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軍用紅外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2021-03-01 MEMS

本文內容轉載自《紅外技術》2020年第7期,版權歸《紅外技術》編輯部所有。

 

張坤傑

昆明物理研究所

 

摘要在軍用紅外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歐美基於熱成像系統關鍵部件的通用化形成了通用組件概念。通用組件雖然減少了工程上選擇不同技術方案的餘地,但是降低了熱成像系統的研發成本和使用維護費用,有利於批量生產。美國以一代通用組件為基礎形成了SADA系列組件,在SADA基礎上推出的水平技術集成(Horizont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HTI)項目,實現了軍用熱像儀的批量生產和裝備。介紹了歐美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隨著探測器、微電子等相關技術的發展,通用組件已經從原來的Common Module轉變為Module。

 

關鍵詞:通用組件;熱像儀;軍用紅外技術

 

0 引言

 

紅外技術是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二戰後,軍用紅外技術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快速發展。以美國為例,先後投入巨資實施了70多項軍用紅外項目,裝備範圍包括坦克、車輛、飛機、艦船、輕武器瞄準鏡、戰術飛彈、戰略飛彈、反導系統、火控系統、戰場監視和觀察設備,以及單兵偵察設備等。在軍用紅外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軍方對每一種熱成像系統的採購都是獨立進行的,各系統的主要部分都存在著重複設計、性能大同小異等情況,導致採購數量停留在較低水平,成本和可靠性方面都無法得到批量生產的優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產生了通用組件概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高水平的通用組件技術(群)。本文介紹了歐美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及趨勢。

 

1 一代通用組件的產生

 

1972 年,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的研發人員發現,在熱成像系統的大量應用中,前端光學系統和末端顯示器是需要定製的必要部件,約佔系統成本的35%,所有熱成像系統都需要使用的探測器、掃描器和信號處理電路等關鍵部件不需要定製,成本約佔45% ~ 70%,將關鍵部件標準化,在不同的裝備平臺之間形成通用組件,可降低製造成本。通用組件(Common Module)是標準化的光學和電子學套件,將其作為每一特殊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再根據裝備平臺的指定要求,配備所需的前端光學系統和顯示器,組成構形、視場、顯示與性能各不相同的完整熱像儀,其核心思想就是「關鍵部件通用化」。由於組件標準化,可以減少維護、補給、訓練等其它費用支出,滿足系統性能、封裝限制和維護要求,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根據美國軍方需求,美國第一代通用組件誕生於1976年,共分為探測器/杜瓦瓶、制冷機、掃描器、熱成像儀、發光二級管陣列、可見光準直器、前置放大器、偏置調節器、主放大器/驅動器、掃描/隔行電子學和輔助控制電子學11個部分。採用並掃模式,低、中、高三級性能,分別使用60元、120元和180元碲鎘汞(MercuryCadmium Telluride,MCT)探測器。60元探測器一般用於反坦克飛彈火控瞄準鏡,120元探測器一般用於坦克瞄準鏡系統,180元探測器一般用於機載熱成像系統。

 

與此同時,英國於1976年批准了通用組件方案,1982年投產。英國熱成像通用組件最初分為3類,I類用於可攜式熱成像系統,採用雙排23元MCT探測器;II類用於與電視兼容的監視系統;III類用於較敏感的飛行員輔助觀察系統。20世紀80年代,英國研究人員研發出基於8~ 13 μm SPRITE(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探測器的非直視型熱像儀,可在探測器內完成信號處理,不需要時間延遲積分電路。I類可攜式直視型熱成像通用組件不能利用SPRITE探測器的成像優勢。帶有大口徑光學系統的SPRITE熱像儀具有較好靈敏度,所以更高靈敏度的III類掃描器組件只做了樣機,沒有投入生產。因此,II類通用組件成為基於SPRITE探測器的非直視型熱成像通用組件(Thermal Imaging Common Modules,TICM

II),由遠焦系統、寬角度、雙掃描機構模塊、1個探測器鏡頭和8條MCT SPRITE探測器組成,8條SPRITE的性能相當於100元以上的多元探測器。

 

