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說趙太后 古文觀止

2021-02-13 每天學一點古文

趙太后1新用事2,秦急3攻之。趙氏求救於齊4。齊曰:「必5以長安君6為質7,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8諫9。太后明10謂左右11:「有復言12令13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14!」


【注】:

1.太后:帝王的母親,這裡指趙孝成王的母親趙威后。
2.新用事:剛剛掌權。用事:指當權,掌管國事。
3.急:加緊。
4.求救於齊:向齊國求救。於:向,介詞。
5.必:一定。以……為:把……作為。
6.長安君:趙威后的小兒子,封於趙國的長安,封號為長安君。
7.質:人質。古代兩國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對方作為保證,叫「質」或「質子」。
8.強(qiǎng):竭力,極力。
9.諫:古代臣對君、下對上的直言規勸。
10.明:明白地。
11.左右:指趙威后身邊的侍臣。
12.復言:再說。
13.令:讓,使。
14.唾:吐唾沫,動詞。唾其面:朝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15觸龍言16願見17太后。太后盛氣18而揖19之。入20而徐趨21,至而自謝22,曰:「老臣病足23,曾24不能疾25走,不得26見27久矣,竊28自恕29,而恐太后玉體30之有所郄31也,故願望見32太后。」太后曰:「老婦恃33輦34而行。」曰:「日35食飲得無36衰37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38殊39不欲食,乃自強步40,日41三四裡,少42益43耆44食,和45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46少解47。


【注】:

15.左師:春秋戰國時,宋、趙等國官制有左師、右師,為掌實權的執政官。
16.言:說,是「言於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於左右」是「對太后的侍臣說」。
17.見:謁見,拜見。
18.盛氣:怒氣衝衝。
19.揖:應為「胥」。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觸龍見趙太后章》和《史記·趙世家》均作「胥」。胥:通「須」,等待。
20.入:進入殿內。
21.徐趨:用快走的姿勢,慢步向前走。徐:慢慢地。趨:小步快走。古禮規定,臣見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則便是失禮。觸龍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趨」的姿勢,只好「徐趨」。
22.自謝:主動請罪。謝:道歉。
23.病足:腳有毛病。病:有病,動詞。
24.曾:竟,副詞。
25.疾:快。
26.不得:不能。
27.見:指拜見太后。
28.竊:私下,私意,表謙敬的副詞。
29.自恕:原諒自己。恕:寬恕,原諒。
30.玉體:貴體,敬詞。古人重玉,所以用玉來比喻太后的身體。後來,玉體一詞,常被用來形容美女的體態。
31.郄(xì):同「隙」,空隙,引申為毛病。所郄:是具有名詞性的「所」字結構,作「有」的賓語。有所郄:有什麼毛病。
32.望見:這是一種表敬的說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遠處望望。
33.恃(shì):依靠,憑藉。
34.輦(niǎn):古代用兩人拉的車子,秦漢以後特指皇帝坐的車子。
35.日:每日,時間名詞作狀語。
36.得無:副詞性固定結構,與語氣詞「乎」相呼應,表示帶有揣測性語氣的問話,可譯為為「該不會……吧」。
37.衰:減少。
38.今者:近來。者:助詞,附於時間詞後,使時間詞由單音詞變成複音詞,並起提頓作用。
39.殊:很,特別,副詞。
40.強(qiǎng)步:勉強散散步。步:散步,步行,動詞。
41.日:每天(步行)。
42.少:稍微,略微,副詞。
43.益:增加,動詞。
44.耆(shì):同「嗜」,喜愛。耆食:喜愛吃的食物。
45.和:和諧,這裡是舒適的意思。
46.色:臉色,指趙太后的怒色。
47.少解:稍微不和緩了些。

左師公48曰:老臣賤息49舒祺50,最少51,不肖52,而臣衰,竊愛憐53之,願令54得55補黑衣56之數,以衛王宮。沒57死以58聞59!」太后曰:「敬60諾61。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願62及63未填溝壑64而託之。」太后曰:「丈夫65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66於67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68!」對曰:「老臣竊以為69媼70之愛燕後71賢於72長安君。曰:「君73過74矣,不若長安君之甚75。」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76,則為77之計78深遠79。媼之送燕後也,持80其踵81為之82泣,念悲83其遠84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85思也,祭祀必86祝之87,祝曰:『必勿使88反89。』豈非計久長90有子孫91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注】:

