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要素實現印前、印刷及印後的無縫對接

2021-02-15 印刷家

產品設計時,首先應該考慮到的是所設計出來的產品將採用哪種印刷類型。不同印刷類型的工藝特點是完全不同的。

以四大印刷方式為例,膠印表現層次豐富而細膩,凸印產品輪廓清晰,筆觸有力,墨色鮮豔,凹印則線條分明,精細美觀,絲印墨層厚實有浮凸感,柔印產品簡明的色塊、線條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不同的印刷類型有自己特定的設計要求,必須在設計時進行對應的考慮。

對於膠印產品的設計而言,設計人員接觸較多,相對經驗豐富,主要注意這些要點即可:圖片的解析度是否足夠;陷印值是否適合;對於細小的文字,儘量避免四色疊加,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印刷難度;規矩線裁切線等是否齊全;儘量避免設計大幅面的滿版實地色塊;圖文與紙張纖維的方向關係,充分考慮到後加工的要求等。

凹印產品在設計要避免多色套印。因凹印所使用的承印材料大多具有較大的熱伸縮性,加上在高速印刷過程中遇熱變形,使得印刷套印難度更大,因此設計圖案時,在不影響設計效果的情況下要儘量避免多色套印。此外,有的材料不僅伸縮性大,油墨附著性也很差。

如:目前鮮奶製品所用的PE膜、黑白膜,因此設計這類包裝圖案時不僅要避免多色套印,還要做到圖案簡潔、大方、避免大面積填色。要充分考慮制袋工藝的要求,對於背封袋,其正面圖案要根據成品尺寸做適量內出血,以防止製成袋後正面圖案顯得太小,同時要考慮上下左右是否需要無接縫。光點位置設置是否符合裁切制袋需要等。另外,在單元成品圖案之間是否需要用透明或相同顏色進行連接也是凹印產品設計中應注意的地方。

柔印印品在設計時,如果原先的產品是採用膠印或者凹印印刷的,在考慮使用柔印時,不能簡單的照搬之前的設計方案,去盲目追求膠印、凹印的印刷效果。

柔印印品在設計時,應當避免如下方面:避免設計太小的文字及太細的線條;避免兩色或多色的線條及文字套印;避免設計細小的反白文字及線條;避免圖片高光斷網或1%的小網點;避免在photoshop等位圖軟體中設計文字或線條;避免沿印刷滾筒水平方向設計寬而長的實地和漸變;除非特殊要求,避免將大面積實地與網點及細小文字做在同一版面上等等。

絲網印刷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所採用的原稿原則上和其它印刷方法所用原稿沒有很大差異,但在具體的製版、印刷實踐中,其要求就有不同之處,這主要是由於絲網印刷特性所決定的。特別是由於絲網印刷墨層厚實、色澤鮮豔,所以在選擇原稿及製版時要充分考慮絲網印刷的特殊效果。

另外,絲網印刷所用原稿圖文線條、網點精度要求也和普通印刷方法所用原稿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原稿的線條、網點十分精細,採用絲網印刷製版則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用絲網印刷技術不適於再現精細線條、網點的原稿。

在絲網印刷製版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網線,以求達到充分再現原稿的目的。絲網印刷比較適於表現文字及線條明快的單色成套色原稿,同樣適於表現反差較大,層次清晰的彩色原稿。

