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
《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段佳話: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這地方沒有長官,誰適合去補這個空缺?」祁黃羊說:「解狐適宜。」晉平公大吃一驚:「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合,並不是問的誰是我的仇人呀。」晉平公說:「很好。」於是依著祁黃羊任命了解狐。
隔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國家缺少軍事人才,誰適合擔任三軍統帥?」祁黃羊回答:「祁午適宜。」晉平公詫異的說:「祁午不就是你的兒子嗎?」他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合,並不是問的誰是我的兒子呀。」晉平公說:「很對。」又依著祁黃羊任命了祁午。
後來事實證明,祁黃羊所舉薦的仇人解狐在任職期間把南陽治理的井井有條、政通人和,一度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之景;所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治軍有方,在領軍期間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接連攻城奪寨,戰必勝,攻必取,立下赫赫戰功。孔子聽到了這些事,說:「祁黃羊舉薦賢才的建議真好啊!推薦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薦自己人不迴避兒子,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這就是舉賢不避親仇的典故。意思就是,只要是真正有本領的賢能人才,不管與舉薦人是否有親屬關係,也不論與舉薦人是否存在隔閡芥蒂,都可以正常舉薦,讓真正賢能的人才發揮其作用。
孟子三樂中的第三樂有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地方工作期間,習總書記愛才敬才、聚才而用的故事,廣為流傳。正是有了如習總書記一般的「趕鴨子上架」的愛才、「扯開嗓門喊人才」的求才、「德才兼備」是根本要求的育才、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的養才之心,才會出現「豪傑之士魚貫而入,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的「貞觀盛世」。
領導要廣開言路,善於發現人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既塑造了鄒忌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表現出作者對善於勸諫者和開明君主的肯定和讚賞,文章由已及君,由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觀一落葉而知天下秋,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三人成虎」的失政之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初中課文中記載著這樣一篇文章:「周亞夫軍細柳」,講述的是大將周亞夫軍紀嚴明的典故,原文如下: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霸陵;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的侵略。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一直騎馬進去了,將領們用下馬的禮節來歡迎歡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過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著節牌通告了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於是皇上也只好放鬆了韁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為之動容,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營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以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裡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嘆不已。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做中尉。
文帝將要去世的時候,告誡太子說:「如果發生危機情況,周亞夫是能真正擔當領兵重任的人」,後來太子繼位為景帝,授予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戰備戰備,寧可備時無戰,不可戰時無備)
特警五特精神:特別講政治,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鬥: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楚河流沙幾聚散,日月滄桑盡變換,亂世多少紅顏換一聲長嘆;誰曾巨鹿踏破了秦關,千裡兵戈血染,終究也不過是風輕雲淡。長槍策馬平天下,此番訣別卻為難,一聲虞兮虞兮淚眼已潸然;與君共飲這杯中冷暖,西風徹夜回憶吹不斷,醉裡挑燈看劍妾舞闌珊!垓下一曲離亂楚歌聲四方,含悲辭君飲劍血落凝寒霜;難捨一段過往緣盡又何妨,與你魂歸之處便是蒼茫。漢兵刀劍紛亂折斷了月光,江畔隻身孤舟餘生不思量。難捨一段過往緣盡又何妨,與你來生共寄山高水長」!
一首「虞兮嘆」道盡了西楚霸王項羽的俠骨柔情與無可奈何。項羽本可以聽從謀士範增的建議在鴻門宴剷除劉邦這個心腹大患,但卻孤高自傲,放虎歸山,最終導致劉邦力量由弱變強,最終把項羽逼迫得烏江自刎,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且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斷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外之兵,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善於用人,善於接受人才的意見,做到守有賢相,謀有良臣,戰有猛將!一句「為之奈何?」充分地給了人才用武之地。正是有了漢高祖劉邦這樣廣納賢才、愛才如命的胸襟,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才能心甘情願輔助其左右,劉邦才能在楚漢爭霸中一舉擊潰西楚霸王項羽,打贏了至關重要的一仗,而恰恰是這一仗,奠定了大漢王朝的根基!