48.公:對人的尊稱。
49.賤息:卑賤的兒子。這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兒子,與現在說的「犬子」「賤子」意同。息:兒子。
50.舒祺:觸龍幼子的名字。
51.少(shào):年幼。
52.不肖(xiào):原意是不像先輩(那樣賢明),後來泛指兒子不成材、不成器。肖:像,似。
53.憐:憐愛。文言裡的「愛」和「憐」在親愛的意義上是同義詞。
54.令:讓(他)。「令」後省略兼語「之」,指舒祺。
55.得:能夠。
56.黑衣:指衛士,王宮衛士穿黑衣,所以用「黑農」借代衛士。以:來,連詞。
57.沒(mò):冒昧。沒死:冒著死罪。
58.以:連詞,來。
59.聞:使上級知道,使動用法。這裡可譯為「請求」。
60.敬:表示客氣的副詞。
61.諾:表示答應的意思。敬諾:意為「答應」,是應答之詞。幾何:多少。
62.願:希望。
63.及:趁。
64.填溝壑(he):指死後無人埋葬,屍體丟在山溝裡。這是對自己死亡的謙虛說法。壑:山溝。託之:把他託付給(您)。
65.丈夫:古代對成年男子的通稱。
66.甚:厲害,形容詞。
67.於:比,介詞。
68.異甚:特別厲害。
69.以為:認為。
70.媼(ǎo):劉老年婦女的尊稱,同今之「老太太」。
71.燕後:趙太后的女兒,嫁給燕王為後。
72.賢於:勝過。
73.君:您,對人的尊稱。
74.過:錯。
75.之甚:那樣厲害。
76.子:這裡泛指子女。
77.為:替,介詞。
78.計:打算,考慮。
79.深遠:長遠,作動詞「計」的補語。
80.持:握持。
81.踵(zhǒng):腳後跟。燕後上了車,趙太后在車下還要握著她的腳後跟,捨不得她離去。
82.為之:為她。泣:小聲哭。
83.念悲:惦念並傷心。
84.遠:遠去,形容詞用如動詞。
85.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詞。
86.必:一定,副詞。
87.祝之:為她祈禱。祝:向神祈禱。
88.使:讓(她)。
89.反:同「返」。古代諸侯的女兒嫁到別國,只有在被廢或亡國的情況下,才能返回本國。所以趙太后為燕後祈禱:一定別讓她回來。
90.計久長:打算得長遠。
91.有子孫:(希望燕後)有子孫。

左師公曰:「今三世92以前,至於趙之為趙93,趙王之子孫侯94,其繼95有在者96乎?」曰:「無有。」曰「微獨97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98其近者禍及身99,豈人主100之子孫則101必不善哉?位102尊103而104無功,奉105厚而無勞106,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107長安君之位,而封108之以膏腴109之地,而不及今110令111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112,長安君何以113自託114於趙?老臣以115媼為116長安君計短117也。故以為其愛不若118燕後。太后曰:「諾119。恣120君之所使之121。」


【注】:

92.世:代,古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今三世:從現在算起上推三代。現在第一代是趙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親趙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趙武靈王。「三世以前」當指他的曾祖父趙肅侯(前349—前326)。
93.趙之為趙:趙氏家族建立趙國(的時候)。前「趙」指趙氏家族。後「趙」指趙國。之:助詞,變主謂句為詞組,作狀語。為:成為,建立,動詞。趙國國君原是晉文公大臣趙衰的後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韓、趙、魏三家分晉,趙烈侯山晉國一個大夫變為諸侯,正式建立趙國。
94.侯者:被封為侯的人。侯:封侯,活用為動詞。
95.繼:活用為名詞,繼承人。
96.在者:在侯位的人。
97.微獨:不僅,不但。微:不,否定副詞。獨:僅,副詞。
98.此:這,指代上面說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們的子孫沒有繼承侯位的這件事。
99.身:指「侯者」自身。遠者及其子孫,「及」前竹略「禍」字。
100.人主:國君,諸侯。
101.則:就,連詞。善:好。
102.位:地位。
103.尊:尊貴,高貴。
104.而:可是,轉折連詞。
105.奉:同「俸」,俸祿,相當現的工資待遇。
106.勞:功勞。
107.尊:使……尊貴,形容詞使動用法。
108.封:古代帝王或諸侯把土地分給子孫或臣下作為他的食邑或領地。
109.膏腴(yú):比喻土地肥沃。膏:汕脂。腴:腹下的肥肉。「以膏腴之地」是介詞結構,在這裡是補語。譯成現代漢語時,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狀語,按「以膏腴之地封之」翻譯。
110.及今:趁現在(您在世)。
111.令:是「令(之)"的省略,讓(他)。
112.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國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們的死不同尋常,猶如山陵崩塌,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這裡指趙太后去世。
113.何以:疑問代詞。以:介詞。何以:憑什麼,介詞賓語前置。
114.自託:寄託自己。
115.以:認為,動詞。
116.為:替,介詞。
117.計短:考慮得太短淺。
118.不若:不如。
119.諾:應答之詞,表示同意,可譯「對」。
120.恣:任憑。
121.使之:支使他,派遣他。前「之」,助詞,不譯;後「之」,代詞,代長安君。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122百乘123,質與齊,齊兵乃出。


【注】:

122.約車:套車。約:捆縛,套。
123.乘(shèng):量詞,古代一車上馬叫「乘」。質於齊。質:作人質,名詞活用為動詞。

子義124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125,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注】:

