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屹立喀喇崑崙。日前,解放軍報刊發了反映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先進事跡的綜合性報導,首次披露4名解放軍官兵在邊境犧牲全過程,引發輿論強烈關注,網友紛紛表達崇高敬意。
有關外軍違反兩國協議協定抵邊越線搭建便橋、修建道路△在前出交涉和激烈鬥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衝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01
喊出「不想打就滾」的血性團長
祁發寶,男,漢族,1979年3月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武威市天祝縣哈溪鎮人。
自古涼州多烈士武臣。1997年,高中畢業的祁發寶因為家境貧困,上不起大學而選擇入伍參軍,進駐到西藏阿里地區,開始了他漫長而精彩的戎武生涯。這裡是世界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也是一名戍邊軍人最接近使命的地方。於是,他用24年的如火青春,灌溉著阿里貧瘠卻寶貴的土地。
2005年7月,祁發寶帶隊騎馬巡邏,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波濤洶湧的象泉河,途經一段不足50釐米寬的陡峭馬道時,軍馬突失前蹄、摔下懸崖,瞬間被河水吞噬,祁發寶也被重重地摔在懸崖邊上昏了過去,醒來時發現後背被劃出6、7道口子,鮮血直流。
2009年7月,祁發寶的父親突發重病,而他卻遠在千裡之外帶隊參加比武競賽,沒來得及看父親最後一眼,老人去世後,這成為祁發寶一生的遺憾。
由於任務需要,祁發寶曾經8個多月沒給家人打過一個電話,直到任務結束才向家人報平安。電話那頭的妻子泣不成聲地說:「你還活著呀?我還以為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呢!」
2014年,祁發寶帶隊在某前哨執勤,每天徒步巡邏距離達30公裡以上。為了能在哨所裡用上熱水,讓戰士們在睡前洗個熱水腳,祁發寶想盡辦法改造取暖火爐,利用晚飯後到點名前的時間給大家燒洗腳水,又利用熄燈後的時間燒第二天喝的開水。連續5個多月,每晚忙到凌晨兩三點,燒了6000多暖瓶的開水。在那100多個不眠的夜裡,祁發寶在火爐前忙碌的身影,通過一盆盆開水深深地、穩穩地紮根在戰士們的心裡。
入伍20多年來,他先後上千次帶隊組織巡邏執勤,80多次參加邊境管控行動,23次帶領執勤分隊出色完成急難險重任務,40餘次遭遇暴風雪和夏季雪融性泥石流,12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陪伴過他的軍馬有5匹受傷或犧牲。
萬千將士如斯,萬裡邊關如鐵。祁發寶說:「因為在我們的心中,站在沒有邊界線的國土上,我們就是祖國移動的界碑!」 而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成為一代代邊防官兵賡續傳承的血脈信念。
在阿里工作的20多年, 祁發寶多次放棄了到條件較好單位工作的機會,有人說他傻,家人也勸他調換崗位。他卻說:「阿里確實很苦,如果因為苦大家都不願意呆在這裡,那我們的邊防誰來守?況且組織把我放在這麼重要的崗位上,只有踏實盡責的義務,沒有挑三揀四的權利。」
CCTV7《軍旅人生》節目,《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強軍的典型最可敬》中的祁發寶。02
犧牲時,妻子正懷孕五個多月
陳紅軍,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隴南市兩當縣人,2009年6月從西北師大應徵入伍,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犧牲前為某邊防機步營營長。父親母親均為農民,年過60,在兩當縣城關鎮居住。
陳紅軍犧牲時年僅33歲。他所在營官兵聊起營長時說:「他最喜歡的,似乎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在一本書中,他特意標註了一段話:「黨把自己放在什麼崗位上,就要在什麼崗位上建功立業。」
戰士夏良最難忘那次宿營——河谷深處寒風凜冽,陳紅軍帶著官兵巡邏到達指定點位,宿營地遍地碎石。夜裡,義務兵及有高原反應的官兵住進了運輸車大廂,陳紅軍則帶著幹部骨幹在空地上支起帳篷打地鋪……
平時甘苦與共,戰時生死與共。
據悉,陳紅軍犧牲時,他31歲的妻子正懷孕五個多月,住在兩當縣。因為已落戶陝西省西安市,想在臨近的寶雞市醫院進行產檢。甘肅省軍區、省市縣退役軍人部門積極協調陝西省方面,安排了車輛往返接送、醫院綠色通道的服務,同時,待產期間全程在西安市西京醫院做醫院護理。得知烈士妻子為聲樂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當時未就業,甘陝兩省主動對接教育部門,協調她至西安音樂學院教師崗位工作。
2020年10月25日,他們的兒子陳瀟楠出生,那一天,正好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
