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54期的中國學生,附名單

2021-03-05 二福雜談

陸軍士官學校大門

陸軍士官學校大樓

宿舍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前身為創立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至1945年終戰時共開辦61期,培養36900餘名,為日本陸軍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同時許多中國將領也曾就讀該校,如蔡鍔,何應欽,湯恩伯等等

偶然買到了這本54期的畢業紀念冊,發現其中有中國畢業生,很有意思,和大家一起欣賞

陸軍士官學校校歌

由於54期畢業時臨近終戰,在戰時並沒有出現高級軍官,戰後僅有陸將冢本勝一,陸將補小川俞。反倒是同期畢業的韓國人金貞烈在戰後做到了第19屆韓國國務總理。

一下分別為各兵科訓練照片,第一組為步兵科

戰車兵科

騎兵科

炮兵科

第八期中國學生

第九期中國學生

中國學兵隊隊長

中國學兵宿舍

由此可見中國學生在陸軍學校屬於單獨團體,並不和日本學生一同生活學習,連畢業照片也難以同框,由此可知諸如某某某位列陸士畢業生第一名實屬虛構。

同時查看畢業生名單可以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由於39年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日軍又急於在蒙疆部隊中培植親信力量,有相當一部分蒙疆政府官員與蒙古貴族學生也畢業於此,如第八期第五排左三吳鵬齡即蒙疆政府政務院長吳鶴齡之弟。

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中國學兵的經歷已經不可考證,但是仍有一部分畢業生在後來的歲月了為祖國貢獻了青春與熱血,如第八期第四排左一洪佛影,曾任臺灣中日合作促進會執行長,第八期第一排左五圖克斯白乙爾後來擔任解放軍內蒙古騎兵二師參謀長,並著有《科爾沁鐵騎》,還有許多蒙古籍學兵參加了八一一葛根廟武裝起義,為民族解放創立了豐功偉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回復「54期」查閱完整中國學兵名單