通過絲網印刷的特殊效果,使得複製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通過豐富厚實的墨層和色調的明暗對比,充分表達原稿內容的質感以及立體效果。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數字印刷印後工藝該注意哪些事兒嗎?
    與以往按部就班的流程加工不同,很多專業的「印刷達人」一定會在印前設計時,就將印後加工工藝考慮在內。因此,小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印前設計的考慮要素。對於數字印刷品來說,印前設計的好壞對印後加工有著極大影響,因此在進行數字印刷品的印前設計時,就應考慮印後加工工藝對印品的影響。
  • 印前製作教學第62期:印刷基本常識
    印刷過程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 攝影、設計、製作、排版、輸出菲林  打樣等; 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過印刷機印刷出成品的過程; 印後→指印刷後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後加工包括過膠(覆膜)、過UV、過油、啤、燙金、擊凸、裝裱、裝訂、裁切等,多用於宣傳類和包裝類印刷品。
  • 數字印刷時代智能化裁刀的普及應用
    縱覽 國內智能化印後設備現狀就目前而言,國內數字印後設備功能相對單一,還不能完全滿足商業印刷和包裝印刷多樣化的需求。而反觀國內印企,才剛剛從印刷設備的「比拼」中覺醒,進入印後設備及軟體流程的投資試水之中。當下,絕大多數數字印後設備仍依賴進口,也因此設備成本普遍偏高,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售價,讓很多潛在需求客戶持續觀望。目前國內市場中,數字印後設備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最早進入數字印刷行業的傳統印企。
  • 印刷知識,你了解多少?
    印刷過程印刷分為三個階段。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攝影、設計、製作、排版、輸出菲林打樣等。印後,指印刷後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後加工包括過膠(覆膜)、過UV、過油、啤、燙金、擊凸、裝裱、裝訂、裁切等,多用於宣傳類和包裝類印刷品。
  • 印刷知識詳解
    印刷報價的組成 總價= 印前(圖文製作、設計費) + 出片打樣(出片、打樣費) + 紙費(不同規格價各異) 版費(PS版、紙板) + 印刷費(上機費、每色令印費) + 後期加工費(裝訂、腹膜、悶切、裱糊、上光、過油、燙金銀、打孔、穿繩、粘糊、起凸) 印刷品製作流程 印前設計 >>
  • 資源共享 合作共贏 | 北京印刷學院與新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對接會成功舉行
    日,北京印刷學院與新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對接會在京成功舉行。在科研工作方面,學校實施創新驅動工程,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研水平明顯提升;科研平臺基礎不斷增強;承接重大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較大提升;此外,還對接了國家數字複合出版系統工程、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等新聞出版重大工程,共同助推學校科研工作發展。
  • 央視報導場景再現全印展 科雷EZC智能數字放墨系統3.0全球上市背後
    自科雷於2016Drupa,向全球客戶發布EZC智能數字放墨系統後,歷經四年的技術提升、測試及試點應用,終在2020年全印展首日,「EZC麗神智能數字放墨系統3.0旗艦版」正式量產上市,向全球發售。現場導播,還請外景拍攝團隊,將鏡頭切換至四家應用了EZC的印刷企業,讓專業觀眾感受其應用效果:
  • 色彩管理在印刷工藝中的應用
    進行色彩管理必須遵循一系列規定的操作過程,才能實現預期的效果。色彩管理過程有三個要素,簡稱「3C」(即「Calibration」、「Characterization」及「Conversion」)。為了保證色彩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對輸入設備、顯示設備、輸出設備進行校正,以保證它們處於正常工作狀態。輸入校正的目的是對輸入設備的亮度、對比度、黑白場(RGB三原色的平衡)進行校正。
