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驢甲。
最近幾年有個關於人際交往的詞特別流行——「交淺言深」,說是兩個人的交情明明沒到那份上,但是聊天的話題都很深入,明明才剛加微信沒聊幾句,你就跟對方託底,說自己胸有大痣,真誠到讓人流淚。
情感博主們說了,這樣不好,不管是交朋友還是談戀愛,兩個人交往的時候,切忌交淺言深,不然百分之百後悔。
這個道理,用到炮友身上就有了爭議。炮友關係是個很玄妙的存在,說是陌生人吧,太絕情;說是朋友吧,又總覺得玷汙了朋友這個詞。要說交情淺吧,兩個人都已經越過中間商直接坦誠相見了;要說交情深吧,這份交情也僅限於在床上。
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炮友,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抱有真誠?如果要,那這裡的真誠又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前同事阿末就有兩個微信號(現在大家都有吧?),一個正常用,一個加炮友,兩個號的風格也不一樣,正常的那個想發啥發啥,頭像是自己照片;炮友的那個,相冊就三五張圖片,風景的、心靈雞湯的,頭像是一個少女的背影。
用阿末的話來說,炮友號就只是個聊天工具,沒有社交價值,懂的人自然懂,時間地點一敲定,奔著去就行了,乾淨利落。
有一次她在tinder上匹配到一男生,對方問她找啥,她說FWB(炮友的意思),對方聽明白了,說要不微信聊唄。
轉戰到微信之後,還沒來得及打招呼,男生直接上來兩個字:小號?
阿末說是的。男生聽完,回說,「呵呵,那算了」。
這個回復讓阿末懵了,之前不都好好的麼,也說了是找炮友,怎麼這會兒來介意是不是小號了。她聽不得對方陰陽怪氣的語氣,就問怎麼了。
男生說,連起碼的真誠都沒有,還聊什麼別的呢。
阿末也剛,沒再回復就把對方刪了——「這人有病吧,用小號加炮友有什麼問題嗎?」
對她來說,對著炮友展現自己的日常生活,是讓人很不適應的一件事,「你想想看,當炮友看到你發旅遊的照片,他聯想到的只有你在床上的樣子,你心裡膈不膈應?」
這次經驗讓阿末長了教訓,她之後開始在小號經營自己的朋友圈,說是經營,其實也就是發的頻率更頻繁了一些,以便讓這個號看起來「更加真誠」。
「炮友之間當然不需要真誠,如果需要,那看到的也是假的真誠」,這是阿末的態度。
阿王對這樣的觀點不以為然。她曾經就反擊過阿末,說炮友也是人,人和人之間是有溫度的,搞得這樣冷冰冰又有什麼意思呢——
「要是只想要那個,那幹嘛不自己買個玩具解決?」
對阿王來說,炮友是處在陌生人和對象之間的一個中間態,那話怎麼說來著,「沒有愛的性是缺少靈魂的」,炮友當然談不上愛不愛,但既然本來就沒有,兩個人積極去創造一種曖昧的氣氛也是好的,畢竟,曖昧的氣氛有助於提升一場性愛的完美度。
比如,剛認識的時候,扯些別的,聊聊家常,聊聊天氣,聊聊各自北漂的經歷,找一找兩個人的共同點,這樣即使到了床上,兩個人坦誠相見的時候,也不會感到突兀。
在這樣的套路之下,之前「真誠地交談」算是一個緩衝和預熱,對一次約炮體驗的愉悅度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這樣的真誠也有副作用。阿王說她之前約到一個人,上床之前千好萬好,一見如故,該聊的也都聊了,連自己公司在哪家住哪裡都說了,甚至還跟對方吐槽了自己的老闆和同事。
結果一上床,對方三分鐘結束,體驗特別不好。
約炮的第一次體驗不好,是很難再有下一次的。看著躺在通訊錄裡的那個頭像,想著以後應該也不會有交集了,再想到之前交心的種種,阿王感到很唏噓,甚至還會一陣臉紅。
炮友之間需要真誠,但如果是第一次和對方約,那也別太真誠,不要事無巨細都跟對方講,這個分寸的分界點在於:試想一下日後不聯繫了,想起聊過的那些話題,會不會覺得臉紅。
這是阿王的建議。
炮友之間的真誠,更像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快感加倍,用過頭了,事後懊悔。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對於炮友的定義和阿王很像:朋友之上,戀人未滿。從這層意思來講,炮友之間真誠地交流是必需品,沒有真誠,連關係都不能成立。
但如果是和阿末一樣,覺得炮友僅限於肉體上的相互慰藉,算不上朋友,更算不上戀人,那在這樣的炮友關係裡,真誠就是一件畫蛇添足的事了。
炮友之間需不需要真誠?看到這裡,我想你心裡應該已經有答案了。
- END -
今日作者
經常唏噓的 驢甲
合作聯繫
Email:money@xinliyo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