法國於1975年開始對通用組件進行預研,1980 ~ 1981年完成樣機研製和通用組件系統評價,1985年中期投產,國家批准建立生產線,批量生產通用組件、組裝應用系統,其應用平臺和領域則根據法國三軍的各種合同和要求進行。1987年交付第一批通用組件產品。採用串並掃模式,使用5 × 11元MCT光伏型探測器,包括探測器、制冷機、掃描器、LED顯示器、LED電子單元、小型CRT監視器、線性電子單元、信號處理、傳感頭自動測試和電子學自動測試10個組件。在此基礎之上,著手研發第二代通用組件的同時改進第一代。

 

2 SADA組件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防部為了標準化美軍使用的二代前視紅外(Forward LookingInfrared,FLIR)系統,在一代通用組件的基礎上制定了標準的先進杜瓦組件(Standard Advanced Dewar Assembly,SADA)系列,由紅外焦平面陣列、杜瓦、指令/控制電子單元和低溫制冷機組成,分為SADA I、SADA II和SADA III三類。SADAI用於美國Apache直升機光電火控系統等高性能熱成像系統,SADAII用於M2A3 Bradley步兵戰車、M1A2Abrams主戰坦克、美國陸軍遠距離目標獲取偵察監視系統(Long Range Advanced ScoutSurveillance System,LRAS3)等中性能熱成像系統,SADA III用於標槍指揮發射裝置、單兵肩扛式標槍飛彈等緊湊型或低性能熱成像系統。

 

2005年12月,Raytheon公司與DRS公司籤訂了價值18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生產安裝在M2A3 Bradley步兵戰車和M1A2 Abrams主戰坦克上的SADA II組件。2008年2月,Raytheon和DRS公司又籤訂了另外兩份合同,總價值4880萬美元,用於生產安裝在M1A2主戰坦克、M2A3步兵戰車和LRAS3系統中的SADA II組件。

 

SADA II使用了480 × 4 MCT長波紅外探測器。用於Javelin指揮發射裝置平臺的SADA IIIA和SADA IIIB分別使用了240 × 2 MCT和288 × 1/240 × 4 MCT焦平面,SADA IIIB的探測器張角為44︒ × 51︒(水平角 × 俯仰角)。為了增加靈敏度和作用距離,SADA II在時間延遲積分內用了6個光伏探測器。SADA IIIB在時間延遲積分內用了4個光伏探測器。

 

SADA IIIA和SADA IIIB分別被封裝在一個帶有線性驅動斯特林循環制冷機和指令/控制電子元件的集成式杜瓦組件中。單片長波紅外器件由探測器晶片和矽讀出電路晶片集成在一起,包含盲元剔除和自動增益補償功能。表1為SADA II和SADA III系列通用組件的技術參數。

 

目前,Apache直升機「箭頭」光電火控系統集成了基於SADA I的M-TADS(ModernizedTarget Acquisition Designation Sight)/M-PNVS(Modernized Pilot Night Vision Sensor)熱成像接收器。Bradley步兵戰車安裝了基於SADA II的增強型Bradley目標獲取子系統(Improved Bradley Acquisition Subsystem,IBAS)和IBAS BLOCK2子系統,IBAS BLOCK2基於IBAS產生,主要改進在於能夠高清、高解析度彩色成像,優於過去的黑白成像。安裝在美軍密集陣火炮系統上的艦載熱像儀(Phalanx Thermal Imager,PTI)也使用了SADA II。表2是DRS公司推出的基於SADA系列通用組件的TADS/PNVS接收器、IBAS子系統、IBAS BLOCK2子系統和PTI熱像儀的技術參數。

表1 SADA II和SADA III系列通用組件的技術參數

表2 DRS公司推出的基於SADA系列組件的TADS/PNVS接收器、IBAS子系統、IBAS BLOCK2子系統和PTI熱像儀的技術參數

3 二代前視紅外水平技術集成

 