宰相必起於州郡 猛將必發於卒伍
絕大多數的人才都在基層經歷了摸爬滾打,國家在選拔官員和將領,一定要從有基層實際工作經驗的人中選拔。否則處理政務,領兵作戰就可能是紙上談兵。生活中很多事實說明,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是因為得不到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一輩子難以施展才能。
劉邦自己從前也就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後發展為一代帝王。從漢高祖劉邦所用的人才看,張良出身沒落貴族,周勃是吹鼓手,樊噲是屠夫,灌嬰是布販,倘若不是時勢給予他們施展才能的機遇,可能同樣遭到終身埋沒的厄運,也就成為不了劉邦的「布衣將相」。
有用即無用 無用即有用
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有用吧,但卻被人砍了當柴火燒;路邊的枯枝敗葉因為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而躲過一劫,待到來年春風化雨隨即便枯木逢春,開枝散葉;所以說有用即無用,無用即有用;莊子有云:「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水滸傳中位於天罡星的「智多星」吳用想必大家都知道,出場便是「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道號「加亮」先生,意思是計謀不輸諸葛亮。從「智取生辰綱」到「賺金鈴掛調」;從「計賺玉麒麟」到「巧奪大名府」,無一不彰顯他優秀的軍事才幹。正是有了吳用的輔佐,宋江「替天行道」的大旗才能揭竿而起,才引得一百零八將聚義山林,宋江因此感慨道:「水泊梁山,能容天下英雄好漢」。
由此可見「吳」用即有用,無才卻偏偏是大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在所有的歷史故事裡,我唯獨喜歡讀三國。縱觀三國時期天下無雙的呂布這一生,出場可是自帶一手好牌:
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手持畫杆方天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可惜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不能自拔,後被部下反叛擒獲獻於曹操。呂布怒問:「我待你們不薄,為何叛我?」部下反問到「水淹下邳時,你有赤兔馬,渡水如履平地;論功行賞時,你還有美妾貂蟬,視她重於三軍;為將如此,竟然還敢說待我們不薄?」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縱使呂布有赤兔馬可日行千裡,有方天畫戟能破金斷石,但他輕視怠慢人才,不聽從謀士陳宮的逆耳忠言,反倒輕信奸細陳珪、陳登父子;整日紙醉金迷,歌舞昇平,導致「吾被酒色傷矣」,就算再驍勇無比最終也落得個白門樓殞命的下場;呂布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成了一手爛牌。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甘寧
孫權剛上位的時候,因為年輕,沒有威望,所以臣下還有朝中的貴族自然不服從,對孫權很是輕慢。但好在張昭和周瑜認為孫權是能成事之人,所以全力輔助他。張昭幫助孫權安撫百姓,得到民心;對於官員是選賢任能,很快就樹立了孫權的威信。所以孫權出徵的時候經常讓張昭來主持後方的大局。而周瑜足智多謀,能徵善戰,幫助孫權坐穩了主君之位,然後開始開疆擴土。
此時孫權的身邊還有兩位左膀右臂,一位是魯肅,字子敬;另外一位甘寧,字興霸。魯肅是周瑜舉薦給孫權的,在周瑜死後一直受到孫權的重用,為孫權把手江東臨岸的陸口,牢固的猶如鐵桶一般,在魯肅的鎮守下鮮有關口丟失。而錦帆賊甘寧為水盜出身,擅長水戰,陸戰的本領也很高強,屢次和曹軍對戰,曾經夜襲曹營,所帶領的一百個騎兵前去劫營,竟無一人犧牲,全部凱旋迴營,自己毫髮未損卻給敵人以重創,至此甘寧百騎劫魏營的典故廣為流傳。甚至關羽準備偷襲東吳時看到是甘寧臨江把守,就撤兵而回了。孫權曾感嘆道:「魏有張文遠(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吾有甘興霸(甘寧),足與之相敵也!」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周瑜去世後,孫權在面臨劉備的復仇大軍壓境之時,啟用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當時朝中文武百官紛紛認為陸遜只是黃口小兒,難堪大任,可孫權面對群臣質疑時依然不為所動,堅持已見,最終讓陸遜一展才能,火燒連營大破劉備七十萬大軍,致使劉備白帝城託孤,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破國的危難,保住了東吳六郡。
