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奉命死守加萊的三千勇士.最近,他的孩子講述了一切

2021-02-13 英國那些事兒

話說,

似乎戰場上大部隊緊急撤離的背後,都有一隻墊後小分隊的悲壯犧牲。

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如此,

在英國這次至關重要的行動中。

不僅有艱難撤離的數十萬士兵,英勇無懼的老百姓,力挽狂瀾的邱吉爾,

還有一隊頑抗到底的英國守軍,他們奉命去執行一次也許不可能生還的命令,

但為了守住加萊,這個位於法國北部的海上交通樞紐,敦刻爾克的最後一道屏障,

他們以壯烈犧牲的代價,為英法聯軍主力贏得了撤退的時間...

然而,人們似乎只是知道他們在大撤退中的關鍵作用,

卻很有人了解,從臨危受命到大部隊撤離後,這些人都經歷了什麼...

JOHN JAY,是這支英勇隊伍其中一名士兵的孩子,

可即便作為父親最親密的家屬,他曾對父親的往事一無所知,

直到老兵去世,JOHN才終於打開了父親塵封的檔案件,

下面,就聽他說,當年的那隻「敢死隊」到底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我剛剛看完加裡奧德曼的《至暗時刻》,此刻正強忍住淚水,

但讓我悲痛的除了那段史實,還有邱吉爾發出的一封電報,

他對仍留守在加萊的準將說:

「你所堅持的每一個小時都是對英國遠徵軍的巨大幫助,你部應奮戰到底,你的堅守必將贏得無與倫比的讚譽,不允許撤退。」

我知道,在那個不能撤退的隊伍裡,有我的父親,Alec Jay...

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我和他關係很疏遠,他易怒,沒有耐心,

我只知道大撤退那年他只有20多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留下了長久的陰影,

可對於那些具體的經歷,他從來沒提過,我也沒想過要去了解...

1993年,他去世了,享年73歲,

真正失去他的那一刻,我才後悔和他的溝通太少,

我開始整理他的遺物,發現了一沓滿是灰塵的文件袋,

那裡面有他參戰時的記錄,和隊友寫的信,戰時的新聞報導...

還有一份筆記顯示,他曾經想把所有的經歷寫成一本自傳,

但很遺憾,只寫了7頁,就再也沒有打開過這些文件...

我一邊讀著它們,一邊重新認識我的父親,

原來,他並不是我印象中的怪老頭,他是一個英雄,

他曾在加萊抗爭到最後一刻,直到被納粹帶走,

他是猶太人,為了隱藏身份曾在集中營裡和納粹鬥智鬥勇,

從1940年-1945年,他曾5次試圖逃跑,最終成為了一名自由鬥士,

我完全被這些塵封的過去所震驚,迫切的想知道更多細節,

為此我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循著他的筆記重走歐洲,探訪他的老友,

就這樣,我終於第一次理解了我的父親...

1938年,他加入了英國軍隊,

出於對法西斯和種族主義者的強烈憎恨,即便沒有被徵召,他也志願入伍,

當希特勒的軍隊血洗比利時和法國,他跟隨部隊離開祖國衝過海峽,

那時他已經意識到了這相當於一次「自殺」性的指派,在筆記裡寫道:

「手裡拿著單程票,已經無路可退。」

1940年5月,大撤退開始前夕,

他奉命和數千名士兵一起在加萊,對抗德軍超過2萬人的精銳部隊,

在敵方的狂轟亂炸下,部隊節節敗退,

但與共同抗敵的法國士兵不同的是,他們在硝煙中「虛弱」的舉起了白旗,

而英國拒絕投降...

事實上,父親也曾隨隊抵達敦刻爾克岸邊,在海面上看到了三艘祖國的驅逐艦,

但在那裡,沒有屬於他們的撤離命令,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他們不能走了...