1993年2月,為滿足將熱像儀批量集成到現有和未來作戰/非作戰車輛的光電瞄準鏡上的需求,美國陸軍提出二代FLIR的水平技術集成計劃,即二代FLIR通用組件計劃,專用於研發和集成二代FLIR通用組件,探測器元件為SADA II。通過對比提供相似性能的多種專用系統和應用於多種平臺的單一系統的製造成本,HTI FLIR實現了製造研發階段的成本節約。為了與坦克炮或飛彈系統的有效作用距離兼容,HTI在一代通用組件的基礎上增加了1.5倍以上的探測距離和2倍的識別距離。該項目的目標是開發一款名為HTI NV-80套件B(HTINV-80 B-Kit,以下簡稱為套件B)的標準熱像儀,通過利用名為套件A(A-Kits)的車輛專用集成部件來實現在M1A2 Abrams主戰坦克、M2A3 Bradley步兵戰車和LRAS3系統中的安裝。安裝在M1A2 Abrams主戰坦克和XM8輕型坦克上的套件B需要對現有車型進行改造。安裝在M2A3 Bradley步兵戰車和LRAS3系統中的套件B是全新開發的二代HTI FLIR系統。

 

套件B可在30Hz非隔行掃描和60 Hz電子交錯掃描兩種模式下工作。縱橫比為16:9,寬視場為7.5° × 13.3°,窄視場為2.0° × 3.56°,具有2倍和4倍的電子變焦能力,提供兩種數字輸出和兩種模擬輸出。與一代通用組件相比,系統性能可將識別距離增加2倍、確認距離增加約50%。

 

套件B分為兩個外場可更換單元:傳感器組件和通用電子單元。傳感器組件由遠焦系統組件、熱像儀組件和探測器/制冷機組件構成。光機組件的第一部分是遠焦系統組件,第二部分是熱像儀組件,其中探測器/制冷機組件使用了SADA II探測器和線性驅動制冷機。通用電子單元包含視頻處理器電路板、視頻轉換器電路板、接口控制電路板、電源、備用電源、幀積分/對比度增強電路板和未來應用的擴展插槽。

 

美軍項目管理對低速初期生產(Low Rate Initial Production,LRIP)的定義是指系統(不包括艦船和衛星)以有限數量進行的生產,其目的是為使用試驗和評價提供代表批生產的試件,建立初步生產基地,使生產率有序增長、以便使用試驗成功完成後進入大批量生產。文獻介紹的HTI項目包括兩個LRIP合同,一個是套件B的LRIP合同,另一個是M1A2主戰坦克瞄準鏡的LRIP合同。具體數量為:9套用於M1A2主戰坦克的車長獨立熱像儀;11套用於M1A2主戰坦克的炮長主瞄準鏡的熱成像系統;12套用於M2A3車長獨立觀察裝置的套件B;6套用於M2A3增強型Bradley目標獲取系統的套件B;9套用於M8裝甲火炮系統的炮長主瞄準子系統的熱成像系統;4套用於LRAS3的帶有遠距離光學系統的套件B;2套用於合格性測試的套件B。

 

1994年7月,HTI項目獲得「裡程碑I/II(Milestone I/II)」許可。第一批套件B從1994年11月開始交付美國軍方,1997年3月底,共生產完成61套套件B/瞄準鏡。經過20多年的發展,HTI技術已十分成熟,覆蓋範圍包括製冷型和非製冷型探測器,車輛平臺包括作戰和非作戰車輛。例如,DRS公司基於HTI技術開發的駕駛員視覺增強器(DVE)的月產能達到2500套,可在30天內裝備美軍的一個旅級單位。

 

據公開資料報導,美國陸軍與DRS公司籤訂了一項總額為6700萬美元的合同,指定後者為美軍M1A1 Abrams主戰坦克、Bradley步兵戰車、Stryker輪式裝甲車提供基於HTI二代FLIR技術的套件1A/套件1B(SG-FLIR Block 1 A/B-kits)。該合同將於2026年完成。

 

4 通用組件技術中的制冷機

 