其實孫權先後有張昭、周瑜、魯肅和甘寧四位大將,後又有了新鮮血液陸遜的加入,才使得吳國在天下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三國鼎立之一。
再看曹魏集團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以數萬大軍對戰北方霸主袁紹八十萬大軍,庸主袁紹不聽謀士許攸的計謀,還硬生生把許攸給氣走了,許攸轉而怒投曹營,曹操此時正在泡腳,聽聞許攸前來連鞋都顧不上穿便匆忙迎接,許攸大為感動,隨即為曹操獻上了火燒袁紹大軍軍糧的妙計,奇襲烏巢最終逼迫袁紹大敗,曹操更是憑藉官渡之戰的勝利基本統一了北方,可見人才的作用。
夏侯惇是曹操帳下猛將,一日曹操問夏侯惇:「為什麼你少了一隻眼睛作戰還這麼勇猛?」夏侯惇回答說:「自從我少了一隻眼睛後,上了戰場感覺敵人都少了一半」。
(刑天舞幹戚 猛志固常在)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
龐統有大才,諸葛亮舉薦龐統去投靠劉備;初到劉備大營,因為其貌不揚,劉備並未重用,只是讓他做耒陽縣令。龐統到了耒陽,因為鬱郁不得志每日酗酒,政務一片荒蕪,被手底下的官員告狀到劉備那裡,劉備讓張飛去調查,結果親眼目睹龐統辦公,百日公文半日就批完了,並揚言道:「天下我都不放在眼裡,何況一個小小的耒陽縣!」,張飛對此讚不絕口,然後把龐統舉薦給劉備。見到劉備後,龐統這才拿出了諸葛亮給的舉薦信呈閱劉備:「我是不願意依靠他人的舉薦才讓別人重視我啊」,劉備聽罷,更加對龐統欽佩不已。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光,但當人才得不到重視時,人才自己應當通過自身的努力謀劃未來才是最好的出路。
哭出來的江山
梟雄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最終入主蜀地絕非偶然。曹操曾當面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天時;孫權憑藉長江天險,佔據地利;劉備能佔據人和,做到仁德廣布,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他雖是賣草鞋出身,但是識人斷物的本領,確是無與倫比的。劉備有一個無人能及的本領,那就是:哭!劉備「以哭馭人」的本領,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也難以與之匹敵。
初見趙雲時,相見恨晚,可謂「一見鍾情」。趙雲離開時,劉備執手揮淚而別。如是數次,最終劉備的眼淚感動了趙雲,劉備得到了這員大將。後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鬥,見到劉備兩人痛哭流涕。劉備含淚接過阿鬥,一把摔到地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這一哭一摔,使得趙子龍哭拜於地:「雲雖肝腦塗地,無以為報」。
張飛失徐州,將劉備妻小陷入城中,要以自殺謝罪。劉備向前抱住,奪劍擲地,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之語,說罷大哭。再次拉近了和關張之間的關係,關、張俱感泣。有此一哭,從此三人團結如一人。
徐庶要離開自己時,劉備大哭。然後相對而泣,坐以待旦。還發出了「吾欲盡伐此處樹木,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劉備痛哭流涕,使徐庶十分感動,不但承諾進曹營之後一言不發,還向劉備推薦了更為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黃忠作為一介忠臣,在當地很有名氣。如果得到黃忠,好多城池將不攻自破。劉備走進黃忠家裡一番哭訴:「我本是漢室宗親,但是身單力薄,空有一腔熱血,無人相幫去恢復漢室,痛哉惜哉」。黃忠深受感動,與劉備相對跪拜。劉備又哭來一員大將。
(打仗就要靠猛將 關張趙馬黃)
最為經典的一次是:劉備三顧茅廬,懇求諸葛亮出山。但諸葛亮知道,雖然劉備胸有大志,但卻不具備天時、地理、人和這三個因素。強行出山便違背天意。劉備見諸葛亮沒有反應,便再次拿出殺手鐧。他握住諸葛亮的手哭道:「先生不肯匡扶生靈,漢天下休矣!」言畢「淚沽衣襟袍袖,掩面而哭。」瞬間感化了諸葛亮,為了劉備,諸葛亮甘願與天鬥!
