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三大參謀之瀨島龍三

2021-02-07 明月照銀鉤

 

先扯點廢話。

我寫《昭和三大參謀》,純粹是個人興趣,開始寫石原莞爾的時候,還想著有所啟發,後來發現,自己並沒什麼特定目的,只是感覺好玩。

長久以來,舊時期德國和日本的參謀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群體。無論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敢於與眾多強手作戰並取得勝利(雖然是短期的勝利)的軍人,拋開他們所犯的罪行來看,其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都是值得尊重的。他們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以德軍為例,大本營參謀從來都在世界軍人中享有盛譽,名將輩出,他們策劃和指揮的經典戰例比比皆是,湧現的戰略思維和軍事理論也在很長時間內領先於世界同行。他們都有著廣博的知識、深邃的哲學功底,豐富的閱歷和實戰經驗,同時又有忠於職守、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他們思想活躍、目光敏銳、思路開闊,看問題透闢中肯,務實而不圖虛名,重效果而不重形式,他們的才華來源於豐富的軍事實踐和深厚的軍事理論。

再看日軍。與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參謀只是幕僚不同,舊日本陸軍的參謀是一種資格。日本陸軍中只有陸軍大學校畢業生才能擔任參謀。日本陸軍大學校1882年建校,1883年開始招生,1885年開始有畢業生(第一屆畢業生的第一名,首席畢業生,叫東條英教,是東條英機的爹),開始的十幾屆每屆只有10人左右,到1899年第13期(中間由於甲午戰爭停辦兩年)開始,才穩定到每屆40名左右,到1909年第21期開始,增加到50人左右,1945年最後一期第60期達到120名。也就是說,60年中只有3000名左右的畢業生。同時,只有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成績在前20%的人,才有資格報考陸軍大學校,所以參謀在日本陸軍中被看作是精英中的精英,儘管有些參謀職務不高,發揮的作用卻不容小覷。日本戰後被審判的28名甲級戰犯,分別是荒木貞夫、鈴木貞一、板垣徵四郎、木村兵太郎、梅津美治郎、小磯國昭、東條英機、佐藤賢了、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大島浩、永野修身、岡敬純、島田繁太郎、橋本欣五郎、南次郎、畑俊六、武藤章、木戶幸一、平沼騏一郎、東鄉茂德、廣田弘毅、星野直樹、大川周明、重光葵、松岡洋右、賀屋興宣、白鳥敏夫,其中木戶幸一之前的18個,全部都是參謀出身。被判絞刑的7人(板垣徵四郎、木村兵太郎、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武藤章、廣田弘毅)中,除廣田弘毅是文官首相之外,其他6人全部都是參謀出身。

二戰已經結束70多年,再探討那時的戰略戰術戰法,似乎已經意義不大,權當是故事來讀吧。

扯淡完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三大參謀」的第三位、「最後的昭和參謀」--瀨島龍三。

 

2007年9月4日,日本各大傳媒都在顯要位置報導了一篇新聞:「『昭和的參謀』瀨島龍三於今晨零點老死於家中,享年95歲」。瀨島龍三可能是最後一個死去的大本營參謀,他的死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隨著他的死去,這個名字也再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與石原莞爾和辻政信不同,其實瀨島龍三在一開始並不廣為人知,在戰史上名不見經傳,戰爭結束時只是關東軍作戰參謀,最終軍銜是中佐。然而,他卻和石原莞爾、辻政信一起,並稱為「昭和三大參謀」。

一、生平

瀨島龍三1911年12月9日出生於富山縣西礪波郡松澤村鷲島的一個農民家庭,是這個家庭的三子。不過瀨島龍三出生的時候,他老爹已經不務農了,由於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都得到了勳章,就在郡役所(類似我們的縣市武裝部)管徵兵。瀨島龍三小時就讀於舊制富山縣立礪波中學校和陸軍幼年學校。1932年在陸軍士官學校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並獲得天皇賞賜的銀表。其後,作為軍官加入富山35連隊開往中國。之後,受師團長的推薦進入陸軍大學校學習。1938年12月8日,以第一名的成績從陸軍大學校畢業,並獲得天皇賞賜的軍刀以及御前演講的資格。御前演講的題目是《關於日本武將的統帥》,不巧的是,那天天皇沒來,由侍從武官長代聽的。


