國任務有額外工資補貼)。
不僅如此,士兵的素質也相當感人,德國軍隊奉命前往阿富汗維持治安,最常幹的就是喝啤酒和啃香腸,肥胖率在北約各軍中是最高的。
德國《明鏡》周刊曾經報導,北約盟國在挪威舉行軍事演習時,德國的裝甲擲彈兵營由於忘記攜帶機槍,於是把掃帚把塗上黑色,裝在裝甲車上冒充機槍……
更丟人的是特麼2017年7月,德軍在一次幾公裡的徒步訓練中,昏倒三名士兵,累死一名士兵。
當年二戰德軍閃電戰一天突襲上百公裡,如今德軍跑不了5公裡。
不過,並不是中國的所有省份參軍熱情都這麼高漲,比如臺灣省就是一個例外。臺灣媒體對臺軍士兵有一個親切的稱呼,「草莓兵」,因為他們和草莓一樣嬌嫩,不能打、不能壓、不能碰。
2018年,臺軍頒布了新的操練標準,以訓練場溫度+溼度×0.1計算出一個危險係數,在危險係數達到29以上時就必須引起注意,以防止士兵受到「熱傷害」,按這個算法,在正常溼度下,溫度超過32°,就會進入紅色禁止溫度區域了。
有些部隊為了防止士兵熱昏,家長找上門來,就乾脆「28度以上不出操」。按照臺灣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的特點,一年能訓練的時間簡直寥寥無幾。
2018年10月,臺灣《中時電子報》曝光了一張臺灣陸軍的打靶訓練圖片,臺灣陸軍在進行打靶訓練時,有大型遮陽傘防曬,鐵架懸空防止弄髒衣服,鋪有軟墊更加舒服,你說他們是來度假一點也不違和。
至於臺軍的戰鬥意志,經濟學家郎鹹平曾經在臺灣做過中尉,在自己被抽中後,他表示自己每天以淚洗面,並時刻準備在第一時間投降,為此還特意準備了一條白色內褲用來舉白旗:
「我就把我的兵召集起來,說你們不要怕,我清楚地告訴你們,只要解放軍膽敢來犯,我一定第一個投降!」
在戰場上遇到這樣的敵人,你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打敗他們,而是怎樣在他們打計程車回家之前追上他們。士兵的參軍熱情和軍隊戰鬥力,永遠是國家整體綜合國力和精神力量的縮影,是整個民族意志力的展現,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體現。
▲這是抗美援朝老英雄範天恩說過的話
防水防刮 高效收納
硬核快取戰術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