我父親後來寫道:

「我背朝大海,再也沒有回頭,我們的戰鬥還沒有結束。」

眼前的加萊已經屍橫遍野,仍被英軍佔領的地區不過一個學校操場那麼大,

父親的隊伍不再有任何能得到救援的幻想,他們唯一的能做的,

只是盡最大的努力守住最後的堡壘...

他的準將曾經兩次拒絕了德軍的招降,面對德軍的說客,士兵們異口同聲的說:

「如果德國人想要加萊,那麼他們就只能用戰鬥來奪取。」

他們又何嘗不清楚,仗打到這個份上,德軍佔領加萊只是時間問題,

但在戰場上,時間不僅意味著犧牲,也意味著勝利,

這場戰役哪怕能晚一個小時結束,對於敦刻爾克的數十萬士兵而言就多了一份希望...

然而最後一次艱難的反攻後,父親的部隊還是被俘了,

他的槍已經沒有子彈了,德軍看著他高傲的宣布:

「對不起夥計們,給你們帶來了如此血腥的絕望。」

沒有任何辦法,他只能選擇投降...

對於他的一些隊友而言,這樣的投降不丟臉,

他們確實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完成了邱吉爾的命令,掩護了大部隊,

可這卻成了我父親一生都難以忘懷的事,他在筆記裡寫道,

投降,是他心中永遠的恥辱,此後被俘的5年更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成為戰俘的第一個夜晚,他在一塊墓地睡覺,滿心的沮喪和失望,

可這才只是剛剛開始,從法國去往德國,還有近3周的路程,

隊伍行進過程中,犯人如果不小心摔跤,等待他的不是槍擊就是暴打,

甚至連停下來撒尿也是要受罰的...

父親和隊友只能強忍傷病,靠喝臭水溝裡的水,吃野草,

才勉強活著撐到了德國...

一入境,街道兩旁站著的全是憤怒的納粹,

他們一邊高喊著「英國loser來了!」,一邊朝父親一行人吐口水,

儘管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竭,但他們仍然吹著口哨,

哼著祖國的音樂,表達不屈...

年輕時的父親比我印象中的還要傲氣,

作為一名戰俘,一名有著猶太家庭背景的敗將,

他本應該苟且求生,低調隱藏自己的身世,可他卻說自己別無選擇...

離開加萊以前,父親把能證實自己猶太人身份的證件埋了起來,

可由於在集中營裡,納粹和俘虜經常因為語言不通大打出手,鬧出人命,

有一次,眼看著納粹的槍已經頂在了隊友的腦門上,

父親不得不用一口流利的德語向納粹說情,這很快引起了對方的懷疑,

隨後,一名反猶太的英國人向納粹直接舉報了他,

一名高官直接帶槍衝進了父親的營地高喊:

「Alec Jay這個雜種在哪?給我出來!」

幸好他的隊友們毫不猶豫的就站成了一個圈,緊緊的保護著父親,

他的中士更是直接走到高官前怒吼道:

「我不管Alec是不是猶太人,只要他穿著英國制服,你就不能可能把他帶走,除非你槍斃我們所有人 」

集中營裡瞬時一片安靜,就在納粹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

父親靈機一動,十分有禮貌的走上前向高官解釋,他只是學過德語,

黨衛軍如果不「嫌棄」的話,與其繼續這樣對峙下去,

不如任用他為犯人中間的翻譯官,調停矛盾...

德國人勉強接受了...

在集中營的那5年裡,類似這樣的險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父親一邊努力的保護著自己和隊友,一邊還要從事大量的苦力活兒,

他在一個採石場裡工作,經常會受傷,但從沒有接受過治療,

他嚴重營養不良,體重暴瘦直88斤,

甚至還在從家鄉傳來的消息裡得知,他青梅竹馬的未婚妻變心了,婚約也沒了...

那一剎那,父親幾乎認為自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他一共嘗試過5次逃跑計劃,

有一次他假扮成了一名捷克移民工人,一路跑到了邊境線50英裡以內,

但最後還是被蓋世太保給逮了回去,他們用警棍瘋狂的毆打他,

還逼迫他親自動手給自己挖了一塊墳墓...