1939年1月15日,瀨島龍三赴中國東北擔任關東軍第四師團參謀;同年5月15日,擔任第5軍參謀(該軍團司令官為土肥原賢二)。同年11月22日,擔任大本營陸軍部幕僚並成為關東軍參謀本部部員,在這期間瀨島龍三既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參與任何實質性的工作。1941年7月,任大本營陸軍部第一部第二課(作戰課)作戰班班長助理。也就是說,這名學習成績優良,但沒上過戰場、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參謀,進入了帝國作戰的指揮層,在地圖上指揮著千裡之外的上百萬軍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瀨島龍三作為作戰參謀幾乎參與指揮了陸軍的全部戰鬥。包括:馬來島登陸戰,M作戰,瓜達卡納爾撤退戰,紐幾內亞戰役,英帕爾戰役,臺灣衝航空戰,萊特島海戰,捷一號作戰,菊水作戰,對蘇防禦戰等。1945年2月25日,又兼任聯合艦隊參謀。

二、戰績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大家都知道開戰命令是「攀登新高山1208」,那是大本營海軍部(軍令總部)12月2日發給機動部隊長官南雲忠一有關12月8日進攻珍珠港的命令。同樣的命令在陸軍是「日出在山形」,1941年12 月4日由瀨島龍三少佐親手籤發給駐馬來西亞第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自此,日本陸海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向美軍開戰。

(一)瓜島戰役

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前,山本五十六預計一年內日本海軍可以佔上風,以後就是美軍的天下了。但是1942年6月5日中途島一戰,聯合艦隊損失4艘航母、285架艦載機,以及108名熟練飛行員在內的3507名官兵,不到半年,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就損兵折將,最精良的航母、最熟練的飛行員、最優秀的指揮官,全沒了。山本五十六短期作戰、早期媾和的戰略破滅,日軍陷入了石原莞爾曾經警告過的「持久戰」。拜東條英機所賜,此時石原已經在立命館大學當教授了。海軍派人去徵求石原的意見,石原是這樣回答的:「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了,我軍的作戰已經超越了攻擊停止點了。進行持久戰一定要在一開始就確定攻擊停止點,但是從支那事變到這次戰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點。東條打的這場戰爭完全是在胡鬧,世界上怎麼會有往註定會失敗的戰場派兵的傻瓜?」石原給出了建議,但是根本沒人聽他的。

1942年8月7日,參謀本部作戰部作戰課參謀井本熊男少佐得到消息:美軍在瓜達卡納爾島登陸,海軍建造中的機場沒了。當時作戰課的參謀都不知道瓜達卡納爾島在哪裡、有什麼用,只好向海軍打聽。結果海軍說,這地方可重要了,佔領這個島就可以把美國和澳大利亞隔開,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上面的美國鬼畜不多,只有兩千人。

既然如此重要,敵人又不多,那就再奪回了唄。作戰課就命令在新不列顛島上拉包爾的第17軍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將去解決問題,並給出了具體指示「用一木支隊和海軍陸戰隊,一定要把機場搶回來」 。

這個一木支隊,就是挑起「七七事變」的那支部隊。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把手下2400人分成兩個梯隊,自己帶著第一梯隊916人於8月20日登島,登陸後留下了116人看守灘頭陣地,其餘800人就朝機場去了。到了第二天早晨,還剩23人,包括一木清直在內的777人都去見了天照大神。這個「777」,總讓人覺得冥冥之中真有報應。

25日參謀本部知道一木支隊的第一梯隊報銷了,於是又派川口清健少將帶著第35旅團司令部和第124聯隊共4000人,組成川口支隊,以及一木支隊的殘兵再次於9月初登島。川口運氣不錯,沒被全殲,但是隊伍被打散了。川口向大本營求救,說美軍有5000人,打不過,還得增援。其實當時美軍已經有15000人在島上了。

再派人,這次是丸山正男中將帶第二師團去。第二師團參加過「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察哈爾作戰、臺兒莊戰役,是老牌的勁旅。上去後,又被打散了。

