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恐襲34人死,歐洲為何如此脆弱?

2021-02-20 南風窗
洲再次展現了團結,再次因為恐怖襲擊。當地時間3月22日上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連環爆炸,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34人死亡,逾200人受傷。這次恐怖襲擊,距離去年11月法國巴黎造成132人死亡的恐怖襲擊,僅僅四個月。

昨夜,巴黎艾菲爾鐵塔被燈光照出比利時國旗的顏色(紅黃黑)

當天晚上,巴黎艾菲爾鐵塔的燈光打出了比利時國旗的顏色。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襲擊行徑予以強烈譴責。法國總統奧朗德表態,對布魯塞爾的襲擊,也是對整個歐洲的襲擊。英國首相卡梅倫呼籲堅定地與比利時人民站在一起。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稱比利時「並不孤獨」。一切都似曾相識。為何是比利時?媒體和反恐專家對此已做了庖丁解牛似的分析,比如布魯塞爾西北的穆斯林聚居區莫倫貝克,早已是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不堪重負的反恐機器,讓比利時成了歐洲反恐戰線上最薄弱的環節;申根區來去自由的制度安排,導致恐怖分子能做到「來無影去無蹤」。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也不是事實的全部。

布魯塞爾城區示意圖,左側標紅的是莫倫貝克區,巴黎恐襲案的關鍵嫌疑人幾天前剛在這裡落網;右側分別是昨天遇襲的地鐵站和機場

從反恐措施和實踐來看,脆弱的不僅是比利時,整個歐洲都是國際反恐的薄弱環節。「反恐戰」始於9·11事件之後,自那以後,無論是國際恐怖分子還是本土極端勢力,都沒有在美國成功發起過像歐洲近年來那樣「死難者動輒數十」的恐怖襲擊。至於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最近幾年出現的 「獨狼」式襲擊,更像是 「山寨版」恐怖活動。

2013年,斯諾登洩露過一份文件。該文件顯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五國情報部門,在2008年一起開會,弄出了一個所謂的「五眼協議」(Five Eyes Agreement),主要內容是這五個國家之間開展合作,通過大面積監聽電話進行反恐情報分享。歐盟以侵犯個人隱私為由,對此敬而遠之。

民眾自發悼念布魯塞爾恐襲遇難者,在廣場上寫下祝願語

在反恐情報分享方面,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曾提出打造歐洲版的「中情局」,但這一建議立刻被淹沒在反對聲浪中。歐盟內部提出的 「乘客信息記錄」協議——分享跨國乘客姓名、行程等個人信息,因涉嫌侵犯隱私在歐洲議會遭到多次狙擊。而美國、加拿大早在幾年前就達成協議,相互分享來自歐洲的乘客個人信息。穆斯林聚居區不僅歐洲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其他西方國家都有。但後者並沒有讓這些社區成為像莫倫貝克那樣的恐怖溫床。以澳大利亞為例,在2010年的反恐戰略白皮書中,就從政策層面做到了反恐「進社區」、 「下基層」。澳聯邦警察與社區建立緊密聯繫,主動與新移民接觸。聯邦政府撥專款,社區組織通過開展活動,主動融入新移民,尤其是防止年輕人極端化傾向。當然,也通過多渠道監控,發動民眾舉報可疑分子。

3月22日布魯塞爾遭自殺式炸彈襲擊後,民眾驚魂未定

至少在國家反恐戰略層面,歐盟國家做得遠沒有美國、澳大利亞等其他西方國家到位。在反恐問題上,無論是制度建設、政策協調上的滯後,還是在反恐資源上的捉襟見肘,本質上反映了歐盟作為一個治理體系,在多重危機的衝擊下已不堪重負。恐怖威脅、難民問題、民粹主義、經濟困境,這些相互交織的危機如影隨形般困擾著歐盟。英國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做過一個統計,在歐洲列強的帝國巔峰時刻,英國殖民地的面積相當於其國土面積的125倍,這一比例,法國是19倍,荷蘭是55倍,比利時是78倍。不了解歐洲過去在包括西亞非洲在內的殖民地做了什麼,就不了解歐洲的歷史。不關注這些地區的現狀,歐洲就不能規劃自己的未來。


荷槍實彈的比利時警察。此刻已有兩名兇嫌被捕,仍有部分嫌犯在逃

現實總能折射出歷史的倒影。如今比利時警察荷槍實彈地守在穆斯林聚居區,歷史上歐洲列強的軍隊曾長期盤踞在殖民地。這一對比,多少有點苦澀的諷刺。去年巴黎恐怖襲擊後,比利時內政部長讓·雅姆邦曾憤怒地表態要「清理」莫倫貝克區。「清理」只能表達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作為歐盟象徵的申根區,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百萬西亞北非難民神往。正如有的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樣,包括比利時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對本國穆斯林青年不體面生活的忽視,本質上是西方國家對某些穆斯林國家苦難的忽視的一個折射。