1945年,父親的逃跑計劃終於成功了,

他和6個隊友翻山越嶺逃到了捷克,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點希望,

他們又被迫加入了當地的一個反德遊擊隊,

在此後的6周裡,父親從一名英國士兵變成了遊蕩在森林裡的「自由鬥士」,

他和隊友攜手炸毀了德軍的一列貨運火車,襲擊了警察局,

他還參加了布拉格起義,親眼目睹了不少無辜的德國老百姓遭遇恐怖襲擊,

父親當然是憎惡法西斯的,

可是這段遊擊隊的經歷,卻成了他不願再提及的可怕回憶:

「他們不只殘殺納粹,也對德國平民進行屠殺,這是我始終不能接受的。」

但至少,屬於他真正的自由總算是來了...

1945年,父親終於回到了倫敦,

不像當年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回家的士兵,沿路沒有等待著歡迎他的百姓,

也沒有鮮花和掌聲,人們甚至不知道,如果不是眼前的這名士兵和他的隊伍,

當年的大撤退可能不會那麼成功...

但父親似乎並不介意這些,他只是想儘快回歸正常的生活,

他成為了一名股票經紀人,努力試圖忘卻集中營裡的一切,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被監禁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

還有那些他目睹過的暴行,把他徹底淹沒了:

「我總是會在半夜驚醒,想起我死去的隊友,想起納粹的屍體。」

後來發生的事情,也並沒有多大的好轉。

5年後,他和媽媽結婚了,生下了三個孩子,

他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總是冷若冰霜,他「莫名」的憤怒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了解了父親的一生後我才明白,他不是氣我們,他在氣他自己,

作為一名倖存者,內疚、焦慮、抑鬱、噩夢像惡魔一樣糾纏著他,

他氣為什麼他可以好好活在這個和平年代,而並肩作戰的隊友們卻死無葬身之地...

家人不理解他,部隊也沒有幫他,他只能自己鼓足勇氣去看醫生,

他想盡了各種辦法減輕內心的痛苦,甚至還曾經回到了加萊,逼自己面對過去,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他和內心的罪孽感都沒能和平共處...

很遺憾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認識我的父親,

作為加萊的守軍,他們的故事遠比電影要令人揪心...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346201/My-dad-heroe-sacrificed-Churchill-save-Dunkirk.html

---

很皮還很可愛的小姑涼:慶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

cece_circle:啊,這段真的看至暗時刻的時候才真正了解了一下,之前就是書面的一句話

少女已死:從小的心願就是世界和平。有人覺得好空泛,好遙遠的一個夢想。但它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總之,從別人的故事裡,我沒經歷過的那些場景裡,我恨透了戰爭。

銀杏園的夏天:終於徹底理解了《採薇》的最後一段。 向英雄致敬。

Elwing-心屬中土:加萊的勇士們應該被銘記,沒有他們敦刻爾克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子