11月初,大本營又往島上增援了由佐野忠義中將率領的第38師團。

美國人比較狠,把日軍補給運輸船都給炸沉了,而島上美軍供給充足,火力是日軍的50倍,沒用完的彈藥直到80年代還堆積如山。自此,島上的日軍外援斷絕、彈盡糧絕,只能自求多福了,平均每天餓死300人。

瓜島距離日本本土6000多公裡,距離最近的陸上航空基地拉包爾1000公裡。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跟美國人死磕?大本營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仗是沒法打了。1942年12月31日御前會議定下來撤退,直到1943年2月1日才開始組織撤退。

負責指揮撤退的,就是瀨島龍三。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把這些餓得都不能動彈的日軍撤出來,算得上是個奇蹟。據說瀨島龍三擺了個空城計,讓美軍相信日軍還沒有善罷甘休,還在策劃增援行動,從而放鬆了對日軍的監視,撤退才得以完成。至於他是怎麼組織的,我也不知道,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

(二)紐幾內亞戰役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軍在開始階段所向披靡,很快佔領馬來、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為了防止美澳軍反攻,海軍還想把整個紐幾內亞島拿下來。珊瑚海海戰後,海軍發現光靠自己不行,就向陸軍求援。參謀本部讓當時還在菲律賓的第17軍做一個研究報告,看看拿下紐幾內亞首府莫爾茲比港的可能性有多大。司令官百武晴吉找了幾個人研究了一下,覺得把握不大,主要是兩地相隔360公裡,中間還有海拔4000米的歐文斯坦利山脈,補給跟不上。但是報告不能這麼寫啊,不能說不行,於是17軍的報告說「如果動用兩個聯隊,不一定拿不下」。大本營看不懂這個報告,就派作戰班長辻政信去看看這個「不一定拿不下」到底是啥意思。

但是辻政信1942年7月15日到了17軍司令部,下達的指示卻是「海陸並用,立即進攻莫爾茲比港,這是大命」。「大命」就是天皇欽命的意思。既然是「大命」,那就開始幹唄,於是百武晴吉7月18日就下達了作戰命令,7月21日一個先遣隊翻過了歐文斯坦利山脈,開始作戰。

誰知道7月25日,大本營作戰課課長服部卓四郎責問17軍辦事怎麼這麼拖拉,調查報告到底出來沒有。大家這才傻了眼,原來辻政信在假傳聖旨胡說八道!(總覺得這段應該在辻政信的故事裡講

作戰課戰力班長高山信吾就問「怎麼辦?要不要軍法從事?」

服部卓四郎想了半天才說「事關大本營面子,傳出去會使人對大本營指揮產生懷疑,再說已經開始作戰了,還是大家努力,爭取作戰成功吧」。

那支可憐的先遣隊在莫爾茲比港附近流竄了一段時間,由於火力和兵力的問題,根本就沒辦法進攻。但他們還是引起了美澳聯軍的注意,一個澳大利亞師緊追不捨,隨後不斷增兵,想趁機奪回被日軍佔領的萊城。

這時候,日軍在瓜達卡納爾島已經沒戲了,參謀本部的注意力又轉到紐幾內亞島。鑑於第17軍在瓜島已經被打殘,又重新編了一個第18軍,轄20、41、51這三個師團,專門負責紐幾內亞方面,司令官是安達二十三。安達二十三還有兩個哥哥,大哥叫安達十六,二哥叫安達十九,據說這哥仨分別是明治十六、十九、二十三年出生的,就叫了這個名字,可見父母有多隨便。

18軍投入作戰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他們連島都上不去。18軍尤其是第20師團,基本算是機械化部隊,但是,紐幾內亞島幾乎全是原始熱帶雨林,根本走不動。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運輸船隻損失慘重,只能用小船趁天黑渡海,重武器要麼被炸沉海底,要麼就是上不了島。

這時美軍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的優勢就顯出來了,美軍有機械化的工兵隊,有大量的推土機、挖掘機,在島上修路架橋、開闢機場,機械化部隊暢通無阻,出手就是幾千上萬發炮彈,保障是相當的有力。而日軍只能靠兩條腿,還得扛著武器彈藥,炮彈都是人背著。由於沒有糧食補給,日軍只能搶當地土著人的芋頭充飢。