124.子義:趙國賢人。
125.猶:還。尊:用作名詞。指尊高的地位。

相關焦點

  • 一篇古文告訴你怎麼做共情|《觸龍說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先秦:劉向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 古文觀止 | 子魚論戰
    歡迎關注  慕容清讀  Indulge in VOICE今天慕容為大家朗讀的文言文是《子魚論戰》,選自《古文觀止》卷一,出自《左傳
  • 黃樸民:普州太后許黃玉
    說大話是要付出代價的,聽了他下面的話,我心裡迭呼後悔莫及。L君在電話那頭講:那好,我問你知道「普州太后許黃玉」的事情嗎,那是東漢初年的歷史人物。我一聽就懵了,研究秦漢史多年,可從來不知道有「普州太后許黃玉」這款人物,真是孤陋寡聞,一頭霧水。
  • 西太后的A面和B面
    在此後的歲月,一直念茲念茲,只要外國公使的夫人們提起,她就會這樣說。其實,當年的確有人蒙她,甚至製造了假照會。但是,有關義和團刀槍不入法術的說法,包括那個漏洞百出的假照會,如果放在平時,她是根本就不會信的。當時之所以信,其實是因為她在戊戌政變之後,跟洋人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她對洋人的惱怒,也已經升到了頂點。如果能抓住一根稻草跟洋人幹,她肯定是要抓的。
  • 慈禧太后的照片,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1903年3月27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曾任駐日本和法國公使的裕庚「帶著家屬、隨員、僕人等共五十五人」(德齡《清宮二年記》)回到北京,第二天慶親王奕劻和他的兒子貝勒載振來訪,說慈禧要見裕庚的夫人及他的兩個女兒。
  • 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相衝突時,執行誰的旨意?
    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制書(制書就是皇帝說的話。是皇帝對個別官員或部分官員有所宣告時使用的命令文書)等形式。一般而言,作為皇帝的母親,太后和皇帝之間並不會發生什麼劇烈的衝突。就算不是皇帝的親生母親,按照封建時期的禮制,皇帝還是要尊重太后,而太后也不能干涉朝政。在國事上,一般而言後宮不允許幹政。但是當太后臨朝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在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太后臨朝的局面,當太后臨朝的時候,皇帝都要聽命於太后,不夠太后或者攝政王之類的一般都會以皇帝的名義來號令天下。
  • 1912年,清朝滅亡後,袁世凱想納隆裕太后為妾?
    坊間傳言,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溥儀退位時,袁世凱曾對身邊人說過:「隆裕太后若是年輕,我還可以考慮納之為妾。」那已經貴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是否真想納其貌不揚的隆裕太后為妾?史書文獻裡,有沒有類似的記載內容呢?
  • 趙媽媽,您一路好走!
    趙媽媽,您一路好走!趙佔英烈士,中越老山戰役犧牲。烈士:1963年4月出生於雲南省嵩明縣。 媽媽,我多想對你說,我倒下的時候,我的槍刺,指向敵人陣地的那邊,媽媽,我多想向你證明,我,作為一個軍人,沒有給你丟臉。
  • 空間科學「最亮的星」| 趙九章:最是那一抹東方紅
    次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組,趙九章任副組長,並於10月率代表團去蘇聯訪問。1958年趙九章率團訪蘇蘇方招待很熱情,但唯獨代表團提出想參觀有關衛星的內容時,他們表現得很謹慎,事事都要打請示。
  • 慈禧太后「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至今,原來她真容長這樣
    提起清朝的慈禧太后,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痒痒。這位滿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為了滿足個人的享受,不惜挪用軍費,導致前方戰士因缺少堅船利炮而戰死沙場。
  • 春秋戰國著名戰役之秦趙「長平之戰」
    這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這一戰,加速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是戰國歷史的重要轉折,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結局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全程可分為五個階段。一、上黨歸趙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閼與。這時,魏人範雎入秦為相,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 得罪慈禧太后兩度被罷黜,「鬼子六」恭親王如何成為晚清最後的主心骨
    恭親王與慈禧太后聯手,發動辛酉政變,抓捕載垣、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隨後,同治皇帝繼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奕訢成了攝政王,晚清政治特有的「叔嫂同治」的格局開始了。3個20多歲的年輕人接手了一個內憂外患深重的帝國,他們沒有其他選擇,惟有加緊改革。有了展現才能的機會,奕訢自然不會放掉,他首先大膽藉助西方力量,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臣,結束了長達十四年的太平天國動蕩。
  • 趙括之敗,實敗於秦有戰略,趙卻只「應激而對」
    很多人說,這是明智的決定。秦國戰線長,運輸困難,打不起持久戰。就這麼拖下去,一定能把秦軍拖垮。然而這也是錯的。戰國末期,經過商鞅變法和新修水利後的秦國國力根本不是哪個國家能單獨抗衡的。打持久戰,先拖死的也是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