overtherainbow121:英國版 被淹沒的與被拯救的。

---

相關焦點

  • 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完全解析.
    德國空軍派出300 架轟炸機和500 架戰鬥機對撤退的船隻實施轟炸,僅27日一天便投放了1萬5千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將敦刻爾克變成一片廢墟。英國空軍也從本土起飛了200 架戰鬥機,與德國空軍展開了激烈的空戰。
  • 希特勒的滑鐵盧 敦刻爾克大撤退
    希特勒的滑鐵盧敦刻爾克大撤退作者:轅固小生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成功大撤退,不僅標誌著是英法聯軍在西歐大陸上全面潰敗的標誌,同時也是法西斯德國稱霸整個西歐的標誌。但就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成功大撤退來看,也為日後英國以及盟軍西歐大陸奠定了基礎。 早先的英法兩國在德國發起閃擊戰進攻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甚至是在蘇德兩國瓜分了英法兩國的盟友波蘭之後,仍然採取著「綏靖政策」。可西歐的局勢並沒有英法兩國領導人想的那樣一帆風順,在蘇德兩國瓜分了波蘭之後,德國又繼續開闢了西線戰場。
  • 二戰史上最大轉折點:敦刻爾克大撤退!
    現代軍事史上最大一次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強大的德軍以「閃電戰」的新戰法以鋼甲鐵流快速包抄,避實就虛,繞過麥克馬防線,越過阿登山區,直趨法國,一路狂奔,如入無人之境,將目瞪口呆的英法聯軍打得抱頭鼠竄
  • 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除了希特勒本人,我們確實無法知道他當時的真正意圖,但無論如何,蜷縮在敦刻爾克沙灘上的數十萬英法聯軍,獲得了最寶貴的兩天時間。51940年5月26日晚上6點57分,代號「發電機行動」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正式拉開序幕。被全殲還是安全撤退?一場爭分奪秒的生死大逃亡隨即展開。
  • 百戰奇略 | 穰城之戰與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1日,納粹德軍快速部隊分割英法聯軍戰略正面,封鎖英吉利海峽北部的加來海峽水域,阻止英軍增援,使英、法、比、荷聯軍約40個師在比、法邊境敦刻爾克地區陷入重圍,孤立無援。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主持下,英軍統帥部迅速擬定「發電機計劃」,並於5月26日18時57分開始執行,抽調1000餘艘艦船和8500餘艘民間船隻,衝過德國空軍封鎖,奔赴敦刻爾克。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5月24日,當德軍先頭裝甲部隊進至距敦刻爾克只有12千米的時候,希特勒突然通過龍德斯泰特向部隊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就是這道命令幫了英、法軍隊的大忙,使他們得到寶貴的喘息時間,迅速組織撤退。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希特勒感到兵力不足,後勤供應跟不上,害怕把部隊全部用於圍殲敦刻爾克之敵,側後會遭到突襲。最後一種解釋認為,希特勒出於同英國媾和的政治戰略需要,有意對英軍網開一面,他想通過手下留情和拱手讓英軍撤回英倫三島的辦法來博得英國上下的一致好感,增加與英國和談的砝碼,從而達到日後與其媾和的目的。
  • 圖說:「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的空戰 英法加打一輪 卻損失慘重
    德軍擊落了9架LeO-451、4架DB-7、2架馬丁-167和1架寶璣-693轟炸機,另外還有4架D-520和1架MS-406戰鬥機。德國空軍在戰鬥中只損失了3架Bf.109戰鬥機,其中兩架被敵方戰鬥機擊落,另一架被法國空軍的轟炸機自衛機槍擊落。圖為在沙灘上迫降的德國空軍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 向死而生—聽諾蘭給我們講《敦刻爾克》的故事
    那部電影就是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故事開始,在宏大的歷史裡講述英國人抓德國特工的故事,並且再現了波瀾壯闊的大不列顛空戰還有苗條美麗的金髮美女;:所言不虛,值得二刷;此前帶來同樣震撼的體驗上兩部電影分別是《阿凡達》和《比利連恩的中場戰事》,現在則是這部《敦刻爾克》,值得深夜撰文喊一嗓子。