這樣的仗還怎麼打?沒有後勤和裝備,你還打個JB仗?1943年初,瀨島龍三到萊城前線視察,向大本營的報告中指出「第51師團8000人中有3/4的病人,不是由於戰鬥引起的減員,而是瘧疾,到秋天后萊城的戰局前途決不可樂觀」。後來給18軍的命令就是「第18軍在紐幾內亞繼續存在,進行一般作戰」,意思是不要發動新的攻勢了,幹點別的,幹什麼都行,只要能活下來。

1944年7月,第18軍在埃塔佩地區集結,全部加起來還有5萬人,經過計算,即使最保守的供給,也最多支撐兩個月,只能和美軍拼命,於是7月10日向埃塔佩的美軍發動進攻,很快在美軍強大的反攻下潰敗,從此島上日軍進入野人似的「自活」行動。最後,在安達二十三準備全軍向美軍發動「玉碎」攻擊的時候,趕上了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第18軍於1945年9月13日投降。

紐幾內亞島戰役,先後登島的有二十多萬日軍,到最後投降的時候,是11197人,最後回到日本的不到一萬人。安達二十三被澳大利亞判處終身監禁,於獄中用別人帶進來的一把鏽刀切腹自殺。

                  安達二十三

(三)萊特島戰役

1944年10月10日,「公牛哈爾西」帶著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對衝繩展開了攻擊,12日開始對臺灣的機場進行集中攻擊。日軍聯合艦隊航空部隊對哈爾西進行了反擊。據大本營發布的戰報,擊沉擊毀美軍航母19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15艘,皇軍大勝。基於此,日軍大本營命令第14方面軍展開萊特島戰役。

有沒有人對這個戰果提出懷疑?還真有。大本營第六課情報參謀堀榮三大尉(陸大56期,其實是土字旁,但是打不出這個字,念ku)。這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他由於經常準確預報麥克阿瑟的行動,被稱為「麥克阿瑟的參謀」,他能從各種公開的信息中推導出美軍的動態,能從美國無線電廣播的股價中推導出美軍的瘧疾藥品、食品罐頭的準備情況,再推算出美軍在瘧疾病地區可能投入的兵力和時間。山下奉文曾問他「能不能告訴本官,麥克阿瑟會在什麼時間從什麼方位來?」,他說「麥克阿瑟將在1945年1月上旬的最後幾天,在呂宋島的林加延灣登陸,兵力一開始會有五到六個師,後期再補充三到四個師。」實際上,後來美軍7個師在林加延灣登陸的時間是1945年1月9日!這貨最牛的一次,是發布了「美軍將在1945年11月在南九州的志布志灣登陸」的預言,實際上美軍原定在日本登陸的「奧林匹克」計劃,正是準備11月1日從日本南部登陸!因為這事,戰後在家裡種地的煀榮三被美軍抓起來反覆盤問,因為美軍懷疑計劃洩露了,直到堀榮三向美軍重複了推演過程,美軍才相信他的確是算出來的。

大本營發布臺灣近海空戰戰報的時候,堀榮三正在去九州的火車上,準備去菲律賓。他到了九州陸軍新田園航空基地的時候,看到了一架架像燒焦了的劈柴似的飛機,「就憑這玩意,也能炸沉美國19艘航母?」所以他馬上去臺灣近海空戰指揮部,看到的景象讓他目瞪口呆,指揮部的參謀喜笑顏開地還在黑板上追加戰果「航母1,某某君」「戰列艦1,某某君」。其實,隨著戰爭的進程,海軍飛行員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全是一些新手飛行員,根本不會判讀戰果,看見冒煙就報告摧毀了。所以才會有這麼荒謬的戰果。

堀榮三馬上打電報向大本營情報部長有末精三少將報告此事。到達菲律賓馬尼拉後,也立即向山下奉文報告。但是山下奉文相信堀榮三的話,大本營卻不相信,因為那封電報被瀨島龍三銷毀了,有末精三根本沒看到。這件事沒人知道,直到1958年瀨島龍三從蘇聯回國,找到堀榮三賠罪,才大白於天下。

