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解榮軍教授Chem. Mater.: 通過減少發光猝滅中心實現高發光效率的β-Sialon:Eu2+綠色窄帶螢光粉

2022-01-27 材料人

【引言】

β-Sialon:Eu2+憑藉其較窄的半峰寬和優異的穩定性被公認為是製造廣色域LED背光源最合適的綠色螢光粉材料之一,倍受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青睞和關注。由於基質晶體結構的特殊性,發光中心Eu在β-Sialon晶格中只能佔據間隙位,導致有效發光中心Eu2+摻雜濃度低且部分Eu以發光猝滅中心Eu3+的形式存在。因此,高發光效率β-Sialon:Eu2+綠粉的製備極具挑戰。

【成果簡介】

近日,廈門大學李淑星博士(第一作者)、解榮軍教授、中國計量大學王樂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Chem. Mater.發表了題為「Achieving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narrow-band β-Sialon:Eu2+ phosphors for high-brightness LCD backlights by reducing the Eu3+ luminescence killer」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通過消除螢光顆粒表面的發光猝滅中心Eu3+實現高量子效率β-Sialon:Eu2+綠粉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通過將預燒結體在N2-H2還原性氣氛中長時間退火,消除了顆粒表面的Eu3+,同時增加了顆粒內部的Eu2+,使其內量子效率從52.2%提高至96.5%。將處理後的β-Sialon:Eu2+綠粉和商用的紅粉配合封裝得到流明效率達136 lm/W的LED背光源,相比於初始粉體(111 lm/W)提高了22.5%。該項研究不僅對高亮度、低能耗LED背光源產業起到推動作用,其研究方法對於多價態共存(如 Ce3+/Ce4+; Yb2+/Yb3+)的其他螢光材料的效率提升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圖文導讀】

1 β-Sialon:Eu2+處理前後的光學性能表徵

 

(a)激發和發射光譜;

(b)實物圖和量子效率;

(c)熱猝滅性能;

(d)發射光譜隨溫度的變化。

處理前後β-Sialon:Eu2+顆粒內Eu/O含量變化

 

(a-b)β-Sialon:Eu2+粉體處理前、後的截面;

(c)顆粒截面Eu/O的元素線掃描結果。

3 β-Sialon:Eu2+處理前後Eu價態的變化

 

處理前後β-Sialon:Eu2+顆粒表面Eu價態的變化

 

(a-d)分別為顆粒表面Eu 3d(a, c)和Eu 4d(b, d)的變化;

(e-f)分別為β-Sialon:Eu2+粉體處理前、後Eu的分布示意圖。

熱處理過程的反應機理示意圖

 

【小結】

本文報導了一種顯著提高β-Sialon:Eu2+綠粉量子效率的熱處理方法。通過在還原氣氛中長時間退火,螢光顆粒的發光強度提高2.3倍,量子效率從52.2%提高至96.5%。化學分析表明螢光粉發光性能提升主要歸因於:(1)表面Eu3+被還原為Eu2+;(2) 還原後更多Eu2+進入晶格。本工作的結果為高流明效率、高亮度LED背光源的獲得提供了優異的窄帶綠粉。

【通訊作者及研究團隊簡介】


解榮軍,廈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組部第九批千人計劃(創新類)專家,氮化物螢光粉專家,廈門大學材料學院能量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帶頭人。解榮軍教授首創了「單顆粒診斷技術」開發新型氮化物發光材料,並在超高顯色白光LED照明器件、廣色域液晶背光源、大功率雷射照明等應用領域做出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發表SCI論文210餘篇,他引超過8000餘次,H因子44,出版專著5部,榮獲5項研究成果獎項。

研究團隊目前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子課題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面上基金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要研究方向:(1)單顆粒診斷法開發新型氮化物螢光粉及其發光性能研究;(2)氮化物螢光粉「構效關係」研究及其光譜調控;(3)基於氮化物螢光粉的白光LED照明及LCD背光源器件開發;(4)雷射照明用螢光陶瓷、螢光陶瓷膜研發;(5)鈣鈦礦量子點及MOFs的發光性能及器件;(6)長餘輝發光材料及其應用研究。