最後就是白帝城託孤。劉備哭著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辦遠勝於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我的兒子劉禪如果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你認為他不能輔助,你就自立為王吧。」此次哭泣,名為諸葛亮可以自立為主,實為令其不能僭越,令諸葛亮誠惶誠恐。然後劉備又讓劉禪拜諸葛亮為「亞父」。劉備死後,諸葛亮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輔佐劉禪耗盡了畢生精力。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本來,用哭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算什麼本事。但會分場合,分程度地哭,能把人才哭來,把霸業哭到手,那就是很了不起的能力了。
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確實也不為過 ,因為他當哭就哭的功力實在太強了。哭才讓劉備仁德遠布,塑造了一個明君的形象。他哭出了技巧和水平,哭出了大漢江山。
張飛巴郡搶頭功
卻說龐統死後,劉備在西川已無軍師為其謀劃,孔明立即由荊州起兵,派趙云為先鋒從水路直趨雒城,自統大軍在後跟進,又派張飛率一萬精兵從陸路入川.言明先到雒城者為頭功。
張飛即帶領兵馬殺奔西川,一路勢如破竹,可是到達西川門戶——巴郡,卻在蜀中老名將嚴顏的堅強抵抗下受阻,後張飛粗中有細,使用計策引誘嚴顏出城並生擒嚴顏,在將要問斬之時,嚴顏始終不肯下跪,罵道:「但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很佩服嚴顏的勇氣,於是下令喝退左右,親自解開繩束,拿衣給他穿,扶在堂前高坐,低頭拜跪道歉。嚴顏為人剛直,見張飛如此謙恭有禮,感動而致歸順。結果,張飛以嚴顏為前軍,一路關隘四五十處,都是嚴顏所管轄,都喚出投降。張飛兵不血刃,在孔明、趙雲之前就到達雒城城下,搶了頭功。
就算是莽夫張飛,也能禮賢下士,義釋嚴顏,最終打開了意想不到的局面。
人才的人格魅力
「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九百多年前嶽飛的話在今天依然是警世真言,先人的智慧,五千年的博大文明,它是嶽飛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不愛財」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是無可厚非的,但要得的光明正大,得自己應得、當得的,而不能變得貪財。否則,違背了為人之道,最終必將自取其禍,自取滅亡。惜死也情有可原,螻蟻尚且偷生,人的生命是高於一切的!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存亡之際,無論是作為將領還是士兵,都應該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馬革裹屍,雖死無憾,這樣才能換來太平盛世。
從歷史時間段看,嶽飛正處於北宋滅亡,南宋興起的歷史交替時期。北宋後期,吏治腐敗,貪官橫行;武將怕死,畏金如虎。嶽飛時刻不忘北伐中原,收復河山。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嶽飛年青時,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青年,貧窮激發了他的雄心壯志,刻苦的學習增長了他的知識和才幹。他率領著嶽家軍,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打得金兵四處逃散。他常對官兵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一個國家才有希望。」嶽飛的領兵之道令我欽佩,嶽飛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敬仰。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撼山易,憾嶽家軍難)
耐的住煩惱是選人的重要條件
淮軍創建之初,李鴻章推薦的三個人才前來拜見曾國藩。曾國藩並沒有立即接見他們,而是站在暗處悄悄地觀察著。半個時辰過去,曾國藩發現,那三個人當中,已經有兩個人等得不耐煩了。一個東張西望,看屋內的擺設;另一個雖規規矩矩地站在庭院裡,卻神色焦急。只有一個人,神態自然。那人相貌雖然平庸,卻器宇軒昂,背負雙手,仰著頭看天上的浮雲。仔細觀察完後,曾國藩對如何使用這三人,已經有了成算。
他對李鴻章說:「你推薦的這三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才堪大用。」
李鴻章忙問:「老師是如何得知的?」
曾國藩捻著鬍鬚,微微一笑說:「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的住煩躁,平的下心。這三人當中,只有一人耐得煩,必成大器。」