  • 【戰史戰例】歸師勿遏:穰城之戰與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1日,納粹德軍快速部隊分割英法聯軍戰略正面,封鎖英吉利海峽北部的加來海峽水域,阻止英軍增援,使英、法、比、荷聯軍約40個師在比、法邊境敦刻爾克地區陷入重圍,孤立無援。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主持下,英軍統帥部迅速擬定「發電機計劃」,並於5月26日18時57分開始執行,抽調1000餘艘艦船和8500餘艘民間船隻,衝過德國空軍封鎖,奔赴敦刻爾克。
  • 敦刻爾克大撤退,德軍停止進攻,希特勒有什麼考量?
    最初計劃集中了30艘渡船分別從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每天撤退一萬人。除了渡船,此次行動配備了120艘掃雷艇,出動了皇家空軍戰鬥機司令部第11大隊執行空中掩護任務。很快,這個計劃就已經徹底失效了!
  • 敦刻爾克大撤退:歷史影像中的真實故事
    為保證電影的真實性,諾蘭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英國歷史學者約書亞·萊文(Joshua Levine),並請他擔任電影的歷史顧問。因為約書亞·萊文的幫助,諾蘭了解了當時飛行員之間如何交流、戰鬥機落在海面上是怎樣的情況。兩人還一同拜訪親歷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老兵,請老兵回憶當時的情景。
  • 敦刻爾克,緊急撤退!
    在80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25日,敦刻爾克戰正式打響。敦刻爾克戰役,又稱敦刻爾克大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機械化部隊瓦解法國馬其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刻爾克後,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就執行在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
  • 關鍵時刻希特勒為何叫停裝甲部隊,敦刻爾克放走英軍主力|文史宴
    敦刻爾克的地理位置同時,克萊斯特用電話向第4軍團司令報告說他的兵團在裝備上已受重大損失:他的軍隊奉命確保索姆河正面並建立強大橋頭堡;此外還要攻佔濱海布洛涅及加來和其間的地區;最後,還要向東轉並展開在一條長達35英裡的正面上,向伊普瑞斯—敦刻爾克的方向作猛烈的攻擊。
  • 從敦刻爾克撤出來的士兵後來去哪兒了?為什麼說沒有敦刻爾克,就沒有諾曼第?
    那些默默站在敦刻爾克海灘齊肩深的海水裡等待撤退的英國士兵們,大概沒有人會想到4年後他們會登上不遠的諾曼第灘頭,重返歐洲大陸,一雪前恥,親手埋葬納粹第三帝國。表現或涉及敦刻爾克撤退(「發電機行動」)的文章和影視作品,早已汗牛充棟,諾蘭新片《敦刻爾克》的推出更使那段歷史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二戰敦刻爾克大撤退,幾十萬英軍在海灘上,為何卻沒有德軍轟炸?
    咱們這麼講吧,二戰剛開始的時候,邱吉爾也是擔負了很大的壓力,他能做出果斷的決策,命令英國艦隊把法國海軍全部擊沉,就是因為他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法國人顯然是沒有這個決心的,法國在一戰死了太多的人,所以法國人對戰爭是恐懼的。當德國的鐵騎踏來的時候,沒打多長時間法國就慫了,我投降吧,我投降之後仗不就不用打了嗎?人不就不用再死了嗎?
  • 敦刻爾克撤退大事記
    「除了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我無可奉獻,」他說,「我們所面臨的將是一場極其嚴酷的考驗,將是曠日持久的鬥爭和苦難。如果你們問我『我們的對策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我們要全力以赴,用上帝賦予我們的一切力量,發起海陸空全方位戰爭,向暴政宣戰。』」
  • 為何敦刻爾克撤退能夠成功?因為背後的大英帝國不一般
    歷史上,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囧境下居然成功撤退,而且不是最初計劃的三萬人,是足足三十三萬人撤到英國本土。之所以能夠成功,或許就在於英國政府的高效管理、統治階級的戰略眼光、海陸空三軍的密切配合。如果沒有這三點,或是由其他國家組織撤退,結果恐怕難以想像。今天就由軍武菌幫大家詳解一下敦刻爾克背後的帝國成功要素。
  • 敦刻爾克大撤退――發動機計劃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希特勒為什麼下令停止進攻,放了敦刻爾克30多萬英法聯軍一條生路?
    【公告:本號原名「老周的深度軍事」,因微信公眾號相關規定,更名為「老周的深度君事」,特此公告】    二戰初期,德軍閃擊西歐大獲成功,將30多萬英法聯軍壓到了敦刻爾克彈丸之地,只需要一場突擊就可以全殲,但希特勒卻突然下令停止進攻,致使30多萬英法聯軍得以逃出生天,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