為滿足二代FLIR系統不同的製冷需求,美國夜視和電子傳感器部門(NVESD)研發了一系列線性驅動制冷機。與具有相似性能的制冷機相比,成本較低(10000美元以下)、壽命較短(平均故障時間為4000 ~ 8000 h)、冷卻時間較快(在不到15 min的時間內溫度達到80 K),會受到溫度過高或過低、較大程度的機械衝擊和工作環境中常見的振動等影響。為了改進旋轉式制冷機可靠性低、多軸振動、噪聲過大、缺少溫度穩定性等缺點,線性驅動制冷機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美國國防部定義的線性驅動制冷機系列的功率有0.15 W、1.0 W、1.5 W和1.75 W,是斯特林循環、雙對置活塞、線性驅動單元,與SADA系列的集成通過用於驅動線性電機和冷端溫度控制的外部或者內部控制電子單元來實現。

 

0.15 W線性驅動制冷機用於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Javelin指揮發射單元。因為可攜式系統由電池供電,制冷機效率較為重要,所以0.15W制冷機的設計使膨脹器靠近壓縮機,可通過非常短的傳輸線實現。1.0 W線性驅動制冷機應用於美國陸軍二代FLIR水平技術集成項目。因為應用範圍較廣,所以1.0 W制冷機主要專注於限定製造商、降低成本和提升可靠性。1.75 W制冷機最初用於高性能FLIR系統,例如,Apache直升機、現已取消的Comanche直升機和量子阱熱成像系統。由於重量原因,已被重量更輕的1.5 W制冷機所替代。1.5 W制冷機用於高性能FLIR系統,在1.0 W制冷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其冷卻或者製冷量的需求都超過了1.0 W制冷機。重量較輕,是Apache直升機使用的1.75 W制冷機的替代件。

 

5 結束語

 

在軍用紅外技術應用的早期階段,由於需要裝備熱成像系統的武器平臺種類繁多,各有差異,如果每個武器平臺研發一套熱成像系統,將形成數量眾多、功能大同小異的系統組件,導致研發成本上升,產品缺乏通用性和互換性。通用組件符合標準化、規範化和通用化趨勢,預留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美軍紅外項目一般以成熟的通用組件技術為基礎實現工程化。通用組件雖然減少了工程上選擇不同方案的餘地,但提高了可生產性,降低了工程製造開發的成本。

 

通用組件的初衷是為了控制成本,它是以犧牲組件的靈活性、先進性、獨特性為代價的。通用組件技術實施以後,紅外技術發展迅速,一方面探測器的規格從通用組件時的幾個線列(例如,288 × 4、480 × 4等)逐步發展到半幀、全幀,甚至百萬像元的高清格式焦平面陣列。另一方面,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實現同樣功能所需的硬體體積變小、重量變輕,使得原來需要用幾塊電路板實現的功能可在一塊電路板上實現,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可以實現組件的靈活定製,這種趨勢導致對通用性的需求逐漸弱化,反映在英文文獻中就是Common Module的提法逐漸被Module取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通用化的思想被揚棄,Common依然深刻地滲透在Module的設計研發過程中,只是從大Common變為小Common。

推薦培訓:

9月18日至20日,由麥姆斯諮詢主辦的《第26期「見微知著」培訓課程:紅外探測器核心技術》在無錫開課,涉及額溫槍、額溫槍、熱像儀核心元器件,主要內容包括:(1)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綜述;(2)微測輻射熱計探測器;(3)熱釋電探測器;(4)微懸臂梁探測器;(5)光學超構材料紅外探測器;(6)熱電堆探測器;(7)量子點紅外探測器(QDIP);(8)碲鎘汞探測器;(9)Ⅱ類超晶格探測器。