  • 出血,印刷中最基本也最關鍵的概念之一!
    出血是個外來印刷詞彙,英文為Bleed,是印前製作、印刷工藝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概念之一。印前平面設計人員必須清晰地掌握出血的概念、目的和意義,才能在印前準確設計出血,保證印中和印後的工藝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失誤。同時,還能根據印品的情況,精簡不必要的出血工藝,減少印刷成本。
  • 膠印機長必須了解的印前準備工作!
    使用UV油墨印刷,水輥、墨輥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膨脹,這樣就會導致印刷過程中極易產生水槓、墨槓等問題。對此我們應經常查看膠輥的使用狀態,根據印刷色組中水輥、墨輥的實際使用狀況,對水輥、墨輥的壓力進行適當調整。
  • 印刷4.0|盤點菸包印刷常用的品質量檢測系統
    典型的煙包印刷工藝流程圖如圖1,其中包括了單張煙標交付方式,以及捲曲煙標交付方式:煙包印刷中,大量採用了金銀卡紙、素麵鐳射紙、光柱鐳射紙,其表層工藝中,有凸點光油、絲印光油、鐳射膜、C平方鐳射轉移等,同時,壓凸、壓紋、模切等局部工藝也必不可少,眾多的工藝融合在一起,對質量控制手段要求很高。
  • 2020年1月—9月國內印刷品、印刷裝備、印刷器材進出口簡報
    其中,印前設備進口0.38億美元,同比下降14.0%;印刷設備進口10.74億美元,同比下降18.3%;印後設備進口1.30億美元,同比下降1.4%。相關設備子項進口,計算機直接製版機939萬美元,同比下降30.4%;膠印機4.39億美元,同比下降21.9%;凹印機974萬美元,同比下降15.0%;柔印機2838萬美元,同比增長56.8%;絲印機4312萬美元,同比下降40.9%;數字印刷機1.61億美元,同比下降29.5%;印刷輔機和零件進口3.85億美元,同比下降5.5%;書刊裝訂設備4679萬美元,同比下降19.3%;包裝印後設備2723萬美元
  • 包裝盒印刷的幾種方式和工藝及特點
    平板印刷是一種間接的印刷方式,將油墨印至橡皮滾筒,再藉由壓力滾筒印刷至包裝盒面紙上,因為印版不會直接接觸紙張油墨不會暈染,所以很適合高品質包裝盒印刷,即使紙張平滑度不佳也有機會克服,同時製版工作簡便,成本低廉。二、凹版印刷:
  • 北京國際印刷展,跟著科雷「發現印刷未來」!
    科雷精心準備的展位示意圖1.智能印刷未來--EZCOLOR智能印刷系統實戰級產品華麗登場從去年的德魯巴到上海全印展,EZCOLOR智能印刷系統演示現場人山人海,引得全球關注專家資料庫會依據不同油墨、橡皮布、印版、環境、紙張以及印刷色彩標準,精確計算印刷機所需的用墨總量,以及每個墨道所需要的最佳給墨量,加載了精確的墨量數以後的EZCOLOR使印刷機每個色組輕鬆的控制實際給墨量,無需人工幹預校色,開機即印,直達ISO12647國際色彩標準。
  • 平面設計師需了解的平面設計印刷6個小常識
    ‍印刷流程印刷品的生產,一般要經過原稿的選擇或設計、原版製作、印版曬制、印刷、印後加工等5個工藝過程。
  • 印刷灰平衡和三原色油墨疊印
    色彩管理系統通過印刷來控制,相反,印刷控制也只有在承印物顏色、三原色油墨顏色、油墨疊印和其他印刷變量相對穩定和平衡的條件下才能獲得。但是印刷者還必須對油墨和承印物等與組成最終印刷產品直接相關的原材料的可變性進行完善。這些可變性,特別是在包含多種類型的承印物的可變性,在色彩平衡中影響很大。色彩不平衡將會使印刷複製品產生整體偏色,典型情況是含有中性灰區域印刷品的整體顏色偏色時,特徵非常明顯。顏色失衡可以在印刷中多個階段產生,而不管圖像是在什麼時候傳遞到另一格式的。
  • 2019國際印刷色彩管理論壇,邀你參加!
    在加盟CGS前,Bernd是一位資深照片修版師,供職於多家位於不同地區的印刷企業的印前部門。在數位化產品領域有著豐富的色彩管理和工作流程應用經驗。林冬南先生目前是香港APTEC(印刷科技研究中心)高級技術專家。他從2001年起,供職於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是APTEC色彩管理、印刷質量控制和印刷標準化課程的專業講師。
  • 印刷墨色發生變化?可算是找到了「元兇」!
    在印刷過程中,機械、材料和人為等諸多因素,都易造成地圖墨色偏大或偏小,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材料浪費和返工,並影響客戶使用。本文將分析墨色密度變化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以達到提高地圖產品質量的目的。印刷機潤版預設值偏大,造成印版版面水膜過厚,地圖開印時墨色變化較大,墨色前期不穩定,隨著印量加大,墨色突然或逐漸變深,即墨色產生從淺變深現象。