「清理」莫倫貝克區只能表達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

或許,歐盟這樣的政治工程,比人們想像的更有韌性。但歐盟現在面臨的問題,在政策和制度層面很難看到解決的希望,至少不能做到立竿見影。在恐怖陰影籠罩下,歐盟應該團結。但歷史積澱下來的沉痾,還需要歷史來衝刷。

相關焦點

  • 歐洲心臟遭重創:布魯塞爾恐襲全回顧
    接著,9點19分,在布魯塞爾市中心歐盟總部附近Maelbeck地鐵站發生第三起爆炸。截至下午4點,布魯塞爾連環爆炸已經導致34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據法媒報導,有8名法國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下午4點30分,「伊斯蘭國」宣布為恐怖襲擊事件負責。隨後,搜查人員在爆炸現場找到「伊斯蘭國」旗幟。爆炸現場一片混亂,旅客扔下行李倉惶而逃。
  • 布魯塞爾恐襲死亡人數升至34人,「歐洲心臟」遭受重擊
    22日上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發生的系列爆炸襲擊已造成34人死亡,超過170人受傷。
  • 布魯塞爾 莫倫比克歐洲「聖戰者的溫床」
    當地2016年3月22日,也就是北京時間昨天下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連環爆炸案,機場和地鐵站先後受到襲擊,至少30人死亡212人受傷。
  • 布魯塞爾遭連環恐襲至少34死187傷
    據比利時媒體和檢方消息,22日上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發生的系列爆炸襲擊已造成34人死亡、187人受傷。
  • 布魯塞爾3·22恐襲三周年,當年親歷者今又如何?
    2016年3·22布魯塞爾恐襲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事件,又稱3·22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事件。
  • 恐襲尼斯,卡車碾壓持槍掃射,77死50傷!去歐洲度假小心!
    截至目前,至少75人死亡,50人受傷,16人情況危急,正在緊急搶救。法媒稱,這是自ISIS製造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和2016年3月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以來,歐洲遭遇的最嚴重恐襲。法國安全專家認為,極端組織ISIS是主要嫌疑人,但尚不確定。據稱,卡車司機與警方進行了交火,已經被擊斃,警方懷疑其一名同夥在逃。
  • 34人死亡 上百人受傷!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連環爆炸 媒體公布3名兇嫌照片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周二(22日)發生連環恐怖襲擊,機場離境大樓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後,市中心歐盟總部附近的地鐵站也發生爆炸,造成30多人死亡,約100人受傷,其中許多人傷勢嚴重。比利時宣布全國哀悼3天。
  • 50人死亡,美國911之後最嚴重恐襲
    恐襲酒吧外目擊者拍下的畫面Christina Grimmie遭到恐襲的酒吧是奧蘭多著名的同性戀夜店Pulse。凌晨兩點左右,當時店內還有100餘人,槍手全副武裝,持AR-15突擊步槍和手槍開始瘋狂掃射。
  • 【人間慘劇】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多起爆炸,百餘人傷亡! 「伊斯蘭國」宣布負責
    3月22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機場與歐盟總部大樓附近的地鐵站先後發生多次爆炸,造成至少34人死亡,170人受傷。IS組織已宣傳對此恐怖襲擊負責。機場發生爆炸一個小時後大約9點,布魯塞爾市區歐盟總部附近馬埃勒貝克(Maelbeek)地鐵站亦發生爆炸,導致至少2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 【歐洲已成世界反恐前線!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地鐵多地發生爆炸!】
    當局很擔心,這些武裝分子會在歐洲再發動一場巴黎式恐襲。沒想到,這一擔憂在22日成了現實,而且就在布魯塞爾。布魯塞爾當地時間22日11:50左右舉行的公開新聞發布會上,比利時首相Charles Michel確認了布魯塞爾今晨發生三次爆炸,兩次在Zaventem機場,一次在Maelbeek地鐵站。截止目前至少26人死亡。
  • 【英國曼徹斯特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匈指責歐盟放縱非法移民造成恐襲
    5月23日,英國的曼徹斯特發生了造成22人死亡、50多人受傷的恐襲慘案。剛過幾個小時,匈牙利對外經濟和外交部長西亞爾託·彼得班就對公共電視臺發表講話,抨擊布魯塞爾:歐洲在兩年內允許近150萬「背景和意圖未經甄別的人」進入歐洲,因而承擔了巨大風險。西亞爾託認為,2015年以來頻頻發生的恐怖事件,與非法移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匈牙利外長的話是過於簡單化,須知英國在移民危機發生前也一直受到恐怖主義的威脅,且其移民主要是原殖民地國家的人)。