2021年春節期間,陳紅軍妻子發來手機感謝簡訊這樣寫道:「好久沒發,竟不知從何說起.看著萬家燈火,內心的思念滾滾如潮水,你在那邊還好嗎?家人都很想念你,沒有你的新年,如何快樂?萬事怎能如意?每天都像是被上滿了發條,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要堅強,要堅持,每每看著孩子可愛的臉龐,內心才能有一絲欣慰.回望2020、太多挫折與波瀾靠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多虧一路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的深切關懷,家人的精神支撐,老師以及新老朋友的真心無私的關心與幫助,才使我度過最無助的時刻,感謝你們!在這新年到來之際,衷心祝願關心、幫助過我的您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平安喜樂,吉祥如意!」
03
「她支持我在部隊長幹,我想娶她,給她做一輩子的菜」
戰士肖思遠的家鄉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石婆固鎮東龍王廟村。
思遠生於1996年,按照當地的風俗,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家裡也早早給思遠準備好了婚房。在肖思遠的錢包裡還珍藏著一張漂亮女孩的照片。犧牲當天,他還在憧憬著未來:「她支持我在部隊長幹,我想娶她,給她做一輩子的菜……」
思遠犧牲後,他的軍裝仍被家人掛在房間裡,席夢思床頭旁邊的桌子上放著思遠的遺像,軍功章、優秀士兵等榮譽證書也整齊的擺在遺像前。在床頭擺著2019年母親節時送給母親劉利霞的特別禮物——思遠用彈殼在裝滿花朵的禮盒內擺出了520的圖案,這份帶著軍旅色彩的禮盒一直被媽媽珍藏。在思遠犧牲前的最後一個母親節前夕,思遠給母親微信轉帳520元,祝母親節日快樂,母親欣然接受的同時,告訴大兒子「注意自己,家裡不用擔心」……這些聊天記錄,被思遠的母親一直保留在手機裡。
母親說,兒子沒有結婚,總覺得他一直是個孩子,每年春節都會給他發紅包。今年除夕,她還是忍不住又給思遠的微信上發了一個壓歲紅包。「雖然知道再也不會接收了,還是沒有忍住……」
在母親眼裡,兒子思遠最喜歡和父親聊天。「就是閒聊,基本上每天都打視頻電話。」思遠的父親記得一次視頻聊天時正趕上吃飯,看到家裡吃的飯菜,思遠說,「爸,你們吃這可不中啊,我把我的工資都給你,你們可不能不捨得吃!」
「思遠從小都知道心疼人!」思遠的父親還記得兒子參軍前,每次從學校回到家,總是搶著幹農活。「那時候有十六七歲吧,看著我在地裡澆地,非得替我澆,把我攆回家裡。」
解放軍報的報導顯示,在邊境衝突中,肖思遠發現有戰友被圍攻,他數次衝向前去,拼死營救戰友,用身體為戰友遮擋石塊、棍棒的攻擊,這讓肖思遠的弟弟既難過而又自豪。「俺哥這人打小就非常仗義。」肖思遠的弟弟說,有一次村裡的同伴被其他村的多名同學欺負,路見不平的哥哥仗義出手,結果還被老師找到家裡。正在鄭州上學的肖思遠的弟弟告訴記者,哥哥曾在回家探親時專程去鄭州看望他,偷偷給他留生活費,讓他下定決心,將來也要參軍保家衛國。
04
戰鬥結束清理戰場時,一名戰士緊緊趴在營長身上,他叫陳祥榕
陳祥榕入伍前和姐姐的合影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儘管家境不好,在所有親朋好友眼裡,陳祥榕從小就是對家負責,樂觀堅強孝順的孩子。
姐姐陳巧釵說:「陳祥榕從小因為有習慣性流鼻血,每次流血一灘一灘的,還安慰周邊的人不要怕,只是習慣性流鼻血,非常勇敢。」
陳祥榕13歲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母親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園補貼家用,姐姐上大學,陳祥榕留守照顧爸爸。「因為癌症,爸爸晚上會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給爸爸按摩,才13歲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陳巧釵哽咽著說道。
2019年,陳祥榕高中畢業後報名參軍,他對小叔陳臻寶說,要去就去最艱苦的地方,要到前線去。當得知在新疆的部隊能夠上前線,他便動了去新疆的心思。從福建到新疆,千裡迢迢,山高路遠,家人都捨不得他去那麼遠的地方當兵。只有陳祥榕自己在較勁兒,便跟小叔說,「苦怕什麼,去部隊不吃苦難道還要享福?」
陳祥榕的初中班主任陳臻蘇,如今還清晰記得祥榕入伍前來找他的樣子:「他很開心的來告訴我要去當兵了,而且是說邊防兵。他說我要上前線,很自豪……」
入伍前夕,整個家族給陳祥榕餞行,媽媽還帶著他回老家看了外公。在回縣城的路上,媽媽叮囑陳祥榕:「要守紀律,刻苦訓練。再苦也不能當逃兵,不能給屏南人丟臉。」「死也要死在邊疆上。」陳祥榕斬釘截鐵地回答。
家國兩相依。2019年9月,陳祥榕將這份對家的熱愛帶到了軍旅中,將赤誠鐫刻在了喀喇崑崙。
「陳祥榕入伍後的第一個月就寄錢給奶奶。他在部隊也很守規矩,從來不向我們透露過半點部隊的事情,只是告訴我們一切都好。他常常微信轉錢給我,說給媽媽奶奶買好吃的。內蒙古的戰友給他寄的牛肉乾也寄給我。看到軍報的長篇通訊後,我才知道是如此的艱苦,我為弟弟驕傲,也為他的戰友們驕傲,為所有的戍邊英雄們驕傲。」陳巧釵說。