論文第一作者李淑星博士為2017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文獻連結: Achieving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narrow-band β-Sialon:Eu2+ phosphors for high-brightness LCD backlights by reducing the Eu3+ luminescence killer (Chem. Mater., 2017,DOI: 10.1021/acs.chemmater.7b04605)

本文由廈門大學解榮軍教授課題組供稿。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人提供材料性能分析、成分分析、顯微分析等材料性能分析測試。


材料人提供材料計算難題解決、硬體租用等四大特色服務,提供各類論文封面圖、插圖、流程圖等繪圖服務。


如有需要,請聯繫QQ:3234370334(測試客服)/3419043216(服務客服),或微信號:iceshigu,或進入測試谷網搜索相關產品

相關焦點

  • 【材料】二價銪(Eu2+)配合物的電致發光突破
    例如,5d-4f躍遷發光機制的獨特性使二價銪(Eu2+)配合物在高性能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中具有巨大潛力。與傳統的f-f躍遷和其他當前使用的OLED發光材料,如磷光、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和有機自由基發光材料相比,Eu2+配合物具有以下顯著特點:i)激發態壽命短:5d-4f躍遷選律允許,壽命在納秒量級,能顯著減少激發態猝滅,從而達到更高的器件亮度和更低的效率滾降;ii)高激子利用率:Eu2+離子在4f65d1到4f7的躍遷屬於開殼層電子躍遷,理論上可以利用100%的激子能量;iii)發光顏色可調:5d
  • 葡萄牙阿威羅大學石瑞研究員,廣州大學何瑾博士AOM:SrMgP2O7:Eu2+材料優異發光性能研究
    憑藉節能和堅固耐用等優勢,半導體發光二極體集成器件的開發被認為是下一代照明產業的發展方向,而作為器件的核心配套之一,所採用的螢光粉的發光效率直接決定器件的整體能量利用效率,因此,對新型高效螢光粉的開發一直是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由於獨特的4fN電子構型,鑭系離子(Ln)具有豐富的發光特性。這其中,憑藉宇稱允許的4f-5d電子躍遷特性及對激發光的強吸收能力,Eu2+受到了廣泛關注。
  • CsPbBr3微米球:一種高效穩定的純綠色發光材料
    目前,科學家們對紅光發射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但是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綠光發射(525–535 nm)。因為人眼對綠光最敏感,所以獲得純綠光發射對於高質量的白光顯示至關重要。CsPbBr3具有合適的帶隙和超高的光致發光量子效率(PLQY),因而可以作為高效率純綠色發光的候選材料。然而,CsPbBr3塊體薄膜只能發射藍綠色的光(520nm)。
  • 臺清大研發低成本OLED新材料,發光效率全球第一
    ,目前,臺灣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與劉瑞雄、材料系教授林皓武共同研發的「新型雙硼發光材料組件」,效能打破目前世界紀錄,給臺灣的面板界帶來新一波高峰。鄭建鴻說,市售OLED發光層由第一代螢光材料或第二代磷光材料組成,其中螢光組件發光效率約5%,而磷光組件為20%,目前OLED材料以銥、鉑等稀少貴重金屬,導致面板價格較為昂貴,清大團隊在科技部支助下,開發出利用硼這種較便宜材料的新型雙硼材料極致效能OLED,突破傳統螢光與磷光OLED的外部量子效率限制。
  • 紅外發光二極體,紅外發光二極體型號,紅外發光二極體參數有哪些?
    — 2 —紅外發光二極體參數紅外發光二極體參數包括:封裝類型,是直插,貼片,大功率哪個類型的。這個跟客戶使用的角度和功率會相關。一般小功率小角度的,比如30度,60度的紅外發光二極體,很多客戶會選擇3mm,5mm插腳式紅外發光二極體。
  • 發光學報(特約綜述)| 太陽光直接泵浦固體雷射器研究進展
    因此,設計高效的陽光收集光學系統、選擇及開發對可見光波段具有高匹配度、高吸收量和高轉化效率的增益介質極為重要。近日,江蘇師範大學陳浩教授團隊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太陽光直接泵浦固體雷射器研究進展」的綜述文章。
  • 科普:圖解各種電光源發光原理