相關焦點

  • 留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田氏名錄及簡介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四期步兵科學生。別字興勃,吉林雙城人。1930年10月考取公費赴外國留學資格,由各省軍事機關保送(或軍、師司令部舉薦)日本學習軍事,先入日本陸軍振武學校完成預備學業,繼入日本陸軍聯隊步兵大隊實習,1931年4月考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四期學習,按預定應為1933年7月畢業,由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學生因抵制日本侵略集體退學回國。
  • 留學日本陸軍士官軍官學校畢業的浙江平陽籍將校
    其中以留日士官生發端最早,時間也較長,從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後計有29期、1600餘人。雖然留日士官生的總體數量不及保定和黃埔學生,但是其歷史作用卻不容忽視。作為一個最早接受近代軍事教育的群體,留日士官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近代化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國軍隊不僅從裝備上,而且從編制、訓練、體制和思想上從中世紀走向了近代。
  • 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十大中國名將
    1902年11月,考入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蔣百裡(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寧人。清末秀才、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 揭秘: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為中國培養出多少名將!
    其中以留日士官生發端最早,時間也較長,從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後計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餘人。直到抗戰乃至三年內戰的戰場上,我們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為中國培養出多少名將!
  • 【閣藏雜談】日本投降前夕的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手牒
    致使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一直靜靜的躺在筆者的抽屜裡,久未見天日,直至近日恰逢筆者整理舊藏,這本塵封的小冊子這才得以重現。手牒封面要想知道這本手牒背後的故事,首先還要從什麼是手牒說起,筆者翻閱了《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一書,有著這樣一段記載:所有軍隊都有表明士兵軍事身份的證明或相關文件。
  • 讀閻錫山畢業同學錄 思陸軍士官學校培養多少中國名將
    然而和中國關係最為緊密的國外軍校,卻是中國近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莫屬。甲午戰爭以來,近代對中國侵略最深者,莫過於日本;最中國影響最大者,莫過於日本;對中國時局影響最深者,莫過於清末民初的中國軍政各界要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為中國培養出多少名將!與辛亥革命的關係。這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待飽學之士去挖掘,本文僅作淺顯引子。
  •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有6個中國畢業生,很厲害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他到底有沒有讀過陸軍士官學校?
    次年,南洋大臣劉坤一、四川總督岑春煊、直隸總督袁世凱等人開始陸續選派留學生入成城學校學習。1900年7月,第一批45名中國留學生於成城學校畢業,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便是留日陸軍士官學校第1期的學生。1902年,因以鈕璦為首的九人,準備自費就讀成城學校。但按照當時的學校規定,所有留學生入校就讀,必須要有清朝駐日大使館的擔保文書。
  • 中國現代第一所兵種學校-陸軍炮兵學校
    至抗戰勝利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與陸軍各軍事專科學校的校長同為蔣中正,校訓同為「親愛精誠」,所以畢業生同屬「黃埔系」,這個就是中國現代軍事史廣義上的「大黃埔系」;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則為狹義上的「小黃埔系」。       1931年1月,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奉蔣中正命令開始籌辦培養中國陸軍炮兵軍官的軍事專科學校-「陸軍炮兵學校」(以下簡稱炮校)。
  • 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究竟有多厲害?
    其中以留日士官生發端最早,時間也較長,從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後計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餘人。雖然留日士官生的總體數量不及保定和黃埔學生,但是其歷史作用卻不容忽視。作為一個最早接受近代軍事教育的群體,留日士官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近代化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國軍隊不僅從裝備上,而且從編制、訓練、體制和思想上從中世紀走向了近代。
  • 真相︱蔣百裡曾經榮獲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第一名?
    根據日本軍部規定,士官榜首由天皇親自賜刀,日本人引以為榮。此次為中國留學生所得,他們又不免耿耿於懷。所以,從第四期起,步兵科中日學生分開授課,以防中國學生再奪錦標。」曹聚仁的《蔣百裡評傳》(1963年初版)關於此事的描寫也大致雷同。
  • 神秘「士官系」:日本為中國培養輸送了一大批亂世成名的梟雄 日本歷史
    除就讀預備學校及聯隊實習外,士官學校的學制通常為一年,其主要課程包括:戰術學、戰史、軍制學、兵器學、射擊學、築城學、交通學、測圖學等。1945年戰敗投降後,日本士官學校被撤銷,期間共開辦61期,培養軍官36900名,其中有6人擔任過內閣首相。1898年底,清廷選派的第一批留日士官生到達日本。
  • 維基精選:【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日本最重視數學的竟是陸軍學校?背後隱藏著一個可怕的秘密……
    為活用這些人與物,培養新式陸軍士官,以原幕府陸軍幹部為中心開始在靜岡沼津籌備設立兵學校。1968年10月,任命從荷蘭歸國不久的西周(1829.3.7-1897.1.31、哲學家、教育家、啟蒙思想家,1862年奉幕府命赴荷蘭留學法律、經濟等,1865年歸國,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的政治顧問)為學校校長,11月中旬,正式任命各科教授,緊接著制定頒布了學校的組織、規則。
  • 二戰日本間諜的搖籃---日本陸軍中野學校
    大約正是從30年代末開始,日本陸軍毒火攻心,汗氣蒸騰,急速擴張的欲望,如打樁機一般在體內頻頻炸響。在發動了侵華戰爭之後,又胃囊暴崛,蓄謀發動太平洋戰爭,並出於更大規模的情報戰的需要,成立了陸軍中野學校。1937年底,陸軍省決定在兵務局內成立「情報勤務要員培養所創建籌備事務所」,任命秋草俊、福本龜治、巖畔豪雄等三中佐為籌備委員。
  • 【文化】中國陸軍機械化學校舊址---湖南洪江
    1936年3月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組建陸軍交輜學校,以培養裝甲兵骨幹,徐庭瑤任教育長。1938年整編為中國陸軍機械化學校,校址改駐湖南長沙,後遷廣西柳州。徐庭瑤(1892—1974)字月祥,安徽無為縣人,保定軍官學校第3期步科,歷任國軍連、營、團、師長等職,1933年任第17軍軍長,授中將軍銜,1939年任第38集團軍總司令,1949年4月,任陸軍裝甲兵司令,授上將軍銜,1974年病故臺灣。故後軍史尊稱徐庭瑤將軍為中國裝甲兵之父。
  • 2019年招收定向培養士官工作政策解讀 (附政審表下載地址、填寫說明)
    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依據名單,根據考生志願分科類分性別按院校招生計劃1∶1.2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向招生院校投檔,同分考生全部投檔,由高校根據考生體檢結論和專業對體檢標準的要求擇優錄取。招收水兵的專業只錄取水合格的考生,其他專業錄取水合格或陸合格的考生。同等條件下,中共黨員、優秀學生幹部、軍人子女、英模烈士子女優先錄取。當招生院校上線考生數量不足時,則進行調劑投檔錄取。
  • 海軍兵學校學生最期待的畢業實習之吃法國大餐學禮儀!
    這種微妙時機的掌握要歸功於日本海軍對海軍禮儀的注重。在還沒有手機的年代,衛兵長能不露聲色地向樂隊指揮傳達長官行動的信號,真可謂是一項絕活。通過1943年海軍兵學校重編的《禮法集成》可以知道,兵學校學生們所接受的精神教育的基礎,即以「五省」聞名的東鄉元帥的遺訓、勤務和日常禮儀、具體禮節等等。
  • 你知道抗戰時期,哪些日本軍官做出了恥辱的事情嗎?
    得王贊助,光緒二十七年(1901)留學日本成城學校,畢業後,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班。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三十一年畢業時,與蔣方震、蔡鍔 同列前三名。次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看過日本的有關資料,描述的比國內所記載要詳細得多,特別是看過一本屋書房出的《陸軍士官學校関系者》,裡面記錄蔣百裡是一個日本陸軍歷史上極為尷尬的人物。他畢業獲獎的場面頗為傳奇,因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布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後的,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蔣方震」。當時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