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死海,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事實上,死海並不是真正的海洋,而是一個位於以色列、約旦和巴基斯坦邊界上的鹽湖,是陸地上海拔最低的湖泊,也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湖泊之一,這種極端環境導致了生物難以在其中生存,包括細菌,所以也就有了「死海」的名字。
那麼,看似平靜如鏡的死海真的沒有任何生物生存嗎?一直以來,人們給出的都是肯定答案。然而,來自瑞士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在分析死海中心區域鑽出的長柱狀沉積物時發現,死海當中可能存在過以海底死亡生物屍體為食的微生物。
科學家們研究了死海表面之下245米處的遠古沉積物樣本,在並在湖床深層樣本中發現了死亡已久的微生物痕跡。與此同時,在死海深處鹽度最高的水層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名為「蠟脂」的大量微生物化合物。所謂「蠟脂」,其實是一種能量儲存分子,當一種世界上最小生物體生存達到極限條件時,就會產生蠟脂,就好比一個微型碳冰箱,不過為了打開它,一個有機需要吞噬一些死亡微生物殘留的脂肪才行。
據研究人員表示,在此之前他們認為死海中的某些遠古細菌能夠將死亡微生物的屍體轉變為蠟脂,但是研究發現,古細菌並不具備這種轉變能力。因此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死海深處發現的蠟脂可能來自於雜亂無章的細菌,為了在死海的極端環境中生存下去,它們只能以死亡的古生菌屍體為食。
這項研究發現令科學家們感到震驚,顛覆了死海中不存在細菌的傳統認知。研究報告指出,通過較強適應能力細菌的「營養循環回收」,細菌能夠在死海底部生存,而這種現象不僅適用於死海,同時也適用於全球廣闊的地下生物圈的其它惡劣環境。
這項研究證實了亞表面生物圈的高度適應性,證實了生物體在不利條件下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生產和保存能量。換句話說,死海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毫無生機。
鏈科技ChainTech 中國技術信息大資料庫,專家在線實時諮詢平臺。專注於技術難題解決、技術成果引進,實現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臺提供技術評估、技術創新、專家諮詢、技術推廣等系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