事實證明,曾國藩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看中的那個人,就是日後的淮軍名將、中法戰爭中的大功臣劉銘傳將軍,這就是大將之風。
德才兼備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從唯物辯證法中看選人用人
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有這樣一道言語理解題:魯迅先生說:「假如我們設立一個肚子餓了怎麼辦的題目,拖出古人來質問罷,倘說肚子餓了應該爭食吃,則即使這人是秦檜,我贊成他;倘說『應該打嘴巴』,那就是嶽飛,也必須反對。如果諸葛亮出來說明,道是『吃食不過是要發生溫熱,現在打起嘴巴來,因為摩擦,也有溫熱發生,所以等於吃飯』,則我們必須撕掉他假科學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計算的。
可見,在選人用人方面,應辯證地看待人才,對事不對人,因為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文王拉車八百步 周朝天下八百年)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你所有在日曬雨淋,在風吹雨打當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書店裡背下的詩句,在這一刻都綻放出了格外奪目的光彩。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因為功不唐捐。
(靜居陋室觀天下,閒坐書齋閱古今)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但得請纓提勁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人才也需要團隊的扶持才能共同進步。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什麼是團隊?首先呢這個團字是由一個口字和一個才字組成,說明在一個單位能首先得有一個領導為我們講話,才字在口字裡面,說明領導對下屬要多表揚少批評,因為人才是誇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
接著來看這個隊字,由一個耳朵和一個人字組成,說明領導講話我們要認真聽,要聽的進去;
最後看這個人字,是由一長一短構成,說明在一個有長處的人要庇護有其他人,其他人要支撐起有長處的人,這樣的「人」才不會垮掉,這樣的團隊才會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團隊。
當你迷茫時,請記住,這些都是真的
總在說教,不是你不優秀,而是想讓你更優秀。當你成長時,你或許從來未看到他轉過臉嘴角的微笑,但是,這是真的。
嚴管你不是他的要求高,而是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你牴觸時,你或許從未看出他眼中的焦急,但是,這也是真的。
批評你不是你的錯誤不可原諒,而是提醒大家都要注意,當你消沉時,你或許想不到他暗地難過的表情,但是,這還是真的。
公開說你不是不給你面子,陽光透明是對大家負責。當你生氣時可能想不到,他正在告訴上司你多優秀,但是,這仍舊是真的。
不會放棄你,作為老大,從來都渴求與團隊一起成長。你入睡時,或許想不到,他每天的失眠驚慌,只是害怕你們的努力沒有收穫,但是,這自始至終都是真的。
請注意!只有他不理你,才是真的放棄你!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但是,願意為團隊拼搏,願意不斷成長的人都懂。
假如,你不去理解,你看不到、想不到的還有很多。你看不到他年紀輕輕,耳邊卻漸多的白髮;你看不到他遭遇苦難時孤獨、失落的淚水,看不到他疲憊入眠後夢中喃喃地叫出你們的名字。
從今天開始,嘗試著去理解你的老大。團隊是船,我們都在船上,作為掌舵的老大,他知道怎樣才能讓我們成為更優秀的水手,讓我們的船行駛更遠。
雖然老大有的處事方式,可能讓你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但請相信:老大給予我們的明天,會有無比燦爛的陽光。改變心態,多一些理解,千萬別抱怨,努力去進步,別讓老大放棄你。
當你自認為辛苦、艱難和甚至委屈時,請看看前面為你開路的那位,當你的老大在為你冒險、開拓、進取的那刻,跟隨者應把所有的怨言、負面,扼殺在思想的搖籃裡,因為領隊的阻力遠比追隨者大十倍。
因為老大挖出一條道,可能不一定是最順直的!但他會讓你們走的輕鬆、走的順暢,卻不會告訴你們開墾這條路的過程他有多累,多辛苦。
頭狼不易,請尊重自己的老大,致敬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觀今日天色雲像,好似劍嘯蒼穹的勇士,特別應景,不僅有: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魄力
更有:「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嘆息。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