所以說,實際指揮戰鬥的,就是大本營這些佐級參謀。隨著一戰後坦克、飛機這些武器登上舞臺,將軍們已經對此不熟悉了,而年輕人則是行家裡手,所以將軍們相信手下的參謀。瀨島龍三學習成績好,文筆好,起草的文件從來沒有受到上級的修改,能夠直接送到天皇面前去請「御斷」,所以參謀本部的人也酸溜溜的說「其實太平洋戰爭時期真正的參謀總長是瀨島龍三」。高級領導怎麼獲得第一手資料?怎麼讓手下的人說真話?這永遠都是一個課題。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萊特島作戰按計劃開始了,雖然山下奉文極力反對。「我已經看見,一齣悲劇正上演」……

1944年10月,萊特島外海發生的這場海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戰。美軍投入170艘軍艦,總噸位150萬噸。日軍則是把包括戰列艦「大和」「武藏」號在內的能夠出動的所有軍艦全部壓上,共77艘,總噸位66萬噸。雙方出動的飛機加起來超過2000架。結果是,「大和」「武藏」在內的26艘日本軍艦長眠海底,「大日本帝國海軍」成為了歷史名詞。被參謀本部送往萊特島的日軍有8.4萬,戰死的比率達到95%。

1945年1月1日,山下奉文帶著殘缺不全的第14方面軍,向東京皇宮方向做了最後的遙拜,準備和麥克阿瑟拼命了。這次的作戰計劃是按照堀榮三的思路制定的。順便說一下,堀榮三的老爹堀丈夫,曾是山下奉文的直接前任,關係非常好,加上山下奉文無後,視堀榮三為自己的兒子,所以才會對堀榮三非常信任。

仗一直打到1945年8月15日,才以山下奉文向同盟軍投降的形式結束。

                  山下奉文

三、結局

1945年7月1日,瀨島龍三被任命為關東軍參謀,調往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投降後,9月5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和參謀長秦彥三郎被蘇軍逮捕。之後,瀨島龍三開始了在蘇聯長達11年的囚徒生活。在此期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曾傳訊他出庭作證。

1958年,瀨島龍三從蘇聯被釋放回到日本後,進入大手商社的伊藤忠商事。進入公司3年後被提拔為業務部部長。1959年任董事長業務本部長,半年後擔任常務董事。1968年任專務,1972年任副社長,1977年任副會長,1978年任會長。

伊藤忠商事的綜合商社化搞得十分出色,因此瀨島龍三手下的直屬員工都稱以瀨島龍三為核心的管理層是「瀨島機關」,這個稱呼帶有典型的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組織的色彩。

1981年,瀨島龍三擔任政府資深顧問。1987年,又成為了特別顧問。在此期間,加入中曾根康弘內閣(1982年--1987年)的顧問團,成為第二次臨時行政調査會(土光臨調)委員,在政界很是活躍。1984年,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勳一等瑞寶章"勳章。擔任的其他職務還有:亞細亞大學的理事長,千鳥淵戰死者墓苑奉仕會會長兼法人代表,太平洋戰爭戰死者憑弔會會長兼法人代表等。2000年,從伊藤忠商事特別顧問的職位上退休。

                            瀨島龍三接受英國女王接見

2007年9月4日0點55分,因身體衰竭在東京調布市的家中去世。死後,被日本皇室追授從三位官銜。同年10月17日,在築地本願寺,由伊藤忠商事和亞細亞學園共同為瀨島龍三舉行了葬禮。