  • ISIS為什麼要襲擊布魯塞爾?
    目前根據比利時官方的消息,傷亡人數接近200,已經至少34人死亡。原本比利時警方在四天前一次突擊搜捕中抓獲了去年巴黎恐怖襲擊案件的頭號在逃嫌疑人薩拉赫·阿布德斯蘭,同時繳獲了若干武器彈藥。當時比利時外長就警告說,他的在逃同黨很可能在近期製造一次襲擊事件。結果話音未落,慘烈的襲擊就在布魯塞爾本地上演了。
  • 【比利時警方發現巴黎恐襲案炸彈作坊】逃犯曾在奧匈邊境遭警方盤查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近日,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又查出新線索,一直被稱為此次襲擊策源地的比利時布魯塞爾有重大發現:據當地檢察部門表示,巴黎連環恐怖襲擊的在逃主犯薩拉赫,曾經匿藏在布魯塞爾一座建築物內,該處也是在恐襲中所用炸彈的製造地
  • 比利時爆炸已致34死!「伊斯蘭國」宣布對襲擊負責
    目前已造成34人遇難,250人受傷。比利時檢方認定,這兩處爆炸均為自殺式恐怖襲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爆炸地點3月22日布魯塞爾恐襲回放  ●8時左右 比利時當地媒體說,布魯塞爾扎芬特姆國際機場出發大廳傳出兩聲爆炸。
  • Breaking News 比利時連環爆炸 : 至少34人遇難 媒體公布3名兇嫌照片
    比利時首相米歇爾22日對全國發表電視講話之際,歐洲正陷入震驚和恐懼之中。 當天,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遭受連環爆炸襲擊,先是布魯塞爾市郊的國際機場接連發生兩起爆炸,隨後市內一個靠近歐盟總部的地鐵站又發生爆炸。截至本報今天凌晨發稿時,爆炸共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傷。這也是繼去年11月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30人死亡後,歐洲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恐怖襲擊。
  • 比利時連環爆炸35人遇難 長沙妹子一家與恐襲幸運擦身
    22日上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發生的系列爆炸襲擊已造成35人死亡,近200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
  • 還原比利時爆炸瞬間,衝擊波將人瞬間撂倒現場一片血腥(附逃生手冊)
    比利時是歐洲的十字路口,布魯塞爾更堪稱「歐洲的心臟」,歐盟總部、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北約總部都設在這個僅有113萬人口的城市。巴黎恐襲事件發生後,比利時加大了反恐安保力度,在阿卜杜勒-薩拉姆藏匿的「重災區」莫倫比克區(Molenbeek),警方加強了檢查,政府動輒拉出近百人的「高危名單」進行檢查。
  • 倫敦恐襲最新進展:嫌犯身份披露
    英媒認為,如果最終結論確實如此,那將是這起恐襲事件中,又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真相。 因為就在18個月前,同樣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宮殿附近,一名來自聖戰組織的恐怖分子,先是駕車在威斯敏斯特橋上撞死4人,隨後棄車持刀殺死一名威斯敏斯特宮殿前的警察後被擊斃。兩次恐襲,不光是發生地點驚人相似(據美媒報導,兩次恐襲發生點僅相距幾米),作案手法相似(皆開車撞進人群),連作案人的居住地也竟驚人的一致:同樣都來自英格蘭米德蘭茲地區的伯明罕市附近。
  • 紐西蘭黑幫承諾「站崗清真寺」|恐攻之後:其它國家也會遭到襲擊嗎?|穆斯林協會:屢警告種族主義遭漠視|恐襲從策劃到實施如此順利?
    紐國穆斯林協會:屢警告種族主義遭漠視紐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恐襲令不少人反思該國的種族主義。有當地穆斯林協會稱,過去5年曾警告種族主義和暴力上升,但政府未有重視,令他們失望。居民籲寺外築人牆表示支持紐西蘭種族關係專員德沃伊(Susan Devoy)在恐襲後翌日撰文,指該國穆斯林多年來都面對仇恨和極端主義人士等,警方應密切監察白人至上主義,她不相信當日恐襲是意料之外。遇襲的清真寺目前仍封鎖調查。警方昨日表示,正努力搜證,以儘快安排周五重開遇襲的清真寺,讓穆斯林可以舉行周五禱告。
  • 歐洲武器黑市:半小時買到AK—47
    面對黑市武器泛濫的嚴峻形勢,一些歐洲國家和歐盟已經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建立歐洲統一的槍枝登記和報廢制度,阻止極端分子獲得武器,但這一努力仍面臨不小的挑戰。藏在汽車油箱裡塞爾維亞扎斯塔瓦武器公司經理布爾扎科維奇告訴媒體記者,巴黎恐襲中,襲擊者使用的七八支M70式突擊步槍由這家企業製造,生產時間是1987年和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