聯繫人:彭琳
電話:17368357393
E-mail:PENGLin@MEMSConsulting.com


相關焦點

  • 軍用手槍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
    ,新槍被命名為M17/18,用以取代上一代M9軍用手槍。圖片正中就是通用的發射控制組件這一型手槍在技術上有什麼過人之處,會被美國陸軍看中?就這個話題我們來聊一聊軍用手槍的發展趨勢。M17/18使用一套通用的發射控制組件,可以搭配不同的套筒和套筒座、彈簧、彈匣,可以更換9*19mm、.40 S&W、.357 SIG、.45 ACP等四種口徑的槍管,從而可以組合為4種不同口徑的手槍。那麼採用模塊化設計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就是可以實現功能的擴展,通過不同組件的組合可以輕鬆地組合成不同口徑或者緊湊程度不同的手槍。另外從理論上通過通用一部分組件可以降低成本。
  •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技術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技術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1、無人機行業發展概況無人機是由控制站管理(包括遠程操控或自主飛行)的航空器,也稱為遠程駕駛航空器。無人機系統是指由無人機飛行器平臺、飛控與導航分系統、地面指控分系統、任務載荷分系統等組成的系統。
  • 國外單兵熱成像裝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多種技術路線並行發展為確保第二代單兵熱像儀發展成功,美國採取多種技術路線並行發展的策略。從成像方式看,既有光機掃描成像的技術路線,又有電子掃描成像和凝視成像的技術路線;從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看,既有製冷的,又有非製冷的。
  • 機器視覺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要:介紹了機器視覺的概念和機器視覺的組成,闡述了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現狀,如光源照明技術、光學鏡頭、攝 像機及圖像採集卡、 圖像信號處理、執行機構等,分析了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民用、科學、軍事領域的應用狀況
  • 2018年國外軍用無人機裝備及技術發展綜述
    因此,針對2018年軍用無人機的研發進展,將從需求牽引、改進改型、機載系統、新作戰概念及顛覆技術應用等角度進行系統總結,為軍用無人機未來發展提供參考。作戰任務需求牽引軍用裝備技術發展。2018年,無人機技術持續發展,無人機除了執行情報、偵察、監視和察打一體等傳統任務外,拓展並滿足更多熱門需求,包括空中加油、空中運輸、海上監視、助推段反導等。
  • 未來軍用戰機發展趨勢
    ,同時也關乎到一個國家的戰略及安全,因此世界各國均把發展各類軍用戰機作為重點項目。 直升機突破性發展直升機由於技術突破,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特別是由於飛行速度的提高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直升機特別是軍用直升機被各國列為重點發展項目。
  • 大咖文章推薦 | 歐美軍用航空器系統適航性發展分析
    李巖.歐美軍用航空器系統適航性發展分析[J].航空科學技術,2021,32(11):19-22.隨著軍用飛機設計理念和研製技術的不斷變化,軍機的適航管理及適航技術的發展也日趨完善。歐美率先建立了各自的軍用航空器適航性體系,作為軍機設計製造、運行和維修的基礎參考準則。本文主要介紹軍用航空器系統的適航性相關概念、歐美的軍用航空器適航性文件架構,以及歐盟軍用航空器適航性準則,為我國的軍用航空器系統的適航性建設工作提供借鑑。
  • 【無人平臺】軍用地面無人平臺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軍用地面無人平臺是一種用於完成軍事任務的自主式、半自主式和人工遙控的機器人,以完成預定戰術或戰略任務為目標,以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裝備。同時可搭載ANS自動導航系統以及運輸組件,實現自主以及半自主的運輸、作戰支援等任務,混合動力方式在保障其隱蔽性的同時滿足長時間使用的要求。
  • 土耳其軍用無人機發展現狀
    近年來土耳其國防工業在無人機領域表現出明顯的發展潛力。土耳其軍工企業研製出多款各種用途的無人機,並將其推向國際市場。土耳其無人機主要包括三類:一類完全採用自主技術;二類部分零部件國外購買;三類是完全從國外引進。文中我們只探討土耳其空中無人機的主要特徵。1.
  • 2020年無人裝備行業市場現狀、產業鏈分析及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人類戰爭正向信息化戰爭形態轉變,戰爭無人化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各種無人作戰平臺在局部戰爭中開始嶄露頭角,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 力和光明的應用前景,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發展勢頭十分強勁。無人裝備在多次現代 戰爭中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各種無人作戰裝備在局部戰爭中開始嶄露頭角,比如無人機、 水下無人潛器和水面無人艇均協助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完成重要任務。