圖片及部分史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公眾號刪除。

相關焦點

  • 他是日本三大參謀之一,二戰後竟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會長
    在二戰期間,日本國內素有「昭和三大參謀」的說法,即石原莞爾、辻政信、瀨島龍三。
  • 眾籌兵棋《英雄之島》解鎖《龍與熊-中蘇戰爭1969》
    由極光工作室發起的兵棋《英雄之島》在摩點網眾籌項目於4月17日19點已正式開始,截至發稿已籌得2.47萬元人民幣,宣告眾籌已經成功
  • 《如龍:極》桐生一馬戰鬥風格介紹 最強招式堂島之龍!
    SEGA Games 製作,預定 2016 年 1 月 21 日推出的 PS4 / PS3 動作冒險遊戲《如龍 極(龍が如く 極)》,現公布主角桐生一馬可以選擇的 4 種戰鬥風格以及能力強化的相關資訊。
  • 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辱罵首相東條始末
    這個自昭和時期出現在日本陸軍部分幕僚中的風氣難以糾正,令日本政府和軍隊首腦感到頭痛。不過儘管陽奉陰違如此,出於維護軍隊的秩序,下級一般表面上對各級首長尚能保持軍隊禮節。二戰期間,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與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就船舶問題發生爭執,當面對東條出言不遜,破口大罵成為日本陸軍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犯上事件。
  • 諾門罕的昭和笑話,投毒害死自己人,罐頭堆成山卻讓士兵餓死
    可別看日本在諾門罕戰役裡輸得底朝天,這鬧出來的荒唐事可還真是不少,合到一起差不多都能夠寫一份「昭和笑話了」。一、惹禍生事辻政信那時候,控制滿蒙地區的是日本陸軍精銳,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而和關東軍對峙的就是蘇蒙聯軍。
  • 陸軍士官參謀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經過旅裡層層選拔考核,四級軍士長錢金國成功拿到合成三營戰勤參謀的「上崗證」。當兵10多年,第一次坐在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內,錢金國摩拳擦掌,決心為士官參謀開個好頭。旅裡也積極對他們展開培訓幫帶,從如何認清崗位職責、開展崗位實踐、應對工作困難等三個方面入手,在手把手傳經驗的同時,積極開展談心交流活動。在旅裡組織的參謀業務集訓中,士官參謀不光要進行參謀業務的訓練,而且全程要與軍官參謀同訓同考,既增強了參謀業務能力,同時也走出自身定位和認識上的誤區。
  • 《海賊王》古代三大兵器之天王, 與天龍人和革命軍都關係匪淺
    目前冥王和海王已經揭開了神秘面紗,冥王是一艘戰艦,據說一炮就能毀滅一座島。海王目前就是人魚公主白星,所有的大型海王類都聽命於她。而現在依然不知下落的就只有天王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天王。 天王是在人魚島首次被提到,尼普頓國王明確指出天王就叫烏拉諾斯。我們能入手揣測的也只有這一點可靠的情報了。
  • 昭和勢力登場:雪幕中拉開的「維新」和「暴動」
    日本陸軍歷史中,有著自明治時期的藩閥之爭為起源的派系之爭傳統。甲午戰爭後到昭和時期時,「明治藩閥」逐漸新形成後來取而代之的「昭和軍閥」。這其中,山縣有朋所創立的陸軍體系,其派系經過寺內正毅和田中義一、宇垣一成的穩固,在整個日本陸軍歷史中,很長時間成為權力的主導。
  • 大艦巨炮才是生存之道(上)
    昭和七年,任炮術學校戰術教官。昭和九年,任駐美武官。昭和十一年,調海軍省軍務局協助工作。昭和十二年,轉任炮術學校教官,從事防空領域的相關研究。此後數年在歷任「古鷹」號重巡洋艦副長等職之後,於昭和十六年,任「大和」號戰列艦舾裝副長兼首任炮術長。同年,在中國方面艦隊先任參謀(註:司令部所有參謀中資歷最深者稱先任參謀)任上,迎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 來自昭和年代的京都惡犬「愛宕」號!
    「愛宕」在初代艦長佐田健一大佐的指揮下於昭和7年(1932年)3月30日開始服役。4月16日在犬養毅首相為首的政府高官乘坐下於東京灣上巡航。同年12月,由第2代艦長高橋伊望大佐的指揮下編入第2艦隊第4戰隊。[2]  昭和8年(1933年)8月26日在橫濱近海舉行的特別大演習內的觀艦式中,作為昭和天皇所乘坐乘的戰艦「比睿」的供奉艦參列。
  •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達爾卡納爾,十、墓場之島布幹維爾
    他在瓜島吃了美軍士兵吧,還說真是美味。』」這座布幹維爾島也和瓜達爾卡納爾一樣變成了飢餓之島。方川新一:「考慮到遺屬的感受,之前從沒說出來過,其實很多同伴是死在布幹維爾的。當時我體重只有40公斤左右,在野戰醫院每天大概有20人死亡。在地上挖了大坑,填進100個人以後蓋上土,然後又為下100個挖新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