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說:臺灣方面這兩名情報員的被捕過程,以前在礪劍平臺刊載的「黑色檔案」中曾經講到過,過程挺有意思的。以前同樣提到過,近年來,臺灣的軍情部門水平大為下降,大陸對臺方軍情戰線了解的一清二楚。
正文
據媒體報導,臺海兩岸今年10月首度進行歷史性的秘密換俘行動。
臺灣「國防部」今天(30日)凌晨證實,臺灣被大陸逮捕的軍階最高的兩名情報員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先前化名徐昌國)上校,在被關押9年多後已於10月13日獲大陸釋放並搭機返臺;臺灣隨後在10月底也提前假釋,同意釋放判無期徒刑的大陸情報員李志豪。
報導稱,這是兩岸首度交換被俘情報員,極具歷史與政治的破冰意義。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資料圖)
大陸英雄
臺灣《中國時報》10月11日報導稱,兩岸「軍情史上最有名的雙面諜」李志豪即將出獄。入獄前,他曾潛伏臺「軍情局」長達十多年。
李志豪約70歲,是臺灣破獲的大陸潛伏「軍情局」時間最長的間諜。外傳兩岸曾商討互換失手被囚情報員事宜,他被臺方視為籌碼之一,「可見他在兩岸情報圈的重要性」。
文章稱,李志豪年輕時為遊泳選手,曾在廣州軍區廣州市警備隊服役,上世紀80年代偷渡香港,因為背景特殊,以僑生身份被當時的「國防部特情室」(上世紀90年代併入「軍情局」)吸收,但李成為「軍情局」人員後,又被廣東省國安部門吸收。
1994年4月「千島湖事件」發生,大陸為讓李志豪打進「軍情局」,提供給他「千島湖事件」通緝令等機密情報。李登輝因李志豪的情報,曾表示「千島湖事件」所有情報他都清楚,連「機密通緝令,我們都收到」。
1999年,李志豪被誘回臺灣投宿飯店,在與「軍情局」退役人員談天時被逮捕。
今年10月2日,臺灣「矯正署」核准李志豪假釋,等桃園地檢署收到裁定開出釋票,「這名軍情局史上最有名的雙面諜就可出獄」。
《中國時報》此前的報導還稱,「臺海飛彈危機」迄今,臺灣破獲大陸「潛伏於軍情局內部的間諜」共有3人,分別為李志豪、殷偉俊和白金養。3人均是臺「軍情局」軍官,且都是香港僑生。
臺灣間諜
而此次被大陸釋放的臺灣情報人員朱恭訓、徐章國,兩人是在2006年5月29日在越南邊境遭大陸國安單位誘捕,後判處無期徒刑,再改為死緩,後再減刑為20年。朱徐二人也是臺灣失事情報員中,階級最高者。
朱恭訓和徐昌國在2006年5月25日出發赴越南,原定在5月29日返回臺灣。5月26日,朱、徐兩人在越南曾向「軍情局」報平安,此後就失去了聯繫,直到5月30日才有求救信息在廣西境內發出,臺「軍情局」隨即確定,兩名上校在大陸被捕。
據悉,5月30日,朱、徐兩人由越南進入廣西,準備和當地某位領導見面,沒想到剛剛進入廣西境內就和八九個帶槍的人遭遇,兩人與對方激烈扭打,最後被逮捕。
此次是臺灣「軍情局」打破了10幾年來未向大陸派遣編制內軍官的慣例,派遣「軍情局」四處上校副處長朱恭訓赴大陸搜集情報。朱徐二人也是臺灣失事情報員中,階級最高者。
對於此次事件,臺灣資深情服官員曾表示,在臺灣近年來的各項情報搜集計劃中,「沒有一次是不付出代價的,總有報告稱被破線或拆臺,即情報網被大陸的反間諜系統查獲」,大陸的安全部門對臺灣特工的行動幾乎了如指掌。
臺灣媒體認為,「朱恭訓事件」說明「軍情局」在兩岸諜戰中的「先天弱勢」地位不僅沒有改觀,反而日益處於下風。
(本文綜合整理自鳳凰網,環球時報,中國日報,紫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