《解放軍報》這樣寫道:清晨,當哨聲響徹營房,班長李確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兩顆小虎牙的陳祥榕,想起了那個新兵的第一次衝鋒。那是2020年5月初,外軍越線尋釁滋事,李確祥和陳祥榕等緊急前出處置。李確祥問年輕的戰友:「要上一線了,你怕不怕?」陳祥榕回答:「使命所系、義不容辭!」
他們趕到前沿後與對手殊死搏鬥,堅決逼退越線人員。陳祥榕在日記中自豪地寫道:「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的陳祥榕寫下的戰鬥口號。班長孫濤問他:「你一個『00後』的新兵,口號這麼『大』?」「班長,這跟年齡沒關係,我就是這麼想的,也會這麼做的。」他堅定地說。而他也的確做到了。
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非法越線、率先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出交涉人員,蓄意製造了加勒萬河谷衝突。
寧灑熱血,不失寸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邊防官兵對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鬥在最前面,毫不畏懼、英勇戰鬥,直至壯烈犧牲。
戰鬥結束清理戰場時,有人發現一名戰士緊緊趴在營長身上,保持著護住營長的姿勢。這名戰士,正是陳祥榕。
05
爸媽,兒子不孝,可能沒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
王焯冉
「他說參軍最多後悔兩年,不參軍後悔一輩子。」王焯冉的母親楊素香回憶,2016年,王焯冉中專畢業,原本應該按照學校安排,前去實習。
「他跟我說,自己不想去打工,想去參軍。」楊素香表示,作為母親,她不想讓兒子人生有遺憾,所以她思考再三,同意兒子去當兵。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他已經在網上報名了。」楊素香稱,王焯冉的爸爸和奶奶都非常疼孩子,不想讓孩子去參軍。
後來,在楊素香幫忙勸說下,王焯冉的爸爸和奶奶才最終同意。
「他到部隊以後,我們差不多每周都要通電話。」楊素香表示,王焯冉在部隊表現很優秀。經常會跟她分享自己獲得的榮譽。「他在部隊受到表揚,有時會把獎品寄給我和他妹妹用。」
河南省漯河市黑龍潭鎮土城王村,王焯冉的家的大門旁
父親王恆召告訴記者,自2016年王焯冉入伍後,這4年多兒子就回過1次家。2018年王焯冉入伍兩年後利用休假時間回家探望,王恆召說那個時候家裡都很開心,看著兒子覺得比入伍前壯實了許多。
「去年本來和兒子約定了9月份回家,但是沒想到他在6月份出了事。」說到這兒,王恆召的淚水從眼眶中淌了下來。
王焯冉最後一次出任務前曾留下一封家書,在信中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奶奶,這麼長時間裡我最牽掛的就是您,孫子這些年一直想讓您好好享福,可是我卻一直不在家……爸媽,兒子不孝,可能沒法給你們養老送終了。如果有來生,我一定還給你們當兒子,好好報答你們。」
06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我的團長我的團
肖思遠犧牲後,戰友們整理遺物時,看見他在一篇戰地日記中寫道:「走在喀喇崑崙,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無比自豪!」
這種愛,無關年齡,都是一腔「黨叫幹啥就幹啥」的赤膽忠誠——
一個英雄的集體,必然是團結的集體。「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回顧那場戰鬥,一名指揮員動情地說,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這次戰鬥以少勝多的關鍵所在。
祁發寶也曾說過:「假如我能活到60歲,那麼前20年我獻給了學校,我在那裡學習與成長;中間20年我獻給了祖國,哪裡需要我,哪裡就是我必須堅守的陣地;未來20年,我要獻給家庭,盡最大努力去補償妻兒為我受過的委屈、流過的眼淚。」
這,就是軍人,這就是中國軍人,這就是中國邊防軍人!是所有在邊防犧牲奉獻的軍人之一.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致敬!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你們!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我用生命捍衛守候
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
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
——高原邊防官兵喜愛的一首歌
這是4名犧牲邊防英雄生前照,記住他們,記住我們的英雄。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向你們致敬!
本文綜合自:央視軍事、網上會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新鄉日報、閩東日報、漯河手機報、瀟湘晨報、大象新聞、正觀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