  • 重磅發布:我國陸軍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今天,小編就帶你深度了解我國陸軍裝備發展現狀及趨勢。陸軍是最古老的軍種,長久以來是各國國防體系中的絕對主力,處於軍隊作戰、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地位。,目前軍用直升機已發展至第四代。軍用直升機分類(來源:《兵器大百科》(黃國志),《軍用直升機作戰效能評估與運籌分析方法》(張廷良))軍用直升機相對固定翼飛機具有多項優勢。
  • 毫米波雷達技術發展趨勢及在ADAS中的應用
    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多傳感器融合可顯著提高系統的冗餘度和容錯性,從而保證決策的快速性和正確性,是現階段ADAS走向高級自動駕駛並最終實現無人駕駛的必然趨勢。●●●毫米波雷達其它應用以及發展趨勢:毫米波雷達除了汽車ADAS應用,還在無人機、安防、智能交通、工業以及軍用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無人機:主要應用體現在定高和避障兩個方面。
  • 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發展趨勢
    滲透軍用雷達主流應用領域目前,AESA技術已滲透到許多關鍵應用領域,包括X波段機載火控雷達、VHF至S波段預警搜索雷達和特定的S/X波段彈道飛彈防禦雷達。在不斷插入現役雷達的升級改造以及作為一種全新設計取代傳統雷達的發展中,AESA技術不斷取得進步。戰鬥機和轟炸機機載雷達多為X波段。
  • 軍用機器人在現代戰爭中的運用及發展趨勢
    S·波波夫對當今世界主要軍事大國軍用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現狀的看法。文章認為,未來戰爭及武裝衝突的特點及趨勢決定,軍用機器人將發揮決定性作用。軍用機器人將參與戰爭的全過程,對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必須將新技術運用到軍用機器人的研發當中,不斷推動武裝力量的「機器人化」。文章編譯如下:軍事百科對「機器人技術系統」這一術語的解釋是:「能夠接收來自外部環境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獨立或在操作員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行動」。
  • 薩德飛彈系統零組件供應商曝光:ADI陀螺儀、ENDEVCO加速度計、ULIS紅外探測器...
    「薩德」系統有兩套核心組件,其一是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公斤,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KKV)及整流罩組成。動能攔截器由姿控、軌控發動機組合提供直接控制力,採用側窗探測紅外凝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並直接碰撞摧毀彈道飛彈彈頭。這一飛彈防禦系統對亞太地區尤其對中國勢必帶來諸多麻煩。
  • 微信預售| ARGUS USBP通用紅外頻閃電池盒
    今天給大家帶來今年阿爾戈斯的第一款功能夜視組件
  • 世界軍用生物交叉技術發展淺析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與醫學院發布《保護生物經濟》報告,展望生物交叉經濟發展趨勢及相關風險。美國蘭德公司發布《腦機接口:軍事應用與影響的初步評估》報告,探索腦機接口技術在當前和未來的作戰價值、相關弱點與風險,以及技術部署之前應制定的政策規範。歐盟委員會發布《生命科學中的跨技術方法交叉發展》報告,旨在指導和促進生物科學中的交叉技術發展。俄羅斯、亞太地區多國重視軍用生物交叉技術發展。
  • 軍用無人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文轉載自軍民融合產業圈(ID:JMRHCYQ),來源:廣發軍工研究團隊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創新發展十三五 | 創新教育 | 軍工百強 |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預見未來:預見2016 | 預見2020 | 預見2025 | 預見2030 | 預見2035 | 預見2045 | 預見2050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1 UUS發展現狀1.1 國外研究現狀近年來, 世界各主要海軍大國都加快了UUV的研究步伐, 並取得了重要進展。隨著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進步, 大深度、遠航程、大載荷、自主回收成為UUV的發展趨勢[2-3]。1.1.1 美國UUS是現代海軍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海軍裝備中新概念、新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
  • Ⅱ類超晶格紅外探測器在遙感中的應用前景
    、高性能、長壽命和高可靠性等越來越高的要求,紅外遙感器已成為航天光學遙感器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為了著眼於未來高性能紅外光學遙感器的發展需求,需要研製高性能的雙色或多色紅外探測器。 (3)發展甚長波紅外探測器技術,甚長波紅外波段具有最高的大氣窗口目標輻射能量,是紅外探測技術中非常重要的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