    1、 白熾燈發光原理:打過鐵嗎?烤過串嗎?燒過電磁爐嗎?用過浴霸嗎?燒熱了也都發光。沒錯,這哥們發的光,就是靠電流「燒」出來的。  1、直管螢光燈發光原理(如下圖所示):電極(1);釋放出電子(2);進入到管中,碰撞到汞原子(3);使得汞原子的電子
  • 手性鈣鈦礦納米晶雙光子吸收的上轉換圓偏振發光
    圓偏振發光(CPL)在不對稱催化,生物編碼,三維顯示和光電器件應用中備受關注,在有機CPL中報導很多,無機材料並不多見。激活無機納米材料手性的常用方法是採用手性封蓋試劑的納米材料具有低散射、優異手性和高發光能力。光子上轉換(UC)過程可以通過轉換低能量光子來產生高能量光子,這為實現高能量發射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 效率超12%的高亮度白光鈣鈦礦LED
    同時,藍光光子和下轉換的紅光光子的互補發射光譜有助於改善白光PeLED,使其具有超過12%的外部量子效率和大約2,000 cd m-2的亮度,這代表了這個領域最新技術結果。金屬滷化物鈣鈦礦LED(PeLED)具有成為下一代照明技術的巨大潛力,紅光和綠光LED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從不到1%提高到20%以上,藍光LED提高到了12%以上。然而,隨著效率接近理論極限,基於光學模型,PeLED的光提取效率(LEE)通常低於20%,成為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 Chem. Soc.| 具有改進的光敏效率和光氧化活性的兩步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系統的正交自組裝
    .| 具有改進的光敏效率和光氧化活性的兩步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系統的正交自組裝大家好,今天推薦一篇發表JACS在上的文章,通訊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徐林教授和楊海波教授。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多步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系統的製備已經成為超分子化學、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中最有吸引力的課題之一。
  • 【能源】ACS Energy Lett:戚亞冰團隊在鈣鈦礦天藍光發光二極體器件方面取得新進展
    基於鈣鈦礦材料的發光二極體近年發展迅速,在紅光和綠光方面外量子效率已經超過20%。
  • :MoSe2/WS2異質結中激子解離與激子漏鬥間的電切換
    它們的原子薄性質通過跨2D範德華(vdW)界面的超快載流子轉移進一步實現了工程激子動力學和能量弛豫路徑。特別是,通過II型和I型能帶排列,vdW異質結可以分別將電子和空穴解離成單獨的層或者通過激子漏鬥導入到一層中。因此,迫切需要以電學可重構的方式在單個器件中實現這兩種功能,但這尚未得到證明。
  • 帶您了解光致發光與變色纖維的進展與發展趨勢!
    來源:中國纖維流行趨勢 發光纖維是指在外界條件(包括光、電、磁、壓力、溫度等)激發下發光中心發生電子躍遷而產生可見光的新型功能纖維
  • 德州A&M大學方磊和Banerjee團隊《Mater. Horiz.》:一石二鳥的氧化鋅引發光聚合製備超疏水塗層用於液/液分離
    近日,美國德州A&M大學方磊教授和Banerjee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基於四腳針狀氧化鋅(T-ZnO)和聚丙烯酸酯類的簡易可大規模製備的超疏水/超親油塗層。T-ZnO在體系中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1)在UV光照下產生空穴,引發單體的自由基聚合從而形成低表面能的粘結層;(2)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從而使其具有超溼潤性。
  • 從飛機儀表照明到發光腕錶
    說到這裡,你一定會問了,那種像軍表潛水錶一樣能自行發光的指針,現在飛機上還有嗎?遺憾告訴你這個真沒有。據說最早使用夜光還是因為軍事。大概在1940年開始用螢光粉在駕駛艙內做各項標記,到50年代初就由於各種缺陷逐漸被燈光照明代替。據我了解,儀錶盤上也從未使用夜光作為主要照明,原因還是可靠性問題。
  • 【活動】錯過黃金槍也願意 發光武器箱免費領
    誰說好的福利千年難遇,《反恐精英Online2》(簡稱CSOL2)勁爆豪禮接連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